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23683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39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

2、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

3、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经过考察论证,镇政府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她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政府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政府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政

4、府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政府提倡、政府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 仅朝天辣椒

5、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 ,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 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 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 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 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 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6、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 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7、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 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

8、、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

9、、现代化转变。1、 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 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不因政府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

10、,政府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经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3、产业基地形成后,政府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高桥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

11、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平菇、香菇。近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 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

12、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二是 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 ,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 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

13、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 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 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

14、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近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15、。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经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

16、本建立。经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瓶颈”问题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17、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

18、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

19、及管理脱节。三、 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一)相应措施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但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

20、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当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经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21、。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经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

22、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二) 发展规划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1000亩,西兰花1000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产值达850万元。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5、完成 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强龙

23、头 抓基地 优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共长沙县金井镇委员会长沙县金井镇人民政府 9月28日金井镇位于长沙县东北部,与浏阳、平江接壤,镇域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4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4.5万人口,是长沙县的农业重镇。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强龙头、抓基地、优服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全镇拥有农业企业1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镇优质稻、优质茶、无公害蔬菜、特种红薯等生产基地达2.5万亩,带动辐射周边乡镇和县外基地15万亩、农户4.6

24、万户。今年19月,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9.8%;人均现金收入5800元,增长21.2%。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龙头,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宽阔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政府扶强扶大、企业做强做大、农民靠强靠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围绕茶叶、蔬菜、优质稻、特种红薯等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 一是做大企业规模。当前,镇域内金井、湘丰、惠农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2亿元,厂房18万平方米,年加工农产品能力8.2万吨,职工3600人。预计今年全镇可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6亿元,出口创汇1.9亿元,实现本镇劳动力转移就

25、业8800人,发放工资5680万元。金井茶厂、金薯食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纳入全省农业产业化建设“131”工程,长沙惠农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湘丰集团自1999年改制建厂以来,加快技术设备更新,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相继成立了茶叶、红薯、米业、奶牛等四家子公司,今年19月已实现产值856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可突破亿元。 二是做响“金”字品牌。我们始终把培植农产品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做响“金茶”、“金菜”、“金米”、“金薯”、“金革”、“金铸”等“六金”品牌。“金井”、“湘丰”牌系列茶产品,集色、香、味

26、、形于一体,已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瑞士IMO有机茶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湖南省农产品十大品牌”和省著名商标;“水晶粉丝”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多次荣获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星香”牌大米在广东、福建等省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呈现产销两旺势头。 三是带动农民增收。当前,我镇湘丰集团、金井茶厂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生产基地和农民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年“订单农业”已达3万亩,带动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我镇周边的白沙、双江、高桥等乡镇农民不无羡慕的讲:“金井镇的农民就是好,大企业在家门口,产品不愁销,打工也赚钱”。

27、 二、抓基地,筑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是基础。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金井镇定位为农业大镇、农业强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高层次、优质化、多元化升级,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活力、要效益、要后劲,积极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当前,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达到2.5万亩。 一是突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近年来,我镇的茶叶、蔬菜、优质稻、特种红薯四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一年一个台阶,初具规模。高标准茶园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近两年新开发了6000多亩,去年,我们紧紧抓住被确定为“湖南茶叶专业乡镇”的契机,对茶园进行全面品改和低改,全镇的优质茶园面积达到1.1万亩,

28、优质率90%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面积4000亩;以出口藠头、刀豆为主的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3000亩,带动周边乡镇发展6000亩;特种红薯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000亩。 二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我们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抓新品种、新设施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在新品种推广上,推广了新香优80、金优207等优质稻,福顶大白、白毫干等优质茶,美国“SL9”等特种红薯;在新产品开发上,研制了迎春早、白露毛尖等优质茶系列20个,猫芽王、月芽米等优质米18个,全镇的农产品品种由原来的10多个增至100多个;在设施栽培上,引进推广喷滴灌、钢架大棚等设施栽培1.

