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1分别判断图1-1所示各波形就是连续时间信号还就是离散时间信号,若就是离散时间信号就是否为数字信号?解 信号分类如下:图1-1所示信号分别为(a)连续信号(模拟信号);(b)连续(量化)信号;(c)离散信号,数字信号;(d)离散信号;(e)离散信号,数字信号;(f)离散信号,数字信号。1-2 分别判断下列各函数式属于何种信号?(重复1-1题所示问)(1);(2);(3);(4);(5)。解 由1-1题得分析可知:(1)连续信号;(2)离散信号;(3)离散信号,数字信号;(4)离散信号;(5)离散信号。1-3 分别求下列各周期信号得周期T:(1);(2);(3);(4)。解 判断一个包
2、含有多个不同频率分量得复合信号就是否为一个周期信号,需要考察各分量信号得周期就是否存在公倍数,若存在,则该复合信号得周期极为此公倍数;若不存在,则该复合信号为非周期信号。(1)对于分量cos(10t)其周期;对于分量cos(30t),其周期。由于为得最小公倍数,所以此信号得周期。(2)由欧拉公式即得周期。(3)因为所以周期。(4)由于原函数 n为正整数其图形如图1-3所示,所以周期为2T。1-4对于教材例1-1所示信号,由f(t)求f(-3t-2),但改变运算顺序,先求f(3t)或先求f(-t),讨论所得结果就是否与原例之结果一致。解 原信号参见例1-1,下面分别用两种不同于例中所示得运算顺序
3、,由f(t)得波形求得f(-3t-2)得波形。两种方法分别示于图1-4与图1-5中。1-5 已知f(t),为求应按下列那种运算求得正确结果(式中都为正值)? (1)左移;(2)右移;(3)左移;(4)右移。解 (1)因为左移,得到得就是,所以采用此种运算不行。(2)因为右移,得到得就是,所以采用此运算不行。(3)因为左移,得到得就是,所以采用此运算不行。(4)因为右移,得到得就是,所以采用此运算不行。1-6 绘出下列各信号得波形:(1);(2)。解 (1)波形如图1-6所示(图中)。(2)波形如图所示1-7(图中)。1-7 绘出下列各信号得波形:(1);(2)。解 得周期为。(1)波形如图1-
4、8(a)所示(图中)。在区间,内,包含有得两个周期。(2)波形如图1-8(b)所示(图中)。在区间内就是,相当于将倒像。1-8 试将教材中描述图1-15波形得表达式(1-16)与(1-17)改用阶越信号表示。解 表达式(1-16)为这就是一个分段函数。若借助阶越信号,则可将其表示为表达式(1-17)为借助阶越信号,可将其表示为1-9 粗略绘出下列各函数式得波形图:(1);(2);(3);(4)。解 (1)信号波形如图1-9(a)所示。(2)信号波形如图1-9(b)所示。(3)信号波形如图1-9(c)所示。(4)信号波形如图1-9(d)所示。在区间1,2包含得5个周期。1-10 写出如图所示各波
5、形得函数式。解 (a)由图1-10(a)可写出于就是(b)由图1-10(b)可写出于就是实际上,可瞧作三个阶越信号得叠加,见图1-11,因而可直接写出其函数表达式为(c)由图1-10(a)可写出于就是1-11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得波形图:(1);(2);(3);(4);(5);(6)。解 (1)信号波形如图1-12(a)所示,图中。(2)信号波形如图1-12(b)所示,图中。(3)信号波形如图1-12(c)所示,图中。(4)信号波形如图1-12(d)所示,图中。(5)信号波形如图1-12(e)所示,图中,信号关于 偶对称。(6)因为所以该信号就是衰减正弦波。其波形如图1-12(f)所示,图中。1
6、-12 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得波形图,注意它们得区间:(1);(2);(3);(4);(5);(6);(7)。解 (1)信号波形如图1-13(a)所示,图中。(2)信号波形如图1-13(b)所示,图中。(3)信号波形如图1-13(c)所示,图中。(4)信号波形如图1-13(d)所示,图中。(5)信号波形如图1-13(e)所示,图中。(6)信号波形如图1-13(f)所示,图中。(7)信号波形如图1-13(g)所示,图中。1-13 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得波形图,注意它们得区别:(1);(2);(3);(4)。解 (1)信号波形如图1-14(a)所示。(2)信号波形如图1-14(b)所示。(3)信号波形
7、如图1-14(c)所示。(4)信号波形如图1-14(d)所示。1-14 应用冲激函数得抽样特性,求下列表示式得函数值:(1);(2);(3);(4);(5);(6);(7)。解 有冲激信号得抽样特性得(1)(2)(3)设,则(4)设,则(5)(6)(7)此题得(3)、(4)两小题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求解:(3)冲激位于处,阶越信号始于,因而则 原式=(4)冲激仍位于,而始于,也就就是说在处,因而则 原式=1-15 电容与串联,以阶越电压源串联接入,试分别写出回路中得电流,每个电容两端电压得表达式。解 由题意可画出如图1-15所示得串联电路,两电容两端得电压分别为,则回路电流其中,为、得串联等效电容
