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1815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术讨论—第五篇细菌的感染及免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页,共五十一页。关于关于(guny)感染的基本概感染的基本概念念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ynq)不同程度病理变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化的过程。微生物(细菌微生物(细菌(xjn))引起感染的能)引起感染的能力力感染(感染(infection)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第二页,共五十一页。细菌能否(nn fu)引起机体的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第三页,共五十一页。致病性的影响致病性的影响(yngxing)因素因素1、宿主针对性2、毒力的强弱3、细菌(xjn)的数量4、侵袭的部位细菌

2、(xjn)的致病性不同宿主不同病理变化第四页,共五十一页。毒力(毒力(virulence)致病性的强度(qingd)毒力的衡量毒力的衡量(hng ling)指指标标半数(bn sh)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第五页,共五十一页。构成构成(guchng)毒力的物质基毒力的物质基础础一、侵袭(qnx)力(invasiveness)二、毒素(toxin)第六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的侵袭的侵袭力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散(kusn)(kusn)的能力。的能力。1

3、1、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 菌毛等粘附因子菌毛等粘附因子菌毛等粘附因子菌毛等粘附因子(ynz)(ynz)荚膜及糖萼荚膜及糖萼荚膜及糖萼荚膜及糖萼 2 2、侵袭性酶、侵袭性酶、侵袭性酶、侵袭性酶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第七页,共五十一页。第八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的粘附细菌的粘附(zhn f)素及粘附素及粘附(zhn f)现象现象第九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粘附素及其受体粘附素及其受体 类型 产生细菌 靶细胞受体菌毛粘附素 I 型菌毛 大肠(dchng)埃希菌 D-甘露糖 C

4、FA/I 大肠埃希菌 GM-神经节苷脂 P菌毛 大肠埃希菌 P血型糖脂 菌毛 淋病奈瑟菌 GD1神经节苷脂非菌毛粘附素 LTA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LTA-M蛋白复合物 A群链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蛋白质 B群链球菌 N-乙酰氨基葡糖 P1、P2、P3 苍白密螺旋体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血凝素 衣原体 N-乙酰氨基葡糖 P1蛋白 肺炎支原体 唾液酸第十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的组织趋向性的组织趋向性细菌 组织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上皮、血管内皮淋病奈瑟菌 尿道(niodo)上皮霍乱弧菌 肠上皮百日咳鲍特菌 呼吸道上皮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A群链球菌 鼻咽上皮空肠弯曲菌 肠上皮肺炎支

5、原体 呼吸道上皮 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的侵袭细菌的侵袭(qnx)性物质及侵袭性物质及侵袭(qnx)作用作用透明质酸酶第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的的毒素毒素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shfng)(shfng)到菌体外的蛋白到菌体外的蛋白到菌体外的蛋白到菌体外的蛋白质质质质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革兰

6、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多糖多糖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第十三页,共五十一页。外毒素外毒素2 2、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解破坏。酸、蛋白酶分解破坏。酸、蛋白酶分解破坏。酸、蛋白酶分解破坏。3 3、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7、。4 4、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ln chun)(ln chun)症状。症状。症状。症状。1 1、来源来源来源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hchng)(hchng)释放,释放,释放,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 释出。释出。释出。释出。第十四页,共五十一页。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

8、挛(jn lun)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jih)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fn z ji u)(fn z ji u):A-B模式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的外毒的外毒素素 类型 细菌 名称 引起疾病神经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破伤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细胞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葡萄球菌 TSST-1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A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肠毒素 霍乱弧菌 肠毒素 霍乱 大肠(dchng)埃希菌(产毒型)肠毒素 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第十六页,共五

9、十一页。内毒素内毒素性质:属脂多糖性质:属脂多糖(du tn)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 对热稳定对热稳定 抗原性弱抗原性弱作用机制作用机制(见表)(见表)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bjio)(bjio)种类种类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来源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存 在在 部部位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化 学学 成成分分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稳定性稳定性差差、60-80

10、60-80 30 30分钟破坏分钟破坏好好、160160 2-4 2-4小时破坏小时破坏毒性作毒性作用用强强、对对机机体体组组织织器器官官有有选选择择性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较弱弱、各各种种内内毒毒素素作作用用大大致致相相同同,引起休克,发热,引起休克,发热,DICDIC等等抗原性抗原性强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形成类毒素弱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不能形成类毒素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细菌细菌(xjn)侵入的数量侵入的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

11、致病菌必须具有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jyu)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足够的数量。需足够的数量。细菌侵入细菌侵入(qnr)的部位的部位 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须侵入易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机体机体(jt)(jt)抗菌免抗菌免疫疫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持生理稳定持生理稳定(wndng)(wndng)的功能。的功能

12、。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一页。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miny)(miny)机制机制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miny)(天然免(天然免疫疫(miny))屏障结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体液因素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补体补体溶菌酶溶菌酶防御素防御素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miny)(获得性免(获得性免疫疫(miny))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第二节 机体(jt)(jt)的抗菌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miny)(miny)特点:特点:人人都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可以遗传(ychun)(ychun)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

13、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一)屏障结构(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体表屏障 机械阻挡机械阻挡 分泌杀菌物质分泌杀菌物质(wzh)(wzh)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保护保护CNS 3、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保护胎儿保护胎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一页。皮脂(p zh)分泌泪液(liy)唾液(tuy)皮肤屏障腊质分泌汗液胃酸、消化酶肠道菌群粘膜屏障溶菌酶 排泄物(冲洗作用)屏障结构的组成屏障结构的组成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一页。(二)吞噬细胞(二)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吞噬细胞的种类(zhngli)(zhngli)大吞噬细胞:单核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

