收藏 分销(赏)

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23873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 1、2021-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确定是DNA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C.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A+G=60%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分别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育基和35S的 2、培育基培育噬菌体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淌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3.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出名试验进一步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这项试验获得成功的缘由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D.可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 4.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H、15N、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对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不能得到的结果是〔  〕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15N、3HB.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2P 3、和35SC.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3H、15N、32PD.在DNA分子中检测不到35S 5.某科研小组财“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争辩,结果如下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试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B.试验结果说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的适合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行能使全部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加 6.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连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育基中培 4、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以下对该试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选择噬菌体做该试验是由于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B.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育C.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D.使用32P标记后,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正相关 7.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培育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B.培育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培育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 5、.培育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8.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试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育,结果发觉培育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试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育”的试验形成对比 9.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取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S型肺炎双 6、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育的S型菌中分别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以下试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试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B.乙可观看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连续生长C.丙培育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由于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到底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试验〔T2噬菌体特地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 7、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以下关于本试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别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别定律B.若要到达试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试验,两组相互对比,都是试验组C.图中锥形瓶中的培育液是用来培育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D.若本组试验B〔上清液〕中消灭放射性,确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 1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有力地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试验不相符〔  〕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8、与染色体的成分相像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C.用电子显微镜观看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育、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消灭很高的放射性 12.以下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试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高温杀死经DNA酶处理过的S型菌,将其与R型菌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育基培育R型菌,结果都会消灭R型菌的菌落 13.关于“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选用噬菌体、细菌作为材料的缘由是它们均为原核生物,结构简洁、繁殖快B.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育基培育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该试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观看它们在遗传中作用 14.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逝B.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子中C.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仅发觉于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 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育、搅拌、离心、检测, 10、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缘由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极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别 1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 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