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0642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年高中物理 7.4温度和温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目标导航(1)知道什么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2)知道什么是热平衡,什么是热平衡定律。(3)知道温度的表示方法。(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5)理解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转换关系。诱思导学 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热平衡与温度()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 ()热平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

2、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温标()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膨胀规律来制成的。另外,还有金属电阻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磁温度计、声速温度计、频率温度计等等。()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叫做温标。用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常采用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 (K)说明: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相同。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典例探究例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常见液体温度

3、计的下部的玻璃泡较大,壁也比较薄,上部的管均匀而且很细,想一想,温度计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解析: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更方便。下部较大而上部很细,这样下部储存的液体就比较多,当液体膨胀收缩时,膨胀或收缩不大的体积,在细管中的液面就有较大的变化,可以使测量更精确;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较快地与待测物质的温度一致;细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是为了使刻度均匀,更便于读数。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1略2略3解析:物理量X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即:X CT (C为常量),又因为Tt+27315 K,所以XC(t +27315),因此,tXC-27315()4电流表上代表t、t的两点

4、,t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温度上。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t温度下金属丝电阻比较小,因为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是不变的,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知道,此时电路中电流比较大。基础训练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热传递,其原因是( )A它们的内能相同B它们的比热相同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D它们的温度相同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B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和摄氏温度是相同的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1就是1 K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 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D

5、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4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温度计示数上升B温度计示数下降C温度计示数不变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5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来测量温度的。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_的温度规定为0度。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最小刻度值是_。7一支读数为37。8的体温计,不经甩过,先后依次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和38,那么这支体温计的读数依次是_、_。8液体温度计越精确,则其玻璃泡的容积与细管的容积相差必定越(填“大”或“小”)_,此时玻璃泡里的液体有微小的膨胀,细管里的液柱 。9能不能用体温计作为寒暑表使用?试说明理由。多

6、维链接温度计和温标的发明公元前200一100年间,古希腊菲隆和希隆各自制造过一种以空气膨胀为原理的测温器。其后,人们还在三个容器中分别装上冷、温、热水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用手摸进行比较。1592或1595年,伽利略制成了第一个气体温度计。玻璃管与玻璃泡相连,管内有有色液体,倒置于水杯之中。当被测温度的物体与泡接触时,泡内空气就会因热胀冷缩而发生体积变化,使有色液柱上升或下降,再由玻管上标有“热度”(即现在所说的“温度”)的刻度读出。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有刻度的温度计。显然,这种温度计不完善:变化着的大气压也会使液柱升降,测量范围极其狭窄。物理学中热力学里有一门叫计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利用物质的热

7、效应来研究测温技术的。它包括温度分度法、温度参照点的选择、温度计按不同用途的设计、制定各种测温标准、提高测温精度、准确度、测定实用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差值等。伽利略发明气体温度计后,人们的工作就大致按这些内容进行。1611年,伽利略的同事桑克托留斯改进了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制成一种蛇状玻璃管气体温度计,玻管上有llO个刻度,可测体温。1629年,约瑟夫德米蒂哥这位物理学家兼犹太教师出版了一本叫花园中的喷泉的书,书中载有盛有白兰地的玻璃泡温度计,它旁边的小字上写着“oleb”(上升)。有人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支较准确的温度计。但现未能查明其发明者,而只能猜测是伽利略或他在帕多瓦大学的同事德米蒂哥。具体

8、发明年代只能大致确定在17世纪初。16311632年,法国化学家詹雷伊把伽利略的玻璃管倒转过来,并直接用水而不是空气的体积变化来测定温度。这是第一支用水作工作物质的温度计。但因管口末密封,水会蒸发而产生越来越大的误差。1641年,第一支以酒精为工作物质的温度计首次出现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爵费迪南二世的宫庭里。16441650年间,这位大公将其不断完善:用蜡把红色酒精温度计的玻管口封位,在玻管上刻度。可见,这支温度计已具有现代温度计的雏型,以致不少人将温度计的发明归功于这位大公。1654年,这种温度计已在佛罗伦萨普及,以致这一年被一些人认为是温度计诞生之年。它还被传到英国和荷兰。1646年,意大

