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apps****199 文档编号:44219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年 第 3期 ( 总 第 2 6 9期 ) Nu mb e r 3 i n 2 0 1 2 ( T o t a l No 2 6 9 )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理论研究 T HEoRET I CAL RE S EARCH d o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2 0 3 0 0 6 混凝土动态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窦远明,张华伟,孙吉书 ( 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天津 3 0 0 4 0 1 ) 摘要: 混凝土作为建筑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对其充分发挥其抗压性能、

2、 提高其安全的性能和降低建筑成 本变得至关重要。 采用改进的美国MT S 液压伺候加载系统对 7 0 m mx 7 0 m in x 2 0 0 mm的标准棱柱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加载试验, 客观 的完成了从 l x l O 4 s 到 l x l O s 4 个不同数量级范围内的混凝土受压试验, 成功得到不同的应变速率下典型的应力一 应变全曲线, 从而使 基本受压性能得到综合的宏观反应。 关键词: 混凝土;动态特性;应变率; 抗压强度;本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2 ) 0 3 0 0

3、1 8 - 0 3 Ex per i me nt al s t ud y on t h e dy nami c c ompr e ss i v e pr o pe r t i e s of c on cr e t e DOUYu a n - mi n g。 ZHANGHu a we i S UN J I - s h U ( S c h o o l o f Civ i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 4 0 1 , C h i n

4、a ) Ab s t r a c t :I nc o n s t r u c t , c o n c r e a st h emos t wi d e l ya p pl i c a t i o n r a n g eo f ma t e r i a l s , ther e s e a r c hO nd y n a mi cme c h ani c a l p r o pe r t i e s g i v ef u l l p l a yt o c o nc r e t ec o m p r e s s i v ep e r f o r ma n c e , S Oi t b e c o

5、m ec rit i c a l t oi mpr o v e s a f e t ya n dr e d u c ethe c o ns t r u c t i o nc o s t Us et h ei mp r o v e dHy d r a u l i cm i n i s t e rl o a d i n g s y s t e m ( MT S ) o f A me r i c a p r o c e e d s i n g l e a x i s l o a d i n ge x p e ri me n t t o s t a n d a r d p ri s mb o d y

6、c o n c r e t e s a mp l e s ( 7 0 mmx 7 0 mmx 2 0 0 mm) O b j e c t i v e l y I t c o mp l e t e df o u rd i ffe r e nt o r d e ro f ma g ni t u d ewi t h i nthe s c o p eo f the c o n c r e t e c o mp r e s s i o n e x p e rime n t whi c hp r o c e s sf r o m l x 1 0_ 5 st o l x 1 0- 2 s, i t g e

7、t the t y p i c a l s t r e s s - s t r a i n c u r v e wh i c h i n d i ffe r e nt s tra i n r a t e s u c c e s s ful ly, S O tha t the b a s i c p r o pe rti e s o f c o n c r e t e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g e t c o mp r e h e n s ive ma c r o s c o p i c r e a c t i o n Ke y w o r ds : c o nc

8、ret e; d y na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s t r a i n r a t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re n g t h;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0 引言 随着混凝土的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单纯的对混凝土力 学性能的研究只保持在其静态性能的范畴上是远远不够的。 当 今混凝土结构不可避免的遭受动荷载的冲击, 同时混凝土材料 也表现出与一定应变速率相关特性, 所以混凝土动态特性的研 究 自然也受到很多工程领域的广泛重视。 A b r

9、 a ms 发现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存在敏感性 , 标志了 混凝土类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的开始, 到 R i c h a r t t 2 1 ( 1 9 3 6 ) 和 G l a n v i l l e t 3 】 ( 1 9 3 8 ) 通过试验得出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加载 速率的增加也相应地增加的结论。 国内的清华大学抗震抗爆工 程研究室陈肇元、 阚永魁等 4 - 6 ( 1 9 8 6 ) 首次进行了混凝土在快速 变形下的抗压及抗拉性能试验 , 该试验采用高强混凝土, 应变 速率约为 4 x l O - 4 s , 试验结果得出在快速变形下混凝土的抗裂荷 载可提高约 3 0 , 强度提

