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135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35_T+1668-2017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87.060.20 G5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682017 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 Epoxy resin caulking compound for indoor decoration and refurbishment 2017-07-03 发布 2017-10-03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T 16682017 I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产品分类与标记.2 4.1 产品分类.3 4.2 标记.3 5 要求.3 5.1 性能要求.3 5.2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5 6

2、试验准备.6 6.1 标准试验环境条件.6 6.2 试验材料.6 6.3 样品制备.6 7 试验方法.8 7.1 接缝剂性能试验方法.8 7.2 美缝剂性能试验方法.10 7.3 有害物质限量试验方法.12 8 检验规则.13 8.1 组批规则.13 8.2 检验分类.13 8.3 抽样.13 8.4 出厂检验.13 8.5 型式检验.14 8.6 检验结果的判定.14 9 包装、标识和标志、运输和贮存.14 9.1 总则.14 9.2 包装.14 9.3 标识和标志.14 9.4 运输和贮存.1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随水迁移色度的测定.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3、)含量的测定.1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水分含量的测定.20 DB35/T 16682017 II 附录 D(规范性附录)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以及乙二醇醚及醚酯含量的测定.24 DB35/T 1668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州金博建材有限公司、厦门百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州七彩居建材有限公司、厦门东顺涂料有限公司、福州玉龙建材有限公司、福建升大涂料有限公司、福建沃斯盾建材

4、有限公司、福建省鲁班大师建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厦门大学、中汇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福州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捷、张兵、甘勇强、谢剑锐、鲍银俤、林伟、洪恩兰、张敏、陈仕人、胡浪滔、刘友华、吴立新、何阳、黄杰强、魏琳琳、许一婷、郑秀文、赵波、郭永梅、陈登龙、林勇、范成金生、吴承彬、颜志成、陈剑。DB35/T 16682017 1 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环氧树脂嵌缝剂(以下简称嵌缝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准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和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

5、于由环氧树脂(A组分)与多元胺类固化剂(B组分)组成的室内装饰装修用无溶剂型嵌缝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791-1995 胶粘剂 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GB/T 2943-2008 胶粘剂术语 GB/T 5206-2015 色漆和清漆 术语和定义 GB/T 6324.6-2014 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 第6部分:液体色度的测定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6、和试验方法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7123.1-2015 多组分胶粘剂可操作时间的测定 GB/T 7124-2008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79-2015 复层建筑涂料 GB/T 9780-2013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GB/T 13477.5-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表干时间的测定 GB/T 14682-2006 建筑密封材料

7、术语 GB/T 16997-1997 胶粘剂 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 GB 18582-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 20740 胶粘剂取样 GB/T 22376.1-2008 胶粘剂 本体试样的制备方法 第1部分:双组分体系 GB/T 22377 装饰装修胶粘剂制造、使用和标识通用要求 GB/T 23983-2009 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 GB/T 23991-2009 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 GB/T 23997-2009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 GB/T 26704-20

8、11 铅笔 GB/T 30646-2014 涂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DB35/T 16682017 2 GB 30982-2014 建筑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 GB/T 31113-2014 胶粘剂抗流动性试验方法 GB 50728-2011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应用安全性鉴定规范 HG/T 3075 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规定 HG/T 3829-2006 地坪涂料 HG/T 4065-2008 胶粘剂气味评价方法 JC 830.2 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 第2部分:金属挂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LY/T 1159-2006 木牙

9、签 LY/T 1206-2008 木工用氯丁橡胶胶粘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43-2008、GB/T 5206-2015、GB/T 14682-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接缝剂 caulking compound between substrate and putty 涂装作业批刮腻子前,粘结加固水泥砂浆、木材、硅酸钙板、石膏板等多种建筑基材的接缝处,防止腻子外表面涂料可能产生的开裂现象的双组分环氧树脂嵌缝剂。3.2 美缝剂 tile decorative caulking compound 用于陶瓷墙地砖或石材嵌缝装饰的调色嵌缝剂,本标准中特指包装在主体

