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45
学时数:108(含课外学时)
学分数:6
适用专业:秘书专业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自学考试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和特点
《秘书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专业专科层次必 考的主课,也是独立本科段科段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考学员应掌握的秘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我国的秘书学是一门富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应用学科,一方它的政治性很强,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性也很强,不同于纯粹的理论学科,也不是纯粹的技能课程。这门课主要是围绕我国当代的秘书职业、秘书部门、秘书工作,讲述有关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职能作用、任务内容和工作方法与规律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从而为学员今后从事秘书职业或其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对于历史部分,要求了解秘书史的脉络,各时期代表人物以及主要的经验教训:
对于秘书及秘书部门,应了解秘书的基本概念、特性与分类,秘书部门的设置和职能作用。
秘书工作部分,是教材的重点部分,应全面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内容、方法规律的知识与理论。
对于秘书素质,一方面应了解秘书的政治、作风、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研须了解在知识、智力与技能方丽的要求。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秘书专业专科层次没有《秘书实务》、《公支写作与处理》、《机关管理》等多门课程;还设有关于文书、档案、信息、参谋、公文写作、公共关系、涉外秘书、办公自动化及秘书历史的众多课程。备门课程之间的交叉较多,本课程将主要综合概述最基本的概念、理论与原则、规律,而不着重介绍具体的方法、步骤与程序。贯穿书的主线,是中央出的“三服务”,“三服务”即:为本级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秘书工作的宗旨,特别是其中的为本组织领导服务,是秘书1二作的核心,也是理解全书的主线。
4.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秘书正向着公务秘书与非公务秘书(台民间、私人秘书)两大部类发展,两大部类秘书有基本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的个性特点,希望在自学与辅导时引起注意。
(2)由于秘书学科总的来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学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高度重视参观、实习与实践环节。
(3)本教材的重点章是:第一、四.五、六、七章和第卜章;次重点是第七章、第八章;其他章节中也可能有较重要的节、目,既要面学习,又应掌握重点。 凡涉及围外秘书的内容.序1历史、特点等均不列为考核重点或
次重点,只列为一般考核范围。
理论教学(学时:108)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8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秘书学了解我国秘书学的诞生,学科的性质、对象、结构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我国当代秘书学的诞生
(一)当代秘书学诞生的意义
(二)当代秘节学诞生的标志
(三)当代秘书学诞生的原因书
第二节秘书学的性质与对象
(一)秘书学的性质特点
(二)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秘书学的结构体系
(一)秘书历史
(二)秘书职业
(三)秘书群体
(四)秘书工作
(五)秘书环境
(六)其他
第四节研究与学习秘书学的方法
(一)研究秘书学的方法
(_二)学习秘书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学诞生的意义、标志、原因
1、识记:秘书学诞诞生的时间、标志。
2、领会:(l)秘书学诞生的原因;(2)秘书学诞生的意义:
(二)秘书学的性质与对象
1、识记:(1)秘书学科的起点;(2)秘书学科的性质。
2、领会:(1)秘书学的交叉综合性质;(2)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3、简单应用:秘书学与文史、数理学科的比较
4、综合应用:秘书学科的交叉综台特点。
(三)秘书学的结构体系
1、识记:秘书学的结构。
2、领会:秘书环境的内容。
(四)学习秘书学的方法
1、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秘书学的必要性与途径
第二章秘书发展史略(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秘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要求通过本章了解秘书历史的
粗略沿革和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重要的经验教训,启发借鉴,古为今
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的起源
(一)秘书产生的前提
(二)我国秘书的起源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
(一)良史型秘书
(二)客卿型秘书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秘书
(一)秦汉时期的秘书
(二)唐宋时期的秘书
(三)明清时期的秘书
第四节现代秘书工作述略
(一)建国前后的秘书工作
(二)海外秘书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秘书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一)秘书工作的政治性很强
(二)秘书工作要求知识广博
(三)秘书工作的规范性很严
(四)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
(五)历史上重要的秘书思想理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的起源
1 .识记:(l)我国秘书的起源时间;(2)古代“秘书”一词的含义;(3)甲骨公文.