9、利物理学家莱纳尔第尼明智地提出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温度计刻度的两个定点。但无奈当时流行的酒精温度计里酒精的沸点(78.5)低于水的沸点(100),所以用水的沸点为第二个定点对酒精温度计显然不切实际,所以这一建议当时未能实施。1657年成立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在其存在的10年间地进行了水银和酒精温度计的研究,制作过40(或80)个等分标度的没有定点的酒精温度计:它在1660年冬最冷时显示1112“度”,冰的熔点显示13.5“度”,夏天最热时为40“度”。1658年,法国天文学家伊斯梅尔博里奥制成第一支用水银作工作物质的温度计。1660年,意大利材料测试研究所也制成了水银温度计。1665年,

10、荷兰物理学、数学家惠更斯地提议把水的冰点和沸点作温度计刻度的两个定点,以便各种温度计标准化。同年,英国物理学、化学家波义耳根据他于1662年发现的气体定律(即玻义耳定律,后经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完善后称波义耳一马略特定律,简称波一马定律),指出气体温度计不准的原因及其他缺点。其后,人们大多转向其他工作物质的温度计的研究。1672年,休宾在巴黎发明了第一个不受大气压影响的空气温度计。1688年,达兰西的温度计以水和牛油熔解时的两个温度作温度计刻度的两个固定点。18世纪初,形形色色的温度标准(温标)已多达30余种。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罗默(他以1676年用观测木星卫星蚀的方法第一次证实光的传播是等速运

11、动而闻名于世)以人体温度为22.5“度”和水的沸点为60“度”作温度计上刻度的两个定点。牛顿于17011703年制作的亚麻子油(一说蓖麻油)温度计把雪的熔点0“度”和人体的温度12“度”作温度计的两个定点。法国物理学家阿蒙东最先指出测温液体是规则膨胀的,“有绝对零度存在”也是他最先指出的,他于1703年也制成了一支实用气体温度计。在18世纪以前,温标不统一且不太实用。这些工作历史地落在华伦海特等人的肩上。迁居荷兰的德国玻璃工华伦海特也在英国居住过。他经过17091714年的研究,把冰、水、氯化铵的混合物平衡温度定为0,人体温度定为96(如以今天我国标准体温37,则应为986,可见他采用的体温不

12、是今天我国的标准体温),其间分为96格,每格为1。1724年,他又把水的沸点定为2120。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将冰的熔点定为0,而是定为32。这就是华氏温标,其符号为tF。这是曾长期使用且至今仍在香港和世界许多地方使用的第一种温标。他还发明了在填充水银时进行净化的方法,制成了第一种实用的水银温度计。1730年,主要研究物理学和动物学的法国博物学家列奥缪尔制成了一种酒精温度计,他把水的冰点0oR和沸点80oR刻在温度计上作两个定点,再把其问分为80格,每隔为1oR。这是其后流行了多年的第二种温标列氏温标,其符号为tR。1742年,瑞典物理学家、天学家摄尔修斯制成的水银温度计则把水的沸点和冰的熔点分

13、别定为0和100,其间分为100格,每格为1,这是第三种得到广泛流行的实用温标摄氏温标,其符号为t或tc。1743年,克里森指出上述定点不符合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的习惯,8年以后的1750年,摄尔修斯接受同事斯特默尔的建议,把上述两定点的温度对调,这才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即百分温标。上述三种温标都是初级原始的温标,其缺点有二。一是温度值只有在两个定点是准确的其余各点都不准确;二是定义范围很窄,例如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是3887+3569。以下第四种温标克服了这些缺点。1848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即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其符号为TK或T,并于1854年指出只需选用一个固定点数值,这种温标就能确定。这

14、个点就是“绝对零度”。然而,在实际建立热力学温度单位时,考虑到历史传统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他不得不用摄尔修斯的0100的间隔作为100个新温度的间隔,即新温度的每个间隔为1开氏度(1oK)与 l摄氏度(1)相当。这就是开氏温标。历史上类似而含义不尽相同的名称还有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绝对温标等。这第四种温标的特点是:与任何物体的性质无关,不受工作物质的影响,解除了工作物质因凝固、汽化而受到的限制,仅与热量有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它为最基本的温标。1954年大会又决定把273.16oK这一水的三相点作为这一温标的唯一定点。这一温标实际包含的另一定点是不能用物质的已知性质来定义的,它是

