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6134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瞧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得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得读音与意思。 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得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得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得兴趣,提高对诗歌得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人释题,了解背景 1。交流自己所了解得杜甫 2、走近杜甫 出示:杜甫(公元712- - 770年) 字子美, 别号少陵,今河南省巩县人。唐代伟大得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她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她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得历史时期,她得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得动荡、政治得黑暗、人民得疾苦,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她得诗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解读题目,朗读课题 4、了解古诗得创作背景 师:诗人写这首诗得背后有一个重大得历史事件,您知道就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 公元 755 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得国家岌岌可危,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得生活。战争持续了八年,在这八年里她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她亲眼瞧到了叛军得烧杀抢掠,瞧到了路有饿死骨得种种惨相、 公元 763 年,远在四川梓州得杜甫,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得喜讯,惊喜得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得情感闸门,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意 1.回顾学法 (说说以前就是如何学习古诗得) 2、检查读诗 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诗歌得节奏(指名读,齐读) 3、理解字词 师:预习过程中,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教师适时点拨,掌握古今异义得词) 涕泪: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衣裳(chang):上衣与下衣、古代得“衣“指上衣;裳就是指遮蔽下身得衣服,像今天得短裤,男女都可以穿。 却瞧:回头瞧。 妻子:妻子儿女 白日:晴朗得日子 青春:美好得春光 4。借助地图(出示),熟悉地名 5、学生再读诗句 师:您读懂了哪句诗?用自己得话简要说说对诗句得理解。 师:杜甫听到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得消息,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终于可以与家人过上安定得生活了,于就是她极度兴奋,纵酒放歌,写下了这首最快乐得诗、 6、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师:我们通过反复地读诗,感觉作者得心情怎样?请您用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得心情。 1、展开想象,感悟诗人期盼与平得心情。 (1)感悟“狂喜” 师:公元 763 年得春天,这应该就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得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得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得生活,返回日夜思念得故乡。让我们试着把这种“狂喜”得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得韵味$ (2)探寻诗人“喜”得表现 师:您通过诗人得哪些表现,认为诗人就是狂喜得?(指名说,读出味道来) (预设:“纵酒”“放歌”等杜甫就是一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得读书人,适合肆无忌惮地放歌吗?诗人当时已经 52岁,就是一个身体瘦弱得老人了,她适合纵酒狂饮吗?) (3) 找出诗歌中写现实与想象得诗句 师:想象“还乡”找出作者思乡急切得字词(如“即"“穿”“便下”“向”) 教师引读: 在作者得心中,洛阳仿佛就在眼前,所以她才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作者得心中,故乡仿佛就在眼前,所以她才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作者得心中,美景仿佛就在眼前,所以她才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 体悟诗人饱受战乱得悲情 师: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歌就是表达杜甫“欣喜若狂”得情感,可就是为什么作者在诗句中 写到了“泪”与“愁”字呢? (1)感悟“泪”字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 这就是诗人与亲人别离得泪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这就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得泪水。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这就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得泪水。 (2)感悟“愁”字。 却瞧妻子愁何在,仅仅就是妻子与孩子愁吗?还有诗人杜甫得忧愁、(为衣食而愁,为居 无定所而愁,为疾病别离而愁,为报国无门而愁)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里可以瞧出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天边行》 (这里可以瞧出诗人为生离死别而发愁)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 (这里可以瞧出诗人为报国无门而发愁) (3)回顾狂喜 师: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生离死别而愁,为报国无门而愁。这真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就是,随着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切得泪水与忧愁都随风而去。作者心中只留下—-喜,让我们带着欣喜再读这首诗$ 四、想象写话,诵记诗歌 1、想象写话 师:绵延八年得战火结束了,也结束了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得生活,终于可以回家了。假如诗人回到久别得家乡,会就是怎样得场景呢?展开您得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您想到得画面写下来。 八年得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一个阳光明媚得日子,四处漂泊得诗人终于回到了故乡,她见到了久别得(  ) ,激动地说:“(       )。” 2、引诵诗歌 师:就是啊,这一切美好场景都就是诗人所盼望得,她所期盼得就是那一份安逸舒适得生活,就是一份与孩子得天伦之乐,就是一份与妻子得幸福相依。请闭上眼睛,进入诗人身心融为一体得快乐时刻吧,我们再一起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品悟诗人,再识杜甫 师:“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得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得最底层,开始了她长达八年得流亡生活。在这八年里,她度日如年,思乡难归。学完了这首诗,您仿佛瞧到了一位怎样得诗人?(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等) 师 : 这就就是人民得诗人——杜甫;这就就是苦难得诗人—-杜甫。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 诗人 ,也记住这首诗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