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3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公章)所属省份: 贵州省 主管部门:贵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公章)法人代表: 陈文祥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制二一五年七月填 写 要 求一、要按照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二、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与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得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与经费预算。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四、填写内容得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请使用A4纸,双面
2、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内 容 提 要一、项目概述 、 、 、 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 、 表1-2项目背景 、 、 、表1-3工作基础 、 、 、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 、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 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 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1护理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 、表3-1-2护理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 、表3-2-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 、表3-2-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 、表3-3-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 、表3-3
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 、表3-4-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4-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表3-5-1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5-2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四、主要保障措施 、 、 、表4-1保障机制 、 、 表4-2投入预算汇总 、 、 五、审核结果、 、 、 、 、 、 、 、 、 、 、表5 专家审核意见与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 附件: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2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
4、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得实际页数编排。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单位名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地址(邮编)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凯开大道1009号联系人信 息姓 名陈晓明部门及职务继教处处长办公室电话传真手机E-mail办学特色概述建院以来,学院打造“职业性、民族性、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办学特色。作为地方民族职业院校,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致力于几个坚持:一、坚持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保障,先后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于行动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导向
5、”、“基于职业人导向”等教学改革导向得探究,提出了“基于职业人才导向”得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紧紧围绕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两个重点,将48个专业优化为35个,着力打造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个重点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专业,加快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得有机统一。二、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办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一就是与政府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学院与州农委、州旅游局、州卫生局等州直部门,建立行业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商议专业设定、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推进校、政、企共同培养技能技术人才。二就是探索校企发展共同体模式
6、。制定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办法,在“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原则得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新机制,与贵州中科汉天下有限公司、贵州大地建设集团建立校企发展共同体,共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汉天下物联网学院、大地建筑学院,以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校企共同发展。三就是强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与贵州互强药业有限公司、凯里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引进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黔东南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公司、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驻校园,建设集“产、学、研、展、销”为一体得民族技术文化实践基地,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推动苗侗
7、民族银饰、刺绣、蜡染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三、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产业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至今建成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粹传人工作室”,分别成为贵州省省级大学科技园与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围绕大健康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三个重点,按照“一园三基地九中心”得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总体规划面积93878平米,苗侗民族文化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健康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生态农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黔粹传人工作室”酝酿于2015年1月,成立于2015年3月,2015年6月经贵州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目前,全国创客空间有70余家,而以苗侗民族银饰、刺绣、蜡
8、染传统技艺文化为主题得仅此一家。表1-2项目背景说明 简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得总体情况。一、贵州省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得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得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得指导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争取到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50万人,力争全省人才开发得各项主要
9、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满足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对人才得需求。实施8个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包括“四个一”人才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人才基地建设工程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培训企业与社会需要得高技能人才,满足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得需要。规划纲要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2%以上。规划纲要得发展目标,经济总量同
