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肺部疾病(jbng)病人的护理第一页,共六十六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识记 1能复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的概念。2能简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的临床表 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理解 1能解释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的常见病因。2能解释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的病理生理,描述肺癌的病理分类。运用 1能对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病人进行护理诊 断,提供护理措施。2能运用护理程序为肺癌病人制定(zhdng)护理计划。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第一节 解剖生理(shngl)概要【解剖(jipu)】第三页,共六十六页。第四页,共六十六页。气管在主动脉弓下缘约平胸骨角的部位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较长,约45cm;右支气管粗短。呼吸道内异物以右侧(yu c)为多,支气管镜和支气管内插管也较易进入右支气管。第五页,共六十六页。纤维(xinwi)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利用由几万根透光度很高的细纤维所组成的导光束(gungsh),来诊断支气管疾病的一种仪器。它的管腔很小,柔软可弯曲,导光能力强,亮度大,视野清晰,可以轻巧地由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直至各支气管段口。第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七页,共六十六页。【生理功能】肺的主要作用(zuyng)肺通气 肺换气第八页,共六十六页。2非呼吸(hx)功能 调节血浆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碳酸、酒精、酮体等)第九页,共六十六页。第四节、肺 癌 4.1病因 吸烟(x yn)化学物质 空气污染 人体内在因素 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基因突变 第十页,共六十六页。4.2病理(bngl)生理与分类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4.3分类 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chn wi)中心型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者称周围型肺癌。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右上肺部的中心(zhngxn)型肺癌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右上肺部的中心(zhngxn)型肺癌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周围(zhuwi)型肺癌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周围(zhuwi)型肺癌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按细胞类型(病理分类(fn li))鳞癌 腺癌 大细胞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4.4转移途径(tjng)直接扩散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肺癌(fi i)的TNM分期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4.5临床表现 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多无症状,中央型肺癌多表现出咳嗽、血痰、胸闷和胸痛(周围型)晚期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zzh)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发生与受累组织(zzh)相关的征象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如上(rshng)腔静脉综合症、霍纳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膈肌麻痹、声音嘶哑、胸水等。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4.6辅助(fzh)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胸水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 经胸壁穿刺活组织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4.7诊断要点 (一)40岁以上男性出现刺激性咳嗽、久咳不愈、痰中带血、胸痛、胸闷等症状。(二)锁骨上或颈部(jn b)淋巴结肿大 (三)辅助检查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4.8处理原则 4.8-1手术目的(md)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4.8-2放射治疗 小细胞癌对放射疗法敏感性较高 放射疗法可引起倦乏、胃纳减退、低热、骨髓造血功能(gngnng)抑制、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癌肿坏死液化空洞形成等放射反应和并发症,应给予相应处理。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4.8-3化学治疗 可单独用于晚期肺癌,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shush)、放射疗法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治愈率。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4.8-4中医中药 4.8-5免疫治疗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五、护 理 5.1护理评估 5.1-1术前评估1健康(jinkng)史以了解病人的发病情况。(1)一般资料 (2)家庭史 (3)既往史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2身体状况 主要症状 营养状况 辅助(fzh)检查结果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手术有何顾虑(gl),有何思想负担。(2)亲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5.1-2术后评估 术中情况 生命(shngmng)体征 伤口与各引流管情况 心理状态与认知程度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5.2【护理问题诊断】(一)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病变、手术、麻醉等因素有关。(二)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肿瘤阻塞支气管、肺膨胀不全、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换气功能降低等有关。(三)焦虑恐惧 与担心手术、疼痛、疾病的预后等因素有关。(四)疼痛与手术所致组织损伤有关。(五)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哮喘发作、支气管胸膜(xingm)瘘、肺水 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5.3预期目标 (一)病人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 (二)病人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 (三)病人自述焦虑(jiol)恐惧减轻 (四)病人疼痛缓解 (五)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控制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5.4护理(hl)措施 5.4-1术前护理l减轻焦虑 (1)认真地回答病人所提出的任问题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说明 (3)给予情绪支持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2纠正营养和水分的不足 (1)建立令人(ln rn)愉快的进食环境 (2)经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营养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3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1)戒烟 (2)对呼吸功能失常的病人 (3)保持呼吸道通畅(tngchng)(4)注意口腔卫生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4手术前指导 (1)指导病人练习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和翻身,可促进肺扩张 (2)指导病人练习使用(shyng)深呼吸训练器 (3)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腿部运动以避免腓肠肌血栓的形成 (4)手术侧手臂及肩膀震动练习 (5)介绍胸腔引流的设备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5.4-2术后护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生命(shngmng)体征平稳 予以合适体位 减轻疼痛,增进舒适 维持液体平衡和补充营养 活动与休息 伤口护理 维持胸腔引流通畅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5.5护理评价(pngji)(一)病人呼吸功能是否改善,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二)病人是否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三)病人心境如何,能否应对现状并有效地与医务人员配合。