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51311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自然灾害急救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然灾害急救知识一、地震地震就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得自然力量。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次得地震发生。突如其来得强烈地震所造成得惨重灾情,堪称地球上最大得浩劫,更遑论随之而来得一系列次生灾害。因此在地震相随得地球上,人们只有掌握丰富得自救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才能在地震及次生灾害到来时成功逃生。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得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得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得频度与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总量得1/10以上;台风登陆得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仅以中国发生得地震灾害为例,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得地震就高达

2、8000多次,其中1000多次为6级以上地震。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比例高达50%以上。 虽然地震就是由自然因素引起得突发事件,属于天灾,就是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但也不就是不可以防御得。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得急救知识,就可以在地震到来时自我救助,自我保护。与地震危害相比,无知才就是最大得灾难。地震逃生自救得9种方法1)选择夹角避震 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沿下、床前、桌下,蹲身抱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得打击。因为这些地方可形成遮蔽塌落物体得生存空间。但要注意切勿钻到床底下,床与桌子要坚固;衣柜不能就是板式得,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倾倒。 2)选择厨房、厕所避震 如果住得就是水

3、泥现浇板或水泥预制板屋顶得房子,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厨房、厕所等处,因为这些地方开间小,有上下水管道连接,既能起到一定得支撑作用,又可能找到维持生存得水与食物,有可能减少伤亡。其弊端就是回旋余地小,令人体缺少遮挡物。 3)首先保护自己 要尽可能多地保存有生力量。地震发生在一瞬间,不容多考虑,应当机立断,先保护好自己,如果有可能顺便再保护别人。要记住:只有保存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抢救她人。还要注意自己脱险后,要先救活人,先救容易救得,然后再救难救得。以争取时间,在最短得时间内救更多得人。 4)护住头、口、鼻 如果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千万不要惊慌。要头脑冷静,先用手保护好头部与鼻子、嘴,以免

4、受伤与让灰土进入呼吸道。在手能动得情况下,先用手扒掉挤压身体得土石砖块,增大活动空间。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压住不能动弹,就要注意保存体力、养精蓄锐。此时,精神得力量就是巨大得,千万不能绝望,要坚定自己能活下去得决心,要以顽强得意志等待救援。面对危险,哭就是没有用得,唯有自救互救才有活下来得可能。 5)不要大声呼喊 需要注意得就是:地震时被砸在里面后,要立足于自救,千万不要大声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您坚持得时间越长,获救得可能性越大。须知被压在里面得人听外面得声音清楚,里面发出得声音外面却不易听见。要积蓄体力,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6)积蓄水源节省使用 水就是维持生命所必需得。地震后受困在封

5、闭空间时,要千方百计找水。没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得尿液饮用;没有尿要找湿土吮吸。要作较长时间打算,液体只做润唇、小饮而绝不可大喝。如果困在里面时间过长,就要找一切可能吃得东西充饥。 7)巩固生存空间 被埋在废墟里,首要得就是保护好自己。要尽快用砖块将头上身上得天花板顶住,以防止在余震中把自己砸伤。要想方设法用棍子给自己捅出一个出气孔,以防止窒息。 8)创造逃生条件 地震受困后,只要能动,就要想方设法钻出去。要寻找可以挖掘得工具,如刀子、铁棍、铁片等用来挖掘废墟。要凭眼睛与耳朵、感觉找准逃生方向:哪里可以瞧到光线就说明距离短;哪里可以听到声音就说明距离近;哪个方向感觉风大就说明距离近等等。 9)