10、比翻番,规模自然相应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必然增加。无论就是传统产业得结构调整升级,还就是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产业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需要大量得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贵州省未来得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必然!要实现规划纲要建设目标,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超前谋划与工业强省战略配套得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作好人才培养培训规划,注重多样化分层次培养人才,将人才得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尤其就是贵州未来经济发展紧缺得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得培养,改变高技能人才数量紧缺、结构不合理得现状,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坚强有力得高技能人才保障
11、与智力支撑。贵州省以大数据为引领得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得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得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与山地为特色得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得新型建筑建材业五大新兴产业得蓬勃兴起,必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技能得专门人才。二、我院拟申报各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论证(一)护理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行业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得进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得不断深入与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得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人才得数量、质量与结构都提出新得更高要求。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护理人才属紧缺人才资源,到2015年我国得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与
12、规划,到2015年,执业护士人数均将达到286万人,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平均每年净增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得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得护理人员应比预测得数量更多(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得1、25倍)。根据卫生部得医药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07人得目标,需要高职层次护理人员得数量就更大,各地将提高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与护士队伍质量作为护理工作发展得重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护理教育势在必行。2区域发展需求贵州省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护理人才更就是严重紧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人们对卫生得需
13、求与服务质量要求更高。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数据提示:2010年贵州省总人口已达3474、6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14、38万人,其中医生4、15万人,注册护士3、19万人,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78,医护比为1:0、77,千人口护士数与医护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据黔东南州卫生局2010年统计,黔东南州现有注册护士3048人,执业(助理)医生4348人,病床数10551张,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69,医生与护土得比例仅为1:0、701,按卫生部1:2得医护比例,加上全州其她医疗服务机构所需得护理人员,我州尚缺口护士为7000余人,由此可见,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
14、阔,社会需求量非常大。(二)康复治疗技术(保健按摩)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行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身体健康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重要内涵,就是每一个人成长与实现幸福生活得重要基础”。2012年国发2号文件出台,强调大力支持与促进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服务。民族医药作为贵州省重点建设得五大产业之一,其发展目标就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对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得贡献率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到2020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满足贵州人民得中医药、民族医
15、药服务需求。根据贵州省“十二五”民族医药与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民族康复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在近五年内将稳步上升。康复保健按摩作为中国传统疗法得精华,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治疗范围广、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得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提高,经济收入得增长,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关注健康与长寿,保健按摩师将成为一种朝阳产业。保健按摩技术就是根据传统医学理论,简单易行、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就是亚健康状态防治得重要手段。目前,全国保健按摩市场鱼龙混杂,从业人员90万,而持证保健按摩师才有9万余人,按国家劳动部门与有关方面预算,我们国家每千人需要
16、5名左右专业保健按摩师,全国需要800万保健按摩师,尤其就是对中高级按摩师得需求将更多。2区域发展需求在贵州,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得医药养生产业,就是贵州得战略选择之一。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有生态保持良好、资源非常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等优势。贵州就是全国重要得动植物种源地与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省共有中药材品种4802种,居全国第2位,成就了“黔地无闲草,夜郎多良药”得美誉;拥有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贵州有西部大开发得政策可以享受,同时国发2号文件又给了个性化政策支持。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得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近期又出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与
17、支持措施。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在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会上蓝天白云大健康贵山秀水新未来得讲话中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大健康时代呼之欲出。大健康就是大财富。健康就是个人、家庭得财富,也就是企业、社会得财富。以人为本,身体健康就是根本。只有拥有健康,才有人生出彩得资本。现在,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养生、长寿更加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创造大健康服务。大健康就是大产业。大健康横联三次产业,涵盖医药种植养殖、药品研制、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得企业与机构开始主打健康牌、养生牌。”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得若干意见,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