10、隔离但出口相通的双管塑料胶瓶中,通过助力胶枪从外接的管式静态混合器(以下简称混合器)出胶的双组分环氧树脂嵌缝剂。3.3 活性稀释剂 reactive diluent 又称反应性溶剂,既能溶解或分散环氧树脂,又能在固化过程中参与反应,形成不挥发组分而留在固化层中的稀释剂。3.4 无溶剂型嵌缝剂 solventless caulking compound 使用非挥发性的活性稀释剂或不使用挥发性非活性稀释剂的嵌缝剂。3.5 随水迁移色度 color index of water migrated substances 用色度表征接缝剂固化后含有的易黄变物质随水经过其表层覆盖的腻子层迁移到涂料外表面,

11、造成透黄污染的可能性或程度。4 产品分类与标记 DB35/T 16682017 3 4.1 产品分类 嵌缝剂可分为接缝剂和美缝剂两类。4.2 标记 4.2.1 形式 标记形式:标准号+代码。4.2.2 代码含义 代码含义见表 1。表1 代码含义 第一位代表分类 第二位和第三位代表特性 J=接缝剂 T=外观呈透明或半透明,C=外观不透明,A=具有耐老化特性。M=美缝剂 W=具有湿固化特性,Y=具有耐黄变特性。示例1:外观呈半透明具有耐老化特性的接缝剂,标记为:DB 35/T 16682017 JTA 示例2:具有耐黄变特性的美缝剂,标记为:DB 35/T 16682017 MY 5 要求 5.1

12、 性能要求 5.1.1 接缝剂 接缝剂固化前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接缝剂固化前性能要求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1 外观 无结块均匀膏状物,各组分颜色有明显区别2 气味等级/级 3 标准温度(232)3 施工性 低温(52)批刮无障碍,能平整填充 V 形槽 标准温度(232)5 4 下垂度a/mm 高温(502)8 5 可操作时间b/min 2080 a透明和半透明产品的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b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DB35/T 16682017 4 接缝剂固化后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接缝剂固化后性能要求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标准条件/MPa 5.0 1 拉伸剪切强度 湿热

13、老化后强度降低率a /%20 2 粘结强度/MPa 5.0 3 T 冲击剥离长度/mm 65 2d21d 0.2 4 无约束线性收缩率/21d 0.4 5 随水迁移色度 /铂-钴色号 90 a仅限于明示具有耐老化特性的产品。5.1.2 美缝剂 美缝剂固化前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美缝剂固化前的性能要求 美缝剂固化后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1 外观 外包装完好无溢胶,挤出的细腻均匀膏状物无气泡和凝胶 2 气味等级/级 3 3 施工性 填缝无障碍,垂直和水平方向均不流挂 4 挤出性 a/kN 3.0 5 干燥时间(表干)/h 4 a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DB35/T 1

14、6682017 5 表5 美缝剂固化后的性能要求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标准条件/MPa 6.0 1 拉伸剪切强度 高低温交变处理/MPa 5.0 2 粘结强度 /MPa 7.0 3 耐冲击性 无裂纹、剥落及明显变形 4 铅笔硬度(擦伤)/3H 5 耐磨性(750g,500r)/g 0.040 标准条件a 2090 6 光泽(60)湿固化光泽保持率b/60 7 耐水性(24h)无异常 8 耐碱性(2h)无异常 醋 无异常 9 耐污染性(1h)茶 无异常 10 耐黄变性(168h)c/E*6.0 a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b仅限于明示具有湿固化特性的产品。c仅限于明示具有耐黄变特性的产品。5.

15、2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产品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嵌缝剂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序 号 项 目 指 标 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4.5 2 甲醛 /g/kg 0.1 3 苯 /%0.1 4 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总和/%2.0 二氯甲烷 1,2-二氯乙烷 1,1,1-三氯乙烷 5 卤代烃总量/(g/kg)1,1,2-三氯乙烷 2.0 DB35/T 16682017 6 表 6 嵌缝剂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续)序 号 项 目 指 标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总和 1000 6 邻苯二甲酸酯类总和/(mg/kg)邻苯二