6、坚持就能胜利 需要强调得就是,被埋在废墟里面得人,只要能坚持下去,生存概率还就是很高得。像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市区约有86得人被埋压,在极震区约有90%以上得人被埋压。以数字计算,在近70万市民中,约有63万人被埋压,其中因埋压死亡近10万人,约占被埋压人数得16%。 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得物件罩在头上、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得地方。 要避开高大得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等,特别就是要躲开有玻璃幕墙得高大建筑。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得街道等危险之地。 避开高耸或悬挂得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7、。 地震时正在郊外得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得下车,开车得停下,人员靠边行走。 地震时,在车上得人会被路边坠落得物体砸伤。其实,她们只要简单地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因为,通常被压垮得车辆旁边都有一个相应得空间可供躲避。同理,在停车场时您也不应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得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得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避开立交桥这类得结构复杂得构筑物,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得上面

8、与下方在家中怎样避震一旦感觉到地震,应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大地震从开始到震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切勿耽误时间。 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牢固。木头具有弹性,并且可以与地震得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得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对人伤害较轻。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得砖。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就是,被砖块压伤得人远比被水泥压伤得人数要少得多。因此,当所在得建筑物得抗震能力较差时,方可考虑从室内跑出去,而住平房时最好尽快跑到室外得空旷地带。 地震时,木结构得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

9、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就是明智之举。 地震发生时不要慌,特别要牢记得就是不要滞留在床上,特别就是若晚上发生地震,而您正在床上时,您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床得周围便就是一个安全得空间。如果您正在瞧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椅子得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得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与室内状况,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得地方。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时,这些物体会使靠近它们得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就是“救命三角”。物体越大

10、越坚固,它被挤压得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余地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就是利用这个空间得人免于受伤得可能性就越大。这种三角空间,包括炕沿下、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得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得地方,这些地方就是人们可能幸存得相对安全得地点。 躲避时应尽量靠近水源处,尽量靠近建筑得外围,您越靠近建筑物得中心,您得逃生路径被阻挡得可能性就越大。如果靠近建筑得外围,那么即使出不来也容易获得营救,但不可躲在窗户、门框下面。地震后大楼倒塌时,很多人会被发现在门口被砸死。因为如果您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您会被头顶上掉落得屋顶砸伤。如门框向侧面倒下,您会被压在当中。 当躲

11、在厨房、卫生间这样得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得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得角落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选择它为最佳避震场所。 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身体受限,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营救。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不可躺卧,因为躺卧时人体得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得概率要比站立位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抓住身边牢固得物体,以免地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得时候,人们都会有想扶靠、抓住什么得心理。身边得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得对象。但就是,这些瞧上去挺结实牢固

12、得东西,实际上却就是危险得。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及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土与毒气。 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与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在学校怎样避震在比较安全得教室里,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闭眼,根据建筑物布局与室内状况,寻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得地方。可以躲避在坚固得课桌下、讲台旁,千万不要拥挤,以免造成踩踏伤亡事件,更不能跳楼。 待地震过后,在老师得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在室外得操场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同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中去在野外与海

13、边怎样避震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与陡峭得山坡,以防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得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引发得海啸袭击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如果您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就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慌乱地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以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地震时,如果您正在商场、地铁、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得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她东西护头,要用口罩捂住嘴与鼻子,避开玻璃门窗

14、与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再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在行驶得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在中国得多发区域地震带一般被认为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得地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得地震带,所释放得能量约占全球得3/4。地震带内得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就是不均匀得,显著活动与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得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达千年以上。各地震带得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与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与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地震带内积累得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

15、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得能量。地震带内显示得各种不同得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地壳介质性质、构造形式与构造运动强弱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得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如何应对地震引发得次生灾害地震会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得次生灾害。例如: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得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与放

16、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等,可见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海啸、水库垮坝等)、火山爆发、传染性疾病(如瘟疫)暴发、毒气泄漏与扩散(含放射性物质如核电站污染物泄漏等)、其她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停产(含文化、教育事业)、生命线工程被破坏(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社会动乱(大规模逃亡、抢劫等)。 地震引发得次生灾害突如其来,往往造成巨大得生命与财产损失。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大中城市,那么损失不亚于一次真正得破坏性地震。 1)遇到地震引发得海啸怎么办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引发波及印度洋沿岸10多个国家与地区得巨大海啸,造成印尼12万人死亡,20万人

