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189584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两次比较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真精神,在这堂课上咱比一比看谁棒!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喜欢吃青菜吗?那咱到农民伯伯的大棚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1)仔细默读这段情景。 (2)谁能大声读一遍。 2、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4、导入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探究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的问题。 5、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题里的数学信息与问题? 6、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开始动手做。 7、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8、做完之后,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1、)你是选择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2、)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分别以谁为单位“1”的量? 9、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1、讲解分享:大家讲的真好!小精灵也有自己的想法,你们愿意分享吗?我们来仔细的分享一下: 分析与解答分享: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16页的3、4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

4、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

5、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

6、共有多少条? 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4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7、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 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

8、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完成练习一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初步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

9、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灵活地解决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例2主题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现在我们先做一组练习: 3分=()秒120分=()时5分=()秒 4时=()分300分=()时180秒=()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就是如何进行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知:教学第5页例2 1、谈话: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学了。小明同学背着书包上学来了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第5页上面的主题图。 2、谁能说一说:(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数学

10、信息?(板书: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汇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数钟面上的小格,从7时30分到7时45分,有15个小格,就是15分钟。板书:数小格 生2:数钟面上的大格,从7时30分到7时45分,有3个大格,就是15分钟。板书:数大格 生3:7时45分和7时30分都是7时多,直接用45分减30分,算出走15分钟。板书:45-30=15 生4:用“终

11、点时间7时45分-起点时间7时30分”,得到经过的时间15分 板书:7时45分-7时30分=15分 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5、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这个计算结果对吗?你是怎么想的?(写上答语) 6、比较: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了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强调:数格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身边没有钟表,无法直接数。因此,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7、整理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了这一个问题的?谁来说一说?(先阅读理解题意,再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进行回顾和反思,看答案

12、是否正确。)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三、巩固练习 1、谈话:同学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用“终点时间-起点时间”得到“经过的时间”。你能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吗? 2、完成教科书第5页下边“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挑两名学生演板。 (2)集中评讲:9时-8时40分,分钟部分不能直接相减,怎么办呢?根据1时=60分,先从9时中借出1时变成60分,然后再减:9时-8时40分=8时60分-8时40分=20分 3、拓展训练: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评讲时强调: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终点时间 (2)补充题:某单位每天上午8:00上班

13、,要求全体员工提前20分钟到达单位,请问员工最晚何时到达单位? 评讲时强调:终点时间-经过时间=起点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8题。 5、完成练习一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时间的计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数钟面上的小格、大格,或者计算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时间的有关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先阅读理解题意,再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进行回顾和反思,看答案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

14、的作业吧。 练习一第9、11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先:阅读与理解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再:分析与解答 后:回顾与反思 1、数小格15分钟 2、数大格15分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3、45-30=15分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终点时间 4、7时45分-7时30分=15分终点时间-经过时间=起点时间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15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巩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弄清各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面积公式。 3、灵活运用割补法、拼全法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15、 4、在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闯关式练习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和组合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生互问候并提出本课时教学期望及要求智勇闯三关。 二、热身活动 1、出示各种平面图形,请同学说说用字母表示的面积公式。 2、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渗透各图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切割法和移补法运用的数学思想) 三、第一关 1、出示图形 A B 2、解析题目 A图: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长方形面积加上圆的面积) B图;切割成一个正方形和半个圆。(正方形的面积加上半个圆的面积) 3、出示数据,学生任选一题进行计算。 4、做好的

16、自行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评析。 5、小结闯关情况,体验闯关成功的喜悦,激发闯关斗志。 四、第二关 1、出示图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 B 2、解析题目 A图:割补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梯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 B图:移补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要减去空白处的宽度) 3、出示数据(A图梯形上底20,下底40),学生任选一题进行计算。 4、做好的自行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评析。 5、小结闯关情况及闯关成功诀窍,体验闯关成功的喜悦同时充分准备应对下一关的挑战。 五、第三关 1、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刚才两关都是利用割补法把组合图形切割、移补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进行面积计算,那这两颗

