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 六 章概念概念:微生物分类学: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多种分类单 位或分类群的科学。分类:将有关个体的大量资料经科学的归纳整理或反映 生物进化规律的自然分类系统。鉴定:检测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多种性状特征,查找分类 系统进行归类命名。命名:为新发现的微生物按国际命名法给出一个学名。一、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1.1.五界系统:五界系统:Whittaker(69年)提出 五界学说2.2.三域系统:三域系统:Woese提出三原界(域)学说 古菌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酸嗜热菌)细菌界(蓝细菌,除古细菌以外许多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动植物)二、微生物的命名法 (一
2、)分类单位:(一)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1.种: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这里的种仅仅是指种的模式种或典型种 2新种:发表文章时,确定为新种,在学名后加sp.nov(species nova)或nov.sp。指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有时称小种。如:E.coli k12模式种(野生型)是不需要特殊aa的,而实验室变异后,可从k12获 得某aa的缺陷型,此即称为E.coli k12的 亚种或小种。3.亚种:(subspeci
3、es,subsp,ssp):4.型(form):同种微生物的各种类型。如:血清型、抗原型5菌株(strain):又称品系: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 的纯培养物。(二)命名(二)命名 1.1.双名法:双名法:林奈创立。此为国际命名法规,即:每一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 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表示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种名:为拉丁文形容词,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字首小写,为微生物色素、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如:Escherichia coli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学名时,后面可将属名缩写成一至三个字
4、母。如:E.coli2 2三名法:三名法:种名后面加亚种,亚种可用正体 如:Staphylococcus aureus subsp3 3属名属名+sp(ssp)sp(ssp),表示种名未定。表示种名未定。三、分类依据 (一)形态特征:大小,排列,分化,结构,染色等 (二)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长的物理环境(酸碱 度,温湿度),菌落,菌苔,液体 培养特征。(三)代谢特征: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方式。如:I.M.Vit (四)化学组成特征:细胞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的鉴定 如:细胞壁成分、细胞内含物 (五)抗原特征:抗原成为化学组成的一个特殊方面,微 生 物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抗原。(六)生态特征:与其他生物
5、的关系、自然界的分布、致 病性等现代分类依据还需补充:(七)细胞壁成分:(八)GC含量 某一特定种的DNA碱基组成是恒定的。GC含量以碱基全部克分子中G和C的摩尔百分数表示:G+C G+C+A+T100%=(G+C)mol%种内各株可差2.54.0%;若相差 10%为不同属。分类依据所得数值范围从2375方法:解链温度法原理:一定pH和离子强度下加热DNA,氢键打开;在260nm处,随着温度增加,双链变单链导致紫外吸收增加,引起增色效应。增色效应一半时的温度(热变性温度,Tm)可反映出不同的DNA中的(G+C)%值。Tm=69.3+0.41*(G+C)%(九)DNA杂交法:原理:根据DNA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若同源性70%以上为种的水平,20%以上可能是属的水平。(十)16SrRNA在30多亿年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始终执行着相同的生理功能,所以碱基顺序变化很少,所以称其为保守结构。四、常用分类方法:1.经典分类法:将形态、结构特征作为初步特征,再比较生理、生化特征,采用双歧法整理结果,进行分类。2.数值分类法:根据数量特征进行分类,可根据5060个或100以上,用电脑进行计算统计。3.遗传分类法:主要依据GC含量及DNA杂交试样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