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251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清版)DB36_T 1344.3-2020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3部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140 P 5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344.3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 3 部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 Regulations of techniqu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Part 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rosion control of Benggang 2020-12-29 发布 2021-07-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管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344.32020 I 目 次 前言.II 引

2、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防治总则.2 5 崩岗分级.2 6 设计.2 7 施工.4 8 管护.5 DB36/T 1344.3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喻荣岗、谢颂华、李洪任、潘峰、王辉文、袁芳、石芬芬、张春杰、房焕英、张龙、沈发兴、胡松、徐宏万、付涛。DB36/T 1344.32020 III 引 言 为了保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3、有序开展,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和效益的实现,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范已经成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根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需求,本阶段首先出台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范。目的在于建立适用于江西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第2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小流域生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更好地开展流域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第3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目的在于建立江西省崩岗治理的设计、施工、管护等技术要

4、求。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殊的侵蚀形式之一,具有发展迅速、侵蚀剧烈、危害严重和治理难度大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崩岗治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规范崩岗治理工作,保证崩岗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崩岗治理目标和效益的实现,结合江西省崩岗侵蚀分布、防治现状和社会需求,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对江西省崩岗治理的设计、施工、管护等具有指导作用。DB36/T 1344.32020 1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 3 部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崩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有崩岗危害

5、的小流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6453.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崩岗治理技术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

6、术规程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SL 37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崩岗 Benggang 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一般包括集雨区、崩岗区、冲积扇区。集雨区是指崩塌线以上及两侧的坡面区域;崩岗区是指崩塌发生区域,一般由崩口、崩壁、崩积体、崩岗沟等组成;冲积扇区是指崩岗沟下游出口、地势相对开阔、由水流携带的泥沙呈扇形沉积的区域。3.2 竹节水平沟 bamboo-type level ditch 在山坡上或梯田田面内侧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

7、截流、蓄水沟,沟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形似竹节。DB36/T 1344.32020 2 4 防治总则 4.1 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崩岗专项调查,查清小流域内崩岗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及危害情况等,并根据危害程度和治理紧迫性,安排治理先后顺序和措施布设。4.2 针对崩岗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应采取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的方针。4.3 对可能产生崩岗的地段,严禁破坏地面植被,应采取封育措施尽快恢复地面植被,并对天然水路网布设截水沟、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对已形成的崩岗,根据崩岗稳定性、规模、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措施。4.4 对区位条件较好、分布较为集中

8、、有开发利用价值、当地有经济需求的活动型崩岗,宜采取经济型治理;宜布设水土保持经果林为主,辅以适当的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同时配置梯田、水平阶、谷坊、截水沟、排水沟、挡土墙等工程措施。4.5 对相对稳定型崩岗和不采取经济型治理的崩岗,宜采取生态型治理,以维持崩岗的相对稳定状态为主,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扰;以封育措施为主,辅以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等。5 崩岗分级 5.1 崩岗发育程度分为活动型崩岗和相对稳定型崩岗。5.2 活动型崩岗是指崩塌仍在继续,崩壁和崩积体植被覆盖度低,雨季沟头崩塌活跃,崩壁每年有新土出露的崩岗。5.3 相对稳定型崩岗是指 1 年内崩壁没有新的崩塌发生,崩岗沟口没有或

9、只有极少量新的冲积物堆积,崩岗内植被覆盖度达到 75%以上。6 设计 6.1 梯田 6.1.1 对采取经济型治理的活动型崩岗,应对崩岗进行削坡修筑梯田,结合区域土地资源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置,可种植农作物或水土保持经果林。6.1.2 梯田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6h 最大降雨。6.1.3 应采用土坎水平梯田或反坡梯田。反坡梯田田面向内侧倾斜,一般不超过 2。断面设计按照GB/T 16453.1 和 GB 51018 相关规定执行。6.1.4 梯田应沿田面内侧布设竹节水平沟。6.1.5 应充分保护梯田埂坎,埂坎覆盖或敷盖。覆盖应选种经济价值高、胁地较小的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

