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人格(Personality)这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脸谱。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古罗马的一名戏剧演员为了遮掩他那不幸的斜眼开始采用面具,然后就出现了这个词。Personality是英文中最抽象而又歧义最多的一个词(人格理论,Richard M)人格的三重含义:1.人的道德品质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注意:(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
2、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的心理学定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心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古人常常把与人的精神现象有关的字加上“心”字和“忄”旁。例如许慎说文解字中有280个与精神现象有关的文字,都含有“心”(“忄”)这一部首。脑 人脑是高度发展的组织,接受和处理来自体内、外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通过调控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并指导自身行动,达到适应环境和作出有利于机体自下而上的反应。心与脑中国古代主脑说与主心说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在明代以前数千年中,主心说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心脏定位说与五脏定位说两大学派,直到明代医
3、学家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这一著名论断开始,主脑说才逐渐取代主心说而居于主导地位。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血流量则占心输出量的15%-20%。事实上,心只是户部尚书,脑才是皇帝。何谓心理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 理 学 =灵 魂 +论述心理学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在古代和中世纪研究对象为灵魂(soul),17-19世纪,研究对象为心灵(mind)现代,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behavior)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和内隐行为(思考和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
4、内容:共性心理过程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共性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的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所持有态度的体验。比如人的喜、怒、哀、惧,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是情感过程的具体表现。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格1.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只有水平高低之分,并
5、无好坏之分。气质气质: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只有急与慢,动与静,积极与消极的区分,也没有好与坏之分。性格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即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有好坏之分,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格2.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个性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内在缺失所引发的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倾向性状态.动机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朝向一定目标行动的内在动力.兴趣兴趣:
6、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理想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自己、社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追求.信念信念:是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规范、原则、理想等等)。价值观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亦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临床心理学家大多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临床研究可以诱发我们的直觉,洞察
7、其人格的本质特点,提出有关前因后果的种种假设以进行定性分析。但临床方法由于以特殊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且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而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有趣的是通过临床研究来构建人格理论的大师们往往接受过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例如,弗洛依德在成为精神分析家之前是一位优秀的生理学研究者。可见,不是这些强调临床研究的理论家不懂得科学的实证原则,或者拒绝这些原则,而是可能他们为了更好地观察活动着的个体,从理论上更好地勾画出个体异常复杂的人格,而放松了科学实证原则的某些限制。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8、变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 优点:省时省力,样本数据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线索;更高的生态效度;研究一些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缺点:不能做出有效的因果推理。例子: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倾向特质的高得分(愿意为了获得多变的、新奇的和刺激的经验而冒险)与药物滥用、酗酒及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大学生的社会从众特质高得分(虔诚、遵守法律、保守,较少的表现出冒险行为)与药物滥用、酗酒及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存在负相关。(Katz,Fromme&DAmico,2000)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三)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
9、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控制严密,能够操纵变量,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但是,由于实验情景本身的限制,使得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不够高。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所以人格心理学家更多的是运用临床和相关研究来探究人格的奥秘。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比较心理学研究人格的主要途径比较人格心理学发展简史人格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193
10、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其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其名著名著人格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诞生。人格心理学形成之后,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306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性人性一般认为,西方的人性论以“性恶论”为主,而中国的人性论则以“性善论”为主。在中国,更多地有将人性与动物相比的倾向,因此不可避免地更多地体现人较之于动物的优越性,故而易形成“性善论”。而西方有深厚的宗教传统,其在人与神的比较中更易反思人的劣根性,故而更多的持“性恶论”。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儒
