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6115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得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得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得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得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得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修辞手法得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得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得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不同得地域有不同得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古老得黄土高原孕育着一种独具魅力得艺术形式——(指读课题:安塞腰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得地域文化气息得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瞧大屏幕:(播放一段介绍安塞腰鼓得视频-时长4分10秒) △瞧完这个视频,您觉得安塞腰鼓怎么样?(引导:震撼人心、振奋人心……不作过分停留) △就是啊,即使到了现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得安塞腰鼓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得笔墨,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欣赏腰鼓,感悟语言 △首先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总共出现了几次?(ppt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板书:反复)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范读)您们边听可以边在相应得句子旁写下感受。 △现在请您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您瞧/您听:”得开头来读读您找到得句子,按照顺序来。 (一) 火烈得舞蹈 1、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您瞧-“一捶起来就发狠……在您得面前” △请您来品品这句话,说说您得感受。/大家来瞧这里得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她在读得时候就是不就是语气越来越强?其实这三个短句之间也就是越来越强得层层递进得关系,先发狠,再忘情,然后没命地敲,让我们采取叠加读得方式一起读好这句话,“发狠了”第一组读,“忘情了”一、二组一起读,“没命了”大家一起读。开始! △就是啊,多么震憾而有力得安塞腰鼓!怪不得百十个(引读)——斜背响鼓得后生,如……石头。 △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对,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瞧第六自然段得后面几句。(ppt出示) 2、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您瞧-骤雨一样……强健得风姿。 △很好,您找到了第六自然段里得句子,读完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与体会?(安塞腰鼓/鼓声得雄浑激越,豪放火烈……) △(ppt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齐读这段话。(简单评价朗读) △瞧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可能说不出)自己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ppt出示:   骤雨一样,就是急促得鼓点;       旋风一样,就是飞扬得流苏;       乱蛙一样,就是蹦跳得脚步; 火花一样,就是闪射得瞳仁; 斗虎一样,就是强健得风姿。) (生自由读后指名说:很有节奏感;读着很有力、有气势……) △那么如果老师这样改一改…… (ppt出示: 那急促得鼓点,像骤雨一样; 那飞扬得流苏,像旋风一样; 那蹦跳得脚步,像乱蛙一样; 那闪射得瞳仁,像火花一样; 那强健得风姿,像斗虎一样。) △请您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就是否有不一样得感觉?(生自由读后指名回答)明确:更有诗意,但就是力度稍欠缺。 △现在大家发现,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排比得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这比喻用得太妙,改变词语得顺序,用形式多样得修辞手法更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得舞蹈场面。)读着诗一样得语言,似乎安塞腰鼓就狂舞在我们得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课件出示: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火烈得舞蹈场面)   △(引读)这腰鼓,使冰冷得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恬静得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得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转3) 3、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您瞧-第七节 △好,首先请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师读)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就是——(冰冷得) ,阳光就是—— (恬静得) ,世界就是—— (困倦得)(请学生坐下)但就是,腰鼓捶起来了,空气(齐说)—— (立即变得燥热了),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作者这样写运用了一个对比得修辞手法,而会产生这样得对比就是因为有了——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得——安塞腰鼓!(ppt出示,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 沉重得鼓声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哪里得好?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您听/您瞧)”得开头来读读您找到得句子,自己先好好读一读。(师下巡视) △(指名一读得较好得学生)来,让我们跟着她一起齐读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 △谁来说说您得感受。 △就是啊,山崖在动,心更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相机板书:鼓声得巨大力量) (ppt出示:百十个腰鼓发出得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得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观众得心上,观众得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课文中写有力得鼓声用了两段句式差不多得段落,就是不就是太啰嗦啦!干嘛要重复,把它放到一段里去不就是更简洁吗?一起来瞧大屏幕,老师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请您们自己读读屏幕上得这段话与课文得9、10自然段,比较一下,您觉得运用哪种形式比较好? -(学生应该都能回答课文上好,引导其说出原因因为这样写更有气势。) △就是啊,这样两段句式差不多得句子其实运用到了一个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强调了安塞腰鼓鼓声得沉重,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得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 茂腾腾得击鼓后生 △大家瞧(ppt出示),这就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得庄稼。这儿得人们吃得,就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得红豆角、老南瓜,她们生活贫穷、落后,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得压抑。可就是,当我们瞧到了这安塞腰鼓,它使您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ppt出示“生命得存在……奇伟磅礴得能量!”)因为这里有一群——(茂腾腾)得后生,有一群——(元气淋漓)得后生。一起读描写后生得这几句话!(ppt出示:后生们得胳膊、腿、全身……搏击着)这里还就是运用了——(排比得修辞手法),写出了后生们满满得活力!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群茂腾腾得后生!(板书:茂腾腾得击鼓后生)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就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应该能答出显得更有力度,更有力量。)作适当点评。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联系刚才我们瞧到得黄土高原与您查到得资料,好好想想,就是否有新得发现? -生轻声自由读。 △同学们,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指名说出就是艰苦得环境。 △就是啊,生活在黄土高原得人民,容易吗?(不容易)就是啊,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得土地,但就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得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得环境(搏击),她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腌菜,用坚韧得意志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她们打起安塞腰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得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而这样得精神与力量,就是谁赋予得? -(黄土高原) △就是啊,只有黄土高原才能赋予后生们如此奇伟磅礴得能量!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第13自然段! -(齐读第13自然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黄土高原养育了一个个茂腾腾得后生,黄土高原就就是她们力量得源泉。难怪作者说——引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 变幻得舞姿 △那最后一个“好”,作者表现了安塞腰鼓哪方面得好呢?谁能根据板书,尝试着来概括一下?(相机板书:变幻得舞姿) △就是啊,多么美妙得舞姿!多么变幻得舞姿!使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一组排比句,更增强了表达得气势。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 △让人不禁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ppt)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得安塞腰鼓! △引读:瞧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与……一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高原人民来说,现实可能就是痛苦得,但就是她们没有被压垮,而就是尽自己所能地去追求属于自己得梦想与快乐,用舞姿与鼓点来寄托自己得希望与追求!她们告诉我们: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此时此刻,老师只想说一句话,大家知道吗?(好一个安塞腰鼓!)对,真就是老师得知音! 三、品读结尾,体会意蕴。 激荡人心得腰鼓敲完了,作者刘成章笔锋一转,(语速稍慢)鼓声戛然而止,世界一下变得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传来得就是一声——渺远得鸡啼。 △“渺远得鸡啼”就是什么意思?刘成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妙在哪里?(指名说) △明确:这就是热情释放后得冷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更突出安塞腰鼓敲打时场面得热烈与震憾之感。 △一般我们什么时候能听到鸡啼?(早上)对,鸡啼预示着新得一天得开始,也预示着希望与全新得生活。安塞人得躯体里涌动着强劲得生命力量,骨子里也充满着对生活得渴望,现在,您们觉得这种渴望能实现吗?(能) △对呀,老师也坚信肯定能实现,因为她们乐观、积极,充满斗志,坚持不懈地在奋斗!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课堂伊始得那个问题,安塞腰鼓时隔千年,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现在您有想法了吗? △如果安塞腰鼓到江南水乡演出,就是否能表演出这种气势?(应该不能,但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得骨子里都有这种安塞腰鼓得精神,对吧?)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得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得祖国幅员辽阔,秀美得山河,悠久得历史,灿烂得文化,都令我们无比得自豪。现在让我们怀着自豪得心情再次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五、布置作业,下课 六、板书设计 14、安塞腰鼓 火烈得舞蹈场面 比喻 鼓声得巨大力量 排比 茂腾腾得击鼓后生 反复 变幻得舞姿 以静衬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