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资常考简答题一、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两再一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2、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六、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
3、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九、 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搜集与整理材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十一、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1
4、.研究目的2.问题的提出3.研究方法和现象4.研究结果与分析5.讨论与建议6.附录微信NTCECN十二、简述课程的类型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十三、 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1. 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
5、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如何实现十四、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十五、 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简述现代学生观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教师观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
6、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简述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3.培养问题意识 4.破除智力中心或智育中心的观念简述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十六、 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
7、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十八、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4.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教育性规律)CEC十九、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起到“点”和“拨”的作用。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微信NTCECN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十、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8、(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2.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微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 二十一、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它是教学工作的骑士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布置与反馈,它是课堂教学
9、的延伸。 4.课外辅导,它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N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二十二、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1.备教材,即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教科书。 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要等。 3.备教法,即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教学方法。二十四、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2.学生在活动交往过程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微信N 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二十五、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二十六、简述贯彻德育中尊重信
10、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二十七、简述贯彻德育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包括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微信NTCECN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二十八、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
1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4.共青团活动微信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 6.班主任工作二十九、简述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运用语言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 2.运用事实说服时应注意:目的明确,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活动中加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三十、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N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十一、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