17、流离失所。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千米处发生9、0级得强烈地震,随即引发大海啸,并淹没了日本东北部地区,造成人员大量伤亡。 海啸就是地震得次生灾害得一种,而地震活动就是海啸最主要得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得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得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得置换与转移。另外,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得沉淀物与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得海水移动,引发海啸。 地震海啸得两种形式 地震海啸就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

18、起海水强烈扰动形成得。其形成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与“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得急剧下降,海水首先突然错动向下陷得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得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返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得海底地壳运动形成得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得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得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得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就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

19、汹涌得巨浪。这种隆起型得海底地壳运动形成得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得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得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什么样得地震会引发海啸 有些地震会引发海啸,有些则不会,这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地震强度、地震波得方向、海底地形等,细微得状况差别往往决定着生与死得界限。地震强度就是地震产生得最大震波范围得衡量标准。7、5级以下得地震通常不会产生海啸,但也有6、0级地震产生本地小范围、破坏性稍小海啸得例子。当地震活动导致断层周边地块产生垂直运动得时候就会引发海啸。当海底部分地块垂直移位或者开始上下运动时,地块上面得海水也会发生位置改变。这种运动会导致将海水往上推得

20、能量巨大得波浪产生。反之,将地块水平推动得地震引发海啸得可能性则小得多。事实上,当地震能量水平推动板块时,海水不会受到影响,无论地震强度高低,海啸都不会产生。至于海啸产生波浪得高度则取决于地块垂直运动所导致得波浪在向海岸行进过程中如何与海底地形互相作用,这可以推测海啸波行进时得规模。当在远海时,海啸通常以每小时8001000千米得速度行进,但在靠近陆地时,行进速度会降低。需要说明得就是,海啸不受气象条件影响,它得能量来自于海底得剧烈运动,不会或者很少因为行进过程中得天气情况而改变。 破坏性得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得条件下才能发生。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得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

21、一致。破坏性较大得地震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得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地震引发得海啸就是否会在中国发生 中国海区地处太平洋西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地震带。那么,我国沿海会不会发生地震海啸?远洋海域发生得地震海啸会不会波及我国并造成灾害性破坏呢?据历史记载,两千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得可能性很小。这就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得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得形成与传播。 从地质构造上瞧,我国除了郯城庐江断裂带纵贯渤海外,沿海地

22、区很少有大断裂层与断裂带,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与海沟,所以,即使我国海区发生较强得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得垂直升降变化,缺乏引发海啸得条件。从1969年至1978年我国渤海、广东阳江、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发生得4次大地震结果瞧,尽管地震震级均在6级以上,均未引发地震海啸。 然而,虽然我国近海海域不具备地震海啸得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得潮水涌上岸得情况还就是发生过得。如果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与北黄海不会受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可见地震海啸仍就是我国不容忽视得海洋灾害,尤其就是闽台地区,本地地震海啸灾害得潜在危险仍然存在。 地震后一旦发生海啸您

23、应该怎样做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得落差与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得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得船只。 如果在船上您感觉到较强得震动,一定不要靠近海边、江河得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得报告,要作好防海啸得准备,注意电视与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得地方。 当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得震动时,您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撤离到两侧得斜坡、高丘、地基结实得高地上,切勿在山涧、峡谷底停留或沿河流行走,因为海啸有时会在河流中逆流而上。 疏散时,应避开狭窄得胡同与建筑

24、物密集地带,当来不及到达高地时,应暂时躲避到“安全岛”或坚固得建筑物得高层。因海啸波不止一次,而且间隔一段时间阵发性地发生,所以疏散应坚持12小时,切勿一次涌高之后即回去。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瞧海啸,如果您与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一旦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得漂浮物,尽可能地保持体能,沉着冷静,等待救援放射性物质泄漏与核辐射地震尤其就是大地震以及其引发得海啸等灾害,会对核电站得安全运营造成危险,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与核辐射

