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2、 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P3-P71)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 奉献,实干进取。4)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3、 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
2、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是价值基础和思想指引,法律是制度保障4、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P6最后一段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7第二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
3、、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 人的本质。P9最后一段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人生观的含义。P10第三段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3、 人生目的。P10最后一段人生目的是对“人 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4、 人生目的的重要性。P10-P11首先
4、、其次、再次。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5、 人生态度的含义。P11第二段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6、 人生价值的含义。P12第二段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7、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12第二段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 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保障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1、 世界观的含义。P13第二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
5、看法和根本观点。2、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P13第三段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影响世界观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3-14【对立统一。最根本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1)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3)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4、 科学高尚的人生最追求是什么?P15第三段为什么?4点(4个才能)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 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
6、生之路等道理。才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 生价值。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 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 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5、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P16-17 四点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6、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当前标准是什么?P18第二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7、 评价人生价值的三点方法P18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
7、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8、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P19 三点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9、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逆境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9、 几种错误的人生观。P23-25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P25-26 1)与历史同向; 2)与祖国同行; 3)与人民同在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
8、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超越性,差异性,时代性2、 信念的含义及特点P30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执着性,多样性3、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P31-32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1、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P33-351)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2)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3)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2、 为什么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P35第二段1.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0、1.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2.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35-3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四个自信。P36第二段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36第三段中国共产党领导5、 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P37-38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
11、在在的努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 如何理解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梦想?P38-442、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P39第二段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与“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大学
12、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3、 如何理解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P39-40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越是远大,实现过程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4、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P40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5、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P41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6、
1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P42-43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 为什么说重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5-55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2、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46-47五点1) 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理解上2) 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3)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4) 对理想人格的推崇3、 民族精神的含义。P48第三段4、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P48-50 1+4以爱国主义为核
14、心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精神的最新表述:“四个伟大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4、 时代精神的含义。P50-51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写照 价值追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职业品格: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科学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英雄情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8、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P53-54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含义+要求】P55-56爱
15、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 爱自己的国家2、 爱国主义的特点。P56 最后一段历史性,具体性3、 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什么要求?P57-61 四个方面(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四)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4、为什么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P57-585、为什么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
16、历史和文化?P596、如何看待立足民族和面向世界的统一?P60-617、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P61-66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1、怎样理解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P66-72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主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航行的强大动力。2、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P68-691) 创新始终是
17、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4、 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P70-72(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P74最后一段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P75第一段
18、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75第二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P76-78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2)
1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3)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信念1、 为什么要坚定价值观自信?P78-84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2、 怎样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1.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及其在中华民族实现自己梦想的奋斗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接力前行;2.要求我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客观辩证地分析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实质,增强抵御错误价值观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3.还要求我们在发展的
20、进程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特征?P82-83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3、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84-87一 扣好人生的扣子二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1、 道德的含义。P89第一段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 道德的起源。P90-9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 道德的本质。P
21、91-921)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2)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3)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4、 道德的功能/主要功能。P93-94认识功能,调节功能,规范功能5、 道德的作用。P94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自我完善、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6、 道德的变化发展/历史类型。P951) 原始社会的道德 2) 奴隶社会的道德3) 封建社会的道德4
22、)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5)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包括一部分先进分子践行共产主义的道德)7、 道德发展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1、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P97-98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3)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4)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2、 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P99-1001)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
23、义道德建设3)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3、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P102-103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4、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P104-1051)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4)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5、 如何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P105-106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
24、个别的关系。2)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又必须掌握好鉴别取舍的标准,善于在吸收中消化,把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变成自己道德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P107-109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2、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09-110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辨证;集体主义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
25、的正当利益。3、 集体主义的三个层次道德要求。P111 第一段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三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4、 公共生活的特点。P112第二段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 公共秩序的范围、重要性。P112第三段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26、;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6、社会公德的含义。P112最后一段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6、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3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7、 网络道德要求。P114-115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5)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8、 树立劳动的观念。P114-115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9、 职业道德规范。P117-118爱岗敬
27、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0、 诚实守信的重要性。P117-118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诚实守信对个人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社会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对国家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 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 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1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P118-1191)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2)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3)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4)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12、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20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2.提高职业
28、道德意识;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能力;14、注重家庭、家教、家风。P121-12215、恋爱道德。P122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16、家庭美德。P123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7、树立正确的恋爱观。P124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要理智的把握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异性之间完全可以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友谊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3)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5)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大学生在恋爱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2)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18
29、、个人品德的含义。P125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19、个人品德的作用。P1261)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3)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20、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P127-1281) 学思并重2) 省察克治3) 慎独自律4) 知行合一5) 积善成德21、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P129-1301)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2)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3)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1、 为什么要向道德模范学习?
