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二)一、名词解释 1.组织: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4.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
2、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6.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7.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8.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9.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0.价值
3、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对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12.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13.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14.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
4、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15.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16.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17.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有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18.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19.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20.角色知觉: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21.角色期待
5、: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22.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23.群体促进效应: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效应。换言之,群体助长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24.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25.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27.上行沟通:一方面是指在下行沟通的同时
6、,下级人员以及反馈的形式对下行沟通的信息做出反映;另一方面是指下级人员将自己对组织管理、工作和其他信息向上级反映的过程。28.人际关系: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际关系。29人际反应特质: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30.犯错误效应:小的差错能够增强能力超群的人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犯错误效应”。31.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32.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3
7、3.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34.竞争:指的是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35.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36.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37.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38.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39.效益:是收益与投入费用之比,是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而领导有效
8、性是效益的深刻内涵。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分。40.领导素质: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41.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的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42.民主型管理方式: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43.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撤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44.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45管理信息:是反映领导活动和领导对象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数据等
9、的统称。46.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7.动机结构:人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还会相会矛盾,在动机和行为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48.激励: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49.需要层次理论:是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现实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
10、成阶梯,该理论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强调需要是分层次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强调高层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 50.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规章制度,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51.企业形象: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全部行为从总体上给社会和消费者所留下的总印象。52.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53.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54.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
11、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55.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他们周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包括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56.工作生活质量:就是指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的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57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体。58.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59.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移植到组
12、织中去,其所有管理活动和组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组织的利益,保护组织的协调,尽一切力量推动组织的发展。60.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6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 的思想方法。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观察事物。62.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63.人员的满意度:是指员工期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直接的差距,人员的满意度成为评价领导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64.强文化:是指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13、。接受这种共同价值观的组织成员越多,信仰越坚定,这种文化就越强。65.jk的活动的基本概念: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创造性,积极向存在的问题挑战所开展的小组活动。66.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 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活动。67.领导权威:是指权利加上威信。权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担负的职务和职位而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68.职业生活质量:指的是员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总而言之,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心理健康的感觉。
14、69.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确定目标与使命,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程序,授权下属承担其部分任务对下属实施奖惩,沟通上下关系等内容。70.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1.组织的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72.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73.群体促进效应:也称群体助长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
15、的一种现象。74.测验的信度:是测量反映被测者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75.竞争策略:也叫强制策略,这是一种不合作的方式,通过竞争,必然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76.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77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8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
16、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79.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80.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81.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82.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83.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84.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85.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86.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
17、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87.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88.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89.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90.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91.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
18、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92.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93.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94.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95.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96.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97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
19、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98.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99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100.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101.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102.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103.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104.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105.目标效价V:是
20、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106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107.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108.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109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110.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111.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112.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
21、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113.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114.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115.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116.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117.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118.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119.
22、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120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121.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122.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123.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124.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25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
23、的总和。126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127、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128、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129、集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130、组织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二、简答题1. 什么是组织理论?组
24、织理论主要是指对传统的,行为的喝现代的组织理论的特征,理论原则,依据的研究和评价。2. 如何理解行为的概念?行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初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3如何把握组织的涵义? 对组织的涵义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25、,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4.人的行为具有什么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心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
26、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与行为都是有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心理与行为又是紧密相联的。心理指导行为,行为反映心理,心理是人行为的内隐活动,行为是人心理的外显表现,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这一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军队等所有的各类组织。这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包括某个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和工作班组,科室,部门的群体行为,又包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企业,机关,学校等整个组织的行为
27、规律性。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理论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手段。8.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 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9.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1)研究
28、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者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
29、步提高工作绩效。10.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表现是什么?其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11.决定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的因素是什么?首先是由多学科行决定的。组织行为学既应用生物学和生物学等没有阶级性的自然科学原理,又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原理。其次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再次是由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12.简述组织行为学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科学,已显示出人类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的研究发展的客观进程
