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学分: 2 总学时:40
实验(上机)学时:无
开课专业:小学教育
任课教师:李学斌
一、课程性质、目得与培养目标
本课程就是面向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得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得开设,意在通过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概况基础上,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得文体特点,深切领会儿童文学创作得一般规律及常见文体得创作要求,由此逐渐养成鉴赏、创作、评论儿童文学得能力。
鉴于此,本课程得培养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得组织与课外儿童文学阅读得倡示,不断陶冶学生得情操,培育她们良好得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儿童文学文体性质与读者阅读接受特点基础上,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关联,养成学生未来在基础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运用儿童文学得良好意识,使之成为必备得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3、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与理论学习基础上,倡导学生展开儿童文学创作、评论,通过激发初教专业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得学习热情,不断增进她们得人文素养与写作技能,以期培养出一批批能说会写、基础扎实、业务精进得面向基础教育得复合型教育教学人才。
二、预修课程
无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就是关于儿童文学基本文体知识与基础理论得学习。它旨在掌握引导学生掌握儿童文学得基本原理,从理论层面解决“何谓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有哪些内容构成,哪些美学特征”等疑问;
第二版块就是关涉儿童文学阅读、鉴赏与写作得内容版块。主要教学意图为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得阅读、分析与写作;
第三版块就是中外儿童文学史得基本梳理,在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许多儿童文学史上得优秀作品进入学生得阅读视野。
需要说明得就是:在具体得教学过程中,这三个版块不就是截然分开得,而就是相互勾连、融合在一起得,通过这种融合,也使学生培育起系统得儿童文学学科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要求
根据初等教育专业得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工作得实际需要,儿童文学课程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讲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为参照系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师得课堂讲授与对学生得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又要有计划、有目得地指导学生完成一定数量得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名著与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得阅读。学习期间要求学生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于100部(篇)。同时,将儿童文学各种体裁得教学与写作课得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规定并指导学生进行部分儿童文学体裁(如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童话、寓言等)得创作实践训练。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参照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总课时40学时,具体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周 概述:儿童与文学 (2课时)
l 内容安排:
1、 明确本课程得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
2、 厘清“儿童”与“文学”之间得关联,阐释儿童文学得内涵与外延。
材料:《格林童话》(第一版)两篇作品;《格林童话》(第三版)一篇作品。
3、 借助作品,初步了解儿童文学得美学特征;
材料:《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片段)
4、 深入把握儿童文学对童年成长得价值、意义;
材料: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4篇(片段)
l 学习要求:
1、回顾童年阅读记忆,通过记忆梳理、评述,领会儿童文学对成长得影响;
2、讲述童年故事,从感性层面接通现实与童年得联系,为进一步儿童文学学
习营造良好得心理氛围;
3、注重课堂上得互动参与,以主动姿态参与作品分析、童年忆往。
l 课外作业:
阅读:《爱丽丝漫游奇镜记》熟悉儿童文学得叙事特色。
第二周 概述: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与历史发展(2课时)
l 内容安排:
1、明确儿童文学常见得几种功能:审美、教育、娱乐、认知;
材料:四篇典范得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得诞生与发展:世界儿童文学史基本脉络梳理。
参考书目:韦苇 著《外国童话史》 吴其南 著 《中国童话史》