11、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感化教育”。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士大夫”阶层就负起了教化世人的责任。古代学子人生发展方向就是:苦读,求官,做官,然后退隐,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性恶论在社会和政治理念中的体现,就是对法制的重视。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出于对人性的怀疑和不信任,社会就必须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预先设立行为规范,予以防范。性恶论也压制了王权。因为人是有“原罪”的,地位再高的人也是如此。官员不享受法律特权。由于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官员有错往往敢于承担,当众认错更是常事。中国文化重礼制,西方文化重法制。无论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是作为个体的某一个人
12、,其人性的善恶其实是一个难以证实的问题因为人性善恶是一个因为人性善恶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积极的适应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积极的适应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 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及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体液学说体液学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Hippocrates)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
13、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占优势的体液占优势的体液特性特性多血质多血质血液血液,热而湿,热而湿如春天如春天 一般热情一般热情粘液质粘液质粘液粘液,寒而,寒而如冬天一般寒冷如冬天一般寒冷胆汁质胆汁质黄胆液黄胆液,热而干,热而干如夏天一般暴躁如夏天一般暴躁抑郁质抑郁质黑胆液黑胆液,冷而干,冷而干如秋天一般忧伤如秋天一般忧伤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占优势的体液占优势的体液特性特性多血质多血质血液血液,热而湿,热而湿如春天如春天 一般热情一般热情粘液质粘液质粘液粘液,寒而湿,寒而湿如冬天一般寒
14、冷如冬天一般寒冷胆汁质胆汁质黄胆液黄胆液,热而干,热而干如夏天一般暴躁如夏天一般暴躁抑郁质抑郁质黑胆液黑胆液,冷而干,冷而干如秋天一般忧伤如秋天一般忧伤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行为表现特征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行为表现特征类型类型高级神经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活动类型行行为为特特征征多血质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型活泼易感好动,敏捷而不持久,适应性强,注意易活泼易感好动,敏捷而不持久,适应性强,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换,情绪体验不深刻且外露转移,兴趣易变换,情绪体验不深刻且外露黏液质黏液质安静型安静型安静沉着,注意稳定,善于忍耐,情绪反应慢且持安静沉着,注意稳定,善于忍耐,情绪反应慢且持久而不外露容
15、易冷淡、缺乏生气久而不外露容易冷淡、缺乏生气胆汁质胆汁质兴奋型兴奋型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抑郁质抑郁质抑制型抑制型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艾森克的生物类型说艾森克的生物类型说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
16、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他提出外他提出外-内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内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守旧性守旧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认为外-内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特征外-内倾维度(E)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E维度是一双向特质,该维度的两端是典型的内向和外向,二者之间是连续不断的移行状态。具有典型外向特质(E分很高)的人往往神经系统易兴奋,且兴奋性高,常表现为爱社交、朋友多、喜冒险、易冲动,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甚至攻击性,回答
17、问题迅速,乐观随和等;而典型的内向个性(E分很低)的人则多表现为安静、深沉、常内省、保守、不喜社交,常常喜欢一人独处,好阅读和思考,做事计划性强,甚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工作生活有规律、严谨等。神经质维度(N)与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有关。N维度也是一双向特质,极端的情绪不稳和超稳状态者很少,大多数人均处在中间移行状态。典型情绪不稳(N分很高)表现为焦虑、高度紧张、情绪不稳易变,大喜或大悲快速转换,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往往过分。典型情绪稳定(N分很低)表现为情绪反应缓慢,强度很弱,有时给人一种情感反应缺乏的感觉。精神质维度(P P)是一种单向维度,P分过高提示精神质,常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人、敌意、
18、缺乏同情心、攻击行为、行为常怪异、捉弄人等。大大五五人人格格因因素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称为策策略性知识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的重复过程,它包括重复、朗读、抄写、做笔记、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等,它们将影响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的注意和编码。所谓精加工
19、,就是给所学的信息添加更多的东西,如提供细节、给出例子,与其它问题产生联系,从材料中得出某种结论等,这些额外的信息将使所学的信息意义更丰富,更容易记忆。精加工策略有想象、总结、解释,用自己的话做笔记等。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单元,并把这些小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次获得的信息和其它信息联系在一起。组织策略包括找要点、列提纲、构建知识网络等。能力的分类模仿能力也称再造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如学习绘画时的临摹,从字帖上仿效前人的书法,儿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按照学习的数学定理来解
20、决同一类型题目等都是模仿。模仿不但表现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立即作出相同的反应,而且表现在某些延缓的行为反应中。模仿是人和动物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超脱具体的知觉情境、思维定势、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想,产生新的产品。如科学发明、工具革新、小说创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创造能力有三个特点:(1)独特性。见解独特,不循常规,能标新立异。(2)变通性。不受定势的约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思新奇灵活。(3)流畅
21、性。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想法,提出多种答案。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紧密联系的,创造能力是从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活动一般总是先模仿,后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是模仿的发展。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又是相互渗透的,模仿能力中包含有创造能力的成分,创造能力中包含着模仿能力的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需求美的需求知的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成长需求基本需求马斯洛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直接与生存有关的需要,它具有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的意义,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要。主要包括对食物、水分、空气、性、排泄、休息等的需要。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满
22、足,将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对生理需要对象的追求将成为支配一个人行为的主要动力。凯斯等人曾以36个志愿者作为被试,在24周内使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但还要求他们照常从事劳动和工作。结果被试的体重减轻了四分之一左右,他们的智力虽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性格方面,变得忧虑、谈漠,对社交活动失去信心。他们最关心的是食物和与食物有关的事物。当生理需要满足后,人就会被更高一层的需要所支配。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安全稳定,免于恐惧、危险、伤害或威胁等。马斯洛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健康成人的安全需要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但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经常会
