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练习题.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99340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文档共1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2、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烧杯中冰变少 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  ) 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5、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16°C B.30°C C.47°C D.70°C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将碘锤放在刚烧开的水中,B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A”或“B”)方案较好。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凹槽内滴入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同时也说明这个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图是以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翡翠蝈蝈白菜和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为原型的文创雪糕,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会看见“白气”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人预定轨道。如图,火箭点火升空时,巨大的火焰喷向下方的水池,产生大量白雾,白雾的形成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5、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其体温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矿泉水,过一会儿矿泉水瓶外面就沾满了水;用毛巾擦干,没过多久又沾满了水。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3、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4、小明发现每次妈妈把肉从冰箱拿出来,冻肉表面都会有一层白粉。过了一会儿,他又发现肉上白粉不见了,有了许多水珠。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肉上白粉、水珠是怎么出现的? 5、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内壁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应当以________的顺序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 (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其熔点是________℃; (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速等是否有关,在4块相同的平面上各滴一滴体积相同的水。 A.B.C.D. (1)实验中的放水滴的平面最好应选用_________(纸板/玻璃板/木板); (2)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是否有关; (3)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4)实验中,小红用电吹风对准图D中的水滴吹热风,对比A、D,想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3、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杯盐水放入冰箱,观察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将记录的数据画成如图甲所示图像。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min; (2)盐水凝固点为______℃,凝固点变______了,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0.5min记录一次温度,每种物质记录了8min,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______(选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当物质a的温度为80℃时,物质a______(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3)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物质a熔化时间的是______(填字母)。 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4)对物质b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一定是晶体      B.一定是非晶体       C.可能是晶体 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中,从水温升高到90oC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停止读数,其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水的温度/oC 90 93 95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数据记录表中应填写的温度值为______oC;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_oC;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1×105Pa(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可能正确反映该实验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选填图像的序号) A. B. C. D.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详解】 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 【详解】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 【详解】 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错误,B正确; 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4、A 【分析】 【详解】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 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     A     有利于碘蒸气的凝华     放出 【详解】 [1]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在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时,为了防止碘的熔化,应采用将碘锤放在热水中,因为水的沸点是100℃,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的温度能够达到熔点,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选择A方案较好。 [2][3]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有利于碘蒸气的凝华;同时也说明这个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 2、     凝华     凝固 【详解】 [1]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现象。 [2]河水结冰是将水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 3、     液化     放热 【详解】 [1][2]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见“白气”,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 4、     汽化     液化 【详解】 [1][2]发射架下都喷出白雾,这是由于水先经历汽化过程,变成水蒸气,再经历液化过程形成的小水滴。 5、     36.8℃     正常 【详解】 [1]由图可知,测温枪上的示数为36.8℃,故该同学的体温是36.8℃。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为37℃,36.8℃<37℃,所以该同学的体温是正常的。 三、简答题 1、见解析所示 【详解】 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 2、见解析 【详解】 这是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会液化而附着在矿泉水瓶的外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矿泉水瓶表面发生液化而又使矿泉水瓶外面沾满了水。 3、见解析 【详解】 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4、见解析 【详解】 冻肉上的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凝华形成的;水珠主要是白粉(冰晶)吸热熔化成水形成的。 5、见解析 【详解】 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玻璃杯下半部分的开水释放出水蒸气,杯子的上半部分温度比较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上半部分液化为水滴,所以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四、实验探究 1、     从下到上     受热均匀     b     -4     ①     0     固液共存态 【详解】 (1)[1][2]组装甲装置时,为保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当以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避免局部过热,而是整体受热均匀。 (2)[3][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零刻度线以下第4小格处,则其示数为-4℃。 (3)[5][6]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于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①,其熔点是0℃。 (4)[7]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正在熔化,温度保持为熔点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2、     玻璃板     表面积     AC     没有控制水的温度一定 【详解】 (1)[1]实验中放水滴的平面应选用不吸水的玻璃板。 (2)[2]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3)[3]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改变水的温度,故选A、C两次实验过程。 (4)[4]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需控制水的温度相同,而小红用电吹风对准D图中的水滴吹热风,对比A、D不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因为没有控制水的温度不变。 3、     10     10     -2     低     变多 【详解】 (1)[1][2]由图可知,图像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就是盐水的凝固时间;盐水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min。 (2)[3][4]从图像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凝固点是-2℃;所以,在水中加入盐水后,凝固点变低了。 (3)[5]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条件而凝固成冰,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4、     铁圈A     69℃     3     可能     C     C 【详解】 (1)[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按照下面的器材,再按照上面的器材,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所以应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9℃。 (2)[3][4]如图乙所示,物质a在第2~5min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物质a是晶体,在第2~5min为晶体熔化过程,持续时间3min;物质a的熔点是80℃,当物质a温度达到80℃时,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3)[5]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物质a的升温较慢,能延长熔化时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水的升温变慢,则物质a的升温较慢,能延长熔化时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只能使加热时间变长,不会改变熔化时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相同时间内,物质a吸收的热量减少,能延长熔化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6]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图乙物质b温度不断升高可能是晶体熔化前,也有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 故选C。 5、     97     98     小于     B 【详解】 (1)[1]由图示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由下到上变大,所以是零上,示数为97℃。 (2)[2]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温度升到98℃便保持不变,说明水已沸腾,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小于100℃,所以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4]由表格数据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A.图像A中,温度先升高,后保持不变,再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B中,温度先升高,后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图像C中,温度先降低,后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图像D中,温度一直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