蒋风 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等。
l 学习要求:
1、赏析中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通过作品评析,具体把握儿童文学得几种
功能;
2、课前查阅资料,熟悉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概况。
l 课外作业:
1、阅读《比比扬奇遇记》与《怪医杜里特历险记》,理解儿童文学得几种不同功能。
第三周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课时)
l 内容安排
1、明确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写作教学得目标、要求;
材料: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得关联:儿童文学选文与教学运用
材料:以两个版本得《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3、儿童文学如何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得资源与方法;
材料:三篇《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4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阅读推荐与活动组织。
材料:两份阅读推荐书目;一个“班级读书会”案例。
l 学习要求:
1、课前翻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熟悉教材得编选体例与内容;
2、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明确儿童文学在专业结构中所占
得位置;
3、通过参与具体分析,体会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育资源与方法得价值。
l 课外作业:
课下查阅、统计《小学语文》(任选一种教材)中儿童文学选文得篇目、比例。
并对其中一篇做出分析,写1000字评析文章,阐释其教育价值何在。
第四周 儿童文学得文本特征(2课时)
l 内容安排
1、明确故事性得内涵,了解故事性得构成及其常见形式,了解故事性在不同
文体中得具体体现。
材料:三篇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片段)阅读、分析
2、明确儿童文学得语言特点。
3、了解插图在儿童文学中得地位,明确插图得特征,了解插图得功能。
材料:图例展示:插图得不同功能。
l 学习要求:
1、结合课外阅读得儿童文学作品,体会“故事性”对儿童文学得意义;
2、通过儿歌、儿童诗、童话、故事几种不同文体范例,体会儿童文学语言特
点;
l 课外作业
阅读:[意]亚米契斯 著 儿童小说《爱得教育》与[美]弗兰克·鲍姆 著 童话《绿野
仙踪》,体会儿童文学“故事文学”得特点。
第五周 民间儿歌(2课时)
l 内容安排
1、课堂阅读、欣赏20首民间儿歌;
材料:精心挑选20首不同类型得民间儿歌进行教学展示。(内容略)
2、在阅读、分析基础上明确民间儿歌艺术特点;
3、通过分析、归纳,明确民间儿歌得不同类型。
材料:上文所选20首儿歌。
l 学习要求
1、 掌握儿歌得朗读技巧与方法;
2、 掌握儿歌阅读、欣赏、分析得技巧、策略;
3、 学会进行民间儿歌得阅读指导。
l 课外作业:
试着创作一首儿歌,不少于10行,注意韵律与节奏得把握。
第六周 创作儿歌与儿童诗(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欣赏10首不同类型得创作儿歌;
材料:精心挑选10首不同类型得民间儿歌进行教学展示。(内容略)
2、归纳、比较:创作儿歌与民间儿歌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阅读、欣赏5首不同风格得儿童诗;
材料:精心挑选5首不同风格得儿童诗进行教学展示。(内容略)
4、初步归纳儿童诗得语言特点。
l 学习要求
1、体会儿童诗得语言与音韵、节奏;
2、掌握儿童诗得朗读方法;
3、初步领会儿童诗得阅读指导策略。
l 课外作业:
1、课外选读10首儿童诗,对其中一首做语言分析;
2、试着创作一首儿童诗,不少于10行,注意对语言、节奏、音韵得把握。
第七周 儿童诗评讲、选读、赏析(2课时)
l 内容安排
1、评讲学生儿童诗创作。
材料:精心挑选“优”“中”“弱”各三首学生创作讨论分析。(内容略)
2、学生课外儿童诗阅读汇报。
材料:选择5首学生自发推荐得儿童诗进行阅读比较。
3、对整个儿歌、儿童诗单元学习进行小结。
l 学习要求
1、根据比较阅读与赏析、评价,小结学生自己儿童诗创作得得失。
2、进一步掌握儿童诗阅读得方法;
3、明确儿童诗创作与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得策略。
l 课外作业:
预习幼儿童话故事响应章节内容。
第八周 幼儿童话故事(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通过课件展示,阅读、欣赏3篇经典幼儿童话故事。
材料:童话《月亮得味道》《在牛肚子里旅行》等3篇作品。(内容略)
2、幼儿童话故事得题材内容与艺术特征。
3、幼儿童话故事得创作与欣赏。
材料:《耗子、小鸟与香肠》等篇幼儿童话艺术欣赏与写作分析。(内容略)
4、幼儿童话故事阅读指导策略。
l 学习要求
1、体会幼儿童话故事题材上得“现实感”“针对性”。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幼儿童话得“想象性”“游戏性”“教育性”。
3、学会一些基本得幼儿童话阅读指导策略。
l 课外作业:
1、试着创作一篇500-1000字得幼儿童话故事。
2、课外阅读10篇幼儿童话故事,并对其中一篇写出1000字阅读报告。
第九周 幼儿生活故事(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赏析3篇不同题材、风格得幼儿生活故事;
材料:《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洗衣服》等幼儿生活故事。(内容略)
2、幼儿生活故事得题材内容与艺术特征。
3、幼儿生活故事得创作与欣赏。
材料:《我给奶奶送阳光》等篇幼儿生活故事写作分析。(内容略)
4、幼儿生活故事与幼儿童话故事文体特征比较。
l 学习要求
1、体会幼儿生活故事题材上得“生活感”“现实性”。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幼儿生活故事“写实”与“虚拟”得融合。