(四)病人的疼痛是否获得适当的处理,是否反映疼痛减轻。(五)病人的有无并发症 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5.6健康教育 练习腹式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练习使用(shyng)深呼吸训练器进行抬肩、抬臂、手达对侧肩部、举手过头或拉床带活动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二、肺结核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2.1病理生理 渗出性改变,表现为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 增生(zngshng)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干酪性坏死,此时合并渗出性、增生性病变及肺组织结构的坏死,肺组织坏死不可逆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2.2结局 病灶干酪坏死形成空洞;张力空洞、支气管狭窄、扩张或肉芽肿 肺毁损这些(zhxi)病变可导致限制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或肺内静脉分流以及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3临床表现 (一)病人出现消瘦、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二)红细胞沉降率加速、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及CT检查可见(kjin)肺部结核灶。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浸润(jnrn)型肺结核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结核(jih)球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2.4外科处理 2.4-1原则 (一)抗结核治疗术前应给予充分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病灶稳定达68个月以上。(二)支持治疗加强营养,改善全身(qun shn)情况。(三)手术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切除病灶,保存健康的肺组织,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2.4-2手术适应证 以病灶的性质和病人的全身条件为基础。主要手术对象为经内科治疗后长期(chngq)排菌者,包括结核空洞、结核球、毁损肺、干酪样病灶等。其次为合并大咯血、脓胸、原因不明的肺不张以及临床不能排除肺癌者。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2.4-3禁忌证:1)张力(zhngl)空洞 2)结核性球形病灶或结核性支气管扩张 3)青少年病人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2.4-4基本(jbn)手术方式 肺叶切除术 胸廓成形术 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常见护理诊断问题(wnt)】气体交换受损 体温过高 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若痰液粘稠,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咳出;鼓励病人患侧卧位,可减少患侧肺脏活动并促进愈合;采用体位引流法;若病人出现咯血现象,应绝对安静卧床休息,在患侧胸部敷以冰袋,注意观察咯血量和生命体征,预防发生(fshng)窒息。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维持(wich)正常体温注意营养补充预防感染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健康教育】(一)告诉病人本病的病因、常见的临床表现、传染的途径,以及预防本病传播的方法,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二)指导病人有关服药的知识与方法,做到遵医嘱服药,告诉病人用药(yn yo)的剂量与时间要足够,同时指导病人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若出现异常征象,应返院接受治疗。(三)指导病人及家属树立正确观念,使他们免于恐惧或做不必要的隔离。(四)预防疾病传播在痰菌阳性时,指导病人及病人家属应:保持室内良好通气;痰液咳人带盖的痰杯内,加人等量的1消毒灵浸泡1小时后再弃去;接触痍液后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接触未接受抗结核化疗或化疗不足23周的病人时应戴口罩。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三、支气管扩张(kuzhng)3.1病因 引起支气管阻塞的原因有淋巴结肿、异物、稠厚分泌物、脓块、肿瘤等。有先天性支气管壁软骨支持组织发育缺陷的病人,更易发生(fshng)感染和支气管扩张。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3.2病理生理 支气管扩张分为圆柱状和囊状扩张两种。左左侧多于右侧,下叶较上叶多见侧多于右侧,下叶较上叶多见。先为管壁纤毛柱状上皮,继而管壁弹力纤维、平滑肌、软骨等组织受破坏,后代之以纤维组织而失去弹性,呈柱状或囊状扩大(kud)并成为感染分泌物瘀积的管柱或囊袋。有的支气管还可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3.3临床表现 主要为咳痰、咯血,反复发作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病人排痰量较多,呈黄绿色脓性粘液,甚至有恶臭。体位改变,尤其是清晨起床时可能诱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或大量(dling)咯血。病程久者可有贫血、营养不良或杵状指(趾)等。第六十页,共六十六页。3.4处理原则(yunz)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保存正常肺组织,避免感染和其他合并症。一般作肺叶或肺段切除,少数病人需作全肺切除。第六十一页,共六十六页。【常见护理诊断问题(wnt)】清理呼吸道无效 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六页。【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监测(jin c)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咯血的量和颜色。(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止血与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输液经路通畅,及时配血输血,遵医嘱应用各类止血药物。(四)按常规作好术前准备。(五)术后按肺叶切除手术后护理。第六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第六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常见(chn jin)术后体位 (1)病人意识未恢复时取平卧位 (2)血压稳定后,采用半坐卧位。(3)肺叶切除者,可采用平卧或左右侧卧位。(4)肺节切除术,最好选择健侧卧位。(5)全肺切除术者,可采取14侧卧位,(6)若有血痰或支气管瘘管,应取患侧卧位 (7)避免采用垂头(chu tu)仰卧式第六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内容(nirng)总结第二十章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呼吸道内异物以右侧为多,支气管镜和支气管内插管也较易进入右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位置在肺的周围者称周围型肺癌。(一)抗结核治疗术前应给予充分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病灶稳定达68个月以上。有先天性支气管壁软骨(rung)支持组织发育缺陷的病人,更易发生感染和支气管扩张第六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