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2
2、、如果想了解延边州中小学学生的睡眠情况,通常采用最好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探究法3、校园中的下列景象,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草地B一棵银杏C一群麻雀D一片白云4、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5、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6、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B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3、D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7、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圆明园公园B什刹海中的鱼群C北京植物园里的所有植物D天坛公园里的所有生物9、含羞草受到碰触展开的叶片合拢属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长和繁殖B遗传和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0、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往往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物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B低温、光照不足的天气导致荔枝减产C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D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第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
4、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从供选答案中选择补充完善。(供选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_ 、_ 、_ 、_ 、_。2、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填“适应”或“影响”)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和_的因素。它包括_因素和_因素两类。3、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_因素和_因素。其中_因素有阳光、水和空气等。4、_是最大的生态系统。5、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_、_、_和_,还有_和一定的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_)2、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
5、,这些生态系统是相对独立的。 (_)3、小明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时,发现天空中飞过一只蝴蝶也应该记录。(_)4、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和阳光。(_)5、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_)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下面是探究“温度对小麦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2)此实验的变量是_。把甲培养皿放在橱柜里(20),乙培养皿放入冰箱里(0),该实验中对照组是_,除研究的变量不同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_。(3)假如甲培养皿内的种子大多数
6、发芽,乙培养皿内的种子极少数发芽,你得出的结论是_。2、某同学想探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这个问题,以下是他的设计思路与实验装置,请你帮他完成这个探究:(1)该探究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该同学做出假设:土壤的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制订计划: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准备一个盒子,以盒子_为界,A侧底部铺上一层湿土,B侧底部铺上一层_;在A和B的中央各放入数量_,形态、大小、活力_的蚯蚓,盖上盒盖;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_,保证盒子两侧蚯蚓所需的其他条件要相同;观察,记录: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3)用多只蚯蚓
7、做实验,是为了_。(4)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蚯蚓?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详解】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所以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水分,C正确。故选C。2、B【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详解】A观察
8、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B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如果想了解延边州中小学学生的睡眠情况,通常采用最好的方法是调查法,故B符合题意。C实验法是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9、,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D探究法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A【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详解】A一块草地 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B一棵银杏属于生物个体,不是生态系统,B错误。C一群麻雀属于种群,不是生态系统,C错误。D一片白云是非生物,不是生态系统,D错误
10、。故选A。4、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B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没有体现了生命现象,符合题意。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这一诗句所描绘的自然现象中主要生物是藻类植物,体现了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D诗句中“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B。5、B【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
11、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常见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及功能如下表:种类分布特点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少高大的植物,主要是以草本植物(草类)为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植物种类很多净化水质、蓄洪抗早,有“地球之肾”之称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海洋中,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平面能吸收
12、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全球每年产氧量的70%森林生态系统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由上表可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故选B。6、D【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详解】A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B环境因素分为非
13、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故B不符合题意。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故C不符合题意。D生物因素是不仅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还包括影响其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他生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7、C【分析】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详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所以,选项中“农田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
14、数量都不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故选C。8、A【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圆明园公园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B什刹海中的鱼群,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B错误。C北京植物园里的所有植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C错误。D天坛公园里的所有生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D错误。故选A。9、C【分析】生物的共同
15、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故选C。10、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ACD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影响生
16、物的因素分别是杂草、田鼠和青蛙,都属于生物因素,ACD不符合题意。B 低温、光照不足的天气导致荔枝减产,影响荔枝减产的因素是温度、光照,属于非生物因素,B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图解提示逐一解答。【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而是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因此,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影响 生活#
17、分布 分布#生活 生物#非生物 非生物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方式。【详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3、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18、: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圈【详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5、营养物质 阳光 水 空气 适宜的温度 生存空间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能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详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
19、家园,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动物和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基本是相同的,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都是生产者,寄生植物如菟丝子、肉苁蓉、锁阳等都是消费者,极少的腐生植物如水晶蓝属于分解者;而不是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大多数动物都是消费者,一部分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而不是动物都是消费者,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2、错误【详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
20、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各生态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说法是错误的。3、正确【详解】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样本的选取
21、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随机性。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因此,小明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时,发现天空中飞过一只蝴蝶并如实记录是正确的。4、错误【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种植橘的品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表明生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故题干观点错误。5
22、、正确【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详解】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途径可分为动物生来变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先天性本能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本能和学习。题干说法正确。四、实验探究1、(1)温度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有影响(2) 温度 甲 相同且适宜 (3)温度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有影响【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
23、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小麦发芽是否有影响的实验,根据问题可做出的假设是: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本实验研究温度对小麦发芽是否有影响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除研究的变量(温度)不同以外,实验组和对照
24、组的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所以,把甲培养皿放在橱柜里(20),乙培养皿放入冰箱里(0),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3)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围绕做出的假设来得出结论。所以,假如甲培养皿内的种子大多数发芽,乙培养皿内的种子极少数发芽,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有影响。2、(1)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2) 横轴中线(或中线) 等量干土 相同 相似 单一 (3)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4) 蚯蚓大多在湿土一侧 土壤湿度 (5)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5、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是: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由此作出假设: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变量唯一,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方案应该是:准备一个盒子,以盒子的横轴中线为界,一侧在底部铺
26、上一层湿土,另一侧在底部铺上一层等量的干土;在A和B的中央各放入数量、形态、大小、活力相似的蚯蚓,盖上盒盖;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唯一,保证盒子两侧蚯蚓所需的其他条件要相同;观察,记录: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3)用一只蚯蚓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蚯蚓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用多只蚯蚓可以减小误差,因此实验多用只蚯蚓。(4)实验中蚯蚓大多在湿土一侧,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完毕后应注意: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