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第四节 再生再生(zishng)(zishng)(zishng)(zishng)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第一页,共二十九页。教学(jio xu)(jio xu)目的与要求n n1、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n n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n n3、了解本病的有关发病(f bng)(f bng)因素,发病(f(f bng)bng)机理。第二页,共二十九页。一、概一、概 述述n n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细胞缺乏,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jinsho)(jinsho),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第三页,共二十九
2、页。n n流行病学:再障是一种比较常见(chn jin)(chn jin)的造血系统疾患,国内目前虽缺乏全面调查,但据近年河南平顶山市和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的普查结果,其发病率在人口中分别为1.87/10万及2.1/10万。患者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第四页,共二十九页。二、病因学二、病因学n n约半数以上病例因找不到明显的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n n部分病例显然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yn(yn s)s)对骨髓的毒性作用所引起,称为继发性再障。n n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用工业或生活中接触到化学物质的中毒或过敏,其次是各种形式的电离辐射,较少见的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引起继发性再障的原因如下
3、:第五页,共二十九页。(一)药物及化学物质1、药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yn s)(yn s)1)与剂量有关,只要所接触的剂量较大,任何人均能发生骨髓再生障碍,如氮芥、环磷酰胺、6巯嘌呤、马利兰等抗肿瘤药物;一般是可逆的;预后较好。2)与剂量无关:如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类等药物;一般是不可逆的;预后较差。n n氯霉素是药物引起再障中最多见的病因。第六页,共二十九页。n n2、化学毒物:苯是工业用化学物品(wpn)(wpn)中用途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它引起再障似与剂量无关,可能是一种特异性反应,不过长期与苯每天接触比一次大剂量接触的危险性更大。偶尔可以与苯已停止接触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
4、骨髓抑制现象。第七页,共二十九页。(二)物理因素n n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除了损伤造血干细胞还可损伤造血微环境,影响(yngxing)(yngxing)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损伤程度与接触核辐射剂量有关。第八页,共二十九页。(三)生物因素n n再障可以发生于病毒性肝炎之后,丙、乙二型肝炎均可致病。约1020年轻患者在全血细胞减少6周以前有肝炎史。这种病例往往比较严重。通常认为有关(yugun)(yugun)的病毒既能影响肝脏,又能影响骨髓,所谓原发性再障病例中不少在起病前曾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第九页,共二十九页。(四)其它n n再障可发生于妊娠时,分娩后贫血减轻或缓解。近年发现有少
5、数再障病人的红细胞对补体(b(b t t)敏感,也有少数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例最后逐渐演变成典型的再障。第十页,共二十九页。三、发病三、发病(f bng)(f bng)机制:机制:1、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 seed)n n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作用。再障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CD34阳性细胞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2、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 soil)n n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和发育的环境。n n造血微环境创造(chungzo)(chungzo)了干细胞增殖、分化所必须的条件。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3、免疫功能紊乱:(虫子 worm)n n约半数患者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Th/
6、Ts(Th辅助细胞生长/Ts抑制细胞生长)明显低于正常人,使得骨髓细胞生长被抑制,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zhlio)(zhlio)再障有确切效果。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n n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n n临床根据严重(ynzhng)(ynzhng)程度分急性和慢性。n n急性再障:AAA:少见;起病急;病程短,平均8个月;出血感染突出,贫血早期轻,但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约1/31/2患者于数月1年内死亡,常死于出血或感染。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n n慢性再障:CAA: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数年,个别可急性发作(fzu)(fzu);贫血是首发和主要表
7、现,出血轻,严重感染少见;慢性再障治疗后约80%患者病情缓解,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少数患者能完全恢复。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ji(ji nch)nch)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少数患者可见二系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降低。2、骨髓象:n n急性:骨髓增生减低(jind)(jind)或重度减低(jind)(jind),有核细胞显著减少,主要是粒及红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比例增多,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细胞和组织嗜硷细胞增多。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n n慢性:至少(zhsho)(zhsho)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抽取到灶性增生部位的骨髓,可呈
8、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和粒系细胞减少不一定很明显,甚至可以增多,但巨核细胞仍减少,一般慢性病例应该多部位骨髓穿刺,同时作骨髓活检。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n n3、骨髓活检(hu jin)(hu jin)n n骨髓活检病理切片上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代替以脂肪组织(红髓黄变),其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布在疏松的间质中。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六、诊断六、诊断(zhndun)(zhndun)及鉴别诊断及鉴别诊断(zhndun)(zhndun)n n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上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易感染之表现(bi(bi oxin)oxin);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并能除外引起上述血液或骨髓改变的
9、其他疾病。诊断明确后注意寻找可能的发病因素。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n n诊断标准:(1987年我国再障会议商定)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一般无脾脏(pzng)(pzng)大3)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4)能除外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红血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等。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n n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型诊断(zhndun)(zhndun)标准。1、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
10、感染,内脏出血。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外,须具备以下三项之二项,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0.0151012/L(1%1%,外周见有核红,外周见有核红,含铁血黄素尿(含铁血黄素尿(+)、酸溶血)、酸溶血(rn xu)(rn xu)试验(试验(HamHam)(+)(+);中;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活动力正常或降低。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活动力正常或降低。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克隆性疾病。骨髓有病态造血(zo xu)(zo xu)n n相同点:外周三少n n不同点:骨髓增生活跃3)低增生性白血病:n n相同点:外周三少n n不同点:骨髓中有幼稚细胞,外周血中也可见到。
11、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七、治疗七、治疗(zhlio)(zhlio)1、一般处理:祛除病因,不再接触有害物质。2 2、支持疗法、支持疗法1)白细胞低者要注意患者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消毒。2 2)有感染应及时有效地抗感染(一般不用氯霉素)。)有感染应及时有效地抗感染(一般不用氯霉素)。3)严重贫血者(60g/L给予全血或红细胞输注。4 4)血小板低于)血小板低于201020109/L/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宜及早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宜及早(jzo)(jzo)输输注浓缩血小板,预防致命性出血。注浓缩血小板,预防致命性出血。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3、急性和重II型再障治疗:1)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50-
12、80%患者长期存活,需配型。40岁以内、未经输血、未发生感染。(未经输血者骨髓移植存活和可能(knng)(knng)治愈可达80,如已接受多次输血则存活率下降至4050)。2)造血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4、慢性再障治疗:1)雄激素:首选。刺激造血。坚持用3月以上(yshng)(yshng)。2)改善微循环药:n n一叶秋硷:兴奋神经。n n东莨菪硷:扩张微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八、预防八、预防(yfng)(yfng)1、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
13、药物,特别是氯霉素、保泰松等一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加强观察血象,及时(jsh)(jsh)采取适当措施。2、长期接触能引起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的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nirng)总结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3、了解本病的有关发病(f bng)因素,发病(f bng)机理。再障可以发生于病毒性肝炎之后,丙、乙二型肝炎均可致病。2、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 soil)。3、免疫功能紊乱:(虫子 worm)。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500/ul)。血小板20109L(12万ul)。(未经输血者骨髓移植存活和可能治愈可达80,如已接受多次输血则存活率下降至4050)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