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88245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张家界三模)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B题干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初期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C“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积极研发国防科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

3、果,C项正确,D项错误。3(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道:“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B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4、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4(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D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较大退步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

5、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19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有关统计,1956年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 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A1956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研讨的结果,不是科技发明,B项错误;教育的推动与苏联科研模式的影响材料均未体现,排除C、D两项。6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

6、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率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7(

7、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革”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

8、科技事业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8(2019昆明调研)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D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

9、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9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C题干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旧中国的法

10、律体系,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该服从于新中国的政治,故C项正确;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的文件是1954年宪法,故D项错误。10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B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课本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

11、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11(2018湖南长郡中学六模)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77年8月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3月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82年底 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据此可推知,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C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 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C材料仅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12、论,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因而无法体现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及拨乱反正可知,这些大事件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而不能体现急需科技人才,故D项错误。12(2019华中师大测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育()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A根据材料“20

13、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的信息可以得出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并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不久又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的大学令。大学令中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

14、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大学设预科及本科,预科修业三年,本科修业年限按各科性质,三年或四年不等。本科毕业称学士。大学另设大学院,培养研究生。大学设校长一人及各科学长一人;教师分教授、助教授及讲师三种;各科设讲座。大学设评议会,由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组成,负责评议大学的一切重大问题。从大学令的整个内容可以看到,这个高等教育体系完全抄袭自邻国日本。而日本的学制又是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这个学制公布以后没有实行多久,就被美国式的学制所代替,称壬子癸丑学制,整个体系都是抄自美国。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

15、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经过调整,综合大学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1953年10月

1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中规定,高等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学校的建设计划、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规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规、指示或命令,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可从教育宗旨、教育管理、教育体制渊源等方面归纳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缺陷、西学东渐等方面分析背景所在。第(2)问,从教育领导权、教育方向、学校类别等方面归

17、纳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道德教育和功利性教育并重(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文化教育并举);强调综合人才培养并适应国家需要;仿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学具备教育自主权。(回答任意三点即可)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不足,对封建文化批判不彻底,民国初期国民教育水平低下;西方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不断传入并深刻影响中国;19世纪末以来,日本、美国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对象。(2)变化:中国共产党确立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面向工农,为社会服务;借鉴苏联经验,专才教育逐渐取代了通才教育;重理轻文,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教育权集中于教育部

18、门。(回答任意四点即可)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强调学习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展开,急需相关建设人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回答任意两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 解放前 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 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 1952年10034.86.91.

19、113.016.57.15.011.52.00.21.9 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 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此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有很大关系,明确此点,

20、特征即可答出。比如表中工科比例和师范比例增幅最大,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政治可得出,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根据表中医科比例变化较小得出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答出特征之后,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或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即可。答案示例1: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 示例2: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示例3: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