10、敷盖应以植物纤维草毯、收割作物或草类等为主。6.1.6 田间道路选线应与自然地形相协调,避免深挖高填;应与梯田、坡面截排水工程等协调;路面宽度根据生产作业与使用机械的情况取 1m4m;运输道路纵坡不宜大于 15%,超过 15%的区域,道路可采用“S”形布置。结合当地条件,可采用水泥、砂石、泥结碎石、素土、植草等路面。6.2 水平阶 6.2.1 对崩壁陡峭、溯源侵蚀严重、崩塌量大的活动型崩岗,在具备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将崩壁逐级削成水平阶,同时在各级水平阶的台面和边坡种植草灌。6.2.2 水平阶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6h 最大降雨。6.2.3 水平阶宽 0.5m1.0m,高 0.8m

11、1.0m,台面向内呈反坡。外坡夯实,紧实度不低于 0.9。DB36/T 1344.32020 3 6.2.4 水平阶坡度上陡下缓。水平阶从上到下应逐步加大宽度,缩小高度,同时放缓外坡。6.2.5 在每个坡面各级水平阶的两端,从上到下宜修筑排水沟。6.3 竹节水平沟 6.3.1 竹节水平沟应布设于梯田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水土保持林地块。6.3.2 竹节水平沟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6h 最大降雨。6.3.3 应在梯田田面内侧布设竹节水平沟。断面采用梯形或矩形,底宽 0.3m0.4m,深 0.3m0.4m,梯形断面坡比 1:0.2 左右。6.3.4 应在水土保持林内沿等高线布设竹节水平沟,

12、上下沟呈品字形排列,沟距一般控制在 3m7m。断面采用梯形或矩形,底宽 0.3m0.6m,高 0.3m0.6m,梯形断面坡比 1:0.2 左右。6.3.5 沟内每隔 2m5m 留一土挡,土挡上宽 0.2m,下底宽 0.3m0.4m,土挡高根据竹节水平沟的深度确定,一般应为沟深的 7080%。6.4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6.4.1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布设应与梯田工程、水平阶、水土保持经果林、水土保持林等措施紧密结合,并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等设施,形成系统的防御、利用体系。6.4.2 坡面小型截排蓄工程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6.4.3

13、 应根据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中水中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自流原则选择路线。6.4.4 截水沟应布设在崩口顶部外沿 5m 左右,沿等高线从崩口顶部正中向两侧延伸;截水沟长度以能够防止坡面径流进入崩口为准,在两侧应按一定坡降布设,并在沟口设消力池。6.4.5 排水沟应布设在截水沟的两端或一端;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布设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其沟底比降应满足不冲不淤;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应与等高线垂直布设,并充分利用山坡一侧或两侧、两山坡之间的自然冲沟。当沟底比降过大时,应设置跌水,并做好防冲消能措施。6.4.6 蓄水池应布设在坡面径流汇流的低凹处,与排水沟连

14、接,容蓄坡面排水;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宜布设沉沙池,保证清水入池。6.4.7 沉沙池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沉沙池应采用矩形断面,宽 0.5m2m,长 1m4m,深 0.5m1.2m,其宽度应为相连排水沟宽度的 2 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 2 倍;池体进水口与出水口错开布置。6.4.8 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设计方法按照 GB/T 16453.4 相关规定执行。6.5 谷坊 6.5.1 谷坊应布设于活动型崩岗的沟道或较小支沟的出口处。6.5.2 谷坊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6.5.3 当崩岗泥沙多、沟道不稳定及沟底纵比降大于 5时,应按“顶底

15、相照”的原则,从上而下布设多级谷坊群。6.5.4 谷坊布设应与沟头防护等沟道治理措施相互配合。6.5.5 谷坊坝址应选择沟底稳定,沟道顺直,“口小肚大”,工程量小,库容大,取材方便的地段。6.5.6 谷坊类型、设计方法按照 GB/T 16453.3 相关规定执行。6.6 挡土墙 DB36/T 1344.32020 4 6.6.1 对沟口较宽的活动型崩岗,应在崩壁下部或抗滑段布设挡土墙,并与崩壁坡脚线有 5m10m 的距离。6.6.2 挡土墙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6.6.3 挡土墙后填筑土、石料加载,以增强抗滑力,减少挡土墙承受的下滑力。6.6.4 挡土墙构造必须符

