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本解读学.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56123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8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解读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本解读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本解读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本解读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本解读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西方解释学理论一、西方传统解释学解释学(Hermeneutics)赫尔墨斯(Hermes)西方解释学的初级状态:文献学解释古希腊:修辞学和诗学 中世纪:释义学(神学释义学)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释义学古典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施莱尔马赫:解释学作为一门理论来研究,起始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 施莱尔马赫。他致力于圣经释义学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性理论,使神学的解释成为普遍解释理论的一种具体运用,建立了以方法论为中心的古典解释学,使其成为一门有哲学理论基础、有系统的理论法则、适用于诠释各人文学科的学问。把研究的重心从被理解的文本转到理解本身。解释学之

2、父:狄尔泰主张解释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从作为历史文化内容的文献、作品文本出发,通过体验和理解,复原它们所表现的原初体验和所象征的原初的生活世界,使解释者像理解自己一样去理解他人。生命哲学:生命指人类共同的生命,是社会历史赋予每个个体共有的人生体验,折射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文本物化了人类的这种生命之流。狄尔泰以前的各种解释学研究,在西方往往统称为古典解释学。西方现代解释学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解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开创者,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

3、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分析达到对一般存在的理解,并把理解作为一种本体论的活动。与传统解释学相比,不是把解释学视为单一的方法论,而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把解释学推到更高的层次,不仅文本,整个世界与人生、存在与世界的关系都成为解释学的对象。伽达默尔,德国哲学家,其著作伽达默尔,德国哲学家,其著作真理与方法真理与方法闻名于世。闻名于世。他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思想出发,把解释学作为他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思想出发,把解释学作为哲学本身对待,创立了现代解释学哲学。哲学本身对待,创立了现代解释学哲学。他认为,作者创建文本而存在的历史构成了他认为,作者创建文本而存在的历史构成了“作作者的视界

4、者的视界”,读者理解文本而自身存在的,读者理解文本而自身存在的“现今现今时代气氛时代气氛”构成了阐释得以启动的构成了阐释得以启动的“现今视界现今视界”,理解正是从现今视界达至初始视界,从而营造,理解正是从现今视界达至初始视界,从而营造了释义过程中的了释义过程中的“视界融合视界融合”。这一融合使理解。这一融合使理解者和理解都超越了原来的视界,达到一个全新的者和理解都超越了原来的视界,达到一个全新的视界。这又给新的经验、新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视界。这又给新的经验、新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哈贝马斯 批判解释学主要代表,他重视实践问题,认为解释学应对社会改进有所影响。哈贝马斯反对哲学解释学的主观主义,认

5、为行为的意义并不能由行为者的主观意识来确定,决定其意义的根本因素是社会中的劳动与支配系统,这二者加上语言系统构成了人的客观环境。人对意图的理解与意图实现的程度均由这种客观环境所决定。德里达 其解构哲学对伽达默尔解释学进行了颠覆性挑战,认为作品永远开放,读者的阅读也是创造过程,因此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总是未完成的、不确定的。他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分析,反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对具有中心的结构加以指责,消解中心和本质,颠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对统一性、确定性加以结构,以实现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对抗任何向心式辐射,意义的理解,反对文本的清晰、单一意义的把握,是一种消解逻各斯中心主

6、义的解释学。总之,随着读者意识的成熟,文本解释问题日益由方法论上升到本体论。读者是难以接近文本的原始之本的,总会带着自己特定的文化语境创造性地破坏文本的呈现的世界,从而显示出意义理解的多面性。这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是意义的寻求,展示了自我本质的场域。这一思想为语文解读的进行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第二节 中国阐释学理论西方解释学是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出现的,它新见迭出,学派林立,表现出理论的宏观性、明晰性。中国解释学并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它深邃的思想藏于妙语精言、玄言警句中。而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的这些言论大都是通过对经典,特别是六经的注经方式上来抒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的。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

7、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这六部古藉有些(春秋一书为孔子所作)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得工作。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一、经学与笺注之学据传易传中文言、系辞序卦等十篇文字为孔子对易经(周易)的注释,被称为“十翼”。“翼”即辅助之意,喻为解经是经的羽翼,与经学相辅而行。孔子后学继承先师遗风,对六经加以系统注解,这些注解

8、被称为“传”。如春秋是经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是注解春秋的,称为“春秋三传”;仪礼是经,周礼、礼记则是传。(后来这些传也成为经)汉代,儒家被钦定为官方哲学,儒家经典受到推崇。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博士的职责就是讲授经典,于是注经成为专门之学,即经学。自此以后,注经的形式成了治经的最主要的方法。或传、或注、或笺、或解、或正义、或义疏等,都具有注疏之意。这种对古籍的注解叫做笺注之学。训诂:训诂:“诂诂”指以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或用共同语解释方指以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或用共同语解释方言。如言。如三家诗三家诗的的鲁故鲁故。“训训”指用通俗的此语解释难懂的词指用通俗的此语解释难懂的词语