15、理论上推导出来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将这种温标的单位“开氏度”(oK)改为“开尔文”(K),而前述“开氏温标”及“开氏温度”被分别代之以“新国际实用温标”和“热力学温度”,我国也最终由国务院于1984年2月27日下达命令在199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使用。第五种温标为兰氏温标,在19世纪由英国工程师兰金发明,其符号为TR,兰氏度的符号为Ro。这种温标的水三相点约491.7Ro,水的沸点约671.6Ro。这种温标比前四种用得更少。随着上述摄氏,国际温标的建立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实际测量的需要,人们改进、发明了形形色色的温度计。1743年,法国克利斯廷在里昂改制了像摄尔

16、修斯那样的温度计,这更接近现代温度计。1782年,西克斯发明了 “最高最低温度计”,丹尼尔卢瑟福在1794年作了改进。1782年,英国韦奇伍德和德国塞格尔各自发明了测定火焰温度或炉温用的温度计,后者的发明被称为塞格尔测温锥。18211822年,德国塞贝克发现热电(温差电)现象,提出温差电动势序,认识到由此可制成热电偶即温差电偶来测温度。1830年便出现了这种温差电偶,用它还可探测红外线。选用适当的导体或半导体作热电偶材料,可以测量很宽的温度范围(如50+1600),若用特殊热电偶材料,则更可扩大到1802000,这显然是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望尘莫及的。俄国楞次和英国戴维于1835年得知金属在受热时

17、电阻会增大,AF斯文贝尔格于1857年便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差示温度计(由一个接在测量电桥中的涂黑铜螺线组成)。1860年,德国威廉西门子发明了遥测式电阻温度计,1869年他为它加装了一根钠丝作测量探头,可测更高的温度。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医生阿尔伯特发明了现在仍在位用的那种体温计:其最大特点是细管内有一段特别狭窄,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在这狭处中断而水银柱并不下降,可从容不迫地读出体温。1881年,兰利将涂黑的铂带作热敏元件制成辐射热测量计(或电阻测辐射热计)测量辐射热。其后,温度计新品种不断涌现。例如,光学高温计(测600以上高温)、光度计(测星球表面温度)、红外显微镜(测小至10100

18、微米的点的温度)、半导体点温度计(测点的温度)、石英振子温度计(可测低温至250间的温度,精度特高)对10000以上的高温,一般温度测量法已无能为力。这时,要用原子光谱的谱线和温度间的关系来计算出温度。2019-2020年高中物理 7.4重力势能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入手,来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来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正是因为重力做功有这样的特点,才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对这一点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一认知是逐渐建立起来的

19、,在这里要求不宜过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物体势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

20、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学生实际操作、推理和互动探究的方法,学生对计算结果分析,先思索由结果发现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层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1、4.了解弹性势能.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讨论,以及得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事先搜集各种投影图片;大小不一的两个铁块、自制小桌、盛满沙的盒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994年7月

22、7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60 km/s的速度,向木星飞驰而去.第一颗彗核撞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这一壮烈的天体碰撞,持续了5天才告结束.碰撞产生了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 km,温度达到7 000 ,产生的光亮在数亿千米外也能拍到,腾起的蘑菇云极为壮观,形成的尘埃云团与地球同样大小,并存在了几个月之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彗星撞击木星时会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呢?情景导入 大屏幕投影展示下面几幅图片,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

23、踪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参考问题:1.我们看到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它带给人们的是圣洁、平和、宁静的感受,一种心灵的洗涤.但是一旦大量积雪从高处滑下形成雪崩.一面面白茫茫的雪墙排山倒海而来,你将感受到大雪崩所带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惧,将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灾难为什么这么漂亮的雪花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发生的雪崩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能量?2.通过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现象,你能说出这么大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引入 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

