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具有传染性),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 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全球3.5 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 万人,我国占近50%。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
2、,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一)母婴传播。(二)医源性传染。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
3、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三)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四) 密切生活接触可能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五) 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现损伤,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
4、的话,接吻也有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六)纹身、穿耳洞等操作,用具不卫生、消毒不过关,也可能传播乙肝。二、常见问题:(一)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包括: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抗生素过敏者;2、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3、发热者;4、妊娠期妇女;5、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二)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等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疫苗同时接种时要在不同部位分开接种。(三)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有哪些?成人中某些重
5、点人群暴露机会多,感染乙肝病毒风险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推荐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包括需要频繁使用血液或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监狱内的囚犯、静脉吸毒人员、HI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属和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伴侣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糖尿病病人、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因职业原因可能暴露于血液和血制品者。集体生活者(周边可能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三、乙肝免疫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针。既往未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者,若时间未超过1年,补足3针即可;若超过1年,建议重新进行全程接种。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接种国产疫苗超过3年或接种史不详者建议
6、注射三针。三年内全程接种过国产乙肝疫苗者加强一针。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明确指出:乙肝疫苗在接种前不筛查HBV感染标志物是安全的。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人体对乙肝肝疫苗的耐受良好,大多数人接种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或轻微疼痛,上述反应一般在24至72小时消退,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初次进行预防接种者,注射后应现场留观半小时。回家后72小时之内如有异常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甲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饮食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
7、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甲肝是怎么传播的?(一)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
8、,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二)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三)易感人群: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 二、甲肝疫苗注射的必要性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认为预防甲肝只要多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预防甲肝,没必要在接种甲肝疫苗。其实,注意饮食卫生是可以预防甲肝,但是并非杜绝甲肝传播,除了饮食,其他血液、粪便细菌传播都可能感染甲肝
9、,所以注射甲肝疫苗是很有必要的。1、甲肝发病多较重,甲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即可在肝脏大量复制,从而导致肝细胞损害而引起发热、厌食、腹泻等诸多症状。2、甲肝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妊娠早期感染会导致流产,妊娠晚期感染会造成早产、大出血,严重者还会造成胎儿死亡。3、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也就说甲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播范围较广,很容易引起集体单位爆发感染,为了预防感染甲肝,大家应及时接种甲肝疫苗,尤其是幼儿园的儿童和学校的学生,以及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的人群更应及时注射甲肝疫苗,做好预防工作。4、甲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强、生存能力也较强,经调查研究表明,在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
10、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所以对于免疫力较差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更应及时注射甲肝疫苗来有效预防甲肝。三、甲肝的危害一个甲肝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45天,住院费用是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还需要5个月的时间,恢复期间的治疗及保健费用需要3000元以上。1988年上海市由于食用受粪便所污染的毛蚶而引起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三、甲肝疫苗的用法和保护时间甲肝疫苗注射上,减毒活甲肝疫苗只需要接种1针。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可达98%100%,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
11、510年后补种一针,可以保持对甲肝病毒的免疫能力,获得长期的持续保护。四、注射甲肝疫苗的禁忌甲肝疫苗接种也有一些严格的禁忌症(一) 即身体不适、发热,腋温超过37.5者;(二) 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三) 患有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者;(四) 过敏性体质者,尤其是已知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或以前接种疫苗有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疫苗。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人体对甲肝疫苗的耐受良好,大多数人接种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或轻微疼痛,上述反应一般在24至72小时消退,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初次进行预防接种者,注射后应现场留观半小时。回家后72小时之内如有异常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内容总结(1)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3)成人中某些重点人群暴露机会多,感染乙肝病毒风险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