16、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和 1000 7 乙二醇醚及醚酯总和(限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mg/kg)300 铅 Pb 90 铬 Cr 75 镉 Cd 60 8 可溶性重金属a/(mg/kg)汞 Hg 60 a仅适用于美缝剂。6 试验准备 6.1 标准试验环境条件 标准试验环境条件(简称标准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除另外说明,样品制备和各项目检测前,样品及试验材料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 24h 以上。6.2 试验材料 6.2.1 针筒:含芯杆带刻度 20m

17、l 聚丙烯注射器针筒,外径(21.00.5)mm,壁厚(0.80.5)mm,沿芯杆垂直方向切去前端封闭口。6.2.2 木牙签:圆形单端尖,直径 2.0mm,符合 LY/T 1159-2006 中特等品要求。6.2.3 不锈钢片:符合 JC 830.2 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宜使用 0Cr18Ni9。拉伸剪切强度粘结基材尺寸为 100mm25mm1.6mm。使用前先用 P120 砂布打磨被粘表面,并用丙酮清洗,干燥后备用。6.2.4 钢质上夹具:GB/T 9779-2015 中第 6 章图 5 所示抗拉用钢质上夹具。使用前处理同 6.2.3。6.2.5 薄钢片:材质为 Q195,使用前处理同 6.

18、2.3。6.2.6 铁桶:两端平整、顶部开口,内有收集袋。6.2.7 加压装置:LY/T 1206-2008 中 5.4.5 章图 2 所示加压装置。6.2.8 弹性垫片:厚度为 10mm,硬度(邵尔 A)约 45 度。6.2.9 助力胶枪(以下简称胶枪):用推杆移动美缝剂胶瓶底座,将美缝剂挤出的助力机械。6.3 样品制备 6.3.1 样品混合 按接缝剂明示的配比将A、B组分充分均匀混合。如B组分配比为某范围时,应取其范围中值。测试甲醛和随水迁移色度项目时,取B组分最大配比数值。用胶枪(见6.2.9)和混合器按GB/T 22376.1-2008中5.2章进行美缝剂混合,弃去前端30cm试样。D

19、B35/T 16682017 7 有害物质限量试验除甲醛项目只测B组分外,前处理均应按本章要求进行样品混合。6.3.2 力学项目试件制备 6.3.2.1 涂胶 力学项目(本标准中指拉伸剪切强度、粘结强度、T 冲击剥离强度)涂胶按 GB/T 7124-2008 中 5.2章推荐的 0.2mm 胶层厚度进行,使用两条平行于施力方向的间隔导线控制厚度。试件数量至少 6 个。6.3.2.2 固化 涂胶后立即用加压装置(见6.2.7)和弹性垫片(见6.2.8),在试样胶接面上均匀施加0.1MPa以上压力并保持48h以上,试样卸压后继续固化至涂胶后168h。如需加速固化,可将保持压力的试样于75鼓风干燥箱

20、中固化5h。特殊固化要求,按商定条件进行。6.3.2.3 破坏形式的正常性判别 力学项目测试后按 GB/T 16997-1997 检查试件破坏面,内聚破坏形式的破坏面积占粘合面积的 70%以上,可判为正常破坏。非正常破坏的,应重新制样。6.3.3 试板制备 美缝剂混合后按表7规定制板。用型框和刮板在底板上一次成型湿膜厚度1mm。除干燥时间和湿固化光泽保持率项目外,试板在标准条件下固化168h后测试。如需加速固化,可置于75鼓风干燥箱中固化5h。表7 试板制备 项目 底板 尺寸/mm 试板数量/块 干燥时间 1 铅笔硬度(擦伤)1 光泽 1 湿固化光泽保持率 玻璃板 1501003 3 耐冲击性

21、 混凝土板 43015040 3 耐磨性 中心部位开孔的铝板或玻璃板 100100 3 耐水性 3 耐碱性 3 耐污染性 白色瓷质砖 15070(46)3 耐黄变性a 白色外用瓷质砖 9545 6 a当美缝剂为透明或半透明时,白色外用瓷质砖经 UVA(340)灯照射 168h 后E*应不大于 0.5。DB35/T 16682017 8 7 试验方法 7.1 接缝剂性能试验方法 7.1.1 外观 打开各组分包装,机械搅拌后目测产品外观,观察各组分颜色。7.1.2 气味等级 各组分按 HG/T 4065-2008 的 5.1.1 章规定取样,用刮刀在铝箔上分别摊薄成厚度约 2mm 的薄片,各自装入