24、实验仪器:自制小桌、铁块(一大一小两个)、盛满沙的小盒,如图.先让学生猜测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代表表述自己的想法,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分别设计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推进新课一、重力的功问题: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影响因素有关呢? 通过重力势能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与高度.具体的关系,要求学生设计具体的物理情景来探讨.情境设置:把自制的物理小桌放在盛满沙的盒子中,比较质量不同的两个铁块落在小桌上时小桌陷入的深度;比较同一铁块从不同的高度落在桌子上陷入的深度.实验一: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铁块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实验二:

25、用同一个铁块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认真操作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现象:在实验一中,铁块的质量越大,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越大;在实验二中,铁块释放的高度越高,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通过以上实验的进行,学生深切感受两个影响因素对重力势能的影响,并从中总结具体是怎样影响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因此,要研究重力势能,就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推导重力做功的特点:如图,提出物体从A到C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写出在这几种情况下,物体从AC,重力做的功: 图A是物体由A做自由落体到B,再水平运动到C,容易得出

26、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 图B是物体沿斜面由A滑到C,重力做功为:mgssin=mgh; 图C是物体沿曲面由A滑到C,可以把曲面看成很多段小斜面组成,利用图B的结论可以得出,重力做功也为mgh.还可从A到BC面画任意路径让学生求重力做功,可以看出结论都为mgh. 学生从以上三个过程的推导中容易得到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思维拓展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其他力(比如摩擦力)做功是否与路径有关?回答是肯定的.可见,重力做功的特点不能乱用,要视具体力而定.同时提醒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具有这种特点的力(例如电场力). 如右图所示,指导学生计算质量为

27、m的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多少?小球的质量为m,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h=mgh1-mgh2从上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重力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点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mgh1、mgh2两个量是用来描述初末状态能量特点的,为重力势能概念的提出作思路引导.二、重力势能 复习势能的概念: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相对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mgh这个物理量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一方面与重力做功有关(相互作用),又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凭借其相对位置),具有了势能的特征.物理学

28、中,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用Ep表示. 点评:教师在分析重力做功的基础上,分析势能的两个主要特征,mgh同时具备两个主要特征,重力势能概念的提出就水到渠成. 师生共同讨论,理解Ep=mgh,主要采取讲授式:1.标矢性:标量2.单位:焦耳(J)问题:重力做功引起了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位置变化引起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推导:重力做功也可以写成WG=Ep1-Ep2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mgh,WG0,即Ep1Ep2,这说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Ep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同理,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mgh,重力势能Ep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

29、的功,要注意的是,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问题:将一个质量为5 kg的铁球放在4楼一张1.5 m高的桌子上,已知每层楼的高度均为2.5 m,求铁球的重力势能. 要求学生分组计算,让各小组代表自由表述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暂不作评价.预测学生的计算情况,在高度的数值代入上有不同的意见.出现计算上的矛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由于参考面的选取不同,给计算造成了不便,无法计算.因为没有说明物体的高度是以什么位置为零高度. 请学生分别写出上图中以B和地面C为零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Ep1=mgh1,Ep2=mg(h1+h2),(h1=AB,h

30、2=BC).总结: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我们把重力势能为零的水平面叫做零势能面.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2.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自主学习: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情况下,物体落在B和落在地面C上时与初态的重力势能差:Ep1=-mgh1,Ep2=-mg(h1+h2),这是与零点选取无关的.师生总结:不论我们如何选择参考系,对于一物理过

31、程,重力势能的改变是一定的.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研究某物理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选择参考系使问题简化,而不会影响结果.课堂训练1.分析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与物体如何运动无关;(2)物体在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势能相等;(3)一个静止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值时,说明物体无做功本领.2.起重机以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

32、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参考答案1.第一种说法正确.解析:(1)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和实际问题的给定条件相比较;(2)正确理解重力势能是系统具有的,系统发生变化时,重力势能如何变化;(3)理解重力势能的正、负与物体做功之间的关系.2.解析: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a=,物体上升高度h,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所以F=mg-ma=mg-m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拉力做功WF=Fhcos0=mgh重力做功WG=mghcos180=-m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又因为 WG=Ep1

