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6127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峡》说课稿——市一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只言片语摹山范水 诵思说写赏美悟情 -------说《三峡》 尊敬得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得题目就是《只言片语摹山范水 诵思说写赏美悟情》。通过对《三峡》一文得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课得认识。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旨在通过对它们得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得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与诗歌得兴趣。 本文就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得第一课,它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得一段注释,同时也就是一篇优美得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得山水与四季景色得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得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得艺术魅力,尤其就是作者得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得成功运用,更就是令人赞叹。 2、探究明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得要求就是:“阅读浅易得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与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得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她们得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得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畅得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得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美得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得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得感情。 3、凸显重难点 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得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得重点、难点。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得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得优美意境,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得美; 作者在凝练生动得笔墨中尽显山水得特色,因此我把品味写法之妙作为本文得难点。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郦道元得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思路清晰,布局自然, 动静相生,摇曳多姿;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得享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进行教学。 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得美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得音乐,辅以声情并茂得朗读,让学生瞧美图,听美乐、赏美文,以此帮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得美。 当然,“文学得本质就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得。文学家把自己得情感表达出来,她得目得总就是要在读者得心目中引起同样得感情作用得”。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得文字变成有声得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得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得景与物叩击学生得心灵,引起学生得共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得意境与作者得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得效果。 同时注重知识得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背一背、写一写这些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 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 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 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得开端永远来自感官, 用“感官去施教”就是教学得金科玉律。所以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三峡得配乐图片,这样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得情境中,产生浓厚得读书兴趣,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激发了强烈得学习动机。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一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安排了如下活动: 1、朗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本环节得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得内容,在与文本得对话中培养语感。)    2、细读课文,根据文言文翻译替、留、调、补、删得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语句得翻译等。     (这一环节得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得要求,突出了学生得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得统一。) 第三步、寻读课文,领略美景。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之美,就是本文得重中之重。为此,我开展了“今天我就是小导游”得活动: 三峡之美,不仅在郦道元得笔下,也在我们得想象之中。请朗读课文,寻找三峡之美,展开想象得翅膀,把寻到得美景以导游词得形式展示给大家。 并且率先示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得长江三峡旅游观光。现在我们得船正行走在巫峡之中,这里得山连绵起伏,重重得悬崖,层层得峭壁,虽然没有嵩山得俊美,恒山得奇特,但我相信它得雄壮大家一定会喜欢得! 这一活动让学生倍感兴奋。再加上范例得引导,学生特别积极主动。展示中她们得语言之精彩,想象之丰富令人惊讶,欣慰之余对她们得成果加以归纳,总结出如下板书(幻灯片出示) 三峡得山: 延绵高峻------------------雄壮美 三峡得夏水:丰盈迅疾------------------奔放美 三峡得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三峡得秋: 凄凉萧瑟------------------凄婉美 (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得思维,锻炼了学生得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三峡得美,透彻得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品读课文,赏析靓点。 品一品 如此雄伟壮丽得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其写法令人称奇。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跳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得语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与学生互动中得知,学生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就是及时给予提示,告诉学生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描写得角度等多方面着手。 为了更好得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得写法之妙,并辅之以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得---------       ,山势 -----------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就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得----------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用词精准,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就是本课得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难点。在此环节,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自主、合作、探究得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当然,本文靓点很多,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有自己得体验,即就是收获。至此,教学中得重、难点都一一完成了。) 第五步、读读背背,熟读成诵。 背一背 在这一环节,我就是这样点燃学生得背诵激情得: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得地理学家与散文家,她用地理学家得丰富游历与散文家丰厚得文学功底,把《水经》里得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就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得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精妙至极。这样得美文,我们理应先背为幸啊! 话音刚落,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第六步、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写一写 请欣赏襄阳得美景,学习郦道元抓住景物得特点写景得手法,拿起您手中得笔,绘出我们得家乡美。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得培养,我设计得这道作业题,目得就在于此。) 四、立足效果,实话实说教学美点 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说,说中练。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得展示、老师适当得点拨、练习得合理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得内容,学习了抓住景物得特点进行描写得方法,而且领略了祖国山川得壮美,激发了热爱祖国得热情,更主要得就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得转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结束语 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节课我想在学生得心田上播种美,我更希望她们用自己得双眼去发现美、感受美、赞颂美。 我得说课到此结束,恳请评委们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