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9543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术讨论—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严重创伤出血(ch xi)和凝血病处理-2016欧洲指南(第四版)第一页,共三十七页。背 景第二页,共三十七页。严重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swng)的患者人数达580万,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大于800万。创伤后未控制的出血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死亡的首位原因。第三页,共三十七页。创伤(chungshng)大出血死亡(swng)三联征第四页,共三十七页。严重创伤大出血处理(chl)的欧洲指南第五页,共三十七页。一、早期(zoq)复苏与预防再出血第六页,共三十七页。1.1 缩短时间推荐:严重创伤患者应直接送至合适的创伤中心进行救治(B);推荐尽量缩短

2、从发生创伤至控制出血的时间间隔(A)。1.2 止血带的使用推荐: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cnzi)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辅助使用止血带(B)。1.3 通气推荐:避免创伤患者发生低氧血症(A),推荐对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实施正常通气量(B),如果存在即将发生脑疝的迹象,建议过度通气(C)。第七页,共三十七页。止血带是控制(kngzh)大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措施J Trauma.2012;72:8693.第八页,共三十七页。J Trauma.2008;64:S28 S37院前使用止血带可以(ky)有效控制出血第九页,共三十七页。二、出血(ch xi)的诊断与监测第十页,共三十七页。2.1 初次评

3、估推荐:建议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对患者创伤出血程度综合评估(C)。2.2 紧急干预(gny)推荐: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B)。2.3 进一步评估推荐:对未明确出血部位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采取进一步评估(B)。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2.4 影像学推荐:对于怀疑有躯干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超声或增强 CT)以明确(mngqu)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B)。2.5 干预推荐:对于严重的胸腔、腹腔、腹膜后出血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采取紧急干预措施(A)。2.6 再次评估推荐:

4、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进行 CT 检查、评估病情(B)。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2.7 血红蛋白(Hb)推荐 10:推荐将低初始水平 Hb 作为严重出血相关凝血病的一个指标(B);推荐将重复测量 Hb 作为监测出血的实验室指标,因为初始在正常范围的 Hb 值可能会掩盖出血(B)。2.8 血乳酸推荐 11:推荐检测血乳酸或碱缺失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B)。2.9 凝血功能监测推荐 12:推荐使用实验室指标(包括(boku)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和或血栓弹力图,对凝血功能进行早期或连续性常规监测(C)。第

5、十三页,共三十七页。三、氧合、液体(yt)类型、体温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31组织氧合推荐13:对于无脑损伤的患者,在大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1 mmHg=0133 kPa)(1c);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的患者,应该(ynggi)维持平均动脉压在80 mmHg以上(1C)。32限制性容量置换推荐14:推荐在出血控制之前使用限制性容量复苏策略达到目标血压(1B)。33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推荐15:如果存在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推荐在液体复苏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目标血压(1C);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推荐使用强心药(1c)。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34液体选择

6、推荐16:推荐使用等渗晶体液对低血压创伤患者进行初始(ch sh)复苏(1A);建议应该避免大量使用09的生理盐水(2C);对于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推荐避免使用低渗液体,例如乳酸林格液(1c);因对止血的不良影响,建议限制使用胶体液(2c)。35红细胞推荐17:推荐维持目标血红蛋白为79 gdL(1C)。36体温管理推荐18:推荐早期采取措施以减少热量丢失,对低体温者进行复温,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的体温(1C)。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羟乙基淀粉被FDA黑框警告:成人(chng rn)重症患者不应使用(shyng)HES溶液对危重成人患者(hunzh)包括脓毒症及ICU监护患者(hunzh),不应使

7、用HES溶液。对肾功能障碍患者禁止使用HES溶液。一旦出现肾损伤征候立即中止使用HES。有病例报告指出使用HES之后90天,仍需肾脏替代疗法,因此应当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90天的肾功能监测。禁止已建立体外循环的开胸手术患者使用HES,以避免大出血。一旦出现凝血紊乱立即中止使用HES。40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四、快速(kui s)止血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41损伤控制外科推荐19:对于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有持续(chx)出血和凝血病征象的严重创伤患者,推荐实施损伤控制外科(1 B);其他需要实施损伤控制外科的情况包括严重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难以处理的解剖损伤、操作耗时、同时合并腹部以外的严重

8、创伤(1c);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推荐实施确定性外科手术(1C)。42骨盆环关闭与固定推荐20:对于有失血性休克的骨盆环破坏的患者,推荐立即采用骨盆环关闭和稳定的措施(1B)。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43填塞、栓塞、手术推荐2l:对于骨盆环稳定后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早期实施(shsh)腹膜外填塞、动脉造影栓塞或外科手术控制出血(1B)。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4。4局部止血措施推荐22:对于实质脏器损伤伴有静脉出血或中等程度的动脉出血,推荐联合使用局部止血药物(yow)、其他外科方法或填塞法止血(1B)。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五、出血与凝

9、血功能障碍的早期(zoq)处理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51凝血功能(gngnng)支持推荐23:推荐入院后尽早检测并采取措施维持凝血功能(1C)。通常要送到中心实验室检测,耗时长(2060 min)常规指标只反映凝血初始阶段(jidun)的功能体外检测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只提供数值,不能反映功能床旁快速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血小板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5,2早期止血复苏推荐24:对于预料中的大出血患者,早期处理推荐以下两种策略中的任意一种: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或者病原体灭活的血浆),血浆:红细胞的比例至少1:2进

