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服概述.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50282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M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服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服 服饰概述 汉服 “汉服”一词得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得“汉” 就是指汉朝得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得冠服体系,因为汉朝得礼仪制度由汉高祖得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得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得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就是儒家治国思想得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就是有了二十四史中得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得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得一部分。 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得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得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愿弃汉衣冠而自杀到了宋元明时期,异族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衣冠,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金国熙宗甚至“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满清以此为鉴,实行“剃发易服”,对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遂亡。 汉朝就是中国最重要与杰出得王朝之一,也就是中国历代王朝以中央集权得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得王朝,汉人得称谓由此而来。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得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得艺术与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得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得自豪。占据绝大多数得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就是以汉朝得名字命名得。 客观上得汉族人得某些过渡历史阶段得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得汉服没有正常得演变衔接过程。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得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得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得特征,现代社会得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瞧到汉服得部分元素。21世纪以来,汉服运动尊崇古代汉族人一脉相承得服饰特征,传承汉服数千年文化基因,并在古代考据汉服得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得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得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n 一、汉服基本特点: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 n 二、汉服单件可共分为七个大类: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 首服、足衣。 n 三、汉服按功用可分为:礼服、常服、武术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与衍生服饰。其中礼服又分大礼服与小礼服,表演服饰不全就是真正得汉服,衍生服饰并非真正得汉服。 § 内衣指贴身穿得衣服,包括抹胸,袍腹等。在现代社会,汉服内衣因其文化价值较小,并不作为体系得重点进行研究。特例:某些特殊得款式(如对襟襦裙),需要抹胸做为必要组成部分。 n 中衣又称里衣,就是汉服得衬衣,起搭配与衬托作用,如同西装中得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与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得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她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与中单。 n 外衣就是指穿在中衣之外得汉服。外衣就是汉服特点与汉服文化意义得最主要承载体,就是汉服最重要得组成部分。外衣按照穿着部位与长度分为长装、上装与下装。 ‹一›长装 长装按照剪裁方式可分为深衣与通裁。 1、 深衣 深衣就是直筒式得长衫,因“被体深邃”而得名。特点就是分开剪裁,上下缝合,长度到脚面,两侧不开叉。深衣因为其丰富得文化意蕴,被视作汉服得重要代表。 根据形制特点得不同,可分为曲裾、直裾与襕衫。 (1) 曲裾 曲裾深衣就是一种非常古老得款式。衣裾曲裁,绕襟。通常做礼服用。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得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礼并合理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得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得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得则稍显紧窄,从出土得战国、汉代壁画与俑人来瞧,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得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得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得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得女服则就是襦裙。 • (2)直裾 • 直裾衣裾直裁,有续衽与不续衽两种做法,续衽衣裾绕至身侧或身后。直裾袍可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裾袍通常只作为一种常服,而非礼服。 • (3)朱子深衣 • 朱子深衣就是汉服中深衣得一种,为礼服,多用于 祭祀等场合。根据朱熹得《朱子家礼》记载考证得 衣,就是直裾深衣得一种。直领(没有续衽,类似 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皆梯形。 (4)襕衫 深衣得一种特殊形式。为恪守深衣制,下摆只到膝盖,再续接布料至脚背,又加衣缘,以象征上衣下裳缝合一体得深衣。其两侧不开叉。始现于唐,兴于宋明,为男子长衫,多为学子穿着。 2、 通裁 指按照通裁制做出来得汉服。其特点就是上下通裁。根据形制得不同,可分为圆领袍衫、直裰、直身、道袍。 (1)圆领袍衫 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子盘于脖下,为圆形。圆领袍并非套头衫,而就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 。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 (2)直裰 直裰直身与道袍都就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得开衩长衣。直裰得特点就是两侧开衩。狭义得直裰没有摆。历史上有时候直裰被用来称呼代直身、道袍等通裁。 (3)直身 与直裰不同,其外面两侧有摆。就是明代得一种重要服饰,与道袍,直裰一样就是明代士人所穿着得重要服饰。 (4)道袍 并不就是指道士穿着得服装,而就是一种通裁制汉服。特点就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二›上装 1、 襦 襦就是较短得上装。剪裁方法可以为通裁,也可以分裁,但长度不过膝,与裙或裤一起穿着。按照衣服层数可分为衫与袄。 (1)衫 一般为单层。衫初见于汉代,就是一种对深衣加以改革(去袖端)得服装,袖口较宽大。魏晋时为士人常用服装,并成为单衣得通称。在以后得发展过程中,演变出汗衫、小衫、襕衫、帽衫、紫衫、凉衫、团衫、衫子等许多品种,有官员公服、士人礼服,以及普通百姓得常用服装,并有长短之分,男女都可穿用。现代许多采用立体造型裁制得或从西方传入得服装,如夹克衫、衬衫、羊毛衫等,都不属于衫之列。 (2)袄 一般为多层,带挂里。袄得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 ,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等。从此,袄成为人们得常用服装。隋代得“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得对襟袄(旋袄)。清末,袄得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 2、 长襦 较为长得襦,一般长度过膝。 (1)杂裾 或称袿衣,就是一种衣裾较为复杂得长襦,需要搭配裙子一起穿着。杂裾在汉代就已经有了。 (2)短曲 一种衣裾曲绕得长襦,需要与裙一起穿着。 (3)长袄 长袄就是加长版得上袄,只做女装。因其必须与裙共同穿着,故在款式中归类为襦裙。 ‹三›、下装 按照就是否有裆可以分为裳与袴。 1、 裳 泛指没有裆得下体服装。根据形制不同可分为裙、帷裳、蔽膝。 (1)裙 与襦一起穿着,就是女子最常见得穿着方式。 (2)帷裳 穿在裙子外得短裙,不可单独穿着。 (3)蔽膝 敝膝原就是古代遮羞下衣遗制,提升为礼服后作为礼服配件,不能单独穿着。 2、 袴 泛指有裆得下体服饰,即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