14、细胞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2、吞噬的过程、吞噬的过程(guchng)(guchng)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 吞入病原菌吞入病原菌 杀死或破坏病原菌杀死或破坏病原菌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一页。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第三十页,共五十一页。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一页。吞噬作用吞噬作用(tn sh zu yn)(tn sh zu yn)的的后果后果完全吞噬:完全吞噬: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除残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除残渣的过程。(渣的过程。(5-105-10分钟死

15、亡,分钟死亡,30-6030-60分钟破坏分钟破坏(phui)(phui))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病原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对机体不利对机体不利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一页。(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三

16、)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1、溶菌酶、溶菌酶 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分子碱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分子碱性蛋白质。裂解肽聚糖,对革兰阳性菌性蛋白质。裂解肽聚糖,对革兰阳性菌更为有效。更为有效。2、乙型溶素、乙型溶素 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shfng)(shfng),为一种碱性多肽,只对革兰阳性菌有为一种碱性多肽,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效。效。3、补体、补体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一页。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miny)(miny)特点:特点:后天后天(hutin)(hutin)获得,不能遗传获得,不能遗传 有特异性有特异性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一页。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

17、疫 依靠依靠(yko)(yko)细胞免疫:细胞免疫:Tc细胞、细胞、Th1细胞细胞胞外菌感染胞外菌感染(gnrn)(gnrn)的免疫的免疫 SIgA的局部免疫作用的局部免疫作用 IgG的全身免疫作用的全身免疫作用外毒素感染外毒素感染(gnrn)(gnrn)的免疫的免疫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第三节第三节 感染的种类感染的种类(zhngli)(zhngli)与类型与类型感染感染(gnrn)来源来源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gnrn):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病人带菌者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多为条

18、件致病菌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一一、根据感染的来源、根据感染的来源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一页。根据感染(gnrn)(gnrn)场所 社会感染社会感染医院医院(yyun)(yyun)感染感染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医院医院(yyun)(yyun)获得性感染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对象对象对象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病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病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19、主要为住院病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病人)地点地点地点地点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医院医院(yyun)(yyun)感染感染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一页。医院医院(yyun)(yyun)感染的分感染的分类类按微生物来源按微生物来源按微生物来源按微生物来源 内源性医院感染内源

20、性医院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致致致致 特定条件特定条件特定条件特定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 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21、。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wrn)(wrn)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分类按感染部位分类按感染部位分类按感染部位分类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一页。医院医院(yyun)(yyun)感染的微生感染的微生物物主要是机会主要是机会(j hu

22、)(j hu)性致病菌(常为内源性感染)性致病菌(常为内源性感染)常为耐药菌常为耐药菌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主要是细菌,其次为病毒和真菌主要是细菌,其次为病毒和真菌第四十页,共五十一页。感染种类感染种类感染种类感染种类 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的微生物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肠球菌肠球菌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呼吸

23、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肠杆菌科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伤口和皮肤伤口和皮肤伤口和皮肤伤口和皮肤脓毒症脓毒症脓毒症脓毒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变异杆菌变异杆菌变异杆菌变异杆菌厌氧菌厌氧菌厌氧菌厌氧菌肠球菌肠球菌肠球菌肠球菌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胃肠道

24、感染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宋内志贺菌沙门菌、宋内志贺菌沙门菌、宋内志贺菌沙门菌、宋内志贺菌病毒病毒病毒病毒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一页。医院感染的危险医院感染的危险(wixin)(wixin)因素因素 易感对象易感对象易感对象易感对象 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基础基础基础(jch)(jch)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器官移植

25、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介入检查和治疗介入检查和治疗介入检查和治疗介入检查和治疗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化学治疗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 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 住院时间过长住院时间过长住院时间过长住院时间过长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一页。医院感染医院感染(gnrn)(gnrn)的预防和控的预防

26、和控制制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的监测消毒消毒(xio d)(xio d)灭菌灭菌隔离预防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一页。呼吸道呼吸道消化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皮肤(创伤)血液血液(xuy)(xuy)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二二 传播方式与途径传播方式与途径(tjng)(tjng)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一页。vv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gnrn)(gnrn)vv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vv带菌状态带菌状态带菌状态带

27、菌状态三三 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gnrn)(gnrn)的类型的类型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一页。感染感染(gnrn)(gnrn)类型:类型: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使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使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zhngzhung)者。者。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

28、rent infection)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抗感染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机体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明显免疫力相对较弱,机体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临床症状者。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一页。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按照按照(nzho)(nzho)病程长短:病程长短: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一页。全身感染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致病菌或

29、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菌血症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流播散细菌侵入血流播散细菌侵入血流播散细菌侵入血流播散,但并未繁殖。但并未繁殖。但并未繁殖。但并未繁殖。败血症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

30、扩散,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在体内在体内在体内在体内(t ni)(t ni)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毒血症毒血症: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流

31、,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一页。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脏器脏器(zn(zn q)q)器官器官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一页。带菌状态带菌状态: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而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shjin)(shjin)并不断向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人称为带菌者。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第五十页,共五十一页。内容(nirng)总结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细菌的粘附素及粘附现象。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及侵袭作用。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破坏)。依靠细胞免疫:Tc细胞、Th1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chnw)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