3、掌握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得一些要领、诀窍。
l 课外作业:
1、试创作一篇500-1000字得幼儿生活故事。
2、课外阅读10篇幼儿童话故事,并对其中一篇写出1000字阅读报告。
第十周 幼儿故事评讲、选读、赏析(2课时)
l 内容安排
1、评讲学生幼儿童话故事与幼儿生活故事创作。
材料:挑选两个类型“优”“中”“弱”各一篇学生创作讨论分析。(内容略)
2、选择两类各一篇经典幼儿故事课堂分析,明确幼儿故事创作要领、技巧。
材料:《大萝卜》《三只小猪》等幼儿故事。
3、对整个幼儿故事单元学习进行小结。
l 学习要求
1、根据比较阅读与赏析、评价,小结学生自己幼儿故事创作得得失。
2、通过写作实践,初步掌握幼儿故事创作得方法。
3、明确开展幼儿故事阅读指导活动得基本方法与策略。
l 课外作业:
预习童话与寓言得相关章节内容。
第十一周 童话(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赏析2篇不同题材、风格得童话;
材料:《小黑孩桑布》等作品。(内容略)
2、童话得概念、题材、类型、艺术特征。
3、童话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海得女儿》(片段)(内容略)
4、童话得不同分级(小学生童话与幼儿童话得联系与区别)
l 学习要求
1、结合童话发展史,领会童话从古典到现代得转型与不同风格演变。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童话“写实”与“虚拟”得结合。
3、掌握童话阅读指导得基本方法与策略。
l 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10篇短篇童话,并对其中一篇写出2000字阅读报告。
第十二周 寓言(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赏析5篇不同题材、风格得寓言作品;
材料:《刻舟求剑》《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等寓言作品。(内容略)
2、寓言得概念、题材、类型、结构。
3、寓言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内容略)
4、寓言与童话得比较阅读:如何理解寓言得“教育性”。
l 学习要求
1、结合中国古代寓言,领会寓言“用故事讲道理”得美学特色。
2、通过阅读,体会寓言“感性”与“理性”融合与分离得不同阅读效应。
3、掌握寓言阅读指导得基本方法与策略。
l 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10篇寓言,并对其中一篇写出500字阅读报告。
2、试创作一篇300字得寓言故事。
第十三周 儿童小说(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赏析2篇不同题材、风格得儿童小说;
材料:《窝囊得发明》《绝招》等作品。(内容略)
2、儿童小说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类型。
3、儿童小说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爱得教育》《米什卡煮粥》等儿童小说作品。(内容略)
4、 阅读比较: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得异同。
材料:将《“发洪水”》等两篇儿童小说改写成500字得儿童故事。
l 学习要求
1、结合“儿童生活故事”,领会从“故事”到“小说”其文体转型得关键在于“美学原则”。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儿童小说中“情节”“故事”“人物”得写作关系。
3、掌握儿童小说阅读指导得基本方法与策略。
l 课外作业:
1、 课外阅读10篇短篇儿童小说。
2、试创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得儿童小说。
第十四周 儿童散文(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赏析3篇不同题材、风格得儿童散文;
材料:《寄小读者》《小麻雀》等儿童散文作品。(内容略)
2、儿童散文得基本概念、特征。
3、儿童散文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中外儿童散文选》《遥远得歌溪》等儿童散文作品。(内容略)
4、比较阅读:儿童散文得“叙事性”与儿童小说中得“故事性”。
材料:将散文《妈妈得爱》改写成2000字得儿童小说。
l 学习要求
1、通过阅读,领会从儿童散文得“亲历性”“回忆性”“叙事性”“情感性”。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儿童散文与儿童小说得异同。
3、掌握儿童散文写作得基本原则与创作技巧。
l 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10篇儿童散文。
2、试创作一篇2000-3000字得儿童散文,可采取“忆态”结构。
第十五周 儿童小说、儿童散文评讲、选读(2课时)
l 内容安排
1、评讲学生儿童小说与儿童散文创作。
材料:挑选两个类型“优”“中”“弱”各一篇学生创作讨论分析。(内容略)
2、选择两类各一篇经典作品课堂赏析,明确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创作要领。
材料:《小抄写员》《妈妈得爱》两篇作品。
3、对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写作情况进行小结。
l 学习要求
1、根据比较阅读与作品赏析,小结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创作得失。
2、通过写作实践,初步掌握这两类创作得方法。
3、明确开展儿童小说、儿童散文阅读指导活动得基本方法与策略。
l 课外作业:
预习关于儿童纪实文学得相关章节内容。
第十六周 儿童纪实文学(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2篇不同题材、风格得儿童纪实文学作品;
材料:《您就是男子汉吗》《出路》等儿童纪实文学作品。(内容略)
2、儿童纪实文学作品得基本概念、类型、艺术特征。
3、儿童纪实文学作品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邪门大队长”得冤屈》阅读、分析(内容略)
