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教学准备: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板书:占空间)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3、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活动一:体积的认识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生:体积。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
4、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活动二:比较体积大小的其他方法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生:看出来的呗!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板书:看)
5、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
6、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生:测量。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在
7、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师
8、: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活
9、动三:容积的认识1、明确容器的概念。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生:教室是一个容器。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2、明确容积的概念。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
10、的容积大。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
11、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生:体积与容积。(教师板书课题)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1、玩一玩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
12、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体物体
13、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3、价值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原型,选择学生
14、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研究实践的“源”,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每组准备一个盒装牛奶的箱子,一盒牛奶,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学习记录卡。一、挖掘生活原型,创设问题情境。1、先让学生猜一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2、通过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3、撕开被教师事先封住的标签,再次验证猜与摆的结果。4、还有其它方法能算出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吗?如果要算出一车能装多少箱牛奶,也这样把整箱的牛奶搬到车上摆一摆吗?策略
15、建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易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必需性与迫切性,也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摆放牛奶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结果可能也不相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这一环节的设计除了创设探究新知的问题情境,并为后面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作了铺垫。二、引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1)、步步设疑,层层推进。先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学生如果说出可用体积计算这种方法,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呢?”策略建议:在让学生用其它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时
16、,学生可能还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可让学生反思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学生都不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2)、实践操作,合作交流。1、介绍学具,并提出操作要求。这些是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2个呢?能用这些小正方体能摆成一个长方体吗?动手摆一摆,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在学习卡中。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是怎么摆的?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
17、?还有不同的摆法吗?从摆的过程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概括,推导公式。用12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的形状不一样,可它们的体积怎样?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什么?(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怎么计算?(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每排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每层的排数就是长方体的(宽),一共摆几层就是长方体的(高)。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等于(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V=abh)。策略建议:在让学生交流汇报各组操作的结果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
18、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我,把各种不同的摆法呈现出来,再从中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推导公式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推导,教师只是引导,点拨,不能一手包办。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1、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长、宽、高的数据,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一盒牛奶的体积。2、用体积计算的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瓶牛奶。(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3、据调查显示,泉州地区每天大约要消费3万盒伊利牛奶,一辆长2.5米,宽1.6米,高1.8米的卡车一次能运完吗?策略建议:在第2个练习中,学生的计算结果会出现误差,可让学生质疑,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容积与体积的差别,但不出现容积这一概念,为后面容积的教学设下伏笔。在第3个练习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策略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