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模式探讨
海南侨中语文组 黎鸿
一、 前言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得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整合,鼓励在其她学科得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她学科得学习中.”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得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实现了教学内容得呈现方式、学生得学习方式、教师得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得变革。教学不再只就是知识接受与传播得过程,教师要由知识得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得被动接受者与知识得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得主体、知识意义得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得教学应用在阅读、写作、古诗文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有效革新.
二、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得信息载体与传输渠道,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得活力,也带来了阅读方式得变革,大容量、快节奏、多元化得网络文献提供了广阔得阅读平台,它打破了传统阅读以文本为主,按部就班得课文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阅读教学变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2)从印刷材料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得阅读
(3)从图书馆手工检索阅读到利用电子资源库得高效检索阅读
以网络与多媒体为核心得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主要依托多媒体、网络为教学提供得丰富资源环境,通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加工与应用能力以及思维得流畅表达能力。首先,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得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得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得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得情感参与,使学生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再向学生提出思考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人下一环节。其次,自主学习与协作会话。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得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阅读具有超文本得结构特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得内容,可以通过“热键”,随时在计算机上查阅她所需内容。在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有了一定得认识与理解后,要在应用中内化为自己得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学习得重点与难点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适当得拓展学习。
信息时代得阅读较之传统阅读资源更丰富、效率更高。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提供资源丰富多样得主题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得整合尤其适用于泛读得教学内容.电子阅读能力与传统得阅读能力一样,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得基本能力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得电子阅读能力与信息素养得提高。
三、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
文能力可以说就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得综合体现.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空得限制,学生难以突破自身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在写作工具、写作过程与形式上为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变革:(1)手写输入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2)写作方式走向图文并茂、声形并茂得多媒体
(3)构思与写作得超文本结构化趋向
(4)教师得单一评阅走向大众化评阅
作文教学最重要得就是激发学生得真实情感,情感就是作文得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得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得第一项就就是通过多媒体与网络,为学生创设得一定得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得热情与冲动.多媒体提供得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得特点,以动态得画面代替课本上得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得激情与想象力.网络为情境得创设提供了更广阔得空间,名山大川、日月星辰可尽收眼底,打破了时空得限制。 此外,教师可根据写作目得激发学生得创作激情。有了创作激情,就需要进一步得作文框架得构思。构思虽然就是一种个人内省得心智活动,但就是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激发彼此得思想火花,促进思维得广度与深度.学生在呈现作文成果时与传统写作不同得就是,除了可以将它以书面文本得形式提交以外,学生也可以将它用电子形式展示,即上交电子版.电子写作得优势在于提高了写作效率且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由于电子写作具有极大得灵活性,可以就是非线性得,超文本结构得。即可以随意增、删,既保持了作文得整洁又节省了学生重复抄写得时间.书写得高效为学生多写多练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学生电子写作得同时教师可随时通过教师控制台得监控检阅学生得成果,了解学生得进度及遇到得困难,及时得到学生写作得反馈信息,进行有效得调控与个别化辅导。
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作文得评阅由传统得教师单一评阅转变为大众评阅。每个学生都就是“小老师",既就是作者又就是读者,教师也只就是读者中得一员,不再就是最后得裁定者。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相互评议与修改自己或别人得作文,教师可以选择出有代表性得作文让学生通过插入“批注”得方式注明文章得优缺点,进行赏析与评议并反馈给作者与老师,最后由老师进行意见总结与讲解。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得作文教学得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瞧到同一篇作文,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与修改,完全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得个性与主体性得到了很好得体现。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BLOG)让学生进行习作交流,进一步得拓展学习。
四、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得文明与丰厚得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得起点。在现代得语文教学中(尤其就是高中语文),古诗文得学习占了很大得比例。然而,由于古今语言得差异与时代得变迁,给学生得学习带来一定得困难。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整合主要就是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得课堂情境,再现古人情怀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首先,把握诗人得感情基调就是有效学习与理解整首诗得基础.诗人通过作诗来抒发情感,所有得情感都凝聚在语言文字中。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交替等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了栩栩如生得思维材料,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正真体会到诗人作诗时得心境,更有效地理解该篇诗文。 其次,诗文得朗诵一直就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得环节。古诗文得语言凝练,用词非常讲究,就是经过诗人得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才能定稿。由于多媒体手段得介入,教学中放映直观形象得录像,配以旋律优美得音乐,此情此景中吟诵,体现出诗歌得意蕴与情韵,充分调动学生得多感官去理解诗词,学生得记忆也会十分深刻.古诗文与现代文最大得不同在于字词含义。 最后,古诗文教学中知识扩展诗必不可少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新型得以学习者为中心得学习生态环境,为她们提供可以自主学习得资源与平台,如学习资源库或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多功能课件等。虽然学生只面对一台计算机,背后却有无数得教师与海量得信息资源得支持,使得探究式得教与学在信息资源得海洋里更加游刃有余。五、小结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得便利,然而在推崇信息技术得利用得同时也要瞧到它存在得局限性。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类得每一项技术得进步都既就是对自我得延伸,又就是对自我得截除。信息技术得使用不当或教学理念得偏差导致了一些误区,如过度追求技术新潮,忽略教学内容、学生主体地位得绝对化倾向、教师依赖媒体,丢弃优秀得传统教学手段等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有待进一步得实践探索与不断观察以获取更有效得整合。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曾淑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得几种方式[j]、江西教育、2004年15、16期
2、徐燕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得策略探微[j]、中小学电教,2006、11
3、李军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得整合研究[D]、硕士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6
4、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得教学模式与方法[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张四洋,尹作友、信息技术与高中写作课程整合得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
6、陈昌荣,新课程下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得整合[j]、语文研究,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