10、高2 0 。 研究者们在很多方面却并没有 达成了共识 , 但是由于动力荷载试验 比较复杂 , 而且试验方法 多样性, 试验设备、 试件尺寸、 试件龄期的不同, 导致了试验结 果差异很大甚至得到结果相反的结论, 所以至今没有一种理论 和方法被研究界所采纳。 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是混凝土的最基本力 学性能, 故本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混凝土单轴压缩进行了试验, 收稿 日期 :2 0 1 l - 0 9 1 9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0 8 7 8 0 7 3 ) l 8 从而对混凝土动态压缩下的强度、 弹性模量、 泊松比和裂缝的开 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进一步探索了

11、速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原理与方 法 1 1试件制 备 试样粗骨料粒径为 1 0 2 0 mi n的碎石 ; 细骨料为级配 I I 区 中砂; 水泥采用奎山 P O 4 2 5 级水泥; 水泥:水: 细骨料: 粗骨料 = 1 : 0 4 9 9 : 1 5 2 4 : 3 0 9 6 。 减水剂为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 根据标准 试验混凝土试件制作的要求, 为了满足试验设备对试件大小和 尺寸的要求, 试验采用的试件为 7 0 m mx 7 0 mmx 2 0 0 mn l 的标准 棱柱体。 试验试模为标准棱柱体钢模 , 将混凝土装入试模后振 捣密实, 2 4h 后拆模 , 标准养护室养护

12、 2 8 d , 然后 自然条件放置 2 0 0d进行试验。 1 2设备 改进 众多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的混凝土动态压缩试验往往得不 到具有下降段的应力一 应变曲线 , 分析知由于混凝土试件是脆性 材料直接作用在试件上, 其大大超过试件稳定破坏所能承受的 能量 , 所以就造成试件的突然断裂。 从而应力峰值后的 线 自 然不能很好的体现。 所以提高试验设备的刚度成了试验的重中 之重, 本试验采用在加载装置上沿试件的受力方向并联 4套蝶 形弹簧( 图 1 ) , 此时试件和蝶形弹簧在加载过程中必然会共同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图 1 蝶形弹簧片 受力。 在试验

13、加载中后期, 当混凝土达到本身极限抗压应力时, 试件承载力急剧下降, 此时试验机系统释放的能量能就会由蝶 形弹簧继续储存, 保证了混凝土试件非脆性破坏 , 从而得到完 整的应力一 应变曲线。 1 3 试 验 步骤 ( 1 ) 试件对称的两个侧面贴上 1 0 0 mmx 5 m l T l ( 竖向) 和 3 0 m mx 5 mm( 横向) 的纸基应变片。 试验前把试块放到试验机 上, 调整试件位置 , 使其处于设备几何中心, 防止受力偏心带来 的误差 。 ( 2 ) 应变片连接到对应的线上, 调整应变盒的应变 , 使波动 在 5 0左右。 ( 3 ) 在试件顶端对角处安装两个位移传感器( L

14、 V DT ) , 用于 测量试件全高的平均应变, 使波动在+ 3 mm左右。 ( 4 ) 调整蝶形弹簧, 使弹簧轻轻顶住; 然后预加载 5 k N的 力 , 观察应变片的变化和位移传感器的反应情况, 然后卸载到 0 k N, 并设定相应的速率进行加载, 并再次调整 4个蝶形弹簧 的松紧度使其相同; 此时可以正常加荷载( 原理如图2 ) 。 图 2 试验原理图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主要研究混凝土在应变速率为 1 x l 0 _ 5 s 到 1 x l 0 _ 2 S 范围内的抗压强度及变形特性, 应变速率取 1 x l 0 - 4 s 、 l x l 0 Ws 、 l x l 0 - E

15、 s , 另定义速率 l x l 0 Ws 为准静态应变率。 各强度等级混凝 土试件在每种加载速率下试验 3 块 , 视情况相应适当增加试验 试件数 目, 以求得数据的完整准确。 2 1 应变速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动力试验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试验设备、 试验方法和 试件离散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试验的成功率较静力试验会偏低 , 同时试验中由于试件和设备冲击惯性, 试件两端水平约束和采 集设备的不同步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导致试验不能在理想下的 状态完成, 所以经过对 3 2 块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速率下的试验, 其中有 2 0块得到了结果, 并且剔除波动较为大的 8 块的数据, 拿结果理想的

