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第1部分板块2专题8变异育种和进化-(2).pdf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6464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第1部分板块2专题8变异育种和进化-(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专题限时集训(八)(限时:40 分钟)一、选择题1(2015海南高考)关于等位基因B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基因 B中的碱基对G 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 的突变B 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2(

2、2015海南高考)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 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3(2016东北四市联考)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 3 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

3、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q1和 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 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q1和 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 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错误;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发生改变,D正确。4化学诱变剂EMS 能使基因中的G烷基化,烷基化的G与 T 配对。CLH2基因控制合成叶绿素酶,该

4、酶催化叶绿素分解。研究人员利用EMS 处理野生型大白菜(叶片浅绿色)种子,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获得 CLH2基因突变的植株甲(叶片深绿色)和乙(叶片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乙叶片呈黄色,说明其叶绿素酶失去活性B若植株甲自交获得叶片浅绿色的植株,说明浅绿色为显性性状C获得植株甲和乙,说明EMS可决定 CLH2基因突变的方向DEMS 处理后,CLH2基因经两次复制可出现GC替换为 AT 的现象D 植株乙叶片呈黄色,说明其叶绿素酶起作用;植株甲(叶片深绿色)自交产生浅绿色的植株,说明浅绿色为隐性性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ABC错。5在 854 只小鼠群

5、体中,A1和 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384 只小鼠的基因型为 A1A1,210 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 A2的基因频率BA1和 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CA1的基因频率是57%,A2的基因频率是43%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 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之一是基因突变,A正确;A1和 A2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A1的基因频率是57%,A2的基因频率是1 57%43%,C正确;种群基因库是该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D错误。6(2016江苏高考)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

6、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5482049】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B 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 e 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选项错误;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 选项正确;若E、e 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C选项错误;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

7、引起性状的改变,D选项错误。7(2016河北衡水四调)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 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 为 20%,Tt 为 60%,tt为 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 的频率分别是()A50%和 40%B50%和 62.5%C50%和 80%D62.5%和 50%B 感染锈病之前,小麦种群中TT 为 20%,Tt 为 60%,tt为 20%,所以 T 的基因频率为 20%1/2 60%50%。感染

8、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 TT、Tt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 的基因频率是1/4 1/2 3/4 62.5%,B正确。8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们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电白牡蛎与长牡蛎

9、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B错;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9(2016黄冈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10、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以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10 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C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内部

11、因素,基因可以通过生物的生殖,将其传递给后代,A正确;种群内部有新个体的产生,也有老个体的死亡,但种群内的个体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将基因代代相传,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雌孔雀虽然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但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所以这种选择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11(2016北京高考)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

12、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A 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避免F 区豹种群消亡,从T区引入 8只成年雌豹后,F区豹种群数量增加,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也会增加,A项正确;由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F区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后代雌雄比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B项错误;F 区引入雌豹后,十年内豹种群增加,说明豹的数量未超过环境容量,物种丰(富)度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C项错误;十年间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随物种的进化,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项错误。12(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

13、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5482050】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A选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选项错误;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选项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仍属于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 016淄博一模)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

14、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1)在 甲 地 的 种 群 中,该 植 物 出 现 一 株 白 花 突 变。让 白 花 植 株 自 交,若 后 代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红花和白花受_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 _杂交,当子一代

15、表现型为_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 对等位基因控制。【解析】(1)若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则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全为红花,子二代红花白花31,符合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说明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要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应将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物杂交,若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这 2 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A(a)、B(b)表示,又因为它们均为隐性突变、严格自花传粉,则甲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乙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

16、它们杂交F1代基因型为AaBb,全为红花,F1代自交,F2代基因型及比例:AB红花 9Abb 白花 3aaB白花 3aabb 白花 1,即红花植株白花植株 97;若这2 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1 对同源染色体上用A(a)、B(b)表示,则甲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乙地白花植物基因型为AAbb,F1代基因型为AaBb,F2代基因型及比例:AAbb白花 1AaBb 红花 2aaBB白花 1,即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答案】(1)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一对(2)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红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 97或红花植株白花植株 1114(2016深圳市六校联盟模拟)某 XY型性别决定

17、的野生型植物不抗除草剂(4-Bu),甲组研究者对多株该植物进行辐射处理,然后让其随机传粉,在后代中筛选出甲品系抗4-Bu的雌、雄植株各一株(F1),将 F1杂交后,发现F2中约有 1/4 的个体不具有抗4-Bu 的特性,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抗 4-Bu 的个体中雌株、雄株约各占一半的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判定:抗4-Bu 属于显性基因突变,理由是:_ _;相关基因A、a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理由是:如果抗4-Bu 的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_。(2)乙组研究者通过用化学药剂处理该野生型植物,得到了乙品系抗4-Bu 的植株,同时确定了相关基因为位

18、于常染色体上的B、b,与 A、a 基因是独立遗传关系。甲、乙组研究者合作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组别抗 4-Bu 亲本来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雄性雌株丙乙品系乙品系抗 4-Bu不抗4-Bu21丁甲品系乙品系抗 4-Bu不抗 4-Bu31对丙组实验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丁组的子代中含有两种抗4-Bu 基因的个体比例为 _(请用分数表示)。【解析】(1)抗 4-Bu 的雌、雄植株杂交后,后代有1/4 的不抗 4-Bu 的个体,说明抗4-Bu 为显性突变,若A、a 位于 X染色体上,则XAXaXAYXAXAXAXaXAYXaY,抗 4-Bu 的植株中雌株占2/3,雄株占1/3。(2)丙组实验结果为抗4-B

19、u不抗4-Bu2 1 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形象。丁组杂交中甲品系为Aabb,乙品系为aaBb,丁组子代中含两个抗4-Bu 基因的个体的比例为1/4。【答案】(1)均抗 4-Bu 的雌、雄植株(F1)杂交后代(F2)中约有 1/4 的个体不抗4-Bu(说明抗 4-Bu 属于显性基因突变)F2中抗 4-Bu 植株中雌株应该占2/3,而不是 1/2 或答“F2中抗 4-Bu 的个体中雌株雄株 21,而不是11”(2)B 基因纯合致死1/4 15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

20、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使染色体 _,形成异源多倍体。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不同。(3)从 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解析】(1)油菜与

21、萝卜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2)F1植株细胞中一半染色体来自油菜,一半来自萝卜,不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无法进行联会,因此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异源多倍体产生的配子为ACR,油菜的配子为AC,则BC1的染色体组成为AACCR。BC1(AACCR,染色体条数为389),油菜(AACC,染色体条数为38),二者杂交,前者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条数最少为19,最多为199,后者配子染色体条数为19,因此二者后代的染色体条数为38 47。根据题干信息,萝卜(RR)不易被胞囊线虫侵染,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差异,与获得的萝卜的R染色体不同有关系。(3)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需将个体与油菜多次回交,使萝卜的染色体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答案】(1)生殖隔离(2)联会(数目)加倍AACCR 3847 R(基因组)的染色体(3)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