23、有安全需要的表现,例如,婴儿看到陌生人会哭啼,精神病患者总认为有人要害他等。3、归属与爱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获得满足后,人就被归属与爱的需要所支配。马斯洛说:“现在这个人会开始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他会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遗余力。他会把这个看得高于世界任何别的东西,他甚至忘了当初他饥肠辘辘时常把它当作不切实际或不重要的东西而嗤之以鼻。”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信赖,总是希望归属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马斯洛指出,爱与性并不是同义的,性是生理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尊重和信任。如果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空虚和孤独。马斯
24、洛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等的愿望。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地位、名誉等。如果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一个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5、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希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释,所以,他把认知的需要看成是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的工具,从而保证基本需要的满足。6、审美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年人
25、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它是人的本性,人都有追求美、欣赏美的需要。特别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它已经成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前面几种需要基本满足后,人才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个性发展理论中最高理想的目标,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表现为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尽量使自己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大都是中年人或年长的人,或者是心理发展比较成熟的人。一个人的童年经验,特别是2岁以内的爱的教育特别重要,如果童年失去了安全,爱与尊重是很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真正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只
26、有少数,象歌德、贝多芬、爱因斯坦等,绝大部分人只能在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尊需要之间的某一个层次上度过一生。自我实现的含义是自我实现的含义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马斯洛说:马斯洛说:“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发布绘画,一位诗人发布写诗,否则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发布绘画,一位诗人发布写诗,否则他将无法安静,人们需要各尽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无法安静,人们需要各尽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即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27、”。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个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过程不完全像陡立的、间断的阶梯那样的东西,每一低级的需要不一定要完全满足,较高一级的需要才出现。它更多像波浪式地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需要层次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采自需要层次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采自Maslow,A.HMaslow,A.H)五种需要之间的主要联系第一 五种需要呈层级关系 从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第二 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 人们就开始追求较高一级的需要第三 几种需要同时存在 必有一种需要在某段时间内占主导 支配地位,人的行为主要受其支配 这种需要称为优势需要第四 低层需要不会随高层需要发展而消失 它只是对行为
28、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且无论需要层次发展到哪级 只要低层需要长期受挫 人就会倒退到这一层次的需要上来第五 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 已被满足的需要只提供满意感中国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国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动机的含义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实质 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内在条
29、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只是一种潜在的驱动力量,表现为某种愿望、意向。而一旦有某种与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诱因)出现时,作为潜在驱力的需要才可能被激活而转化为动机。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是指能引起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是与个体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某种刺激或情境之所以会成为引起动机的诱因,是由于个体在过往的经验中这种刺激或情境曾经作为强化物满足过个体的某种需要(或是见闻过其他个体的经验间接经验,即所谓“替代性强化”)。诱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称
30、为负诱因。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老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批评是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在有些情况下,诱因或目标物并未现实出现,但个体主观估计,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种诱因或目标的出现时,也能产生行为动机。此所谓“诱因期待诱因期待”或“目标目标期待期待”(Bandura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当个体知道行为能带来良好的结果后,也不一定去行动。而只有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并能成功时,才会有动机的产生。此所谓“效能期待效能期待”(Bandura语)。“榜样”作用的讨论。(三)自我效能论(三)自我效能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
31、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它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人行为结果功效期待结果期待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的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基本观点:每个人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达成目标)都有一个主观判断,即所谓“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实力感)。当个体面临某项活动(目标)时,自我效能感的强弱,是影响活动动机强度的决定因素之一(班杜拉 A.Bandura,1977)。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