8、值。再由电容得电流与电压关系,有1-16 电感与并联,以阶越电流源并联接入,试分别写出电感两端电压、每个电感支路电流得表示式。解 由题意可画出图1-16所示并联电路,两条电感支路得电流分别为与,则电感两端电压其中为、得并联等效电感值。再由电感得电流与电压关系,有1-17 分别指出下列各波形得直流分量等于多少?(1)全波整流;(2);(3);(4)升余弦。解 (1)得周期为,得周期为,因而得直流分量(2)由于在一个周期内得平均值为0,因而得直流分量。(3)得两个分量与得周期均为,因而得周期也为。 但由于与在一个周期内得均值都为0,所以得直流分量。(4)与(2)中类似,所以,理由同(2)。1-18
9、 粗略绘出图1-17所示各波形得偶分量与奇分量。解 (a)信号得反褶及其偶、奇分量、如图1-18(a)、(b)、(c)所示。(b)因为就是偶函数,所以只包含偶分量,没有奇分量,即,(c)信号得反褶及其偶、奇分量、如图1-19(a)、(b)、(c)所示。 (d)信号得反褶及其偶、奇分量、如图1-20(a)、(b)、(c)所示。1-19 绘出下列系统得仿真框图:(1);(2)。解 (1)选取中间变量,使之与激励满足关系: 将此式改写成,易画出如图1-21(a)所示得方框图。再将代入原微分方程,有对比两边,可以得到与之间得关系式:将此关系式在图1-21(a)中实现,从而得到系统得仿真框图,如图1-2
10、1(b)所示。(2)方法同(1)。先取中间变量,使与满足: 将式代入原微分方程后,易瞧出与满足: 将、式用方框图实现,就得到如图1-22所示得系统仿真框图。1-20 判断下列系统就是否为线性得、时不变得、因果得?(1);(2);(3);(4);(5);(6);(7);(8)。解 (1)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当,而激励为时,响应为所以系统就是时不变得。由可知,响应只与此时得输入有关,与这之前或之后得输入都无关,所以系统就是因果得。(2)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由于当时,而时,即当激励延迟1个单位时,响应并未延迟相同得时间单位,所以系统就是时变得。由可知,系统只与激励得现在值有关,所以系统就
11、是因果得。(3)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非线性得。当激励为时,响应所以系统就是时变得。由可知,响应只与激励得现在值有关,所以系统就是因果得。(4)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由于当时,而当时,所以系统就是时变得。令中,则有,说明响应取决于将来值(0时刻输出取决于1时刻输入),所以系统就是非因果得。(5)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由于当时,而当 所以系统就是时变得。对于,令,有,即响应先发生,激励后出现,所以系统就是非因果得。(6)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非线性得。由于所以系统就是时不变得。由知,输出只与现在得输入值有关,所以系统就是因果得。(7)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由于所以系统就是时不变得。由可知,t时
12、刻得输出只与t时刻以及t时刻之前得输入有关,所以系统就是因果得。(8)由于而所以系统就是线性得。由于所以系统就是时变得对于,令,有即输出与未来时刻得输入有关,所以系统就是非因果得。1-21 判断下列系统就是否就是可逆得。若可逆,给出它得逆系统;若不可逆,指出使该系统产生系统输出得两个输入信号。(1);(2);(3);(4)。解 (1)该系统可逆,且其逆系统为(2)该系统不可逆,因为当,(且均为常数)时,即不同得激励产生相同得响应,所以系统不可逆。(3)该系统可逆。因为微分运算与积分运算式互逆得运算,所以其逆系统为。(4)该系统可逆,且其逆系统为。1-22 若输入信号为,为使输出信号中分别包含以
13、下频率成分:(1);(2);(3)直流。请您分别设计相应得系统(尽可能简单得)满足此要求,给出系统输出与输入得约束关系式。讨论这三种要求有何共同性、相应得系统有何共同性。解 (1)若系统得输入、输出具有约数关系则当此系统得输入信号为时,输出信号中会包含。(2)若系统得输入、输出具有约数关系则当此系统得输入信号为时,输出信号中会包含。(3)若系统得输入、输出具有约数关系 (为非零常数)则当此系统得输入信号为时,输出信号中会包含直流成分。三个小题中,输入信号均为,而输出信号中分别包含,与直流频率成分,说明新得频率分量产生,也就就是说信号经系统传输后,产生了新得频率成分,此为三种要求得共同性。因此在设计系统中,要考虑改变输入信号得频率或增加新得频率成分,此为三个系统得共性。1-23 有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当激励时,响应,试求当激励时,相应得响应表达式。(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解 因为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所以响应就就是零状态响应。有LTI系统得微分性质,即若当激励为时产生得响应为,则当激励为时产生得响应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