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94494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共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从创设适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实施创新教学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意识 创造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呼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应在适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权威为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适宜的环境,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不会畏手畏脚,才会敢说、敢想、敢于创新。   例如,《银屏之歌》有一个环节是,通过欣赏由我国古典四大名着而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影视主题歌、主题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情节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感受和了解影视歌曲在影片中的作用以及类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是有难度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也是必然的、正常的。首先我鼓励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名着,然后让他们通过对人物性格方面的分析去想象音乐风格会是怎样的?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畅所欲言,种种设想我均给予微笑,表扬他们有自己的见解。随后大屏幕播放出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的《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以及旋律奔放、豪爽,塑造了梁山好汉形象的《好汉歌》,还有节奏平稳,感情十分的浓郁,与剧中人物的“满腔惆怅,枉自悲叹”相吻合的《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在欣赏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主题歌的旋律感受剧中人物,然后再鼓励学生通过主题歌的旋律高低、强弱,以及速度的变化,把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很欣慰地体会到,孩子的思维空间是那么广阔,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那么具有创造色彩。通过这种创造性的训练,学生不仅情绪高涨,而且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和自身的创新意识去鼓励、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应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机会,培养学生的敢说、敢想、勇于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欣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时,我没有提前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只是让他们静心欣赏,在脑海中勾绘场景以及想象此时的主人公心理变化。结果学生的想象甚是丰富,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这段音乐是悲伤的、凄凉的,主人公心情很糟糕。甚至有的同学根据这段音乐编出了一段段的故事,有的与环保有关,有的与生活有关。我听后很惊讶,因为我从未想象那么多,而学生们却能够根据音乐想象到了,我很欣慰。学生们能够把音乐同自己平日见到或者听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随后,我让他们自行创作音乐情景剧,在我的鼓励与启发下,一部部带有稚嫩的音乐情景剧产生了。在教材中,很多这样的内容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只要教师抓住时机,学生的创造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通过情境教学,实施创新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经常会借助图片、录象、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如在教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澳大利亚的美丽风景片,然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绘出画面的意境,然后我问他们,如果你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这首歌你们会用怎样的情绪去唱?这首歌的速度又是怎样的?这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应该用活泼的、愉快的、稍快的速度来演唱。之后,我放了一遍录音范唱,让他们说说这种处理方法好不好。听后,他们再次进行了讨论之后,我开始讲解这首歌曲的意境以及歌曲特点并学唱,结果学生掌握的非常快而且演唱歌曲的情感也较到位。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音乐,他们的心灵无拘无束,思维在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并在对美的追求和驱动下,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载体,善于动脑,抓住时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