22、磨口玻璃罐中,加盖密闭确保不漏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 24h。将盖子移开 20mm 距离的开口,把头贴近玻璃罐(距离约 15cm),用手扇动,慢慢嗅闻容器中的气体,时间不应超过 5s。重复以上步骤,两次时间间隔为 1h。平行样品至少两份,按 HG/T 4065-2008 的 5.2 章评价。气味等级评价人员至少 2 名,取接缝剂 A、B 组分中最大等级为结果。评价结果偏差不应超过 1 个等级。7.1.3 施工性 7.1.3.1 施工性(标准温度)称取 A 组分(1005)g 和对应比例的 B 组分,用抹刀批压混合,从 45方向将接缝剂填入由四块带有 45棱边的水泥板(300mm300mm5mm)

23、紧靠拼接出的十字 V 形槽中,抹刀沿十字 V 形槽纵向和横向来回批刮各两次。观察批刮过程。平行测定两次,以测定结果中较差情况作为结果。7.1.3.2 施工性(低温)各组分密封放入(52)冷藏箱中,6h 后同时取出置于标准条件下,立即用抹刀取样,5min 内完成按 7.1.3.1 的测定。平行测定两次,以测定结果中较差情况作为结果。7.1.4 下垂度 7.1.4.1 针筒法 称取A组分(1005)g和对应比例的B组分,混合后立即填入针筒(见6.2.1)前端15mm,刮平余胶。缓慢推动芯杆到与针筒前端平齐,挤出的胶条应不断裂且不脱离芯杆。将针筒水平放置,确保前端胶条悬空。胶条固化停止流动后将针筒反

24、转,用精度不低于0.5mm的高度尺在平板玻璃上测量胶条顶部距平板玻璃的最大高度。下垂度S按式(1)计算:EDHS.(1)式中:S下垂度的数值,单位为mm;H胶条顶部距平板玻璃的最大高度的数值,单位为mm;D针筒外径的数值,单位为mm;E针筒壁厚的数值,单位为mm。7.1.4.2 胶塞法 称取A组分(1005)g和对应比例的B组分,混合后立即按GB/T 31113-2014中方法二测定,装置圆孔直径为20mm,孔深不小于15mm,可在圆孔内层涂抹合适脱模剂。DB35/T 16682017 9 填料后将余料刮平,缓慢将柱塞推出15mm,柱塞与装置外表面平齐,挤出物不应断裂且不脱离。挤出物固化停止流

25、动后,读取挤出物下垂抵达最低点的刻度,如挤出物悬空未接触到刻度,读取最低点在刻度表上投影值。本方法为仲裁方法。7.1.4.3 下垂度(高温)各组分分别密封放入(502)烘箱中,6h 后同时取出置于标准条件下。在 5min 内完成混合,按 7.1.4.1 或 7.1.4.2 方法测定。7.1.4.4 结果处理 平行测定两次,取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相对偏差超过 20%应重新试验。7.1.5 可操作时间 7.1.5.1 拉断法 取(1002)g 混合样于合适容器中,混合样厚度约 20mm。立即将木牙签(见 6.2.2)垂直插入混合样中心 10mm 深,每隔 1min3min 提起牙签。如能提起,将

26、牙签在中心附近继续插入,用力无法将牙签拔出或牙签拉断时实验结束,首次插入牙签至实验结束的时长记为可操作时间。平行测定两次,取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偏差超过 5min 应重新试验。7.1.5.2 反应温度法 取(1002)g混合样于合适容器中,混合样厚度约20mm。按GB/T 7123.1-2015中方法五测定。平行测定两次,取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偏差超过2min应重新试验。本方法为仲裁方法。7.1.6 拉伸剪切强度 7.1.6.1 拉伸剪切强度(标准条件)按 GB/T 7124-2008 的规定进行。粘结基材为不锈钢片(见 6.2.3)。7.1.6.2 湿热老化后强度降低率 按GB 5072

