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学流行病防控日常检查方案
学生晨检制度
校园内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学校的每日晨检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事实证明,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学校每天晨检制度,让学生做到健康上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修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早自习任课老师负责在上课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身体一般状况的询问检查。如有学生发生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红眼睛、水痘等要及时报告卫生室。
二、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如有因传染性病缺课,要将情况报告卫生室,并作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三、各班卫生委员负责每天的班内因病缺课的统计,如有发热、红眼睛、水痘等缺课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卫生室。
四、告知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等可疑传染病情况,应要求家长及时处理,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课。
五、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六、卫生室对因病缺课报告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因病缺课追踪调查制度
为了使我校的缺勤学生能够有明确而清楚的动向,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传染病预防和防治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做好学生每日缺勤统计,对因病缺勤学生及时记录,跟踪观察;
二、对因病缺课的学生,生活教师或班主任必须每天有记录,并附上当天的情况说明,了解病情并及时报学校备案;
三、确实做好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四、对请假的学生,生活教师或班主任必须有有效的同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若的确有没有联系方式的缺勤学生,班主任或生活教师应该派遣相隔近的学生进行了解或亲自家访,获得相应的数据。
五、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或生活教师出示请假条或正规医院出具的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也务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或生活教师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六、班主任或生活教师在得知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的情况后,应立即弄清学生的请假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作好记录,同时上报学校备案。
七、生活教师和班主任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应该注明什么病,治疗的情况,应该体现在每天晨检记录中。
八、生活教师和班主任对因病缺课的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坚持每日随访制度,是发烧、发热者要每天通过电话了解其准确情况并逐级上报。
九、当堂上课教师发现该堂课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每位老师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学校必须及时做出处理。
十、生病学生病愈返校,必须由正规医院认定,隔离期满身体痊愈持正规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交学校认同后,方能复学。
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健康体检基本要求
一、每年为入学新生建立健康档案。协调配合学校组织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二、为在校学生每年进行1次常规健康体检。
三、在校学生健康体检的场所可以设置在医院内或学校校内。设置在学校内的体检场地,需满足健康体检对检查环境的要求。
健康体检项目
一、病史询问
二、体检项目
1.内科常规检查:心、肺、肝、脾;
2.眼科检查:视力、沙眼、结膜炎;
3.口腔科检查:牙齿、牙周;
4.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5.形体指标检查:身高、体重;
6.生理功能指标检查:血压;
7.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
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一、医院在学生健康体检结束后,向学生(家长)、学校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学生群体健康评价结果。
二、健康检查结果的反馈形:医院以个体报告单形式向学生反馈健康体检结果;以学校汇总报告单形式向学校反馈学生体检结果。
三、健康体检报告单内容:
1.个体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生个体体检项目的客观结果、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价以及健康指导建议;
2.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分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的检出率,各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四、健康检查报告单的反馈时限:个体报告单应于健康检查后2周内反馈学生;学校汇总报告单应于检查后1个月内反馈给学校。
五、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医院配合学校将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体检单位给出的健康指导意见,研究制订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