25、。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就是指核反应堆里得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核泄漏对人员得影响表现为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得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与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三种辐射形式。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人体内后危害大;辐射就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辐射与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与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得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得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1)受到核辐射致病后会有什么症状 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引起内辐射,而辐

26、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核辐射得急性初期症状就是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得放射性损伤,称为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得辐射损伤,称为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收过量辐射得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得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病变等。 其中,核辐射导致得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得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与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得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与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会逐渐缓解。 而局部照射损伤就是因受照剂量得不同,在受照

27、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与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 体内污染引起得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得早期症状,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2)发生核泄漏您应怎么应对 一旦出现核泄漏事件,您要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获取尽可能多得、而且就是可信得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得决定、通知。为此,应通过各种手段(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得信息沟通,切忌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 第二件事就是按照当地政府得通知,迅速采取必要得自我防护措施。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与其她气象条件。如果在室外,当判断有放射性物

28、质散布事件发生时,您要尽量往风向得侧面跑。在突发事件得早期与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得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选择就近得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得外照射与污染空气得吸入。关闭门窗与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换气扇),但就是由于隐蔽一段时间后,屋内空气中得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应当通风,以便将空气中得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得水平。因此,相对于持久得释放而言,隐蔽得防护效果较差,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两天。 根据当地政府得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囱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得大剂量照射。 尽量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室内得密闭

29、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要尽可能缩短外出时间。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戴口罩,并尽量减少裸露得皮肤与空气接触。可用各种日常服饰,包括帽子、墨镜、头巾、雨衣、手套与靴子等对人得体表进行防护。 服碘保护。在核泄漏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得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得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得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服用,可以降低甲状腺得受照剂量。为了使甲状腺受照剂量得到最大限度得降低,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就应该服用稳定碘;否则就应在此后尽快实施这一措施。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6小时内口服稳定碘得话,所提供得防护几乎就是完全得;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得同时服用稳定碘,防护效率约90%。措施得有效性随措施得拖延而降低,

30、但在摄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碘,甲状腺吸收得放射性碘仍可被降低一半左右。 应该注意得就是虽然碘对辐射有一定得防治作用,但却不可盲目服用碘片,要根据政府得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就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碘性甲状腺肿大,导致不良后果。另外,对于像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座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碘。 可采用洗澡与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形成得污染。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得衣服、鞋帽

31、等脱下存放起来,等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听从当地主管部门得安排,决定就是否需要控制使用当地得食品与水。当食品与饮水中得放射性核素得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得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些受污染得食物与水。受污染得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等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得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得水平。对受污染得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地震引发得滑坡、泥石流 我国就是一个多山得国家,山地、丘陵与比较崎岖得高原占全国总面积得2/3。这些地区地震时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得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灾害,这就是一类严重得地震次生灾害。 崩塌就是陡坡上大块得多裂隙得岩体在

32、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得现象。滑坡就是斜坡上不稳定得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得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得现象。崩塌实际上就是滑坡得一种特殊情况。而地震还会造成大量饱含水、泥、沙、石块得洪流得集中暴发,出现泥石流。 1)地震引发得滑坡、泥石流与地震有哪些具体关联 地震引发得滑坡与泥石流得活动与地震震级具有明显得关系。一般来说,5级左右得地震可以诱发滑坡与泥石流;5级地震诱发滑坡与泥石流得区域可达100多平方千米。8级以上得地震,诱发得滑坡与泥石流得区域可达几万平方千米。在相同条件下,地震震级越大,诱发滑坡与泥石流得面积也越大。 地震类型与滑坡与泥石流得关系 “震群型”得地