30、,也是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领域逐步扩大的发展过程,这也就是组织学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1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生为止。14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多方面的。从主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在主观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观诸因素的内部乃有更细的因素。15.组织中的人的
31、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于哪些影响?其不同反应只要取决于两个大类的影响:一类是人的主观上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二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等。16.衣费恰特所指,文化的功能有哪几点?衣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1.文化是区别于不同的社会的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文化为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和性格。17.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是什么?(1)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
32、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18.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过程分哪四个阶段?(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19.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的系统过程有那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成果。20.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五种主要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心理测试法。(4)调查法。(5)实验法。21.什么是态度和工作态度?(1)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工
33、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2.什么是工作态度的功能?工作态度的功能是指工作态度作为工作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23.社会知觉包含哪些内容?(1)对他人的知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24.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包括: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2)主观因素。包括: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等。25.价值观如何分类?第一种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划分,可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第二种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六
34、类。第三种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划分,组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在企业组织内各种人员所表现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归纳为七类。第四种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划分,西方组织行为学家认为经营管理价值观可分为三类。26.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发展阶段是什么?第一阶段是生产型价值观。第二阶段是生产经营型价值观。第三阶段是经营价值观。27.态度的特征是什么?(1)态度的社会性。(2)态度的针对性。(3)态度的稳定性。(4)态度的两极性。(5)态度的间接性。28.组织认同感对员工的影响是什么?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换句话说,有认同感的员工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
35、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当员工保护公司的利益并为组织目标奋斗的时候,其组织认同感得以加强。29.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是什么?(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觉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30.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
36、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31.个性的性质是什么?(1)组合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2)独特性。个性和共性不同,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3)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不像外界刺激那样瞬息万变。(4)倾向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5)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2.什么是心理获得的动力?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意志等过程的强弱,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等,心理过
37、程的倾向性,包括外倾性和内倾性。33.能力如何分类?(1)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2)能力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即能能力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四种等级: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34.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什么?(1)首创性。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2)有用性。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出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3)适应性。创造性行为和其他的行为一样,是人们这个主体为适应客体和控制客体的产物。(4)主动性。创造性行为是人这个主体主动努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产物。35.创造性行为的类型是什么?(1)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
38、2)科学发现型的创造性行为。(3)艺术塑造型的创造性行为。(4)组织管理型的创造性行为。36.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应如何进行?(1)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2)善于发现问题。(3)勤于思考。(4)富于灵活性。(5)善于应用。(6)怀有好奇心。(7)充满自信。(8)坚持独立思考。(9)勇于坚持到底。37列举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1)家庭环境。(2)学习环境。(3)组织环境。(4)社会环境。38.本着开发创造性行为者一目的,我们应如何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3)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4)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9、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6)要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39.创造性行为的发挥需要具备的重要社会环境有哪些?(1)能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职业,也就是说允许人才自由流动。(2)全社会应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空气。(3)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创新活动投入的力度。(4)完善科技人力管理制度,鼓励转化创新成果。(5)正确评价创新成果和进行奖励。(6)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40.如何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能?首先,使工作的安排能够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其次,通过自由流动接触不同思维方式和专业的人员,互相启发,碰撞就可产生创造性的火花。再次,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我国
40、曾长期在用人上采取统一分配,领导安排的做法,使大量的专业人员专业不对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41.什么是回避和折衷?(1)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冲入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2)迁就指的是为了维护相互关系,一方愿意做出自我牺牲。(3)折衷指冲突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利益。42.如何理解竞争策略、回避策略和迁就策略?(1)竞争策略也叫强制策略,只是一种不合作的方式,通过竞争,必然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2)回避策略是一种消极的策略,既不合作也不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都缺乏兴趣。(3)迁就策略是一种合作的倾向,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别人的利益。43.影响
41、群体间互动的因素有哪些?相互依赖性人物不确定性、时间与目标取向44.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有哪些?规则与程序,层次等级,计划,联络员角色,特别工作组,工作团队,综合部门45.用规则与程序法管理群体间互动有和缺点?其主要缺点是只有当人们事先预期到群体间的活动,并充分认识到建构的规则大型群体中和相互作用相当频繁的群体中更是如此。47.冲突的含义?冲突是种过程,他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1.冲入必须是双方感知到,是否存在冲突时一个知觉问题。如果人们没意识到冲突,则常常会认为冲突不存在。2.冲突是意见的对你或不一致,以及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所形成的条
42、件决定了冲突过程的起点。48.人际关系学派关于冲突相互作用的观点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其主要贡献在于:鼓励管理者维持一种冲突的最低水平,这能够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和不断创新。49.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1)群体之间目标的差异是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2)领导风格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诱发作用(3)如果一个人获得的利益时以另一个人丧失利益威代价的,这种报酬系统也会产生冲突(4)如果一个群体依赖于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现为另一方的利益是以另一方的牺牲为代价的,都会成为激发冲突的力量、50.认知和个性化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定义冲突的方式极大地影响到冲突的可能解决方法。第二,情绪对知觉
43、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51.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竞争策略才有效?当迅速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当需要实施一项不受人欢迎的重大措施时,当该问题对组织福利极为重要,当事人又知道自己是正确的时,为了对付那些从非竞争性行为中受益的人时5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合作策略?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当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当你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当你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53.回避策略适用于那些情况?当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当你认识到不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和关心时;当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的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当收集信息比理科决策更重
44、要时;当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时;当这一问题与其他问题无关或是其他问题的导火索时54.在哪些条件下迁就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当你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通情达理时;当该问题对别人比对你更重要,并可以满足别人和维持企业时;为了对以后的事情建立社会信任时;当别人胜过你时,造成的损失最小时;当融洽与稳定至关重要时;当你允许下属从错误中得到学习从而发展时55.折衷策略使用于哪些情况?当目标十分重要,当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的破坏性时;当 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利能为共同的目标做出承诺时;当为了对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当时间十分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
45、之计时;它可以作为合作或者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56.冲突管理技术包括哪些?问题解决:冲突双方直接会晤,同桌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能达到的;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时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方法;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折衷:冲突双方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过真实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
46、方式改变正式得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57.激发冲突的技术包括哪些内容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过的个体;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或任命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58.如何理解有效领导行为?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境,能做出正确的决定。59、领导的定义有哪几种?(1)“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可使人
47、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2)“领导就是对人们施加影响并把他们的努力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过程”(3)“领导是影响一个集体走向目标的能力”(4)“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人作用和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60.领导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领导是能够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2)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着和人际行为的协调者,其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从领导的个性特征来看,领导者的行为始终要受到领导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影响61.领导者的含义什么?领导者是发挥和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领导
48、者是组织的“关键角色”,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中心。任何一种领导活动,都必须具备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当领导者是构成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没有领导者就没有领导活动。62.领导者的作用是什么?领导者在组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群体内举足轻重的人物。领导者的核心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和组织他人的行为最终达成组织的目标。其具体作用表现为:一是采取一定的手段激励个体或群体做好本职工作,并引导他们的行为始终沿着组织目标前进;二是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63.要实现领导者作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哪两个?一是领导者要有决定权,能够决定组织的结果以及实现组织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二是领导者要能获得组织成员的拥护,他们对领导者发起的号召能积极响应。64.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四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确定目标与使命,简历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程序,授权下属承担其部分任务,对下属实施奖惩,沟通上下的关系等内容。65.非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非正式领导者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的职位和权力,当由于其个人的条件优于他人,因而具有实际的影响力,玩玩起到实际领导者的作用。就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言,非正式领导者通常具有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