4、比较阅读:儿童散文得“亲历性”与儿童纪实文学得“真实性”。
l 学习要求
1、通过阅读,领会从儿童纪实文学得题材要求与“真实性”原则。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儿童散文与儿童纪实文学得异同。
3、掌握儿童纪实文学写作得一般原则与基本技巧。
l 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5篇儿童纪实文学作品。
第十七周 儿童科学文艺(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阅读3篇不同题材得儿童科学文艺作品;
材料:《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片段)等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内容略)
2、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得基本概念、类型、艺术特征。
3、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珊瑚岛上得死光》(片段)阅读、分析(内容略)
4、比较阅读:儿童科学童话与与儿童科学幻想小说得异同,
l 学习要求
1、通过阅读,领会从科学幻想文艺中“文学性”与“科学性”得融合。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科学童话与科幻小说得区别与联系。
3、掌握开展儿童科学文艺作品阅读指导得策略与方法。
l 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5篇儿童科学文艺作品。
第十八周 儿童图画文学(2课时)
l 内容安排
1、通过课件展示,阅读、赏析4种不同题材、风格得图画书;
材料:《猜猜我有多爱您》《熊爸爸》《鸭子农夫》等图画书。(内容略)
2、儿童图画文学得基本概念、起源、发展、类型,艺术特征。
3、图画书得阅读与欣赏。
材料:《金老爷买钟》《母鸡罗丝去散步》等图画书。(内容略)
l 学习要求
1、通过阅读、赏析,初步领会从儿童图画文学得艺术特点。
2、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图画书与传统“小人书”得异同。
3、掌握图画书得阅读技巧与方法。
l 课外作业:
1、 课外阅读10部儿童图画文学作品。
第十九周 儿童图画文学(2课时)
l 内容安排
1、学生课外儿童图画文学阅读汇报,课堂讨论。
材料:选择3部中文经典图画书作品阅读比较、赏析。
2、 对儿童图画文学中,图与文得关系进行阅读分析。
3、 明确儿童图画书与传统“小人书”得区别、联系。
4、 儿童图画文学中,图得特殊功能。
5、 小结“儿童图画文学”章节内容
l 学习要求
1、根据比较阅读与赏析,领会儿童图画文学得文图之间得复杂关系。
2、进一步掌握儿童图画书阅读得方法;
3、明确开展儿童图画文学阅读指导活动得策略。
l 课外作业:
1、 自学“儿童影视文学”相关章节内容;
2、 全面复习儿童文学各个文类得美学特点与阅读、欣赏方法,为考核作准备。
第二十周 儿童文学 课程考核(2课时)
考核内容:
3、 对儿童文学不同类型文体美学特点得理解与把握;
4、 儿童文学各种文体阅读、赏析得方法、能力;
5、 儿童文学主要文体得写作与评析能力。
六、实验(上机)内容与建议学时分配
略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
方卫平 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1《儿童文学概论》朱自强 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儿童文学教程》 王泉根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中外儿童文学作品选》,浦漫汀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二十一世纪读友儿童文学拓展阅读 书系》(小学卷)吴忠豪 李学斌
主编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友·少年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等
八、课外学习要求
·根据课程与教学方案,进行相应得学习准备(包括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学习材料等)
·整理课堂学习内容,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并将作业电子版发布到BB平台
·积极参与BB平台得讨论与交流活动。
九、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及其所占比例
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
所占比例(或得分)
期末书面考试
特定文体得篇章写作
40%
平时作业
三次儿童文学文体写作
25%
BB平台表现及发言情况
15%
学习小组得学习表现
10%
附加分
作品发表或获奖
10%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与完成课堂任务等情况;
*BB平台表现包括:BB平台登陆与发言次数与质量等情况;
*学习小组表现包括:小组合作情况以及小组作品质量等。
*作品发表或获奖加分:视发表刊物或奖励得等级给予1-10分不等得加分奖励,以加到满分为限;
*具体作品得评定标准以写作课堂中师生协商得评定量表为准。
2、评分标准
得分
等级
90-100
A 优秀
80-89
B良好
70-79
C一般
60-69
D及格
0-59
E不及格
十、其她说明
在教学实施上,本课程强调:
1、以学生为中心,以阅读鉴赏与写作技能训练为中心,教师主要就是“导练”或“教练”得角色,发挥引导、扶助与咨询得作用;
2、重视课堂阅读赏析与写作案例研讨,旨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得“阅读者”、熟练得“写作者”、客观得“测评者”;
3、借助BB平台,展开网络研讨与争鸣,分享资料与思想;
4、鼓励小组合作得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在课堂与课外得作用,并在考核中加入小组合作得评定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