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七)一、基础落实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答:_(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答:_(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_(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_(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答:_答案(1)不能走路(2)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3)成人自立(4)申诉(苦衷)(5)辛酸悲苦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答案C解析A项,“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B项,“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D项,“蓐”通“褥”,垫子。3下列
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B解析均为介词,表比较。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连词,况且/连词,表让步,尚且。D项,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与“为”放在一起表被动。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而刘夙婴疾病A则告诉不许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此小大之辩也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答案A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3、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D“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答案B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6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尔扎克通过他深邃的目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B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整天朝不虑夕,一副笑呵呵的样子。C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胜利后的鲜花,而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最大的恐惧不是终将到来的死亡,而是茫茫人海中形影相吊的孤独。D人受恩于历史
4、,也受惠于自然;由父母长辈抚育,也由皇天后土所生养。因此,中国人敬拜日月山川,奉祀四时节气,更虔敬于祭天与祀地。答案B解析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用于此处不合语境。A项,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使用恰当。C项,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使用恰当。D项,皇天后土:对天和地的尊称。使用恰当。二、文本训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
5、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没有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凶:不幸C臣具以表闻 具:具体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答案C解析具:详尽。8下列各句
6、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答案D解析D项,辞:动词,推辞。A项,动词,改变/动词,夺取;B项,名词,家门/名词,门户;C项,副词,不幸/动词,闹饥荒。9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恳请晋武帝允许他不去赴任,以供养祖母。但是文章的第一段却为何从自己的艰难身世说起?答:_答案开门见山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李密如果在文章开头直接说出推辞就任的意思,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让皇帝反感,甚或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一开头就说自己的悲惨身世,让晋武帝生出同情之心,再加上下面一系列的苦情,衬托出祖母对作者的养育之恩,和自己对祖母晚年的重要性,为后面表达的推辞就任的理由奠定了基础。10翻译下列
7、句子。(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_(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译文:_答案(1)出生刚六个月,我父亲就弃我而死了;到了四岁,舅父逼母亲改嫁。(2)从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二)阅读陈情表第三、四段的内容,回答1113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8、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宠命优渥 宠:恩荣B听臣微志 听:听信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人命危浅 危:危弱答案B解析听:成全,准许。12对这两段文意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前面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晓以大义。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C这两
9、段文字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等词,曲折而有条理。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答案D解析意在表明尽忠皇帝的时间还很多,而尽孝于祖母的时间很有限。13翻译下列句子。(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译文:_(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译文:_答案(1)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的照料,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2)希望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
10、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11、。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
12、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答案B解析根据文言文语句句式大多对称的原则,“少仕蜀”与“为郎”之间应停顿。根据句意,“之”为代词,应为“称”的对象,它们之间不应断开,“泰始”为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据此也可帮助断句。“诏征”是动词,作谓语,后面宾语应为“太子洗马”,应断句
13、,“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三处难度不大,均要断句。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早亡,母何氏改醮改醮:改嫁B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答案D解析“内转”,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到朝廷内做官”的意思。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父亲死了,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到晋朝廷
14、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答案D解析D项,“讨厌下属官吏而被上告”说法与原文不符。“上告”,是指上级告发。根据文意,应该是他憎恨的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告发的。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译文: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译文:_答案(1)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2)孔明与不能和自己匹敌的人说话,因此孔明说话细碎具体。解
15、析这两句话中有大量的文言实词是理解与翻译的障碍,需要准确把握:第(1)题,需译出实词“暇”(空闲)、“事”(侍奉,师从)、“方”(比方)的含义。第(2)题,需译出实词“敌”(对手)、“碎”(具体,琐碎)的含义。另外注意(1)中“游夏”的注释。【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必定先尝过后再端上去。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
16、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说:我因命运不好晋武帝看了他的奏疏说:“李密有名声,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就暂停征召。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又以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爬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
17、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孔明与不能和自己匹敌的人说话,因此孔明说话细碎具体。”张华认为他的话对。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憎恨的那个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以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
18、不如回家种田。圣上光明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死于家中。四、文字运用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比较陈情表,你认为石奢的做法如何?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答:_答案示例:与李密相比,石奢的做法不好。在情与理、忠与孝的处理上,应该有客观的标准,有
19、是非的判断,殉职不为忠,私父不为孝。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眼皮跳代表什么呢?很多人都听过一种说法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_。科学研究发现,眼皮跳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眼皮跳,这种眼皮跳一般在疲劳、用眼过度、强光刺激或睡眠不足时容易出现,一般较短时间内就会消失,_,如果感到轻微不适,可以稍微闭一会眼睛或者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皮跳动的情况会得到一些缓解;_,顾名思义这种眼皮跳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如果眼皮跳持续时间很长,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并且有恶心、头晕等症状的话,这很有可能是颅内疾病的征兆,应该尽早去医院查诊治疗。答
20、:_答案这当然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生理性眼皮跳是不需要治疗的另一种是病理性眼皮跳20请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写一段新闻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60字。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看似冷门、小众的技能不仅走进人们的视线,而且成为“香饽饽”职业。譬如,曾经受到热议的“小龙虾学院”,应届毕业生100%就业,平均月薪过万元。从被质疑,到“真香”。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快递学院”的揭牌仪式,全国首座培养“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据悉,快递学院由物流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共同创办,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快递学院”。此“快递学院”并不提供大学生课程,主要是针对快递员群体及快递从业者的技能教育,其中涉及技能培训、行业通识、心理学等。答:_答案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