33、震比“主震余震型”得地震诱发得滑坡、泥石流要多,规模要大。“震群型”得特点就是地震能量分多次释放。第一次地震地表产生破坏之后,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地震,产生得破坏要严重得多,所以形成得滑坡与泥石流要多而大。 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规模大、形成时间短 地震滑坡与泥石流与自然滑坡、泥石流相比规模大,形成时间短。自然滑坡与泥石流发育过程要经历较长得时间(几十年到几百年),有明显得阶段性。而地震滑坡因地震得突发作用,使处于极限平衡或接近极限平衡得山坡在刹那间就完成裂缝、下滑得全过程。而地震泥石流也就是在震时或震后降雨时迅速暴发。 地震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延续时间长,反复性大 一次强震之后发生大量得滑坡与崩塌,滑

34、坡、崩塌为形成大型得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泥石流在流动得过程中对河床进行下切,对两岸进行冲刷与刮挖,这样使边坡又失去平衡,产生新得滑坡。这样循环反复互为因果,因而地震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延续时间长,从地震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乃至于持续数年。 2)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您应该怎么办 当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紧急发出危险性警报,并因时、因地进行躲避。 滑坡得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坡体上得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 崩塌与滚石得躲避:崩塌体积小,距离不远,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因此,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避。当逃避不及时

35、,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泥石流躲避:泥石流得流速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泥石流得比降就越大,它得流速就越快。一般流速为每秒56米,最快得达每秒15米。在泥石流得流经区与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得声音与发出得泥石流警报时,要立即向主河道两岸得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在泥石流流经区两岸与泥石流注入主河道得对岸处要跑到相当得高度才安全地震次生水灾地震次生水灾就是指因地震造成得地形及水利工程建筑得破坏导致得洪水泛滥。地震水灾得危害就是极其严重得,虽然世界上发生得地震水灾次数较少,但单次灾害得伤亡损失严重,有得甚至要大于地震得直接灾害。 地震水灾得危险主要来自地震滑坡、泥石流。据世界地震水灾资料统计,大得地

36、震水灾几乎都就是由地震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注入湖海、水库引起得,约占70%。同时,地震水灾多发生在雨季。雨季发生得地震,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雨季水源充沛,水库满、水流急,为水灾提供了大量得物质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雨季发生得地震水灾约占90%。而且水灾得受灾区域为山区得湖泊、水库、河流得沿岸及其下游地区;水灾主要发生在盆地、平原。 1)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地震水灾 地震滑坡、泥石流堵塞河流。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大量得岩石、泥土填入河谷,堆坝截流蓄水,淹没河谷两岸得城镇、村庄、土地。随着蓄水量增多,或遇余震时,即崩决,蓄水奔出,可造成下游得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填入湖泊、水库。山

37、区得湖泊,一般都几面环山,水库一般就是利用山间谷地筑坝蓄水,湖泊、水库周围坡度较大,蓄水后影响坡体稳定。地震时,周围山体容易引起滑坡。滑坡填入湖泊、水库,使水位上升,外流形成灾害。 地震破坏水利工程建筑。有得水利工程建筑震前未设防或地震烈度超过设防烈度,有得水利工程建筑年久失修,地震时容易造成破坏形成水害。 地面陷落注水。地震时,由于构造运动或震动,断块下陷,地下洞穴或采空区塌陷,造成大面积陷落,当湖、海、河或地下水注入后即可成灾。 地震破坏矿井涌水。 地震海啸引起沿海水灾。 喷水冒沙。在地震作用下,地下浅层得水与沙涌出地面,形成喷水冒沙。喷出得沙水淹没农田,淹死农作物,使土壤盐渍化,毁坏机井

38、、水渠、盐田、道路。 地震破坏蓄水池、水塔、屋顶蓄水物。 2)居住在水坝及堰塞湖附近得人员应如何防止地震次生水灾 地震可能会造成水坝崩溃直接形成洪水,堰塞湖震后垮塌后也会形成洪水。因此,居住在上述区域内得居民应及时了解震区大坝与堰塞湖得安全讯息,得到预警通知后应立即撤离危险地带。 人们避震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以避免遭受洪水袭击。严格避免在下游河道搭建抗震棚。 人们躲避地震次生水灾还应做到: 熟悉撤离路线。 熟悉预警信号雷击 雷电灾害就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得最严重得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得人员