32、的主要因素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唤起。5、情境条件。关于“习得性无助感”塞利格曼(Seligman,1955)等人的实验。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的表现:动机降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认知出现障碍:无能为力的心理定势。情绪失调:烦躁、冷淡、悲观、抑郁。如何消除习得性无助感及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成功体验 努力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的关系高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经历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Problem-Focused)解决问题低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经历失败归因为
33、工作太难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Emotion-Focused)排遣情绪理想的类型理想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自己、社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追求.从性质上划分从性质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层次上划分从层次上划分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时序上划分从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对象上划分从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内容上划分从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理想和生活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
34、度和政治制度的追求和设想。治制度的追求和设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道德理想,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准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所达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所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的类型三、价值观的分类三、价值观的分类:1、奥尔波特(Allport)及其助手的分类:v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找真理。v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v审美型:重视外形与
35、和谐匀称的价值。v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v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v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鲍姆令德鲍姆令德(D.Baumrind)和麦考比)和麦考比(E.E.Maccoby)等人)等人提出了教养方式的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要求性(要求性(demandingness):也称为控制):也称为控制性,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性,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反应性(responsiveness):对孩子接受):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
36、度。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1 1)权威型()权威型(authoritativeauthoritative)(2 2)专制型()专制型(authoritarianauthoritarian)(3 3)溺爱型()溺爱型(permissivepermissive)(4 4)忽视型()忽视型(indifferentindifferent)一般认为,权威型的养育方式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东方文化背景中专制型的养育方式有时对儿童的成长作用更大。父母和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的关系必须经历一个转折,从父母有绝对权威到给予孩子知觉的做出重要决定
37、的独立性或自主性。教养方式父母的反应性父母的控制性权威型(民主型)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法。这种类型的父母对成熟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儿童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简而言之,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于不近情理,孩子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权力。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因为我说了,所以你必须这样做”。如果儿童出现稍许的抵触,这种类型的
38、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它惩罚措施。本质上看,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溺爱型(放任型)这种抚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冷漠型(忽视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所做的最多只是提供食品和衣物,或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不会去付出什么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长条件。父母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可能是因为父母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生存的压力,或者自己遭遇了重大的挫
39、折或不幸,家庭关系出现重大问题,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父母抚养方式早期有Baldwin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中对父母的行为依不同维度区分,如民主与权威,前者尊重儿童个性,处事客观、讲理,而后者则采取任意和独裁的方式。结果发现,在民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Levy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有些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倾问于过度保护。并且有二种情况的过度保护:一种是过度保护并且纵容,这种类型的母亲是这样想的,“我是他的母亲,我应该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另一种是过度保护和支配
40、,这种类型的母亲是这样想的,“他是我的孩子,他必须照我的愿望去做”。过度保护的母亲与孩子接触过多,老是将孩子当婴幼儿看待,禁止独立活动。若是过度保护且纵容的话,孩子会变得不服从,过多和过度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性强。但若母亲是过度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会变得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Coopersmith的研究表明,在儿童自尊的形成中,父母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尊重,恰当的指导与管教可促进自尊的发展,而缺乏理解与关心,放任或者过分严厉,处罚不当则影响自尊的形成,或造成较低的自尊感。父母抚养方式Becke,根据父母的抚养方式特征,将父母划分出温暖与敌视,限制与放纵等不同类别
41、。例如,具有限制行为特征的父母过分保护、权威方式管教,放纵特征则是过度自由。具有温暖特征的父母对儿童采取较多接纳、亲切和赞美的态度,而敌视的父母则倾向于批评,不理解,爱用体罚。Becket进一步描述了这些特征如何相互作用,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影响(见表1)。表1:父母抚养方式特征的组合所产生的儿童性格特征抚养方式抚养方式温温暖暖敌敌意意限制限制顺从、听话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依赖,服从、少攻击性较害羞有礼貌、整洁较多自我攻击缺乏创造力退缩放纵放纵活泼、外向不顺从富有创造力、进取极端攻击不守规矩少自我攻击性独立、友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人格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括父母的态度孩