2、领会:(i)秘书产生的前提;(2)古代秘书的界定;(3)“巫”的现象。
3、简单应用:(1)秘书诞生于殷商时期的依据;(2)神话传说与萌芽时期秘书简况。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
1.识记:(l)巫史;(2)良史型秘书;(3)客卿;(4)董狐、南史、毛遂、冯谖
2、领会:(1)从巫到史的转变;(2)春秋“士”的概念与作用.,
(三)封建社会的秘书
l、识记:(1)御史大夫:(2)三省六部制;(3)封驳权;(4)内阁制;(5)宦官型秘书;(6)胥吏;(7)主要秘书人物事迹。
2、领会:(I)监察型秘书产生的原因;(2)司马迁、魏征的成就与秘书经历的关系;(3)军机处的性质、缘起。
3、简单应用:(1)古代秘书的主要职能;(2)幕府型秘书的概念、代表。
4、综合应用:(】)“君相之争”与“膨胀回位”规律;(2)翰林(学士)型秘书的兴起与意义。
(四)现代秘书工作述略
1、识记:(l)从事过秘书工作的党的领导人;(2)中央文库。
2、领会:(1)党的秘书工作的光荣传统;(2j建国初期对秘书工作的要求;(3)文革时期对秘书工作的破坏;(4)海外秘书的特点。
(五)秘书历史的经验教训
1识记:(1)符玺印信制度;(2)少数民旋政权的办文、驿传要求。
2、领会:古代秘书工作的政治性:
3、简单应用:古代秘书的职业要求。
4、综合应用:重要的秘书思想理论。
第三章:秘书职业(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秘书学科的起点——秘书,了解秘书的概念、分
类,秘书职业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的特性与定义
(一)秘书的特性
(二)秘书的定义
第一节秘书的分类
(一)两大部类分类法
(二)两个层次分类法
第一节秘书职业的特征
(一)遍布管理领域
(二)近身围核运转
(三)综合服务领导
三、考核知彭{点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的特性与定义
1、识记:(1)秘书的定义。
2、领会:(1)秘书的特性;(2)秘书定义研究中的四种倾向问题。
(二)秘书的分类
1、识记:(1)名不副实的“秘书”。(2)按型分类的内容。
2、领会:(l)两大部类分类的意义;(2)公务秘书的概念。
3、简单应用:(1)非公务秘书的特性;(2)中高级层次秘拈的特
点。
(二)秘书职业的特征
l、识记:我国秘书的分布。
2、领会:[l)从秘书遍布全国看其重要性。 3、简单应用:秘书在领导与外界沟通中
的地位。
第四章秘书部门(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我国秘书大部分在秘书群体(部门)中工作,通过本章要求了 解秘书部门的名称|设置、职能作用、运转机制与部门的管理建设,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部门的设置
(一)典型的秘书部门
(二)广义的秘书部门
(三)临时性秘书部门
第二节秘书部门门的性质与结构
( 一 )秘书部门的性质
(二)秘书部门的结构
第三节秘书部门的职能与机制
(一)秘书部门的职能
(二)秘书部门的运转机制
第四节秘书部门的管理的建没
(一)秘书部门的管理
(二)秘书部门的建设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部门的设置
1、识记:(I)典型的秘书部门;(2)广义的秘书部门;(3)临时性秘书部门.
2、领会:基层秘书部门的多样眭.
(二)秘书部门的性质与结构
1.领会:事务性与智谋性工作的关系。
(三)秘书部门的职能与机制
l、识记:(l)秘书职能的概念;(2)秘书职能的6个系列;(31“不管部”职能;(4)"三化”。
2、领会:(1)信息管脾职能酌重要性;(2)督促检查职能的意义;(3)综合街调职能的作用。
3.简单应用:秘书部门运转机制的特点。
4、综合应用:促进部门运转优化的要求。
(四)秘书部门的管理与建设
1、识记:(1)目标管理;(2)建立制度遵循的原则。
2、领会(!)秘书部门领导体制的特点;(2)秘书部门人员结构的合理要求。
3、简单应刖:(1)部门运转机制的特点;(2j请示报告制度范围;(3)硬件建设的要求。
4、综合应用:部门精神建设的内容、意义。
第五章秘书工作的性质与宗旨(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宗旨与作用的重点,同时了解秘书工作 的发展变化,以利于进一步学习下面两章,熟悉各项秘书职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工作的性质
(一)、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
(二)秘书工作的其他属性
第二节秘书工作的宗旨与重心
(一)秘书工作的形势
(二)秘书工作的宗旨
(三)秘书作用的重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工作的性质
1、识记:(1)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2)秘书工作的综合性(3)秘书工作的务实性
2、领会:(l)秘书辅助眭的特点;(2)综合性的含义;(3)赋予性的概念。
3、简单应用: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
4、综合成用:秘书工作的政治性。
(二)秘书工作的宗旨与重心
1、识记:(I)、三服务”;(2)“四“个转变”;(3)、秘书工作作用的四个方面重点;(4)中央关于信息与督查的条例(名称、时间)。
2、领会:(1)“二服务”的核心与“四个转变”的实质;(2)领导素养的变化与秘书工作;( 3 ) 科技发展与秘书工作;(4)秘书信息网络的作用领域;(5)一般督促检查链条体系。
3、简单应用:新形势下需而对的六组对立统一关系。
4、综合应用:秘书协调的有利条件与艰巨性。
第六章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能(上)(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与下一章,分别讲述秘书工作的职能作用的内容,要求了