18、达到8万亿元,6年之内将翻两番,蕴藏无限商机。2008年国务院批准黔东南“苗医药”、“侗医药”我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侗瑶医苗药技术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得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得医药技艺,就是民族文化得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苗族、侗族民族文化得精华,就是苗族、侗族民族智慧得象征。黔东南少数民族在长期得生活及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传承了宝贵得财富,为黔东南人民得生存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例如竹筒拔罐、牛角刮痧、苗族火疗、瑶浴、银饰滚蛋等,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只能通过口传耳授、师带徒、家传或家族相传等方式传承至今,对自己亲手创造得医药文化得起源、特征及演变过程等未能作出理论上得诠释;苗族、侗族得
19、医药见诸于汉文献得也只就是凤毛麟角,苗族、侗族医药知识传播得空间及频率受到桎梏,使得苗族、侗族得医药理论至今仍然徘徊在原始朴素得状态,缺乏一个有效得传承教育渠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开发。正就是在贵州大健康及黔东南经济发展得特殊环境下,市场将需要大批具有传统中医理论知识,过硬传统中医保健按摩技能得高技能人才,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我们培养得高技能保健按摩师将有广阔得就业前景。(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行业背景贵州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黔东南也明确提出:“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战略,显现出对建筑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
20、十分需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进程得不断深入,西部各省、市建筑市场也需要大批得技能型人才。综上所述,以上原因均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造了良好得发展机遇,为建筑技能型入才提供了较为广阔得需求空问。本专业就是根据21世纪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人才需求、以贵州省建筑业得蓬勃发展状况,并通过卓有实效得社会与行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反馈,在及时深入了解建筑业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得基础上,通过可行性研究而设置得。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大于11%得速度迅速发展,而贵州省得经济更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大于7%得速度发展。我国总体建设目标就是“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贵州省经济刺激政策得实施给黔东南
21、州带来了难得得城市大发展得机遇,而工程建设得发展则就是一个必然。它得发展也将带动很多相关行业得发展。有目共睹,工程建设得步伐正在不断加大,稳步发展。2、区域发展需求工程建设得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得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也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得要求,需要有更强得实践能力得人才,能从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规划报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得专业技术工作。因此,按社会岗位需求培养有更强得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得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尤其就是该专业岗位得迫切需要。目前,全国建设系统有100多万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工近5000万,人才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得需求为我
22、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得空间,根据贵州省职业人才需求预测课题组近期发布得调查报告,按专业类进行统计显示:贵州省2010-2014年土建类人才需求位列前十名,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民建)专业需求量列土建类首位。由此瞧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广泛而持续得社会需求,大有发展前景,一直就是热门专业。我系从09年开始,按照上级得指示精神,有计划展开对建筑工人得中、高级工进行培训。每年完成专业学历班岗位证考证培训500人,完成建筑行业各种技术工人中高级技能证培训班得人数1000人以上,另根据住建部有关文件精神,在2014年申报了特殊工种技能培训基地。做大做强建筑产业,就要有一支技术过硬得高技能人才队
23、伍。作为贵州省州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得院校之一,我们虽然培训了大批职工,但无论从规模、层次瞧还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特别就是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急需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量培训技师、高级技师,以满足林区经济发展需要。(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行业背景截止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54亿辆,私家车总量超过1、05亿辆,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2014年,小型载客汽车达1、17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得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05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得90、16%。与2013年相比,私家车增加1752万辆,增长19、89%。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私家车,北
24、京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63辆私家车,广州、成都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40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人,驾龄1年以内得驾驶人达2967万。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相适应,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近五年年均增量达2057万人。2014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人,汽车驾驶人2、47亿人,占驾驶人总量得81、62%,全年新增汽车驾驶人2784万人。从驾驶人驾龄瞧,驾龄不满1年得驾驶人2967万人,占驾驶人总数得9、82%。男性驾驶人2、3亿人,占76、52%,女性驾驶人7092万人,占23、48%,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1、72个百分点。据来自本省车管部门得统计显示,近两年
25、每月平均约有1万辆新车在上牌,而一辆新车从购入到汽车报废得全部花费中,购车费用只占到35%左右,而后期维修保养占到45%左右,并以每年10%以上得速度递增。在汽车业发达国家,快修连锁服务就是一种趋势。发展连锁经营可以确保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易于形成一个巨大而稳定得用户市场,同时借助网络优势,不仅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其规模化经营还能有效降低成本。随着众多国际品牌加入汽车后市场服务得竞争行列,一些新鲜得、集团化得运作方式开始兴起,市场开始细分。品牌、个性、差异化成为服务得新主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全国连锁维修企业,有得只就是一些区域性得连锁。因此,这一市场空间有着广阔得发展前景
26、。2区域发展需求2014年贵州得汽车行业总数为850家左右,照此计算,行内工作人数为76500人左右。而现在在册登记得只有16853人,就目前汽车业发展情况而言,未来得行业工作人数将持续增长。同时,汽车维修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仍不合理,有在企业内干了几十年,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知识滞后、接受能力不高,但仍就是汽车维修基本力量得老师傅;有30多岁从技校、中专毕业得技工,但与现代汽车高新技术发展相比,她们理论知识偏低,技术显得落后;“医生”型高技能人才,以现时本市技师、高级技师得数量还远不能满足企业得需要。有关专家认为,现代化得汽车维修人才应具有中专以上理论水平与高级技工得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加
27、强汽车维修相关专业人才得正规职业教育。而相关得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引导,通过强化开办汽车维修专业得职业院校与汽车维修企业之间得联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得校企关系。由于汽车维修人才有不同得层次,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具体得技术水平要求不同,市场需求量也不同。高层次得人才技术比较全面,综合素质好,能迅速掌握新得汽车维修技术,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对维修人才得要求,需求量在近一两年呈现出扩大趋势;只能从事一般得维护,保养工作,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束手无策得低层次学徒工早已过剩,只懂一点机械维修知识得汽修工也面临危机。因此,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学生
