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剖析人造卫星的运行和变轨
(答题时间:20分钟)
1. (泰安模拟)人造卫星在受到地球外层空间大气阻力的作用后,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角速度、速率将( )
A. 半径变大,角速度变大,速率变大
B. 半径变小,角速度变大,速率变大
C. 半径变大,角速度变小,速率变小
D. 半径变小,角速度变大,速率变小
2. 假设有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角速度分别为ω1、ω2,则( )
A. B.
C. D.
3. 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速率为v0,轨道高度(距地)为340 km.“神舟十号”飞船连同三位宇航员的总质量为m,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组合体圆周运动的周期约1.5 h
B. 组合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约7.8 km/s
C. 组合体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大
D.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所需能量是mv2
4.(浙江六校联考)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
A. 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B. 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的大
C. 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的长
D. 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的大
5. (四川高考)今年4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为2.8×107 m。它与另一颗同质量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为4.2×107 m)相比( )
A. 向心力较小
B. 动能较大
C. 发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D. 角速度较小
6. (天津理综)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减小为原来的,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周期之比为1∶8
D. 轨道半径之比为1∶2
7. (北京理综)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B.
C. D.
8. 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A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的近月点B处与空间站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航天飞机到达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时必须减速
B. 图中的航天飞机正在加速飞向B处
C. 月球的质量M=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9. 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如图所示。若天文学家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 )
A. 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
B. 水星和金星的密度之比
C. 水星和金星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 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1. B 解析:人造卫星在受到地球外层空间大气阻力时,卫星的速度减小,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大于卫星所需向心力,卫星做近心运动,卫星再次绕地球运行时,半径变小,由G=mω2r=m得,ω=,由于半径变小,故角速度变大,线速度变大,选项B正确。
2. A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ω2r=ma,整理得ω=,a=。所以,A、D正确。
3. 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r=mrω2,解得,T=,v=,ω=,又GM=gR2,r=R+340 km=6740 km,则T=1.5 h,v=7.8 km/s,A、B两项正确;根据组合体的运动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运动半径可知,组合体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大,C项正确;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所需能量等于飞船的势能与动能之和,D项错误。
4. AD 解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对应的轨道半径等于月球的半径,半径越大,环绕速度越小,选项A正确;卫星在P点,受到的万有引力是一样的,因此在P点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选项B错误;在轨道Ⅲ上运行的速率比在轨道Ⅰ上运行的速率要大,因此,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选项C错误;由于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发动机对卫星做负功,因此卫星的机械能减小,故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大,选项D正确。
5. B 解析:由题知,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r1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2,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F向=G知,两卫星的向心力F1>F2,选项A错误;根据G==mω2r,得环绕速度v1>v2,角速度ω1>ω2,两卫星质量相等,则动能,故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卫星发射得越高,发射所需速度越大,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因此两卫星的发射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且v01<v02,选项C错误。
6. C 解析:根据G=m,得卫星变轨前、后的轨道半径之比为,选项D错误;根据G=ma,得卫星变轨前、后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选项A错误;根据G=mω2r,得卫星变轨前、后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选项B错误;根据T=,得卫星变轨前、后的周期之比为,选项C正确。
7. D 解析:物体随天体一起自转,当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对天体的压力恰好为零,则G=m,又ρ=,所以T=,D正确。
8. ABC 解析:航天飞机到达B处时速度比较大,如果不减速此时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这时航天飞机将做离心运动,故A正确;因为航天飞机越接近月球,受到的万有引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正在加速飞向B处,故B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空间站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G=m,整理得M=,故C正确;速度v=是空间站在轨道r上的线速度,而不是围绕月球表面运动的第一宇宙速度,故D错误。
9. ACD 解析:由ω=知,,又因为ω=,所以,A对;由=mr知r3=,既然周期之比能求,则r之比同样可求,C对;由a=rω2知,向心加速度之比同样可求,D对;由于水星和金星的质量未知,故密度不可求,B错。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