27、8-2011附录J的规定进行。粘结基材为不锈钢片(见6.2.3),数量不应少于15个,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两组为老化试验组。将试件置于恒温恒湿试验机中,按 GB 50728-2011 J.4.1 章第 1 条和第 2 条的湿热条件和 J.4.2 章第1 条和第 2 条的升温、恒温条件,在恒温达到 168h 后立即降温,在 1.5h2h 内从 50均匀降至 35。取出试件在标准条件下的密闭器皿中冷却1h。在30min内完成按GB/T 7124-2008规定的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按GB 50728-2011附录J的J.6.1计算强度降低率。7.1.7 粘结强度 按6.3.2.1在两块

28、钢制上夹具(见6.2.4)上涂胶制备试件,粘结面积为40mm40mm。固化后以5mm/min速度沿试件表面垂直方向测定最大拉伸荷载,按GB/T 9779-2015中6.18.2.2章计算粘结强度。7.1.8 T 冲击剥离长度 粘结基材为薄钢片(见6.2.5),按6.3.2.1和GB/T 2791-1995中5.2章制备试件,按6.3.2.2固化。按GB 50728-2011附录F的规定测定,冲击块质量为(5002)g。7.1.9 无约束线性收缩率 DB35/T 16682017 10 按GB 50728-2011中附录P的规定制备试件。试件浇注后养护48h,脱去模具,在宽度中间位置准确测定模具

29、内腔净长度、试件2d时的长度以及21d时长度,精确至0.01mm。试件21d时无约束线性收缩率CS1(%)按式(2)计算:10002101LLLCS.(2)式中:CS1试件21d时无约束线性收缩率,%;L0模具内腔净长度的数值,单位为mm;L21试件21d时长度的数值,单位为mm;试件2d21d时间段的无约束线性收缩率CS2(%)按式(3)计算:10022122LLLCS.(3)式中:CS2试件2d21d时间段无约束线性收缩率,%;L2试件2d时长度的数值,单位为mm;L21试件21d时长度的数值,单位为mm。7.1.10 随水迁移色度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7.2 美缝剂性能试验方法 7.2.

30、1 外观 目视检查美缝剂外包装。用胶枪将试样从胶瓶中挤出,刮平挤出物后目测观察。7.2.2 气味等级 抽取混合样,按 7.1.2 进行气味等级评定,以两次测得混合样的最大气味等级为结果。7.2.3 施工性 用胶枪将美缝剂 A、B 组分从混合器挤出,填充在四块带有 45棱边的瓷砖(150mm150mm3mm)紧靠拼接出的十字 V 形槽,立即用直径 10mm 的金属压缝球清理余料。将瓷砖垂直放置,待美缝剂表干后,观察其是否在V形槽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流挂,V形槽外边缘20mm不作为检查对象。测定平行两次,以较差情况作为施工性的结果。7.2.4 挤出性 7.2.4.1 胶瓶可移动底座行程宜在 150mm

31、 以上。低于 150mm 的,可参照本方法规定进行。DB35/T 16682017 11 7.2.4.2 混合头削至内径 7mm 后装入胶瓶,朝下伸入铁桶内。胶枪前端支架垂直支撑于在铁桶(见6.2.6)外侧。将铁桶放置在压缩试验机下平板,上平板以 100mm/min 速度推动胶枪后端推杆,将胶瓶可移动底座至少移动 80mm,将混合物挤入铁桶内收集袋。7.2.4.3 从压缩距离和压缩力的关系图上计算胶瓶中美缝剂受到的平均压缩力。可用划一条估计的等高线或测面积法等得到平均压缩力,不包含最初 15mm 压缩距离对应的压缩力。未安装胶瓶的胶枪空白测试值应在 10N 以下。7.2.4.4 平行测定两次,

32、取测试结果算术平均值为报出值。相对偏差超过 15%应重新试验。7.2.5 干燥时间(表干)按GB/T 13477.5-2002中B法(指触法)的规定进行。7.2.6 拉伸剪切强度 7.2.6.1 拉伸剪切强度(标准条件)按 7.1.6.1 的规定进行。7.2.6.2 拉伸剪切强度(高低温交变处理)将 5 个按 7.1.6.1 条件制备的试件在自动高低温试验箱中按以下条件进行 10 次循环:在 2h15min 内温度自(232)连续均匀地变化至(-52),保持 2h15min;在 2h15min 内连续均匀地变化至(232),保持 1h15min;在 1h15min 内连续均匀地变化至(502)