16、试件各 l 2块进行分析, 得到抗压强度如表 1 。 表 1 混凝土强度 C 3 0的抗压强度 从表 1中数据看出, 强度C 3 0 混凝土各 式 f 牛 随着应变率的 增加 , 表现出不等的离散型, 这是试验不可避免的误差部分 , 但 是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本试验以应变 率速为 l x l 0 _ 5 s 时的抗压的强度为混凝土的准静态抗压强度 , C 3 0 混凝土在各应变速率下的强度分别增长了3 1 、 7 O 、 2 1 6 。 对 比肖诗云嗍 等人对 2 O块不同应变速率的混凝土进行静 动力试验发现 , 随着混凝土的应变速率的增加强度有不同程度 的提高, 相对静

17、态速率 l O Ws , 其他 4个速率 1 0 、 1 0 、 1 0 、 1 0 强度分别增加了4 8 、 9 O 、 1 2 0 、 1 5 6 。 与本试验结果符合 的比较好。 本试验给出了C 3 0混凝土的强度增量与应变率关系 见图 3 。 I g 8 : , 8 图 3 强度增量与应 变率关 系图 按照一般经验公式: D IF = = a+ b lg = 1+ 0 0 8 1 0 1g (1 ) 得到拟合优度 R 2 = O 9 9 8 7 , 斜率 O 0 5 9 。 式中 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极限强度; 准静态抗压强度; s c d 动态应变率; 8 准静态应变率。 从图 3中看出

18、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 提高, 其增量系数与应变率的对数近似成直线关系, 而且相关 性较好。 原因为在高速率的加载下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源自荷载 作用时间较短、 冲击性和惯性相对较大, 砂浆基体内部多数微 裂缝不能完全扩展, 而短暂时间内作用设备迫使试件破坏的情 况下, 试件只能通过迫使粗骨料( 石子) 破坏 , 并且速率越多, 粗 骨料破坏占有的比例越大, 众所周知 , 粗骨料的极限破坏强度 要远远大学细骨料之间的黏合力, 所以最终导致混凝土的强度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2 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变形性能分析 对混凝土的动态特性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其抗压强度的研 究上, 对其变形特

19、性的研究并不多见, 而且结论也是众说纷纭。 试验数据加以分析发现混凝土应力一 应变曲线表现为相似性。 2 2 1 弹性模量 大连理工的尚仁杰教授在通过试验得出: 当应变速率的变 化范围在 1 0 Ws 到 l O s 时,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 1 0 1 5 左 右。 但是这与 D i l g e r 和A h m a d 在试验中发现极不相同, 他们发 1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现应变率对混凝土弹线模量并无影响。 目前, 建筑领域对弹性模 量的试验方法还没有达成共识, 由于混凝土材料应力一 应变曲线 起始点的切线弹性模量较难测得, 且试验数据存

20、在离散性 , 测量 数值难以精确, 因此本试验取5 O 峰值直力处的割线模量作为弹性 模量, 并得出弹 漠量增量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图, 如图4 所示。 l g ( s : ) 图 4 弹性模量增量与应变率之 间的关 系图 拟合方程为: 罟 tg (等 )= 1+ 0 0 34 llg (罟 ) c2 得到拟合优度 R-Z 0 9 9 9 4 7 , 斜率 O 0 5 5 3 。 拟合图中也不难看出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 曲线斜率有增 大的趋势, 这说明了初始模量有增大的趋势; 同时必须指出实 际试验中, 图中显示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弹性模量也增大, 与应 变速率 1 x l 0 s 对比, 经分析

21、在应变速率取 1 x 1 0 - 、 1 x l 0 _ 3 s 、 l x l O - 2 s的情况下分别增大了9 1 4 、 1 2 4 3 、 1 4 5 4 ; 这与尚仁 杰教授的研究相吻合。 2 2 2 泊松比 关于混凝土泊松比与应变速率关系方面 的研究甚少 , T a c h i k a wa tl q 和 T a k e d a 试验中发现在高应变速率下混凝土的泊 松比最多减少 4 0 左右。 本试验中得出混凝土强度 C 3 0的泊松 比变化如表 2所示。 表 2混凝 土强度 C3 0的泊松 比变化 从试验试验数据不难发现, 混凝土泊松比的存在离散型, 原 因为当荷载趋近混凝土极