29、2万亩;在新技术普及上,实施无公害蔬菜操作规程、优质有机茶栽培技术和沼气肥应用技术,提高了科技含量。当前,金井茶厂与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建立了全程质量监控试点,用标准化技术打造“金茶”品牌,已有5200亩基地经过绿色食品产地认证, 亩基地经过有机茶认证。 三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用大力气,立足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50万元,完成了环茶园基地和村组20多公里公路建设,启动了省道S2O7线金井段、上桃线、金溪线等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制定了金井镇小康水利建设规划,完成了金井河治理以及土洞、王板洞等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工程;今年

30、投资150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和开发7000亩,大大改进了基地生产条件。 三、优服务,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是保障。镇党委、政府实施科教兴农、做好招商引资、出台奖励措施、实行联系制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氛围,创新了机制体制。 1、实施科教兴农,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一方面,抓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两年来引进了20多位农学类、茶叶类的大学生,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大食品科学院和郑州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组织科技入村入户。我们以农技站干部为主体,认真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31、”、“绿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组织科技服务队,包村包组,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今年,已开展技术培训18期,印发技术资料2.1万份,受训农民达8000人次。 2、做好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发展档次。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依托我镇的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搜集、开发和包装工作,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仅19月份,全镇就已引进了农业投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1460万元。经过借助外力,不断提升了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基地建设的档次和发展水平。 3、出台奖励措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近两年来,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镇政府出台了激励措施。

32、凡在高岸缺水田种茶,连片5亩以上,在县里给予“以奖代投”资金每亩100元的基础上,镇政府再每亩奖励100元;凡连片开发30亩以上,镇政府补贴每亩200元;凡连片开发50亩以上,镇政府每亩奖励300元,同时奖励村组1000元。特种红薯种植项目,除由湘丰金薯食品有限公司免费提供技术、种苗、肥料外,镇政府每亩再奖励100元。激励措施的出台,调动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加工原料。 4、实行联系制度,营造产业发展氛围。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建设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了领导联系农业企业制度,实行了一月一次企业调度

33、会、一季一次现场办公会、半年一次总结交流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基地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指导保障。近年来,我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乘此次会议的东风,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三化”建设战略决策,继续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把我镇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镇。山水田园皆入画 现代农业花盛开 长沙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杰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长沙县,发展现代农业路在何方?长沙县委、县政府科学把握形势,准确定位,作出了成立现代农业创新

34、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催生了现代农业这束美丽的鲜花在长沙县这块大开发、大发展的热土上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一年多来,犹如蹒跚学步的示范区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呵护和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热情支持、密切配合下,不畏艰难,奋发勇为,留下了一个个厚实的脚印,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宏图孕生: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扬帆启航 9月25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由我县承办的首届“中国长沙现代农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立峰代表省政府将一块金灿灿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牌匾授予了长沙县。从此,县域捞刀河以北的春华、路口、高桥、双江、白沙、开慧、福临、青山铺

35、等8个农业发展乡镇和安沙、金井、果园、北山等4个综合发展乡镇,38万人口,1150平方公里范围被正式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版图,标志着我县“南工北农”、“一县两区”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科学规划是加快发展的第一准则。 10月,县委、县政府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县域北部12个乡镇范围进行了概念性总体规划;委托洪达仁国际顾问管理集团对县域北部12个乡镇范围进行了产业布局总体规划。规划的重点就是推进 “2461”工程建设:即“两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管理创新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四大精品园(超级杂交稻和优质稻精品园、有机茶叶精品园、食用菌和绿色蔬菜精品园、鲜食和酿酒葡萄精品园)、六

