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其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A甲图,通常情况下,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
2、储存在罐内B乙图,舞台上的缥缈的云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丙图,气温骤降时,给橘子喷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橘子冻伤D丁图,夏天扇风扇,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2、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3、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C 秋天,露珠晶莹D 冬天,雾松簇簇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
3、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5、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第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深秋,为避免树
4、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 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如图2所示,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 _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显示为 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 _。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现象,此过程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
5、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丙测量的温度是_。5、(1)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若没有甩就先后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4、38.8,而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乙的读数是_。(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_(选填:“升高”或“降低”)。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
6、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地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2、设计制作一直是物理学科素养中的顶层素养,所以同学们应该尝试大胆地去设计去制作,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请你选择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温度计(分度值2)。提供的器材有:带有颜色的煤油、冰水混合物、标准气压下的沸水、刻度尺、记号笔。(1)还需要的器材:_。(2)简要步骤:_。3、如图所示,
7、小明洗完手后,将湿手伸开放在感应式干手机的风口处,干手机吹出风速很快的热风,不一会手就被吹干,水“消失”了。干手机使水快速“消失”的原因是_。4、八年级物理实验小组想要自制一个简易温度计,有A、B两组设备可供选择,你觉得哪个更好?实验装置小瓶里装有带颜色的水,并给小瓶配有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后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请你写出后续实验步骤。5、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同学们呼出“白气”,请解释“白气”产生的原因。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如图所示,重庆八中初三的同学们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欣选择图甲进行实验,图中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
8、成的。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是因为水蒸气在温度计管壁上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实验后,小欣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当时液体上方的气压_(选填“大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如图_(选填“丙”或“丁”)。(2)小琳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戊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戊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_。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2、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0.5min
9、记录一次温度,每种物质记录了8min,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_(选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2)如图乙所示,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当物质a的温度为80时,物质a_(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3)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物质a熔化时间的是_(填字母)。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4)对物质b的判断正确的是_(填字母)。A一定是晶体 B一定是非晶体C可
10、能是晶体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1)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还有一个好处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_;(2)冰正熔化时,将酒精灯撤掉,冰 _(选填“会”、“不会”)立刻停止熔化;(3)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 “不能”)沸腾。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继续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4、小明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在第2
11、min末该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5、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从如图中的A、B两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上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2)由图C,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3)甲、乙两组同学选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水的质量相同)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出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b组选择了装置_;图_(选填“D”或“E”)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通常情况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
12、故A不符合题意;B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气温骤降时,果农给橘子喷水,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橘子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能避免橘子被冻坏,故C符合题意;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
13、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4、A【分析】【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B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是液态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露珠是水蒸气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5、A【详解】A电风扇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人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快,故A正确;B酒精
14、易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快,故B错误;C熔化要吸热,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热,故C错误;D小水珠是液体,是液化所致,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 凝固 放出 压缩体积【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3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 热胀冷缩 36.6 36.6 39【详解】1常用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为液体,这种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图中体
15、温计的液柱在数字“36”右侧第6格处,所以其示数为36.6。3由于体温计有一个缩口,水银遇冷不会回到液泡内,若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且多次测量,则最后结果等于测量过程中温度最高的那次。所以,在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显示的是36.6。4在测量体温为39的人体温度时,水银会受热膨胀,显示的是39。3、 升华 吸收【详解】1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吸热。4、 热胀冷缩 1.6 0.6【详解】1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
16、刻度的上方,所以为零上,是1.6。3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所以为零下,是0.6。5、 热胀冷缩 36.8 36.8 38.8 降低【详解】(1)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观察图中的体温计可知,分度值为0.1,图中体温计示数为36.8。34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故甲的读数是36.8;乙的读数是38.8。(2)2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
17、减小,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三、简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当火箭升空向后喷出高温的气体时,水池中的水被加热沸腾,水汽化(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防止了发射台熔化。2、 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见解析【详解】(1)1制作温度计时,要利用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
18、管。(2)2简要步骤:A在细玻璃管中倒入适量的煤油。B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100。C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0。D把0100之间分成50等份,一等份是2。3、见详解【详解】水“消失”是汽化现象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一是伸开手扩大液体表面积,二是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三是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这些都能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4、见解析【详解】A组设备更好。因为B设备会受大气压的影响,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B设备中的气体体积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引起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而A设备中没有气体,水柱高
19、度受大气压的影响较小,所以A设备更好。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沸水的温度是100C,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记录两次水柱上表面的位置,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0,在沸水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100,然后利用刻度尺将这段距离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最小刻度值为1C,有玻璃管上端空白处表注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C,从而可以利用此温度计粗略测量温度。5、见解析【详解】同学们呼出的热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出现”白气”。四、实验探究1、 热胀冷缩 液化 小于 丙 97 不能【详解】(1)1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液体体积的变化量与
20、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温度计上的管壁模糊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管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表面。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99,而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故可知当时液体上方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可知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如图丙所示。(2)5由图戊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由图中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97。6继续加热时,烧杯中的水先沸腾,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然也能达到沸点,但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无法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故试管中的水无法沸腾。2、 铁圈A 69 3 可能 C C【详解】(1)1在安
21、装实验仪器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按照下面的器材,再按照上面的器材,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所以应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9。(2)34如图乙所示,物质a在第25min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物质a是晶体,在第25min为晶体熔化过程,持续时间3min;物质a的熔点是80,当物质a温度达到80时,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3)5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物质a的升温较慢,能延长熔化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水的升温变慢,则物质a的升温较慢,能延长熔化时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22、只能使加热时间变长,不会改变熔化时间,故C错误,符合题意。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相同时间内,物质a吸收的热量减少,能延长熔化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6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图乙物质b温度不断升高可能是晶体熔化前,也有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故选C。3、 3 不会 不能 高于【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线以下,示数为-3。(2)2冰正熔化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比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酒精灯撤掉后,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仍然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冰不会立即停止熔化。(3)3烧杯中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当
23、试管中水温度达到沸点时,试管中水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说明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一定是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4、 0 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详解】(1)1由图示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保持不变的温度是熔点为0摄氏度。2由图示知,该物质在第1min开始熔化,第5min熔化结束,所以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2)3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 秒表 不变 A D【详解】(1)1本实验要记录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故除了上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2)2由图C,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3已知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同,A装置没有盖子,B装置加盖,故A装置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多。根据绘制出的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可知,b曲线对应的物质加热至沸腾时间长,b组选择了装置A。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D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