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7586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某小区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拟建的某小区(高层部分)场地位于某处。场地地貌属湟水河南岸Ⅰ级阶地后缘。地形南高北低,场地南段最高点高程:1978.45m左右,北段最低点高程:1975.10m。场地最大相对高差达3.35m。场地不受泥石流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依据地勘报告,场地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岩、土层类型: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5层,其中5个主层2个亚层,场地上部为①层耕土,②层黄土状土,③层饱和黄土,中部④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al-pl)冲洪积形成卵石, 下部⑤层岩性为第三系早更新统(E3m)吗哈拉沟组的泥岩组成,各层岩性特征如下:iTwth3V。UKBi39S。 ①耕土(Q4ml): 黄褐色,成分以粉土为主,含有植物根系及碳屑等成分,腐植质成分含量高,稍湿-湿。该层厚度:0.30~0.60m,平均0.39m;层底标高:1974.60~1978.15m,层底埋深:0.30~0.60m,平均0.39m。YlF3g6f。3oZ5mPB。 ②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湿—湿、可塑,该层具有湿陷性,该层分布连续。厚度: 1.40~3.20m,平均2.29m;层底标高:1972.45~1976.45m,层底埋深:1.90~3.50m。siHrXIZ。ZPQgb1i。 ③饱和黄土(Q4al-pl): 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饱和、可塑—软塑,该层分布不连续,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厚度: 0.70~2.60m,平均1.74m;层底标高:1970.35~1974.15m,层底埋深:2.90~5.70m。n55rg6D。pwyP9py。 ④卵石(Q4al-pl):灰色—青灰色。卵、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灰岩及片麻岩等。据颗粒分析计算各粒级评均值为:漂石、卵石含量占52.20~65.50%,一般粒径2--20cm,最大漂石长轴直径达60cm以上。砾石占28.6%,粗砂占5.56%,中砂占4.95%,细砂及泥质占3.97%。卵石、砾石多为次圆状,少量为棱角状,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差,大小混杂,颗粒表面微风化-中等风化。由卵石,漂石组成骨架,砂砾石充填于骨架空隙之间,该层局部夹有0.1~0.4粗砂透镜体。该层不易钻进,无胶结,属稍密—中密的卵石层,该层分布稳定,顶面分布有起伏,厚度:3.10~6.80m,平均4.47m。层底标高:1966.37~1969.90m,层底埋深:6.00~10.50m。o1Y5Wdt。RLBIBwF。 ⑤-1强风化泥岩(E3m):砖红、青灰色,夹少量石膏及芒硝,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具水平层理,岩体风化成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间泥化程度强烈,岩心破碎,部分地段上部0.5-1.0m左右为全风化,具有粘性土特征,可塑,很湿。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25-50。场区普遍分布,揭露厚度:6.00~13.90m,平均8.08m。其中商铺场地内该层未穿透。层底标高:1954.90~1961.65m,层底埋深:16.20~20.50m。ltORPmA。Ggd0Yzc。 ⑤-2中风化泥岩(E3m):棕红、灰绿色,夹石膏、芒硝,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心软硬相间,岩体风化成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偶夹有针状石膏晶体充填。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7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6.00~9.00m,平均7.37m、未穿透 SrbA7Qy。1qzcHzw。 基坑开挖深度为7m,其从开始开挖至回填这整个过程中,有各种因素产生水体、土体等侧压力,在侧压力的作用下基坑容易发生流沙、管涌、甚至坍塌等险情。在基坑施工中应进行系统的变形观测,以便及时反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信息,指导施工和必要时修改设计,检验支护和止水效果。0fj1Llx。CS99yWE。 因此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的占据重要地位。 3、监测依据及平面、高程系统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0) 本项目基坑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独立高程;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独立坐标。 4、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支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支护结构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量超过允许的范围,容易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影响基坑状态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地质状况、基坑支护设计、开挖等,随机的因素有暴雨、大型机械振动、材料堆积等,很难比较准确地预测基坑的状态。只有经常巡视,勤监测,才能准确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预测基坑的变形趋势。C2hJ598。QDXlYcW。 本基坑监测的重点在基坑顶部变形情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plQ8aAt。jtiC51D。 