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特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
2、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3、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总结:文化的作用对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
4、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
5、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
6、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5、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6、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必要性:文化多样性
7、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1)对内: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对外: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
8、设和谐世界。7、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利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等。8、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建筑、文艺
9、、思想的继承。(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9、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1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
10、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剔除。(2)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精神。(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11、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哪些?(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
12、,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15、
1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其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为中华各
14、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汉字传载: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留传: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
15、并蓄。中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
16、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6、如何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一主题。(2)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
17、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 一致的。(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7、知识整合:某一具体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为民族精神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使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8、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
18、的精神火炬。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现状: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9、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9、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 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喜”的表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忧”的表现: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
20、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3、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1)随着现代科技、大众传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3)当前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4)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生活,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
21、健康有益的文化。4、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5、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比较:落后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形式:传统习俗形式、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7、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
22、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6、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特体系。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企业:作为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生产人民大众
23、喜闻乐见的高品位文化产品。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个人: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眼力。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建设文化强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
24、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促发展、促繁荣。(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25、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坚持党的领导。(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社会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5)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
27、力、智力支持;(6)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4)人民群众要积极投身入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8、活动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5)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8.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2)加强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3)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如何加强道德建设国家
29、(1)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2)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4)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个人(5)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30、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8)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3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31、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这一特征,需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任何社会和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微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
32、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如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族、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