22、限抗压强度时, 横向应变片多数都会 被拉断, 而纵向应变片大都保存完好 , 根据应变片的本身作用 性能得知应变片的敏感度极高, 也就造成了抗外界干扰能力很 差 , 同时试验的采集设备的反应又比较灵敏, 也就造成了混凝 土泊松比的离散型, 同时发现随着应变率的变泊松比并未表现出 什么规律, 并且其离散性较大, 这与其他研究专家有所冲突, 还需 进一步加以验证。 但其变化范围大多都集中在 0 1 4 - -0 2 6之间, 所以可以用准静态的泊松比值来表达, 采用 G B 5 0 0 1 0 - - - 2 0 0 2 规 定 的 0 2 。 2 2 3 应力应变曲线 C 3 0混凝土的试验结果离

23、散性较大, 但随着应变速率的增 加 , 混凝土的强度仍有增长势并且, 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 混凝 土线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增大, 这表明混凝土的弹性 模量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而经拟合后的曲线也表现出了这一趋 势 ; 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极限压应变有减 20 小的趋势, 也从侧面反映出高速率下混凝土表现出较强脆性。 从 实际得到试验数据出发, 不难看出看出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峰值应 变都表现为增大的趋势, 这与 A h ma d ( I 9 8 5 ) 的非常吻合, 同时也 与很多专家理论区别, 分析可知产生区别原因: 水泥型号、 水灰 比、 含水量、 骨料来源、 骨料半

24、径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峰值强度。 40 3 5 3 O 25 20 15 1 0 5 l 1 o s I l l o 一 : s I I = ! : : ! l 5 0 0 l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图 5 C3 0应 力一 应变关 系曲线 3结 论 ( 1 ) 通过对三种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下抗压强度进行分 析发现, 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都相应的表 现为增大, 较应变速率 1 x l 0 - 5 s , 应变速率取 l x l 0 s 、 1 x 1 0 - 3 s 、 l x l 0 - 2 s 的情况下, 混凝土强度为增大了 3 1 、

25、 7 O 、 2 1 6 , 同 时韧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 2 ) 试验得出的应力一 应变曲线发现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峰 值应变都表现为增大的趋势。 ( 3 ) 随着应变率的增大。 混凝土弹性模量表现出增大特性, 与应变速率 l x l 0 - 5 s 对比, 经分析强度 C 3 0的试件在应变速率 取 1 x l O 、 1 x l 0 、 1 x l 0 _ 2 s的情况下分别增 大了 9 1 4 、 1 2 4 3 、 1 4 5 4 。 ( 4 )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极限压应变有减小的趋势。 ( 5 )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泊松比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 1 A B R

26、A MS D A E ff e c t o f r a t e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of l o a d o n t h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o f c o n e r e t e J lflh o e 2 0 t h , A n n u Me e t i n g A S T M We s t C o n s h o h o c k e n , 1 9 1 7 ( 1 7 ) : 3 6 4 3 7 7 【 2 】J O N E S P G, R I C G A R T F ET h e e f f t

27、of t e s t i n g s p e e d o n s t r e n g t h a n d e l a s t i c p ro p e r t i e s o f c o n c r e t q M P r o c A 洲A 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f o r T e s t i n g M a t e ri a l s , 1 9 3 6 ( 3 6 ) : 3 8 0 - 3 9 1 【 3 】GL A N V I L L E W HA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f t h e s t r e s s i n r

28、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p i l e s d u ri n g d r i v i n g M B u i l d i n g Re a r c h T e c h n i c a l P a p e r 2 0 H M S O, 1 9 3 8 4 】 清华大学抗震抗暴工程研究室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冲击荷载下 的性能【 c 科学研究报告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8 6 【 5 】 陈肇元, 阚永魁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用于抗暴结构的若干问题 c 荷载下的性能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8 6: 7 3 8 3 6 】阚永魁

29、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抗拉强度【 c 】 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在冲击荷载下的性能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8 6 : 8 4 8 9 7 】尚仁杰 混凝土动态本构行为研究【 D 】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 1 9 9 4 作者 简介 : 联 系地址 : 联 系电话 : 窦远明( 1 9 5 6 一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建筑材 料、 结构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西平道 5 3 4 0 号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 3 0 0 4 0 1 ) O 2 2 6 O 4 3 8 1 9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