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A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而且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2、,故A项正确。2(2018合肥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1987年151.318.2280.075.711.876.11990年1 069.528.7293.036.413.676.62000年1 181.569.1498.916.831.735.72012年1 056.4710.7678.909.4177.967.4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A根据材料不难看出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的是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建成,故B项错误;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1995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段显然并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格我们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在稳步而非迅速发展,故D项错误。3(2018南京、盐城一模)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
4、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B基层民主制度是指村级民主,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建设,故B项正确;民主统一战线是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权建设,不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4(2019济南期末)“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
5、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C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两会停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破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得出政权组织形式缺乏民主色彩,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制度的情况,“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制度只是遭到破坏并未被消灭,故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制度受到冲击破坏的情况
6、,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悖离,故D项错误。5(2018苏北四市一模)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B“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6(2018黄山一模)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
7、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C“一国两制”是中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故A项错误;国际社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圣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主要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故B项错误;圣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马与台湾断交,同时也表明,中国提出“一个中国”理念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更多表明“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同,而不是两岸关系面临挑战,故D项错误。7(2019沧州质
8、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B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变化,与经济领域现象无关,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
9、项正确;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同苏联关系的变化,不是指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D项错误。8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和平中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C题干中“19
10、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中“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或以美国为主的阵营,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主要还是“一边倒”,加入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所以看出万隆会议时期,我国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项正确。9(2018北京昌平期末)1956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周恩来总理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正式友好访问。为此局面奠定基础的外交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积极作用B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成功C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B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
11、开,是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促成关于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的和平协议,材料说的是1956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后中国同很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10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因此应该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此中国()A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2、建立盟友关系B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与美国改善关系实现邦交的正常化D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外交活动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受到苏联控制,与材料中“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表明,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故C项正确;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11新中国成立以来
13、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C海防使命任务的变化,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从根本上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
14、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故C项正确。12(2018南京、盐城一模)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D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
15、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苏北四市一模)(25分)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
16、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
17、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事务竞争,美国国内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遏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因素有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社会制度。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
18、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9分,任答四点)(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10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6分,任答3点)14(2019重庆模拟)(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部分)时间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2年中共二大将人民大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确定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35194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发表矛盾论、关于
19、农村调查等文章,认为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基于此,中共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过渡时期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了社会主义改造,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19781987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又结合我国实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进一步完整和
20、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摘编自常春、张荣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提取材料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该论述题需结合党制定这些主要矛盾的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难度较低。答案:所确立的论题明确、合理;(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论题示例: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社会的发展变迁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党的事业的成败;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