30、P130-132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2、 大学生应怎样向道德模范学习?大学生应积极从道德模范身上获取前进的动力,做社会良知的守望者、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一,大学生要时时处处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在公共场所、邻里相处、行路驾车、外出旅游等不同的场合做到崇德守礼、 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二,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此实现了由现实 自我向理想自我的飞跃3、 志愿精神。P132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4、 大学生与志愿活动。P133大学生应带头学雷锋,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 播在祖国大地上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社
31、会、体 察民情、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实践中感受善的力量,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5、 大学生如何引领社会风尚?P133-1341.知荣辱;2.讲正气;3.作奉献;4.促和谐;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1、 法律的含义。P138-139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2)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3)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 法律的强制性含义。P138第二段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
32、的否定和制裁;(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3、法律的制约因素/根本因素。P138第三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 法律的阶级性。P138-1395、法律的历史发展。P139-140 四种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P140-142 三点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7、我国法律运行的几个环节。P142第二段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8、不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P142-143【难点】A
33、、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E、条例 F、军事法规 G、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H、特别行政区法律与2015版相比,增加了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设区的市人大及常委会-以前是省会城市、其他较大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比原来有扩大范围)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注明: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的权限有所不同。课本没指出。10、 法律执行的主体。P143第二段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1、 法律适用的主体。P143 第三段国家司法 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2、 司法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P143-144司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原则 司法公正;公
34、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13、 法律遵守的含义。P144第二段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 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我国宪法的地位。P148三点1)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3)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2、 我国宪法的形成发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
3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宪法(第五届)1982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结论: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3、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主
36、要内容。P146-14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确立宪法宣誓制度 完善国家主席任期制度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3、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49-151五条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注:党的领导原则【原因】、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4、 四个自信。P151第二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 我国的国体。P151第三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注明:现阶段人民
37、的范围没指出?6、 我国的政体。P151 第四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P152 第三段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9、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P152第四段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10、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15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1、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每一个部门法包括哪些法律?】P154-160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政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
38、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12、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P155第二段【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对民法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 时效等作出规定,既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13、 社会保险的种类。P158第一段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14、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P158第三段1) 罪刑法定原则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 罪刑相适应原则15、 我国刑罚的种类。P158第三段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
39、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16、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序法包括哪些?P159-160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引渡法人民调解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P161 三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161第二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建设中国
40、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P162-164 五点1)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4、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P164-166四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方面。P166-167五点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41、三个统一、具体体现】P167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 靠社会主义法治。 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 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3、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的形式P168第二段、具体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协商民主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其中人民政协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42、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入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5、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要性四点P169第二段、具体要求两点】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a) 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b) 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c) 有利于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 司法原则。 d) 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要求违法必究;另一方面要求非歧视,即无差别地对待。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6、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P170-171
43、 四点1)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2)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3)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4)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一是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二是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7、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点 P172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 实践特色、时代特色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P172第一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1、 法治思维的含义。P173第三段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 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 方法思考和处理问
44、题的思维模式。2、 法治思维的特征。P173第三段 四点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性思维。3、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P173-174 四点区 别 法治思维的特征 人治思维的特征依 据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依赖个人的魅力、德性和才智方 式 平等对待方式,具有稳定性、一贯性 个人意志和情感方式,具有任意性
45、和非理性价 值 “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 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标 准 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以个人意志为 最高权威4、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P174-175 五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 权利保障、正当程序难点:法律至上的3点表现: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的4点要求:权力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公平正义的四层含义: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机会公平权利保障的四个方面: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司法保障正当程序的5个特点: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 公开性、时限性5、法律权威的含义/取决因素。P177最后一段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5、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P178-179 四点 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