33、,保持 2h15min;在 2h15min 内连续均匀地变化至(232),完成 1 次循环。循环结束后立即取出试件按 7.1.6.1 的规定测定。7.2.7 粘结强度 按 7.1.7 的规定进行。7.2.8 耐冲击性 按HG/T 3829-2006中6.4.6章中C类的规定进行,钢质球形砝码的质量为(50010)g,直径为(502)mm,高度为300mm。平行测定3次,以至少2次相同的为结果。7.2.9 铅笔硬度(擦伤)铅笔应符合GB/T 26704-2011中石墨铅笔高级品的要求。按GB/T 6739-2006的规定进行。7.2.10 耐磨性(750g,500r)橡胶砂轮型号为CS-17。按

34、GB/T 1768-2006的规定进行。7.2.11 光泽(60)7.2.11.1 标准条件下光泽 按GB/T 9754-2007的规定进行。7.2.11.2 湿固化光泽保持率 DB35/T 16682017 12 制板后立即将试板悬空平放浸没在装有符合 GB/T 6682-2008 的三级水的容器中。16h 后从水中取出试板,10min 内擦干表面水渍,按 7.2.5 方法测试其是否已经表干。如未表干,则水下无法固化,试验结束。如已表干,按 GB/T 9754-2007 测定光泽。湿固化光泽保持率 Rg(%)按式(4)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 1%。1001gGGR .(4)式中:Rg湿固化光泽

35、保持率,%;G1湿固化光泽(60)的数值;G标准条件下光泽(60)的数值。取3块试板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出值,相对偏差超过15%应重新试验。7.2.12 耐水性(24h)按GB/T 23997-2009中5.4.14章的规定进行。7.2.13 耐碱性(2h)按GB/T 23997-2009中5.4.15章的规定进行。7.2.14 耐污染性(1h)7.2.14.1 试验用污渍 符合 GB/T 9780-2013 中 6.2.2.1 章的食用醋和符合 6.2.2.2 章的红茶。7.2.14.2 检验方法 按 GB/T 23997-2009 中 5.4.17 章的规定进行。7.2.15 耐黄变性

36、(168h)按GB/T 23997-2009中5.4.18章的规定进行。7.3 有害物质限量试验方法 7.3.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其中水分含量按附录C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卡尔费休法测定。气相色谱法为仲裁方法。7.3.2 甲醛 按GB 18583-2008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仅测试B组分,测试结果按明示的最大比例折算混合后产品中的含量。7.3.3 苯 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7.3.4 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总和 DB35/T 16682017 13 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7.3.5 卤代烃总量 按GB 30982-2014附录C的规定进行。7.3.6 邻苯二甲酸酯类总和 前处理

37、按GB/T 30646-2014中7.4.1规定进行,稀释和提取用乙酸乙酯,按GB/T 30982-2014附录E测定。7.3.7 乙二醇醚及醚酯总和 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7.3.8 可溶性重金属 按GB/T 23991-2009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或符合GB/T 23991-2009第8章要求的检出限适当的分析仪器,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8 检验规则 8.1 组批规则 在相同原料和相同工艺下,同一釜产品为一个组批。8.2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3 抽样 产品按GB/T 20740的规定取样,从

38、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份(每份净含量不少于2kg)作为型式检验样品,1份用于检验,1份做备样。接缝剂应从同批多包装中抽取同组分产品均匀混合,称取净含量不少于2kg/组的两组产品作为检验样和备样。小包装产品(A组分质量5kg/桶)可直接抽取,不做混合。美缝剂型式检验从同批产品中直接抽取不少于4个成品。8.4 出厂检验 8.4.1 产品出厂时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8.4.2 接缝剂出厂检验项目如下:a)外观;b)气味等级;c)施工性;d)下垂度;e)拉伸剪切强度(标准条件)。8.4.3 美缝剂出厂检验项目如下:a)外观;b)气味等级;DB35/T 16682017 14 c)