此次变形监测主要针对基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对北侧的建筑物进行竖向位移变形监测。 监测项目从2015年5月31日开始监测截止到2015年9月13 日基坑回填,共计36次观测,历时106天。已完成基坑变形监测目的。 5、监测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5.1、监测技术要求 5.1.1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点作为工作基点。3nkQvKV。aNqG5SM。 5.1.2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5.1.3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u3zbuZx。ZrEiSzs。 5.1.4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5.1.5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5.1.6 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SIBW0yJ。Ub9RB1j。 5.2、精度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表10.1.3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的表8.0.4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要求观测。cFDgOSA。7u7B3cB。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适用范围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坡、深基坑、一般地下工程、危害性一般的滑坡监测、大型桥梁等 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报警范围 基坑类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累计值(mm) 25~35 40~60 60~80 变化速率(mm/d) 2~10 4~15 8~20 坑底隆起(回弹)报警范围 基坑类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累计值(mm) 25~35 50~60 60~80 变化速率(mm/d) 2~3 4~6 8~10 6、监测方法及结果 某小区支护监测共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12个(A1-A14,不包括A6.A8),点位布设在距基坑约0.5m处;竖向位移监测点14个(A1-A14)点位布设在基坑边缘上,为了准确反映出基坑的变化,布设在基坑周边的水平监测点同时进行竖向监测,详见附图1。KduVcvE。WrSlYfu。 水平位移监测基点3个,位于基坑西北角的多层上。由于场地有限,且工程较紧,无法做水平监测“观测墩”,只能通过多次观测分析水平观测数据。竖向位移监测点基点2个(分别为BM1、BM2),分别位于场地东侧工程项目部院内。基坑深度为7-8米,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所以基坑类别为二级基坑。此后所有观测数据,均以此等级为基准进行计算。Qv9PGgW。2QJQHCX。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402全站仪,仪器精度2″,测量时首先检查基准点和仪器的稳定性,在校验完成后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测量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观测两个测回,取平均值。竖向位移监测设备为索佳电子水准仪,仪器精度为+0.7mm,采用几何水准的方法测定,在水准测量时,首先用水准仪往返检校BM1、BM2高程,在校验准确无误后进行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分一个水准闭合环,(详见附图2)。水准网线路长度0.681km,36次水准观测闭合差最小值为0.06mm,每公里高程中误差为0.07mm,闭合差最大值为-3.27mm,每公里高程中误差为3.91mm。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竖直角计算、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5、限差均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内业处理软件采用“南方平差易2005”进行平差计算。监测过程中,均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0)三等前后视距差≤3.0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计差≤6.0AaaOt8d。tmgfwFz。 某小区基坑变形监测共36次,其中水平位移共监测36次,竖向位移共监测36次。通过水平位移36次监测日报表反映, 水平位移最大值为59mm(A7),水平位移最小值为1mm(A3);竖向位移36次监测日报表累计最大值为28.2mm(A7),竖向位移累计最小值为0.1mm(A10),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化量较小。详见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注:A7号点由于开挖以后支护不及时,没有放足坡度,北侧边坡出现荷载问题,坡顶以外1-3米出现裂缝。解决方案依据地勘和设计要求,北侧边坡进行排桩支护。在此后观测中,A7号点位变化较为稳定。)wezS9N8。pdhddU8。 7、监测结论及建议 通过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日报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监测期间基坑未发生流沙、管涌、拱起及坍塌等异常现象,但出现裂缝现象,通过和甲方、设计方、监理方、地勘单位、施工单位沟通,及时处理了裂缝。监测基坑形变和巡视周边环境的变化,将信息反馈给相关单位,确保了人身、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说明:监测日报表中,竖向位移变化量﹢号,与上次成果对比为下降,则﹣号为上涨。水平位移变化量X代表南北方向,Y代表东西方向。其中X为﹢号,代表像南位移,﹣号则像北位移。Y为﹢号,代表像东位移,﹣号则像西位移。)gJI04Qo。66wzKlR。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