42、子的人格人格支配的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干涉的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稚的娇宠的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拒绝的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不关心的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专横的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赖的、服从的民主的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49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病态人格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障碍,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障碍,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障碍开始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障碍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一直持续到
43、成年或终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发病率难以统计,大约生。发病率难以统计,大约3 3。50人格障碍的特点人格障碍的特点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已经形成一种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行为模已经形成一种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行为模式式不能从经验中学习,总是重复出现不能从经验中学习,总是重复出现抗拒改变抗拒改变51严重标准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患者社交或职业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患者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
44、功能明显受损,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病程标准病程标准早期开始(童年、青少年期),持续一生,现早期开始(童年、青少年期),持续一生,现年年1818岁以上。岁以上。排除标准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的表现或后果52人格障碍的分类人格障碍的分类n美国精神疾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病诊断标准DSM-IV1 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2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3 3、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4 4、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5 5、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6 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
45、碍7 7、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8 8、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9 9、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1010、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n中国精神障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碍诊断标准CCMD-353人格障碍的分类人格障碍的分类n美国精神疾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病诊断标准DSM-IV1 1、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2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3 3、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4 4、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5 5、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6 6、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7 7、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8 8、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
46、障碍9 9、未定的人格障碍、未定的人格障碍n中国精神障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碍诊断标准CCMD-3六、偏执型人格障碍六、偏执型人格障碍 paranoid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以猜疑和偏执猜疑和偏执猜疑和偏执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 3项:项: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和对个人权利的执意追求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和对个人权利的执意追求易有病理
47、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不是妄想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认为自己正确,将错误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认为自己正确,将错误归因于外,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归因于外,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阴谋”的不合理的先的不合理的先占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占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忽视或不相信反面的例证,难以用说理改变其意见,十忽视或不相信反面的例证,难以用说理改变其意见,十分固执分固执1 1,准确
48、地认识现实,准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能够采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因而他们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更能发现事实的真相。这是由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的认识主要受成长动机所驱动,这就是存在认知,简称B认知,而不是受缺失动力所驱动,即缺失认知,简称D认知。当我们缺少某种东西时,我们的认知活动就定向于这种东西,而难以顾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观地和全面地把握周围世界。相反,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主要是受求知、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等存在需要所驱动,因而能够客观地把握现实,不受主观需要的干扰。2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宽容和悦纳自己、
49、他人和周围世界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他们不否认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的消极面,因为对此有较大的宽容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因而能够悦纳自己.3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坦率、自然,倾向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行为具有自发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就讲什么;他们有什么感情,就表达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娇柔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4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他们一般不会关注
50、个人,而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和权利,而是工作本身就是享受,能够是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的15种共同特征5,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是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个体,他们不依赖他人,不害怕孤独.常常主动追求独处的环境.6,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处性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处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更多的受成长动机驱动,而非受匮乏动机所驱动,因而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依赖,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目标.7,7,具有永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