解各种主要的秘书工作的概念、意义、内容与基本的知识、原理。本
章内容丰富,知识点很多,都很实际,是一个浓缩的重点章。
一、课程内容
笫节办文职能
(一)秘书写作
(二)文书处理
第二节办会职能
(一)会务工作简述
(二)会议组织管理
(二)会见会淡会艟
第三节办事职能
(一)值班、接待与信访
(二)保密、机要、保卫工作与印信管理
(三)出差、随从上作与其他
第四节突发事件处理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三)突发事件中的秘书工作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 一 )办文职能
1、识记:(1)“文革”后首届“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
挺出的十项秘书工作;(2)秘书写作的概念;(3)党政系统的公文文
种;(4)公务应用文书;(4)民间应用文书的概念、种类。
2、领会:秘书公文写作程序的注意事项。
3、简单应用:(1)办公)(室)工作不完全等同于秘书工作的原因:(2)公文的性质特点。
4、综合应用:精简文件的途径。
(二)办会职能
1、识记:(1)会议的概念;(2)会议的组成要素;(3)会议的类刊;(4)决策性会议;(5)座谈会与对话会。
2、领会:(l)会议的作用;(2)会议的两重性;(3)会展中的秘书事务。
3、简单应用:(1)会议成本计算;(2)会务工作的概念与复杂性;(3)会议前中后期上作的要点;(4)会见与会谈r中秘停工作要
4、综合应用:会见会谈主客位置安排
(三)办事职能
1、识记:(l)值班与政务值班概念;(2)接待工作的类型;(3)国务院新信访条例生效时间;(3)密级;(4)国家秘密的期限;(5)保密守则;(6)印章;(7)介绍信;(8)出差事务内容。
2、领会:(1)政务值班的意义;(2)政务值班的重点,(3)接待工作的要素;(4)信访工作的性质;(5)信访的目的作用;(6)保密工作的意义;(7)保密工作方针,(8)机要工作概念与范围;(9)保密工作范罔;(1 0)印章与介绍信的管理
3、简单成用:(1)人事记的体式与写作要领;(2)国家秘密的概念、范围与确定手续;(3)公文、会议、通信保密的要求,(4)随从工作的要求。
4、综合应用:(1)接待计划的制定;(2)重要信访的处理:(3)基层印章的设计。(4)出差计划的制订。
(四)突发事件处理
1、领会:(1)炎发事件的概念、范围;(2)突发事件的特点。
2、综合应用:处理某项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七章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能(下)(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所讲的是秘书整体功能所发挥的职能作用,这些职能作用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不一定体现为某项具体事务。通过学习要求了解这些职能作用的概念、特点、原理与主要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参谋职能
(一)秘书参谋职能原理
(_二)秘书参谋原则方法
第二节信息与调研
(一)信息工作
(一)调查研究
第三节协调与督查
(一)协调下作
(二)督促检查
第四节机关行政事务管理
(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特点
(二)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指导原则
三、考核知议点与考核要求
(一)参谋职能
1、识记:(l)广义参谋作用;(2)经验预测法的特点。
2、领会:(1)秘书参谋作用的概念、性质;(2)秘书参谋作用的
功能;(3)参谋场;(4)参谋方向
3、简单应用:(1)参谋能量的概念与提高途径;(2)预测方法:
4、综合应用:(1)秘书参谋方法与注意事项;(2)庆典预案的制定。
(二)信息与调研
1、识记:(1)信息的概念。
2、领会:(1)信息的特性;(2)秘书信息概念与意义;(3)秘书工作注意事项;(4)秘书调研的意义。
3、综合应用:(1)信息目标设计;(2)某项专题调研计划。
(三)协调与督查
1 .识记:(l)协调和秘书协调的概念。
2、领会:(1)秘书协凋的意义;(2)秘书协调的特点;(3)督察的目的、重点与基本方法。
3.简单应用:协调方案的拟定。
(四)机关行政事务管理
1 .识记:机关行政事务内容、作用。
2、领会:机关行政事务工作的特点。
3、简单应用:机关行政事务工作的指导原则。
第八章秘书工作方法指向与规律(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秘书开展工作,为领导服务,必须了解基本的领导方法,掌握秘
书工作的规律。秘书j方法很多,各种事务的方法也不一,本章从方
法指向的角度阐述,并论述了秘书工的规律,是一个重在理解的
章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工作方法指向
(一)为领导工作前期铺垫
(二)为领导工作拓展伸延
(三)为领导工作补偿代劳
(四)配合领导管理时问
笫二节秘书工作规律
(一)秘书T作的一般规律
(二)1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
(三)秘书经常性工作规律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秘书工作方法指向
1、识记:(1)前期铺垫;(2)双重角色;(3)时间管理的意义;
(4)甲乙丙时间计划法。
2、领会:(1)铺垫工作注意事项;(2)拓展伸延的概念、目的;
(3)补偿代劳方法。
3、简单应用:时间管理方法。
4、综合应用:时间表的制订。
(二)秘书工作规律
1 .识记: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表述。
2、领会:(1)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2)规范化制度化规律的意义作用。