9、。如语。如尔雅尔雅的的释训释训篇。篇。“训训”、“诂诂”常合言为常合言为“训诂训诂”。传:汉初,儒家的六种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被尊称为传:汉初,儒家的六种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被尊称为“六六经经”,把解释,把解释“经经”著述成为著述成为“传传”,如,如“毛传毛传”就是姓毛的学者就是姓毛的学者(毛亨、毛苌)解释(毛亨、毛苌)解释诗经诗经的。的。左传左传谷梁传谷梁传公羊传公羊传是是春秋春秋的说解,合称为的说解,合称为“春秋三传春秋三传”。笺:东汉时郑玄在笺:东汉时郑玄在“毛传毛传”的基础上,对的基础上,对诗经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释。他的注解称为“笺笺”

10、。“笺笺”的意思本来是对的意思本来是对“毛传毛传”的阐发和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的补充,但后来的“笺注笺注”、“笺证笺证”只是注解的意思,并不限于对别只是注解的意思,并不限于对别人注解的阐发和补充。人注解的阐发和补充。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注解一般不称为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注解一般不称为“传传”,而称为,而称为“注注”。“注注”又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又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的的“注注”就包括就包括毛(毛亨)传、郑(郑玄)笺。毛(毛亨)传、郑(郑玄)笺。疏:是在疏:是在“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

11、解释前人的注释,如释前人的注释,如诗经诗经是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是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庄子庄子是郭象注、成玄英疏。是郭象注、成玄英疏。正义:正义:“正义正义”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正义正义”是官方修是官方修撰的,如孔颖达等人所撰的撰的,如孔颖达等人所撰的五经正义五经正义;“疏疏”则是私人自撰的,则是私人自撰的,后来后来“正义正义”和和“疏疏”逐渐混同起来,合称逐渐混同起来,合称“义疏义疏”。章句:章句:“章句章句”是离章析句的意思,这种注解体式除训释字词之外,是离章析句的意思,这种注解体式除训释字词之外,还串讲文章大义。如赵歧的还串讲文章大义

12、。如赵歧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王逸的,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句。集解:汇集诸家注释于一书就是集解。如曹魏时何晏的集解:汇集诸家注释于一书就是集解。如曹魏时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集解。另有一种集解是把经传合在一起注释,如晋代杜预的另有一种集解是把经传合在一起注释,如晋代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经传集解,和汇集诸家之注的集解是不同的。,和汇集诸家之注的集解是不同的。笺注之学成了儒家文化解释理论的代名词,它分为两大解释学派:注重阐释义理的“义理之学”;注重训诂名物的“考据之学”。前者由今文经学开启,后者由古文经学肇端。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

13、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二、笺注之学之“义理”与“考据”“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汉哀帝时开始的。成帝时,刘歆发现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左丘明与孔子好恶相同并亲见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以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谷梁更为可信,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刘歆又在今文诸经立于学官并置博士的情况下,作移让太常博士书,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但因为在西汉朝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刘歆的

14、要求遭到诸儒博士的反对,未能成功。也因为此,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而“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加给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今古经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直至东汉(古文经学派)郑玄,经今古文才,趋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

15、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但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今文经说有异说,古文经学中也有异说,谁也不能算解释五经的权威,更不能说谁得了孔子的真传。东汉时期,经今古文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一经学的思想。今文经学既已立于学官,士子也依赖学习今文经入仕,朝臣又通过学习今文经而获位,因此古文经学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术一旦跟政治利益结合起来,学术问题也就成为政治问题了。正因为此,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

16、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 出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一命题,后世学者普遍把它看作是两种相对立的阐释方法和治学门径,这种解释在以前和当下,还是比较普遍的。人们认为,“六经注我”,就是把六经作为我的注脚,也就是以主体自我为中心,借助文本来阐发 自我的思想,文本可以根据主体阐发个人观点和思想 的需要进行演绎和发挥;“我注六经”,就是我来为六经做传注,即以文本客体为中心,主体对文本进行忠实的还原工作。三、陆九渊宋代朱熹的解经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17、解释方法与解释目的的统一。解释者面对文本会有不同的解释方法,解释主体要“循序渐进”,遵循“因圣人之意以达天地之理”的解读目的。经典解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经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解释中悟出“天人之理”,然后将之运用到“修己治人”的实践层面。解释结果的个人“兴起感发”与理学体系的建立统一。应该依据“四书”的核心地位和逻辑层次来解释,即“大学定规模论语立根本孟子观发越中庸求精微”,最终达成以“理”为最高范畴的理学体系建构。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统一。“先释字义,次释文义”,“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的语言解释,与“以意逆志”、“推本求源”的心理解释相结合。四、义理之学解释方法论:朱熹五、考据之学解释方法论

18、:戴震清代朴学是以“经世致用”和“取证经书”为使命,讲究“朴实考据”的考据之学。戴震创立的“离词辨言以心相遇闻道”解释方法论是其典型代表。“离词”就是考释文本语词的组合关系和语境意义。“辨言”就是分析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以心相遇”即心理解释,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读读者之心与作者之心相融合;“闻道”,如果解释者能够完成前三个阶段,那么必得圣人之道。以释词为基本内容、以“逐层推捱”为主要特色的语言解释方法;以追叙历史背景为基本内容、以“知人论世”为主要旨趣的历史解释方法;以“唤醒体验浃洽兴起”为基本程序、以“心与理学”为主要归宿的心理解释方法。(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的现代转型六、中国古典解释方法论体系本课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