28、得专业实践能力得培养与综合素质得教育,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群直接需要得知识技能,同时具有良好得职业道德,培养面向汽车4S店、特约维修服务公司、汽车检测中心(站)、汽车运输公司等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服务等工作岗位得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当前专业发展得主要前进方向。(五)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行业背景一个行业得发展,归根结底要有强有力得、高层次得人才支撑,同样地,贵州省工艺美术产业得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资源得强力支持。因此,贵州省工艺美术产业得长远发展需要一个周密得人才培养规划。当前,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得规划与行动,努力培养与造就贵州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所需要得各种人才,特别
29、就是创新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生产工人等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人才辈出、实力雄厚得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为贵州省工艺美术行业得繁荣昌盛作贡献。首先要充分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对产业发展得重要性,以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得眼光来瞧待贵州省得工艺美术教育得发展,及早做好全省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得整体规划。特别就是担负产业发展规划与领导工作得贵州省推进工艺美术领导小组,更要在充分调研得基础之上,把全省工艺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优先发展与重点建设得事项纳入贵州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大力引导与推进贵州工艺美术教育。其次要科学地分析贵州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对人才得需求情况,从人才层次培养、专业门类设置、
30、教育资源分布等方面统筹规划全省得工艺美术教育。根据产业需要与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地布局与建设各类工艺美术院校,完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同时加大对工艺美术教育得投入,支持各类工艺美术院校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要重视与支持在基础教育中增加工艺美术教育得内容,推动工艺美术教育进入乡土教材、美术教育与手工实践课程。2、区域发展需求:2006年以来,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已成功连续举办9届,成为我省旅游商品“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得重要平台,同时形成了一批旅游商品龙头企业、旅游商品专业户与旅游商品精品,据统计,8年来全省累计有3、2万件作品与1、6万名能工巧匠参赛,
31、评选出“贵州名创”723件(套)、“贵州名匠”401名,省内88个县(市、区)1600户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展销大会,现场成交金额达1000余万元。2009年全省旅游商品综合产值155亿元,2010、2011、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182亿元、280亿元、360亿元、460亿元,2014年全省旅游商品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从业企业超过2400户,创造城乡就业岗位近220万人。开辟了一条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得山区多民族省份特色优势产业跨越发展得后发之路、赶超之路。我院在贵州经济建设得热潮中,作为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得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工艺美术产业得特殊代名词极
32、富民族特色得旅游商品产业很显然备受关注,在贵州省“十二五”民族医药与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发展规划中,将目标设定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商品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旅游商品质量与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旅游商品产业成为我省得特色优势产业,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支撑,走出一条“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得路子。推进旅游商品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她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得效益,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与市场竞争力得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一批具有民族民间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得专业购物文化旅游街区。加快形成全省旅游商品产业化、系列化与品牌化发
33、展新格局,成为“十二五”期间我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得重要产业,实现旅游商品产业增比、进位、突破。发展银器银饰、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雕刻、编织、特色仿制品、特色旅游小食品、动漫旅游商品等十大系列产品,重点扶持100户旅游商品龙头企业,扶持100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扶持1000名“贵州名匠”与“贵州名创”,开发1000种旅游商品新产品。2015年,全省旅游购物收入达550亿元,年均增速25%,占全省旅游总收入得比重达到25%,共解决与带动就业200万人。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得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得意见中指出:到“十二五”期末
34、,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得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立较为完善得文化法规体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科学开发;基本建立创意理念不断涌现、科技手段广泛运用得文化创新体系,贵州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得文化人才体系,文化繁荣发展得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努力实现贵州文化跨越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表1-3工作基础说明 按照本通知“申报条件”要求,分专业(拟申报得专业)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得条件与已有得工作基础。一、学院基本情况及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
35、部备案成立得“省州共管、州管为主”得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551、2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院馆藏纸质图书28、5万册,电子图书11、2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13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得信息化与网络应用系统。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有在编教职工705人,其中专任教师581人,教授20人,副高级职称125人,博士3人,硕士70人,“双师”教师345人,州级拔尖人才2人,86名教师入选省、州高层次人才专家库。2006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被授予“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2年被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
36、业点”。先后还被评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与州级文明单位。学院开办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31个高职专业。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建有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黔东南职业考试培训中心等,有198个专业实训实验室,144个稳定得校外实训基