3、简单应用:(1)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理解;(2)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
第九章秘书人际关系(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秘书人际关系广泛复杂,最重要的是秘书同其上司领导的官
系,同其他工作人员、人民群众及新闻媒体的关系也是重要的,通过本章,要求理解各种关系的概念特点与处理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一)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多维性
(一)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基础
(三)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方法
(四)秘恬与领导群体的戈系处理
(五)女秘书与男上级的关系
第二节秘书与同事及部门的关系
(一)秘书与秘书同事的关系
(二)秘书与其他部门关系
第三节秘书与公众及媒体的关系
(一)秘书与公众的关系
(二-)秘书与媒体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l、识记:(1)战略;(2)决策;(3)决策类型;(4)政策。
2、领会:(1)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多维性;(2)领导战略的制定与
实施;(3)秘书与领导群体的关系. (4)女性秘书与男上司的关系。
3、简单应用:制定政策的依据与原则。
4、综合应用: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
(_二)秘书与同事及部门的关系
1、识记:秘书与事关系的表现形态。
2.、领会:(1)秘书处理与同事关系的原则;(2)秘书与各部门关
系的表现形态。,
(三)秘书与公众及媒体的关系
1、识记:(1)秘书交往的类型;(2)秘书人际交往的禁忌.
2、领会:(1)秘书人际交往的意义及特征;(2)秘书与媒体交往
的方法。
3、简单应用:秘书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
第十章秘书的素质要求(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婴求
了解对于秘书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的、观念的、作风的、
职业道德的和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这是判断秘书合格与否的标
准,足秘书学习、修养、锻炼的目标。本章知识点多,是一个浓缩的
重点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秘书的政治素质
(一)远大的人生理想
(二)坚定的党性原则
(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第二节秘书的观念更新
(一)服务观念
(二)创新舰念
(三) 系统观念
第一二节秘书的作风修养
(一)实事求是的作风
(_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快准细严的作风
第四节秘书的职业道德
(一)埋头工作突出领导
(二)服从指挥当好助手
(三)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四)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五)严守秘密克服虚荣
(六)重诺守信以诚待人
第五节秘书的智能素质
(一)秘书的知识结构
(二)秘书的智力结构
(三)秘书的能力结构
(四)秘书的技能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i与考核要求
(一)秘书的政治素质
1、识记: (l)政治素质的概念与内容;(2)提高政治素质的途径.
(二)秘书的观念更新
1、识记.(l)秘书需树立的观念;(2)系统的正负合力。
2、领会:(1)创新观念“必要的张力”的含义。
(三)秘书的作风修养
1、识记:秘书工作中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的要求。
2、领会:秘书艰苦奋斗作风的意义及特点。
3、简单应用:快准细严的要求。
4、综合应用:秘书工作与克服官僚主义的关系。
(四)秘书的职业道德
1、识记:(1)秘书职业道德的概念;(2)秘书职业道德的内容。
(五)秘书的智能素质
1、识记:(I)秘书知识结构的特点与构建原则;(2)秘书知识结
构的内容与层次;(3)秘书的智力因索与结构;(4)秘书的能力结构
内容;(5)双语言要求=
2、领会:(1)秘书知识结构的指导思想;(2)对外语读、听、说、
写能力的委求;(3)快读与精读的概念。
3、简单应用:(1)劳动部门、国外和民间企业剥秘书技能要求
学时建议:本书是秘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内容繁杂,需要老师用大量的事例来论证,所以需要实践根据老师的资料的拥有程度而定。北京教育考试委员会定出108个学时。实际我们订了100学时。
三、学时数及学时分配表
理论学时
实践课时
合计
绪论
6
6
第二章
12
12
第三章
8
8
第四章
12
12
第五章
8
8
第六章
12
12
第七章
12
12
第八章
8
8
第九章
12
12
第十章
12
12
总计
102
102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秘书学概论》,常崇宜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年出版 第2版
2.参考资料:1
[1]《秘书学概论》,常崇宜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年出版 第2版出版社
2-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