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291894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0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志趣美。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1、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一、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这里是富春江的几张图片(看课件2),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

2、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请看学习目标(看课件3)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任务比较艰巨,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二、检查预习1、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检查预习情况,知道本文作者的举手?(预习时注意了课下注释,很好!)2、道本文体裁及这种文体特点的举手?(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3、那么课

3、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1、出示自学指导(一)(出示课件4)自学指导(一)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板书学生提问的的字于黑板上。可能读错的字词:转缥碧轩邈见横柯急湍三分钟后,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指名会的学生读。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的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xx,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书读错的字与黑

4、板左侧。4、生齐读课文(配乐朗读)。四、二读课文,练习译讲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出示课件5)自学指导(二)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2、生自渎,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3、(6分钟后)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样译讲呢?请看:(出示课件6)译讲方法: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最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4、这

5、一排同学用“开火车”的方式依次译讲,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错误。(如出现错误,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学生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5、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点拨: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如“(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6、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7、齐读课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五、课堂作业师:下面请大家完

6、成课堂作业(出示课件7)出示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背诵。2、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如果举手少,就让学生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3、检查背诵同桌背;齐背(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继续出示课堂作业(出示课件8)4、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对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学生讨论后明确不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探究、练习二解决探究练习二作者说:“自富阳至

7、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奇山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和听觉结合)异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了作者爱慕自然,

8、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师:下课六、作业设置(出示课件9)1、背诵课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3、同学们,请那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我带着相信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想法走向学生,在课堂上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第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理解字词全部下放给学生”,但不是完全甩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妙处,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互动的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充分体现。第二点实验理念,转变方式,

9、我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还多了一层美,即语言文字本身的美,以及由语言的隔阂所带来的想像美、再创造美,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创设想像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得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正符合新课标对文言文提出的诵读要求。奇山山之峻峭异水水之清澈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4.朗读背诵。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

10、、合作、探究。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课件展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

11、说出自己的感受。(美。)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课件展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三、范读课文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

12、息心经纶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共色从流飘荡许独绝(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直视无碍急湍奔(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

13、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3)齐读并速背本段。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忘反横柯上蔽交映见(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4、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七、学生质疑: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八、作业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缥碧pio无碍i泠泠作响lngB.飘荡dng急湍tun嘤嘤成韵yngC.轩邈mio经纶ln鸢飞戾天yunD.横柯k窥谷ku好鸟相鸣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

15、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二、填空题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2、能力目标:朗读

16、背诵。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二、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三、教学第一段1、教师范读后讲解: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

17、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3、朗读第一段。四、教学第二段1、学生齐读后讲解。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齐读第二段。五、教学第三段1、教师领读后讲解。实写

18、语句部分讲解: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泠,音。相鸣:相向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音。虚写语句讲解: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经伦:筹画、治理。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

19、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齐读第三段。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的特点:清澈,湍急。3、山的特点: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思路综述美文需要美读。朱元思书是吴

20、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秀美风光,语言凝炼传神。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本设计尝试从朗读放手,以朗读来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进而品味,赏析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味、审美的能力。教学设想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课前预习布置复习三峡、小石潭记收集有关描写山水方面的诗句及散文精彩片断以导游员,讲解员身份去构想设计创新写作以课内外阅读中涉及到的描写山水方面的文题灵活串编一段话。教学互动平台展示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点击,出示课题、作者)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21、一)生自愿朗读,师作朗读指导(点击)正音(点击)(二)师范读,要求生闭眼想象画面(三)生互译、互问、互答(点击)(四)师点拨1、作者自富阳到桐庐时的.天气怎样?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2、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三段的内容分别照应第一段的哪个词?三、品读、赏析(一)品、赏“异水”1、采取四遍读背法大声读、轻声读、快速读,融情入景慢慢赏读。2、情景再现,导游解说。(二)品、赏“奇山”1、读读、想想请几位女生齐诵,其余学生进入想象画面。2、画画,说说请一生上台画,其余在下面准备画或说可以用“这里的山真奇啊,奇在”开头去说3、比比、背背与三峡文中描写山的片断比男女生竞争背诵(听觉