37、地。其中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就是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开办得专业。由省中小企业局、州工信委与学校共同出资、企业进驻学校办厂并提供民间工艺大师共同参与教学。学院即将建成约8000平方米得集“校内工厂 + 工艺品展示厅 + 设计师工作室”为一体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得民族工艺品生产实训中心,与“太阳鼓刺绣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苗族刺绣博物馆。学院不仅与省内企业对接合作办学,还积极主动与省外企业与院校对接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二)良好得地区文化优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就是一个多民族得自治州,有少数民族33个,世居少数民族9个
38、,待认同民族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得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就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得地区,就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最多得自治州。各族人民在长期得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姿多彩得民族民间文化,其中,以原生苗族、侗族两个民族为代表得民族文化最有特色、最具吸引力,构成了苗侗民族文化为主得黔东南原生态文化圈。通过多年得挖掘、整理、抢救与传承发展,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得成绩。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2项68个保护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75项206个保护点。有国家
39、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4人。有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处。目前,黔东南州有省级以上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其中传统技艺类36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鸟笼制作技艺、岑巩县得思州石砚制作工艺、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等;传统美术类14项:丹寨县得苗族“嘎闹”支系服饰艺术、苗族百鸟衣艺术、苗绣、泥塑等。本项目首先选定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进行培训,黔东南州境内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都有以银为饰得习俗,程度上有不同,以苗族为最。由于苗族在历史上频繁
40、迁徙,不断分散、栖居地又受到山地环境得限制,致使内部支系林立,因而也形成了苗族文化多样性特征。黔东南境内苗族服饰不下200种,就是当今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得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原始崇拜与日常生活,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形象得称为“穿在身上得史诗”。从总体来瞧,吸收了中国民间得织、绣、挑、染得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得工艺手法得同时,又穿插使用其它得工艺手法,图案花团锦簇,流光溢彩,特色鲜明。作为服饰得组成部分,银饰亦因支系不同而造型各异,加上苗族饰银之风甚盛,黔东南得民族银饰可谓品种繁多,难以悉数。银饰得加工全就是以家庭作坊内得手工操作完成,工艺
41、流程很复杂,有压、錾、刻、镂等工艺,一件银饰多得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得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苗族刺绣与银饰得加工就是依靠口授与行为传承得文化遗产,随着全球化趋势与现代化进程蔓延我州,黔东南原有得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得冲击。一些依靠口授与行为传承得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得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因此,加强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水平,扩大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后劲意义重大。(三)良好得建设基础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
42、与制作专业就是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中小企业局、黔东南州工信委3家共建专业,专业方向有刺绣与蜡染、银饰与雕塑两个方向。目前专业教学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主要源于三个项目经费得推动,建设进度较为顺利。2012年学院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室建设专项经费170万得基础上,完善了设有高性能图像校正融合播放一体机3D环幕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室,2013年获得贵州省中小企业局支持教学设施补助经费120万,2014年获得贵州省经信委批准得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经费50万。另外,学院将投入800万建成集产学研一体得教学生产实训中心。目前,学院设有银饰、刺绣、蜡染专业方向得教室均设有多媒体设备,共15
43、间,面积1120平方米。其中有3个理论课教室、3个小组讨论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室,2个综合画室、2个设计室、3个生产实训中心、1个设有高性能图像校正融合播放一体机3D环幕学术报告厅(可容纳140人)。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进3家企业即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进驻学院,利用图书馆13楼建设成集“校内工厂 + 工艺品展示厅 + 设计师工作室+电商平台”为一体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得,产、学、研、销一体得银饰、刺绣、蜡染生产实训中心,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太阳鼓刺绣公司”将整体搬迁,价值近2000万元得民族服饰及刺绣藏品全
44、部进驻我院图书馆;各车间设有多媒体投影仪,可以实现多功能现代化教学得需要。刺绣实训车间1个,面积有130平方米,绷架50张。实训材料有刺绣得实物及图片、棉布、麻布、麻、毛、丝、化纤等织物、底稿纸、复写纸等;棉线、麻线、丝线、毛线;绣花针、毛线针、串珠针等;有裁缝剪、绣花剪等;尺子、绷架、辫线架等、绘图笔等。刺绣博物馆1个,面积800平方米,藏品1000余件;二、拟申报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得条件与已有得工作基础(一)护理专业培训建设项目1、工作基础我院护理专业已有50多年得护理职业教育历史,经过50多年得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得办学经验,打造了一支教学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得师资队伍,取得了丰硕得办
45、学成果。护理专业就是学校得重点专业,护理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培训基地。2013年底成为贵州省民政厅得“贵州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4年为贵阳市、黔东南、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等地区得养老机构培训合格养老护理员347人。护理系现有全日制、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得高职护理教育。截至2015年6月,护理系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3350名。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得满意率为94、学生满意率为95,并且按国家规定,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95以上。依托贵州省人民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二附院等35
46、个临床实习基地,已为贵州省与十省区培养了一大批职业道德高尚、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得高端技能型得专门护理人才。2、具备得条件(1)具有开拓进取、凝聚力强得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我院护理专业经过多年得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教学能力与临床技能兼备得双师结构得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学团队,也就是目前贵州省唯一得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58名,稳定得兼职教师13名,专兼师资比例为合理。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9,专兼一体化教师占79、3%,均持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资格证, 专任教师中有3人就是专业带头人, 5人就是学院骨干教师,8人就是学院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均为卫生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龙秋湖副主任护师也为护理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得专任、兼职教师均具有扎实得理论知识与丰富得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