39、施工性;d)干燥时间(表干);e)拉伸剪切强度(标准条件);f)铅笔硬度;g)光泽(标准条件)。8.5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所列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正常生产条件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b)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c)主要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8.6 检验结果的判定 8.6.1 本标准中检验结果的判定按 GB/T 8170 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8.6.2 应检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产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9 包装、标识和标志、运输和贮存 9.1 总则 应符合GB/T

40、22377及HG/T 3075的要求。9.2 包装 外包装应坚固无破损。净含量应符合JJF 1070要求。接缝剂A组分应填装至其包装容积的80%以上。美缝剂应随配混合器。9.3 标识和标志 9.3.1 最小销售包装上标识应清晰,内容至少应包括:本标准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或批号、净含量、保质期、制造商和/或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附有合格证明。接缝剂最小销售包装上还应标注施工配比和配比类型(质量比或体积比)。9.3.2 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产品说明书至少应描述施工注意事项、适用基材及部位、施工环境条件、贮存条件。9.4 运输和贮存 9.4.

41、1 运输、贮存前应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好无破损。9.4.2 装卸中应轻装轻卸,防止撞击,防止日晒雨淋。9.4.3 远离热源,避免挤压,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存放。9.4.4 从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 12 个月。DB35/T 16682017 15 A 可溶性重金属(铅、镉、铬、汞)GB/T 2399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随水迁移色度的测定 A.1 原理 用去离子水,浸泡已按规定时间固化的接缝剂。采荧光紫外照射和加热方式对其浸出液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经验表明,测色仪测定的老化后浸出液铂-钴色度,能用于评估接缝剂的透黄风险。A.2 意义和用途 本方法旨在用加速方式,模拟接缝剂中可能渗出的易黄变物质

42、,随水经过腻子层迁移到涂料外表面而造成透黄污染的可能性。由于施工条件、干燥条件、应用环境不同,不可能完全判断实际应用中透黄情况。一般来说,按该方法测得的色度值越小,实际应用中出现透黄污染的风险越小。A.3 仪器设备 A.3.1 干相(无凝露)荧光紫外老化机 符合GB/T 23983-2009中4.1章要求,装有试验箱、UVA(340)荧光紫外灯管、加热管和样品架、辐射计、灯管。灯管应符合GB/T 23983-2009中4.2章要求。A.3.2 双光束闪光氙灯光谱光度计 波长范围(360780)nm,波长间隔10nm,带有校准数据的白板绿板和钕镨滤色片。A.3.3 高速离心机 转速不低于4000

43、r/min。A.3.4 可调转速分散机 最高转速不低于600r/min,装配有直径为55mm的分散盘。A.3.5 高速行星式搅拌机 最高转速不低于2000r/min。A.3.6 天平 精度不低于1g。A.4 试验材料和试剂 A.4.1 50mL具塞透明试管:硬质玻璃材质,壁厚1.00.1mm,装去离子水后铂-钴色号不超过5.0。DB35/T 16682017 16 A.4.2 未涂脱模剂的清洁塑料圆型样品模。A.4.3 尼龙网布:300目。A.4.4 其他:淋膜纸、刮刀、25mL移液管。A.4.5 所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中三级水的要求。A.4.6 标准铂-钴对比溶液及标准样品

44、:应符合GB/T 6324.6-2014中6.1章要求。A.5 试验步骤 A.5.1 试样制备 A.5.1.1 取样 按产品说明比例准确称取A组分和B组分。如B组分配比为某范围时,取B组分配比的最大比例数值。样品总量为(30050)g。A.5.1.2 首次机械混合 A.5.1.2.1 行星式搅拌机法 样品装入样品罐中,置于行星式搅拌机(见A.3.5)内以1000r/min1500r/min速度运行30s后取出。可适当提高速度或延长搅拌时间,保证A组分和B组分充分混合均匀。该法优先使用。A.5.1.2.2 可调转速分散机法 样品装入样品罐中,用可调转速分散机(见A.3.4)以400r/min混合