36、大产业优势区(超级杂交水稻优势区、优质茶叶生产优势区、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生产优势区、特色瓜果生产优势区、生态养殖优势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优势区)、100个现代农庄”。规划成为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指南。 11月22日,示范区总体规划经过了由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评审,翻开了我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史上崭新一页。 3月,长沙市编委以长编办发 37号文件批复我县成立示范区管理机构; 6月,县编办以长县编字 12号文件批准成立县政府派出机构-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8月18日,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对外办公。从此,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精彩亮相:始于“板仓小镇”建设推介会成功举办春

37、雷一声平地起,虎虎生威搏未来! 6月底,刚成立的示范区管委会遵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在县委副书记曾超群、副县长常利民等领导的直接指挥下,负责与开慧乡、洪达仁投资顾问管理公司共同组织筹办“板仓小镇”建设推介会活动,挑起了策划活动方案、草拟活动流程、协调联络各方、落实各项工作、参与现场指挥的重任。在各方的精心筹划下,7月20日,毛新宇及47名省市县区党政领导和61名国内外客商应邀出席了这次中西文化结合、别开生面的“板仓小镇田园Party”。整个活动虽然接待地点和主会场相隔40多公里,但组织严密、一丝不苟,形式新颖、内容紧凑,清新别致、意境深远,获得各方好评,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既扩大

38、了开慧乡“板仓小镇”的知名度,也给示范区管委会提供了向社会崭露头角的机会。心怀感激:源自领导和同志们的关爱有加思路决定出路。示范区发展之路怎么走?“2461”工程如何推进?当时我们的心里常犯嘀咕拿不准。关键时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县委书记杨懿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六个集中”(即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的发展思路,既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更给我们描绘了示范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心明眼亮,倍受鼓舞。心血见证着艰辛,心血铸就着梦想。一年来,各级领导和同志们为示范区的建设倾注了许多心血。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代农

39、庄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以及示范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长沙县鼓励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暂行办法,对符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导向,并经过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建设的现代农庄和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流转耕地连片100亩以上、流转期限 以上的,前三年按每年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配套流转耕地面积的7%安排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生产生活用地;项目投产后前五年县内实得税收全返、后五年减半征收;给与创业富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补助;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等10多个方面推出了相关扶持政策和办法。杨懿文书记不但亲自接待国内外客商、为示范区推介重要项目,而且多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听取示

40、范区管委会工作情况汇报,并召集发改、国土、规划、林业、环保等单位负责人现场办公,为快速推进示范区各项建设指点迷津、排忧解难。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以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对示范区进行了四次专题调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开拓创新:着力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机制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特别是县域北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县编制部门对示范区管委会的职能定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业招商引资与项目管理、现代农庄立项审批与监管、土地规模流转管理与服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面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任务、10名工作人员大的年

41、轻团队、没有现成可供借鉴的运作模式,但示范区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没有气馁,决心迎难而上,奋勇开拓。经过一年来的辛勤努力,终于打开了新局面。单位人员不多,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示范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农业招商引资项目部、新农村事业发展部、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等五个管理机构,做到每个内设机构都有人负责,每个人都承担多项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求精益求精,树立了机关良好的服务形象。单位工作杂,但认真理顺,有条不紊。比如在基层招商引资队伍和信息建设方面,迅速建立起由分管农业的党政副职牵头负责、乡镇农办为主体、乡镇经贸办积极配合的招商骨干队伍,形成了季度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还专门设计

42、了一套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综合统计表格下发全县各乡镇,由各乡镇农办主任负责,经管站长为统计员,每年分季度向示范区管委会报送相关信息,确保全县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信息的及时反馈、汇总、整理、报告,健全了全县农业招商引资信息统计系统。在现代农庄立项审批方面,实行了申报项目县直职能部门联审制度,已集中联审了两批、21个项目。在现代农庄申请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方面,建立了由示范区管委会将现代农庄申报建设用地项目集中打捆统一向县发改、林业、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申报立项备案和使用许可(权)证等事项审批新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现代农庄建设速度。招商引资:盯在大企业大资本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招