16、合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根据当地建筑材料状况、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并进行多种方案比选确定。6.6.5 挡土墙一般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墙面一般采用 1:0.051:0.2,基础宽度与墙高之比为 1:22:3,墙顶宽度应大于 0.5m,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 1m。6.6.6 挡土墙墙体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泄水孔,便于墙后积水易于排出。泄水孔可视泄水量大小,采用直径 5cm10cm 的圆孔。泄水孔间距一般为 2m3m,上下交错设置,泄水孔应高出地面 0.3m。6.6.7 挡土墙应每隔 10m15m 设置伸缩缝,轴线转折处、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荷载和结构断面变化处,应增设伸缩缝。伸缩缝宽 2cm3cm,缝

17、内填塞柔性防水材料,塞入深度不小于 15cm。6.6.8 挡土墙设计按照 SL 379 相关规定执行。6.7 林草措施 6.7.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应包括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经果林、水土保持种草等。6.7.2 水土保持林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在崩岗的集雨区、冲积扇区,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效的优良树种;因地制宜地确定多林种、多草种的乔灌草混交配置,防止树种单一化。6.7.3 水土保持经果林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活动型崩岗营造水土保持经果林;树种(品种

18、)应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适销对路、具有优质、高产性状的名、特、优、新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并便于储藏、运输;应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和沉沙池等坡面截排水工程。6.7.4 水土保持种草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应适地适草,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快速形成地面覆盖的品种。条件许可时,可兼顾考虑选择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草种,兼作饲料,或开展多种经营。6.7.5 林草措施设计按照 GB/T 18337.3、GB/T 16453.2 和 GB/T 51097 相关规定执行。6.8 封育措施 6.8.1 在可能产生崩岗的地段和相对稳定型崩岗应采取封育措施。6.8.2 封育措施设计按照 G

19、B/T 15163 和 GB/T 16453.2 相关规定执行。7 施工 7.1 梯田按照 GB/T 16453.1 相关规定执行。7.2 水平阶按照 GB/T 16453.6 相关规定执行。7.3 竹节水平沟宜采用人工挖土、翻土、培埂、修整。应根据设计的宽度确定中轴线,以中轴线为基点确定其相应的等高点,各等高点连成线即为施工线。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保持横向水平、整体美观。7.4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按照 GB/T 16453.4 相关规定执行。7.5 谷坊按照 GB/T 16453.3 相关规定执行。DB36/T 1344.32020 5 7.6 挡土墙按照 SL 379 相关规定执行。7.7

20、林草措施按照 GB/T 16453.2 相关规定执行。8 管护 8.1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水土保持设施的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经果林由土地承包人管理和维护,水土保持林由山地权属人进行管护。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谷坊、挡土墙等水土保持措施,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土地承包人进行包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8.2 梯田按照 GB/T 16453.1 相关规定执行。8.3 水平阶应以保持水平阶阶面平整和阶坎稳固,保持坡面水系连接通畅为管护重点。在汛前和暴雨后,应清除坡面水系内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水系畅通。在暴雨后,应进行检

21、查,发现田坎、田埂被冲毁应及时修复。8.4 竹节水平沟应以保持沟埂稳固,培固土挡为管护重点。在汛前和暴雨后,应培固沟埂和土挡。应保持竹节水平沟溢流口与排水沟连接畅通,维护溢流口草皮或衬砌物。若竹节水平沟未到设计使用年限就淤满,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进行清淤。清淤时应保护好土挡。8.5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按照 GB/T 16453.4 相关规定执行。8.6 谷坊按照 GB/T 16453.3 相关规定执行。8.7 挡土墙应以加强汛前和暴雨后的检查维护,保证墙体稳固为重点。发现裂缝、倾斜、滑动、下沉或泄水孔堵塞、墙后积水等情况,应及时养护维修。8.8 林草措施按照 GB/T 16453.2 相关规定执行。8.9 封育措施按照 GB/T 16453.2 相关规定执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