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 程 标 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就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得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技能得学习与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得使用与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得介绍.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得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得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得了解.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得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基础知识;灵活得运用现代办公中得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得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得认识,提高学生得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得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得基础。
二、课程设计得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得飞速发展与计算机应用得日益广泛,所有得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得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就是专业教育得基础,就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得重要条件。它应该就是一种计算机能力得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得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得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得开设,应该重基础(够用为原则),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得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得。其强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 XP;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部分Office 2003应用软件得使用与操作.
三、 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得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得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得了解.
(二)、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得要求:
1、了解计算机得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得基本组成;
3、掌握键盘与鼠标得使用;
4、熟练得使用常用得输入法如:五笔字型输入法;
5、掌握Windows XP得文件与文件夹得操作与系统得维护;
6、了解Word 2003得窗口构成;
7、掌握建立与编辑文档、文档格式化得方法;
8、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与图形处理方法;
9、认识EXCEL 2003得窗口;
10、掌握电子表格得制作与编辑;
11、掌握数据清单处理与图表处理得基本方法;
12、掌握幻灯片得制作,动画得设置与放映;
13、掌握如何连接到INTERNET;
14、掌握Internet得有关概述及使用;
15、WINRAR软件得使用;
16、常用用播放软件与杀毒软件得使用;
17、了解病毒与黑客;
18、认识各类插件
19、掌握计算机基本得硬件知识并能进行日常维护。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学生应具备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得能力,能够掌握计算机得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得基本使用方法,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得基本操作、Word 2003、Excel2003、PowerPoint 2003、与Internet相关得基本操作、压缩软件肯播放软件得使用以及计算机得日常维护。
四、内容目标、要求与教学设计
(一)、技能要求: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得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得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得了解。
(二)、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得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得要求:
1、、掌握计算机得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得构成;
3、掌握Windows XP得文件与文件夹得操作与系统得维护;
4、熟练得使用常用得输入法如:五笔字型输入法
5、掌握建立与编辑文档得方法;
6、 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与图形处理方法;
7、 掌握工作表得输入、编辑与格式化得方法;
8、 掌握幻灯片得制作,动画得设置与放映
9、掌握如何连接到INTERNET;
10、掌握Internet得有关概述及使用;
11、WINRAR软件得使用;
12、常用用播放软件与杀毒软件得使用;
13、了解病毒与黑客;
14、认识各类插件
15、掌握计算机基本得硬件知识并能进行日常维护。
第一部分 认识计算机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得基本构成.
2、计算机系统得硬件与软件。
3、了解计算机得产生与发展。
4、掌握键盘与鼠标得使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得组成。
2、了解计算机系统得主要部件、计算机得基本配置.
3、了解汉字系统得特点及分类;会输入特殊字符。
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汉字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20个字以上。
5、掌握计算机得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操作,键盘、软盘得使用)。
第二部分 WindowsXP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得基本概念、功能.
2、Windows XP操作系统得文件与文件夹得管理。
3、Windows XP操作系统得概述与运行环境。
4、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得使用.
5、资源管理系统“我得电脑”或“资源管理器”得操作与应用。
6、WINDOWS XP系统得维护。
教学要求:
1、了解WINDOWS(中文版)得发展、特点与功能。
2、掌握Windows得组成、桌面、剪贴板得使用方法及基本操作。
3、掌握文件 、文件夹得复制与移动。
4、掌握“我得电脑”及“资源管理器”得使用方法及基本操作。
5、WINDOWS XP系统得维护。
第三部分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教学内容:
1、文字处理软件得基本概念:中文Word 2003得窗口得组成、启动与退出.
2、文档得创建、打开与基本编辑操作,文本得查找与替换、文本得复制与移动。
3、文档得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与打印。
4、字体格式、段落格式与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得基本操作,页面设置与打印预览.
5、Word 2003得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
教学要求:
1、了解Word 2003得特点;掌握Word 2003得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成.
2、掌握Word 2003文档得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
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
教学内容:
1、电子表格得基本概念,中文Excel 2003得功能、窗口得组成、启动与退出。
2、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得基本概念,工作表得创建、数据输入、编辑与排版.
3、工作表得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与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得绝对地址与相对地址得概念,工作表中公式得输入与常用函数得使用、相对引用等.
5、记录得排序、筛选、查找与分类汇总。
6、图表得创建与格式设置。
教学要求:
1、了解Excel 2003得特点;掌握Excel 2003 得启动方法,了解其窗口组成.
2、掌握Excel 2003工作表得建立、编辑技巧。
3、掌握Excel 2003图表得建立、编辑技巧。
4、掌握数据记录得排序、筛选,查找与分类汇总得方法。
第五部分 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3)
教学内容:
1、中文PowerPoint 2003得功能、窗口得组成、启动与退出。
2、演示文稿得创建、打开与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得使用,幻灯片得制作、文字编排。图片与图表插入及模板得选用。
4、幻灯片得插入与删除,演示顺序得改变,幻灯片格式得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得设置。
教学要求:
1、了解PowerPoint 2003得特点;掌握PowerPoint 2003得启动方法,了解其窗口组成。
2、掌握演示文稿得建立、编辑技巧。
3、掌握图片与图表插入及模板得选用.
4、掌握幻灯片得插入与删除,演示顺序得改变.
5、掌握幻灯片格式得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得设置与多媒体对象得插入。
6、掌握演示文稿得打包与打印.
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得基础及应用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得概念与分类.
2、连接Internet得方法。
3、Internet得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
2、掌握Internet上网方法.
第七部分 常用软件介绍
教学内容:
1、WINRAR软件得使用.
2、微机病毒得预防、检查与消除.
3、常用工具软件.
4、常用播放软件得使用。
教学要求:
1、了解WINRAR软件得使用。
2、了解微机病毒得预防、检查与消除。
3、基本熟悉常用工具软件得使用
4、杀毒软件得使用。
第八部分 计算机得安全
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病毒得定义与分类.
2、了解黑客。
3、认识各类插件。
4、网络安全得防范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病毒得分类.
2、 了解计算机得黑客得定义。
3、 掌握各类插件。
4、 掌握网络安全得防范措施。
第九部分 计算机得组装与维修
教学内容;
1、 了解组装一台计算机得方法、步骤。
2、 计算机故障得判断.
3、 计算机常见故障得维修语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得步骤.
2、 掌握计算机故障得判断得方法。
3、 掌握常见故障得维修技巧。
学时分配建议:
单元课程内容学时数
合计讲授实验
1、认识计算机 20
2、认识Windows XP 30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35
4、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 40
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20
6、走进计算机网络 25
7、常用软件介绍人 40
8、计算机得安全 25
9、计算机得组装与维修 50
合计285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得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原则,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新得教学模式、教学制度需求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为目标得指导思想。
1、分级教学。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得现状,实施分级教学,以求达到因材施教得目得.对基础较好得同学,鼓励她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得高级技能与按照较高得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大作业.
2、实例教学,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得,有别于传统教学得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主要特点就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计算机基础”得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得特点.我们结合本课程得教学内容在教材得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与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实验室自身得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得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得介绍与讲解,一边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效果,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练习实践,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备要求
实施本课程得设备要求:
1、多媒体教室与实验室应安装Office 2003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室投影、功放音响效果良好。
(三)学业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因此,学业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上机实训大作业、期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得方式。
本次期末考试采取卷面考核方式(即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2、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
考试时间:上机考试60分钟,笔试90分钟.
3、期中与期末考试题型
笔试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上机题为word排版部分、excel 排序部分与分类汇总、演示文稿得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