10、行输注(1B);根据Hb水平判断是否使用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1C)。53抗纤溶制剂推荐25:对于出血或存在大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尽早使用氨甲环酸,首剂1 g(至少10 min),后续1 g输注至少持续8 h(1A);创伤出血患者应该在伤后3 h内使用氨甲环酸(1B);建议制定创伤出血处理流程(lichng)时,考虑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的氨甲环酸(2c)。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六、进一步复苏(f s)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61目标化治疗推荐26:推荐使用标准的实验室凝血指标和或血栓弹力图制定目标化策略指导复苏(1C)。62新鲜冰冻血浆推荐27:如果需要以血浆为基础的止血复苏,推荐使

11、用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或者病原体灭活的血浆)维持PT以及APTT在正常(zhngchng)范围的15倍以内(1C);对于非大出血的患者推荐避免输注血浆(1B)。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63纤维蛋白原与冷沉淀推荐28:如果患者有大出血,血栓弹力图提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浆(xujing)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520 gL,则推荐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1c);建议起始剂量纤维蛋白原为34 g。这相当于1520单位的单采冷沉淀或者34 g纤维蛋白原。重复剂量必须在血栓弹力图以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实验室评估的基础上使用(2c)。64血小板推荐29:推荐输注血小板以维持血小板计数50109L(1C)

12、;对于持续性出血和或TBI的患者,建议维持血小板计数在100109几以上(2c);如果使用,建议输注的起始剂量为48单位血小板,或者1个全血单位的血小板(2C)。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65钙推荐30:推荐在大量输血期间监测血钙浓度并维持其水平在正常范围(1C)。66抗血小板药物推荐31:建议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大出血或者颅内出血的患者输注血小板(2C);对于接受或怀疑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建议检测血小板功能(2C);如果明确(mngqu)血小板功能不良且患者存在持续的微血管性出血,建议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2c)。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6。7去氨加压素推荐32:对于使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和血管

13、性血友病的患者,建议(jiny)使用去氨加压素(0.3ug/kg)(2C);不建议对出血创伤患者常规使用去氨加压素(2c)。68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推荐33:对于口服维生素K依赖抗凝药的患者,推荐早期使用浓缩的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行紧急拮抗(1A);为减轻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发生创伤后致命性出血,建议给予PCC(2c);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建议如果血栓弹力图监测提示凝血启动延迟时使用PCC或血浆(2C)。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6.9 直接口服抗凝药-Xa 抑制剂推荐 34:建议对于(duy)正在服用或可疑服用抗 Xa 因子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患者检测其血药浓度(2C

14、);如果不能进行上述检测,建议征求血液科专家意见(2C);如果出现致命性出血,建议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 15mg/kg 或者 1g),同时联合使用大剂量(25-50U/Kg)PCC、直到出现特异性拮抗剂(2C)。6.10 直接口服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推荐 35:建议对于正在服用或可疑服用达比加群药物的患者检测达比加群血药浓度(2C);如果不能进行检测,建议根据 PT 与 APTT 对达比加群作定性估计(2C)如果出现致命性出血,推荐 idarucizumab(5g,iv)(B),或者如果没有该药则建议使用大剂量(20-50U/kg)PCC,在上述二者情况的基础上并用氨甲环酸(iv.15mg/

15、kg 或 1g)(2C)。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七页。6.11 基因重组的活化凝血因子(rFVIIa)推荐 36:对于已经采取标准的控制出血和最佳的传统止血措施的患者,如果仍持续存在大出血和创伤性凝血病,建议(jiny)使用 rFVIIa(2C)。6.12 血栓预防推荐 37:推荐出血控制后 24h 内使用药物预防血栓(B);建议尽早采用物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包括间歇性气囊加压装置(C)、抗血栓弹力袜(2C);不推荐常规使用下腔静脉滤器进行血栓预防(C)。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七、指南(zhnn)执行与质量控制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七页。7.1 指南执行推荐38:每家医疗机构对创伤出血患者实施具有

16、循证医学依据(yj)的临床指南。(B)7.2 出血控制与预后的评估推荐 39:当地的临床质量与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包括评估出血控制与结局关键指标的参数(C)。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七页。2016 新版指南增加了 3 个A 级推荐(避免创伤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对于严重的胸腔、腹腔、腹膜后出血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采取紧急(jnj)干预措施,推荐使用等渗晶体液对低血压创伤患者进行初始复苏),明确提出B级推荐严重创伤患者应直接送至合适的创伤中心进行救治、以更好达到早期复苏目的;同时对出凝血的进一步评估、复苏增加了高级别的推荐措施。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七页。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内容(nirng)总结严重创伤(chungshng)出血和凝血病处理-2016欧洲指南(第四版)。床旁快速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建议制定创伤(chungshng)出血处理流程时,考虑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的氨甲环酸(2c)。66抗血小板药物。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建议如果血栓弹力图监测提示凝血启动延迟时使用PCC或血浆(2C)。推荐 35:建议对于正在服用或可疑服用达比加群药物的患者检测达比加群血药浓度(2C)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