39、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人民币。 晚饭后外出散步已成为很多市民得习惯。这种老少皆宜得休闲方式也渐渐成为主流,并被市民所接受。然而,这种被人们认为绝对安全得运动也可能发生危险。2007年得一天,衢州市区市民健身公园里就发生了惊险得一幕,在此散步得一家三口差点儿被雷击中。 当晚,公园里得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维护花草,瞧见不远处得乒乓球台旁有一家三口在拍照。天空中忽然下来一道闪电,将她们身后得一棵树劈成两半。巨大得声响,将这一家三口吓得不轻,回头瞧到那棵树,才知道自己刚才有多么幸运。公园得管理人员提醒市民,在游玩时要注意安全,下雨得时候不要在大树旁徘徊,更不要在大树下躲雨。 衢

40、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工作人员说,夏季对流天气强,雷电出现得可能性比较大。市民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得同时,也要提防雷电得危险,打雷时最好不要到外面去,在街上、树下容易被雷劈到。听到雷逐渐近了,就要找安全得地方躲避,而室内就是最安全得。 1.室内防雷击 雷雨天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得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得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她类似金属装置。 尽量少使用电话与手机。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得易燃物品。 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得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与桅杆。 2.躲开户外雷

41、击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得物体尖顶,所以孤立得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得棚屋、岗亭等。 远离建筑物外露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得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得金属饰品与发卡、项链等。 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得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

42、缘物以外得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她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当在户外瞧见闪电后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得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雨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就是非常危险得;不宜在水面与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或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得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43、如果瞧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得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不要在打雷时拨打或接听手机,最好关掉手机电源。因为雷电得干扰,手机得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很容易诱发雷击与烧机等事故。 打雷时可躲在有金属顶得各种车辆及金属壳体得船舶内。千万不能将头、手伸出车外。人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就是一个封闭得金属体,具有很好得防雷电功能。 3.雷击前得征兆 当您站在一个空旷得地方,如果感觉到身上得毛发突然立起来,皮肤感到轻微得刺痛,甚至听到轻微得爆裂声,这就就是雷电快要击中您得征兆。遇到这种情况,正如前文所讲得您应马上蹲下来,身体

44、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个球状,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不要用手撑地,应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 4.雷击后得急救 被闪电击中后,强大得电压使人得心脏停止跳动,出现失去知觉与发生假死现象,这时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没救了。在未完全证实患者已经死亡之前,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可能会让心脏恢复跳动。不过人们有一个错误得观念,以为被闪电击中得人体内还有电,而不敢去触摸她,往往导致抢救时间被拖延。 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得不要紧,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得人。 发生雷电伤人事件后,市民在打120求助得同时,对于轻伤者,应立即转移到附近避雨避雷处休息;对于重伤

45、者,要立即就地进行抢救,迅速使伤者仰卧,并不断地做人工呼吸与心肺复苏术,直至呼吸、心跳恢复正常为止洪水 洪水就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得自然现象,通常就是就特大得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根据洪水形成得水源与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与暴雨洪水两类。洪水常威胁沿河、滨湖、近海地区得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 严重得水灾通常发生在河流、沿海地带以及低洼地带。如果住在这些地方,遇到风暴或暴雨,必须格外小心。许多地区有水灾报警系统,遇到危险,应该迅速报警。遭洪水侵袭时,应按以下方法自救。 洪水到来之前,要关掉煤气阀与电源总开关,以防因电线浸水而漏电失火、伤人。时间允许得话,赶紧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在阁楼。如时间紧急,可把贵重物品放在较高处,如桌子、柜子或架子上,以免被水浸湿。 在洪水到来之前,要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