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86483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氯乙烷,俗称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在常压、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装在喷筒内,运动员某些软组织挫

2、伤或拉伤时,将乙烷喷射在伤处,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理,这主要是利用了氯乙烷()A温度比较低B汽化能吸热C密度比较大D升华能吸热2、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融水开B雾绕险峰C露润绿叶D霜打枝头3、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

3、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

4、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第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是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图中的“烟雾”是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小水珠”),它是由_液化形成的。2、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显示为 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

5、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 _。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_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_,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厨房温度较低,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5、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

6、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_;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闷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小明认为这是瓶内的水往外渗出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2、小明吃饭的时候,妈妈做好的热汤表面浮着很多油,不易冷却,这是为什么?而小明喝汤时,用很大的盘子盛汤,使它冷得更快一些这又是为什么?3、电视上播放的大型舞台表演,有一些节目为了表演效果经常喷洒干冰产生白色的雾,请问这个雾的形成是什么现

7、象?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4、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常用的灯泡是白炽灯,如图所示。灯泡密封良好,其灯丝的温度可以达到约2500,进而发出耀眼的光芒。其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钨的熔点非常高约为3400左右。用久了的白炽灯,会在其内壁山现黑色附着层。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说说其产生的原因。5、小明想给爷爷做一个医药低温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效果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做了一个小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出现;请你帮小明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8、并且帮小明判断做医药冷藏盒是用冰好,还是用浓度适当的盐水好?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测量物体的温度”的实验。(1)甲测量时操作的错误是_。(2)乙读数时操作的错误是_。(3)丙应该读出的温度是_。2、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安装此装置时应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2)由图1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_;(4)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1)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9、而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还有一个好处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_;(2)冰正熔化时,将酒精灯撤掉,冰 _(选填“会”、“不会”)立刻停止熔化;(3)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 “不能”)沸腾。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继续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图乙中t0=_oC。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视线应按_(A/B/C)读数,此时水温为_。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图甲情况下温

11、度计的示数应为_(填字母);A96B98C100D无法读数(3)小明查阅资料得到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已知1个大气压为1.0105Pa,由表格数据可知:气压p/MPa0.040.060.080.100.120.140.16沸点/75.8985.9593.5199.63104.81109.32113.32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_个大气压;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A用小火加热糖汁B增大气压C减小气压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因为氯乙烷在常温下

12、是一种气体,将它高压液化后装在喷筒内,当将氯乙烷从喷筒内喷射在伤口处时,氯乙烷会迅速变成气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伤口处的热量被氯乙烷吸收,温度会迅速降低,从而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A【分析】【详解】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

13、误;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4、A【分析】【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B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是液态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露珠是水蒸气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现象

14、,需要放热,故C错误;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5、C【详解】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 小水珠 水蒸气【详解】12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过程是: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先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中的“烟雾”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 汽化 放出【详解】12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

15、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3、 热胀冷缩 36.6 36.6 39【详解】1常用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为液体,这种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图中体温计的液柱在数字“36”右侧第6格处,所以其示数为36.6。3由于体温计有一个缩口,水银遇冷不会回到液泡内,若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且多次测量,则最后结果等于测量过程中温度最高的那次。所以,在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显示的是36.6。4在测量体温为39的人体温度时,水银会受热膨胀,显示的是39。4、 沸腾 液化 汽化 甲【详解】(1)1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

16、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小水滴,即“白气”。3“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蒸发又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2)4可以确定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因为熄火后,锅上方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白气比较多;乙图为熄火前的瞬间,由于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的较少,白气较少。5、 大 保持不变【详解】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2由图乙中图像可知,第180s到360s,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吸

17、热,温度保持不变。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方法一:把这瓶矿泉水取出放置足够长时间,用毛巾擦净瓶外壁的水珠,发现瓶外壁不再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方法二:两个相同的矿水瓶,一个不装水,另一个装满水,把它们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过一会发现两个矿泉水瓶外壁都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2、见解析【详解】小明妈妈做好的热汤表面浮着很多油,减小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汤不易冷却;小明用很大的盘子盛汤,是增大汤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汤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汤将冷得更快一些。3、见解析【详解】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原理是:固态

18、二氧化碳为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而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白雾。4、见解析【详解】开灯时,白炽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钨丝的温度升高,金属钨会升华成钨蒸气;关灯后,温度逐渐降低,钨蒸汽发生了凝华现象,附着在灯泡的内壁,时间久了,使内壁出现黑色附着层。5、见详解【详解】答: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变冷,因此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白霜;盐使冰的凝固点降低,因此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与不加盐的冰相比较而言,升高到相同的室温,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块好。四、实验探究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

19、触了容器底 拿出待测液体读数 -22【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不符合规范。(2)2测温时不能拿出液体读数,否则测温不准。(3)3由图可知,分度值为1,数值向下变大,所以是-22。2、 自下而上 96 减少水量 乙【详解】(1)1因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安装此装置时应自下而上进行。(2)2由图1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6。(3)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小水的质量,从而使水更快沸腾。(4)4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可知正确的是图乙。3、 3 不会 不能 高于【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

20、线以下,示数为-3。(2)2冰正熔化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比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酒精灯撤掉后,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仍然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冰不会立即停止熔化。(3)3烧杯中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当试管中水温度达到沸点时,试管中水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说明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一定是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4、 变大 液化 持续吸热 87【详解】(1)12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液体压强越变越小,故气泡越变越大;“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

21、化成小水珠。(2)3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3)4装置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每1min升高的温度为,一共加热了5min,故水温改变了则初始温度为5、 需要 B 94 98 B 0.96 C【详解】(1)1按规范要求,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2)2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所以视线应按B读数。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4。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丙可知,水在第3min开始温度保持98不变,则第3min开始沸腾,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22、5图甲烧杯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水沸腾,达到沸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故选B。(3)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大气压为0.08 MPa时,水的沸点是93.51,当大气压为0.10 MPa时,水的沸点是99.63,所以当大气压为0.09MPa时,水的沸点约为97;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大于0.09MPa,但小于0.10MPa。当大气压均匀增大时,水的沸点增大越来越小,所以猜测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0.096MPa,即约为0.96个大气压。7 A用小火加热糖汁只能减小糖汁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改变糖汁的沸点,故A错误;BC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要使糖汁沸腾时温度低于100,可以通过减小气压实现,故B错误,C正确;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容器中的糖汁会吸收热量,最终也会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