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44342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

2、、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2 3如图3,直线 、

3、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平行吗?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

4、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 2.5 平行线的判定(2 ) 【教法说明】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所学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学习新

5、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复习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

6、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习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习 师:有了这种判定方法,我们就可以由同旁内角互补,直接判定两条直线平

7、行了,让我们回到复习提问的第4题,管道 、 平行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平行,因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不仅解决了前面遗留的问题,同时巩固了所学新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应用这种判定方法再来研究一些题目(出示投影) 练习: 1如图1,量得,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图2 2如图2,已知, 与 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 ?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进一步对判定方法加以巩固,第2题的第2问是根据给出的结果,找它成立的条件,是执果索因,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不必多讲,但要注意第2问中出现答 与 互补这类错误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弄清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两条

8、直线所截 例题讲解 师:我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具体题目中如何选择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看例题(出示投影) 例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师:这个题目相当于文字题,解答时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3),同时为了叙述方便,还要在图形上标出需要的字母或符号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按所说画出相应的图形 师:我们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应先想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后答出,先想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师:再看已知条件与哪一种方法的条件相同或有关,思考时注意图形,按老师所标直角符号,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后,踊跃回答 教师给出规范

9、的板书,答: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3, , ,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这是两步推理,两个“”之间省略的一个“”,是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 (已证) 【教法说明】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后发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从而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师: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 呢?图形中的符号怎样改动?模仿例题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理由,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形成板书: 理由:如图4, , ,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5, , , (已知),

10、(垂直的定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一题多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 题能力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6,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 2如图7,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图7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给出第1题的答案为两条垂线平行因为画出的两条线都垂直于工件边缘,也就是说,相交成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对于第2题需要添出截线,然后有三种方法来判断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都是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2题,我

11、们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根据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三种位置的关系角的大小来判定,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应用 (四)总结、扩展 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完成下表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9798页A组第 6(3)、7、8题 作业答案 6(3)可判定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8(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