22、、视觉)4、议议,悟悟点拨:面对如此胜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叹呢?当年吴均先生的感概呢?四、学生齐读课文,设计简明板书要求:朗读把心放进去板书除课题、作者外,不超过10个字五、练习巩固抢答填空六、趣味活动1、说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诗句2、“走进山水,共享阅读”创新练笔交流七、欣赏风光片(机动)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5、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3美点寻踪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程序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

24、意。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一)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

25、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作者生平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亦能诗,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

26、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总之,生平多坎坷,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三、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分析:作者在描绘山光水色时,抓住了山之奇和水之异的特点。写水,突出了水的清和急;写山,突出了山的高峻和勃勃生机。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点,因而所写的山水就是“自富阳至桐庐”这“一百许里”的山水,绝不能移置他处。(二)本文是怎

27、样情景交融地描绘山光水色的?分析:作者在描绘山光水色时,饱蘸了感情的浓墨,因而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作者的感情。第1段中流露出惬意和畅快,第2段中流露出闲适和惊骇,第3段中流露出沉迷和神往。作者在表达感情时,或是寓情于景,或是直抒胸臆,于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是渗出,或是泻出了作者的强烈感情。(三)本文是怎样极有层次而又富于变化的写景的?分析:文章在写景时,显得极有层次而又富于变化。从全文看,第一段是总说,第2、3段是分承总说的分说;从主体部分看,写水时,作者将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山时,作者又将山与山上的生命交融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千变万化而又井然有序的画面。(四)本文

28、运用了一些对偶句,其作用是什么?分析:所谓对偶句,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从形式上看,具有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若上下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就可以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或事理,若上下联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对比来增强表达效果。根据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从视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它们的表达效果,共性的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个性的有:三个对偶同其上下联

29、在内容上都是互补互衬,从而突出了各自事物的特点;两个对偶句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相反相成,从而对比立意,相映成趣。(五)这篇文章的文体有何特点?分析:从标题“与朱元思书”来看,这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因而文体当为书信体。从文章内容来看,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因而它也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散文。再从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看,文章是用骈句形式写就,因而它还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一般有句子讲究对仗,语音追求平仄,经常用典和词藻华美等特点,本文虽属骈文,且多用对偶,刻画景物时也很精巧,但并未堆砌典故和片面追求词藻华美,因而不像当时大多数骈文那样仅具形式美而内容空泛。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

30、声韵美。1教师配乐配画面朗渎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1、”。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五、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夹岸

32、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补充注释:独绝:独一无二。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

33、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漂碧、泠泠、嘤嘤、鸢、戾(以上字词答案均见课文注释)。湍:急流的水。轩邈(释义见课文注释)。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教学步骤一、理清背诵思路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

34、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第1句点出游览时的天气(一个晴好的日子)、季节(写的是秋天天高气爽特有的景象)。绘的是远景。第2句点出游览的方式:乘舟。描的是近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天气那么好,景色那么美,泛舟江上,心旷

35、神怡。第3句交待了游踪(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总的印象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并以此作为全文的纲。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诗意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请学生说描写,赞美山水的文句。(配乐高山流水)二、

36、动心朗读熟悉课文要求:结合注解自由大声朗读,自疏文意。解答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方面的疑问。1、设问:文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山水的特点?文中哪些地方写山,哪些地方写水?2、请一位学生朗读。学生评议,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朗读方法。三、动情朗读再现佳境请学生用下列句式说话:读我仿佛看到了读我仿佛听到了四、合作探究揣摩文法老师提供探究角度:结构,修辞,句式,动静结合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本文的文法美点:脉络清晰之美动静结合之美详略适宜之美视听相映之美音韵和谐之美情景交融之美修辞选用之美五、寻点朗读尽传文情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读读,说说其中流露

37、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屏示诗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一番。二、介绍富春江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

38、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三、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1.体裁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书:书信,一种文体2

39、.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四、朗读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2.教师明确读音。3.自由朗读。4.分组齐读。五、理顺文章大意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参考: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0、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

41、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六、整体感知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出奇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和奇山。七、作业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第二课时一、导入背诵导入。二、深入探究合作讨论:作者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之“奇”的?明确:异水:(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多角度描写。

42、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3)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急。奇山:(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山高林密,峰多幽静(2)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角度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觉角度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三、体会作者情感提问: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四、品味语言美。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