45、均匀8min后取出,混合过程应尽量避免死角。可适当提高速度或延长搅拌时间,保证A组分和B组分充分混合均匀。A.5.1.3 二次手工混合 取行星式搅拌机法(见A.3.5)或可调转速分散机法(见A.3.4)制得的混合样品约150g,在铺有淋膜纸的玻璃平板上,用刮刀反复批刮混合均匀。A.5.1.4 试样制备 将通过二次手工混合后的样品均匀填入圆型样品模(见A.4.2),制备5个直径80mm,高度4mm的平行试样。A.5.2 浸出液 试样在标准条件下养护48h后脱模,装入合适清洁容器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后加盖密封。标准条件下放置48h后,用尼龙网布过滤除去浸出液中可见机械杂质。将每个试样的全部浸出

46、液分别装入一只50mL具塞玻璃试管(见A.4.1)中。A.5.3 浸出液人工加速老化 将装有浸出液的具塞玻璃试管固定在荧光紫外老化机(见A.3.1)试验箱中的样品架上,确保光源能完全透射过具塞玻璃试管中的全部浸出液。将试验区的其他空间用不透光的空白板填满。开启荧光紫外老化机(见A.3.1),以UVA(340)荧光紫外灯管为光源,保持黑板温度(603)、辐照度0.68W/m2,加温连续光照168h。A.5.4 色度测定 DB35/T 16682017 17 A.5.4.1 离心分离:将具塞玻璃试管(见A.4.1)中的人工加速老化后的浸出液冷却至室温后立即全部转移到离心机(见A.3.3)中的离心管

47、中,离心至液体澄清。A.5.4.2 预热校准:预热测色仪(见A.3.2)2h,用标准铂-钴对比溶液(见A.4.6)校准测色仪。A.5.4.3 色度测定:取适量浸出液装入光路长度为10mm的比色皿,按GB/T 6324.6-2014测定其铂-钴色度,以铂-钴色号表示。A.5.4.4 试验结果:以每份浸出液样品2个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平行样品的实测值。取5个平行样品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相对偏差超过20%应重新试验。DB35/T 16682017 18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 B.1 原理 按产品明示的配比混合试样,在标准条件下放置,让样品中的

48、活性稀释剂充分参与固化反应,然后通过差值法测定样品的不挥发物含量。如果样品中含有水分,采用卡尔费休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分含量。最后计算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含量。B.2 仪器设备 B.2.1 金属平底皿 直径(755)mm,边缘高度至少为5mm或能保证试样不溢出。粘稠的样品也可用约0.1mm厚的铝箔,裁成可以对折的大小约为(10010)mm(30010)mm的矩形,通过轻轻挤压对折的两部分而使黏稠液体完全铺开。B.2.2 烘箱 为保证试验安全,应选用强制对流烘箱,能保持在规定或商定温度的2范围内,并配有可水平放置的隔板。也可使用在工作室1/3高度位置装有带孔金属隔板的自然对流烘箱。

49、为防止爆炸或起火,对于含有易挥发性物质的样品应小心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B.2.3 干燥器 装有适宜的干燥剂,例如氯化钴浸过的干燥硅胶。B.2.4 天平 精度0.1mg。B.2.5 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容量为10mL。B.3 取样 按GB/T 20740规定取样,也可按商定方法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B.4 试验步骤 B.4.1 测定次数和一般试验条件 在标准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所有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DB35/T 16682017 19 B.4.2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B.4.2.1 金属平底皿(见B.2.1)先除油和清洗,于(1352)的烘箱(见B.

50、2.2)中烘30min,然后放置在干燥器(见B.2.3)中备用。B.4.2.2 按产品明示的配比制备好试样,混合均匀。如B组分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按明示比例的中值混合后进行测定。B.4.2.3 称量洁净干燥的金属平底皿(见B.2.1)的质量(m0),称取(30.1)g待测试样至金属平底皿(见B.2.1)中,称量精确至1mg(此时,m1为试样与m0的质量之和)。对高黏度试样或易结皮试样,用一个已经称重的金属丝(如未涂漆的弯曲回形针)将试样铺平(此时,m0为皿与金属丝的质量之和),如有必要,可另加(31)mL易挥发的合适溶剂(如丙酮)稀释试样。对易挥发的试样,建议将充分混合的试样放入一个带塞的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装饰装潢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