33、-Ep2=-mghWG0,Ep1Ep2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3.D 解析: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取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的重力势能不同,A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在零势面以下,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B选项错.重力势能中的正、负号表示大小,-5 J的重力势能小于-3 J的重力势能,C选项错.重力做的功量度了重力势能的变化,D选项正确.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表达式Ep=mgh,提出问题:重力势能到底是谁的?物体m的?地球的?甲小组讨论结果:重力势能是物体m的,因为mg是物体的重力.乙小组讨

34、论结果:重力势能是地球的,因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教师首先肯定甲乙小组的讨论成果,然后加以引导: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没有物体,谈不上重力势能;没有地球施加重力,重力势能也就不复存在.师生总结:重力势能是物体跟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素质教育:关于人类与重力势能的认识,是一个从恐惧到挑战直到合理改造的过程.人们对重力势能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雪崩、泥石流:2006年2月17日泥石流突袭菲律宾2 000人丧生).但是随着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中对重力势能的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开始变得乐于挑战这种能量(如攀岩运动).甚至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享受重力势能带给我

35、的种种乐趣(如过山车).但是,科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地利用自然.介绍水力发电.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 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布置作业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2.从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块,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板书设计4 重力势能1

36、.重力势能:地球上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3.重力势能是地球跟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活动与探究课题:骑车和跑步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减少人的能量消耗?方法: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骑车和跑步,在平路和上坡两种情况下进行实际测试,亲自体验.交流:在平路或下坡路上,骑自行车的最大好处是能减少人的能量消耗.这时,人只需要提供很少的能量,就能补偿由于摩擦而消耗的能量,以保持自行车的速度.而当人在平路上跑步时,实际上每跑一步,身体都要做上下运动以及瞬间停顿.这样,跑步者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被无效地损耗掉,必须由人体重新提供.由于这些能量比人骑自行车通过同一段路程所消耗的能量要多

37、得多,所以,在平路上跑步要比骑自行车要费劲些. 但在上坡时,由于人体提供的能量主要用来增加重力势能.骑自行车上坡,人不但要为提高自身的重力势能做功,还要提高自行车的重力势能做许多额外功,这时,自行车的优越性就明显下降.所以,在上坡时,骑自行车并不比跑步轻松.习题详解1.证明:设斜面高度为h,对应于倾角为1、2、3的斜面长分别为l1、l2、l3.由功的公式可知,在倾角为1的斜面上,重力与位移的夹角为(-1),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l1cos(-1)=mgl1sin1=mgh.同理可证,在倾角为2、3的斜面上,重力所做的功都等于mgh,与斜面倾角无关.2.解答:(1)足球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

38、,重力所做的功为-mgh,足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mgh,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2)足球由位置2运动到位置3时,重力做的功为mgh,足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3)足球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时,重力做功为零,重力势能变化为零.3.解答:(1)所选择的参考平面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做的功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桌面5.88 J-3.92 J9.8 J减少9.8 J地面9.8 J09.8 J减少9.8 J(2)如果下落过程中有空气阻力,表格中的数据不变,因为重力势能及其变化与空气阻力无关.说明:本题的意图是使学生认识,重力势能跟零势面的选取有关

39、,而重力势能的变化跟重力的功相对应,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重力做的功只跟物体位置的变化有关,与是否存在其他力无关.4.解答:A正确.例如:物体在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如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时拉力的功大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如果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时拉力的功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B错误.物体匀速上升,拉力的大小等于重力,拉力的功一定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C错误.根据WG=Ep1-Ep2可知,重力做-1 J的功,物体势能的增加量为1 J.D错误.重力做功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A、B两点的位置不变,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无论经过什么路径,重力的功都是相同的.设计点评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

40、教学,探究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点要求,教学设计从导入新课开始,利用多样的导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故事导入、雪崩陨石的情景导入、自制教具的实验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初中的原有知识上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提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只作引导,让学生自主提问. 教学设计多举实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让物理走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养成善于运用知识、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加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关心社会实际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学中,通过“雪崩”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高处的物体都具有潜在的能量重力势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