43、商引资是第一抓手。从去年6月开始,示范区管委会承担了全县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我们经过虚心向县商务局同行学习取经,主动出击,迎难而上,以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依托,逐步建立起重点农业项目和客户资源库,积极与拟投资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客商进行先期接洽和项目商谈。千山万水寻商机,千辛万苦结硕果。一年来,示范区管委会先后派出专人随同县委、县政府领导赴河南漯河,广东广州、深圳、佛山顺德、中山、珠海,上海,浙江杭州,海南海口,天津东丽区,四川成都、台湾等地进行项目招商考察和联系客商,先后接待了来自香港新世界、香港枫林、香港长江发展、深圳笔克、光大地产、长丰集团

44、、双汇集团、远大住工、深圳置兴实业、汉硕国际、肯德基、麦当劳、金房润泽、隆平高科等50多家企业的100多名客商前来示范区进行投资考察,促成了一批投资实力雄厚、符合产业导向、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落地或敲定投资意向。据统计,一年来,示范区内共计启动各种投资项目221个,其中新增农业投资项目135个,增资续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42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35个,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9个,累计投入资金约28.7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约16.8亿元。用大气魄来谋划,用大手笔来绘就。这是我们建设现代农业、抓好农业招商引资的风范!从全县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分布情况来看,北部示范区内12个乡镇的现代农业项目引进呈迅

45、速增加态势,而且大项目开始进入,大资本开始注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其中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正在逐步实施的现代农业综合项目已有10多个:比如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在北山镇拟投资50亿元分三期流转土地3.73万亩,经过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经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一个集现代农业种植、加工、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庄,打造三湘现代农业品牌;广东佛山顺德大明企业集团在路口镇拟投资18亿元分二期开发建设麻林温泉度假村项目;湖南省农科院在高桥镇拟投资7.5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项目;香港长江(中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黄

46、花镇、春华镇拟投资15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星沙国际农业科技园项目;湖南圣力集团在果园镇双河村拟投资35亿元分三期提质升级寻龙河现代农庄,流转土地面积由原有的3000亩扩大到1.15万亩,经过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产业开发,建设寻龙河生态小镇项目;香港枫林有限公司在春华镇红旗湖拟投资3亿元分二期建设春华王府现代生态体育休闲农庄项目;深圳置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果园镇曾仆塘水库拟投资2.75亿元兴建湖南老干部体育休闲活动中心项目;长丰集团在安沙镇关山水库拟投资3.15亿元分三期建设长丰汽车运动科技文化产业园项目以及开慧乡板仓小镇、黄花镇长丰生态农场、安沙镇中央储备肉冷库和长株潭生猪交易市场等项目。实际投资

47、超过100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已达48个,为全县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土地流转:重在规模化规范化在规模化上下功夫。示范区管委会成立一年来,我们经常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党委、政府的农村政策,积极鼓励各地依法有序规模土地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到28.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4.9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8.7%,百亩以上连片规模流转约9.8万亩)、山林地和水面约13.56万亩(占全县山林地和水面总面积的10.8%,百亩以上连片规模流转约10.8万亩),涉及全县215个村、2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万多农户。在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规模土地流转面积中,

48、北部12个乡镇约占60%。在规范化上做文章。首先,我们认真清理了全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的底子。以地域上分乡镇,类别上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庄、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企业、休闲山庄的方式进行造册登记,每季度统计1次,年底汇总。其次,严格核查土地流转政府补贴项目种植计划落实情况。比如在 的耕地规模流转检查验收当中,有11个规模流转项目共计4447.15亩因种植计划在 10月底前未落实的原因,其流转大户未能在当年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共计889430元。我们于 11月再次组织专人严格复查核实,发现这些项目中真正按照要求落实种植计划只有4个项目、落实种植面积2137.69亩,只需兑现补贴427538元。因此,我们取消了7个项目的补贴资金,为县财政节约资金支出461892元。第三,扎实做好了 规模土地流转检查验收工作。 10月,由示范区管委会牵头,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