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Gswhywbx3-011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陈红 审核人:陈海霞 编制时间:2015/4/19学习目标1. 能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能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 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
2、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人们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
3、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2. 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
4、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3. 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二、 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愚(y) 句读(du)谀(y) 经传(zhun)欤(y)郯(tn)苌(chng) 聃(dn)蟠(pn) 巫(w)2. 通假释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
5、否”3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 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常用义为“没有”。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常指许多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4.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指有专门技艺的人吾师道也 学习或师焉,或否焉 从师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十年
6、春,齐师伐我 军队(2)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递朔气传金柝 传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此世所以不传也 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读zhun,下同张衡传 记载个人事迹的文字, 传记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3)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策之不以其道 法则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学问、修养何可胜道也哉 讲,说道芷阳间行 取道(4)受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接受故木受绳则直 经受恐前后受其敌 遭受(5)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疑惑,疑难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7、 糊涂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疑难问题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迷乱,迷惑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蒙蔽,欺骗(6)贱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地位卑下,卑贱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地位卑下,卑贱心忧炭贱愿天寒 物价低,便宜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石 轻视,贬低 又迫贱事 谦称自己(7)圣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聪明贤哲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有智慧的人,或特指具有最高封建道德的人,即圣人 圣君治国 圣明、贤能 诚宜开张圣听 君王5.特殊句式(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两句均为判断句(2)不拘于时 “于”表被动,被动句(3)惑之不知,惑之不解 由“之”作标
8、志的宾语前置句(4)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反问,意为“难道吗?”三、合作探究(一)、分析第一段1.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答:古之学者必有师。2、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答:
9、道理论证;总论教师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二)、分析第二段 1.本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什么?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本段论述针对的是什么现象?答:主要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3、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4、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
10、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5、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填写下表。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论述中心1“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愚益愚”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圣益圣”2于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耻师大遗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三)、分析第三段1.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答:圣人
11、无常师。2本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3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四)、分析第四段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
12、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四、拓展运用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
13、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五、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师说节节过关检测题班级: 姓名: 组名: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
14、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阿谀,奉承2.填空(1)“说”是古代_中的一种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我们曾经学过这类文章,如_等。师说提出_的中心论点。(2)师说的作者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_,字_,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其他几位是_、_、_、_、_、_、_。答案:(1)议论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2)韩愈退之韩昌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C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15、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 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答案:A(无:无论)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C小学而大遗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D(A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B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C小学:古义是两个词,
16、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来源:学&科&网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答案:C(C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17、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列句中加点的词。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臣安敢戏其君 来源:Z孰与昧行乎 何不炳烛乎 来源:学科网答案:向戏弄昏暗点燃(2)、下列句子。1.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答案: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案: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Gswhywbx3-011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名:学习目标1. 能理解有
18、关“说”的文体知识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能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三、 知识链接4.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人们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
19、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5. 时代
20、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6. 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
21、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四、 自主预习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愚( ) 句读( )谀( ) 经传( ) 欤( )郯( )苌( ) 聃( ) 蟠( ) 巫( )4. 通假释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3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句读之不知 古: 今:看字发出声音小学而大遗 古: 今: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 古: 今:连词,表结果、目
22、的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 今:常用义为“没有”。今之众人 古: 今:常指许多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 今:用不着,不需要4.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否焉 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 (2)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朔气传金柝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张衡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 (3)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伐无道,诛暴秦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策之不以其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何可胜道也哉 道芷阳间行 (4)受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故木受绳则直 恐前后受其敌 (5)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6)贱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石 又迫贱事 (7)圣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君治国 诚宜开张圣听 5.特殊句式(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不拘于时 (3)惑之不知,惑之不解 (4)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合作探究(一)、分析第一段1.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2、作者怎
24、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二)、分析第二段 1.本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什么?2.本段论述针对的是什么现象?3、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4、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5、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填写下表。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论述中心1“今之众人”“愚益愚”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之圣人”2于其子小学于其身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三)、分析第三段1.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2本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3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四)、分析第四段1、
25、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四、拓展运用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
26、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五、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师说节节过关检测题班级: 姓名: 组名: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阿
27、谀,奉承2.填空(1)“说”是古代_中的一种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我们曾经学过这类文章,如_等。师说提出_的中心论点。(2)师说的作者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_,字_,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其他几位是_、_、_、_、_、_、_。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 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
28、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C小学而大遗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来源:学&科&网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列句中加点的词。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臣安敢戏其君 来源:Z孰与昧行乎 何不炳烛乎 来源:学科网(2)、下列句子。1.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