17、星形图又是从怎样的图形中割取下来的呢? A B 2、解析题目,并出示下图。 A图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半个圆的面积。 B图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圆的面积。 3、出示数据(A图三角形的底是20,高是17;B图正方形的边长是40dm),学生任选一题进行计算。 4、指名叫刚才想象出的同学上台演板,再全班交流、评析。 5、小结闯关情况,体验闯关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六、全课总结 全班归纳闯关心得,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及优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反思: 因为我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形式开展本节练习课,故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

18、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情,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经历一个推进、巩固、深化的过程。而且都是全班先交流解题思路,再任选一题进行计算,如此时间上也易掌控,又照顾到了那些学困生。整堂课下来,统计后发现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闯过了三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9、1、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2、动画引入: 蓝猫三千问,08年什么大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蓝猫: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 师:有哪些办法? 生1:用面积单位去摆。 生2:可以计算。用长乘宽,我是预习的。 师: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主动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块、尺子和一张印有六个图形的纸。 师:请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六个图形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作业纸: 长度单位:厘米 1号图(横放):长5宽32号图(竖放):

20、长4宽2 3号图:正方形边长24号图:正方形边长3 5号图(横放):长4宽16号图(横放):长6宽4 (2)学生个体活动,然后小组交流。 师:每人在组内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面积。小组内选择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汇报: 第1组:用透明小正方形纸覆盖在2号图形上,2号图形是长4宽2,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再覆盖在6号图形上,6号图形是长6宽4,有2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同时另一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简单。 师:也是这样做的举手,有不同的吗? 第2组:用小正方形摆在第1个图形上,横着摆一排5个,竖着摆了3个,

21、一共要摆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同样方法摆第4个图形。 师:(指图1)为什么只摆7个? 生:因为一排5个,竖着摆3排就行了。 第3组:用尺子画图1格子,长是5画5格,宽是3画3行,一共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小结:刚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画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摆,知道了这些图形的面积。 (3)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数方格的。 师小结:长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有几排这样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4)长方形面积单位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能结合操作中的数据,说说它们

22、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号图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有3个5是15平方厘米。 2号图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 3号图形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都说明了? 生: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 师: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请生闭眼想象,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多少平方厘米? 长8米,宽5米,面积多少平方米? 师:长方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长乘宽(师板书) 师:正方形面积怎样算? 生: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你怎么想的?正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边长乘边长? 生:因为

23、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面积也可以用长乘宽,也就是边长乘边长(板书) 集体朗读公式。 3、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正方形面积呢? 图:举重场、田径场(无数据) 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边长 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田径场:长50米,宽30米举重场:边长8米 生计算。汇报: 生1:举重场面积64平方米,8乘8=64生2:50乘30=1500平方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篮球场P99-5求面积。长28米,宽15米生汇报。 (3)奖品:蓝猫书签 师: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多少平方

24、厘米? 生1:大约是48平方厘米。生2:这个书签大约是45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生:长9厘米,宽是5厘米。 师:你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生:知道长和宽,就能估出面积。 请生测量书签长和宽,计算面积。汇报;长是12,宽是4,12乘4=48平方厘米 (4)主席台背景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算背景图面积。 生1:将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长,左移得到宽。 生2:画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格子。 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8 学习内容: 第9页的例4、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中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

25、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另见补充习题、当堂反馈相关练习,有记号标明)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学情预判: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有点困惑,这一点要加强教学。 二交流共享 后教预设:出示二个板块的挂图,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板块一】学习例4: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

26、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你是怎样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 【板块二】学习例5: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小组交流: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 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这个

27、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2)你是如何想的。 3.判断。 (1)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三角形面积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的2倍. (4)底和高都是0.2厘米的三角形,面积是0.2平方厘米. 4完成课本第17页第6题。 5、拓展练习 量出你的三角板(两个任选一个)的底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6、

28、课外延伸:阅读第16页“你知道吗”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难点: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学课件。 2剪两

29、个底4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供演示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用教科书第137页的图剪下来贴在厚纸上)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出示各种图形。提问: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l)指导学生数方格。 (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 (3)比

30、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2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从上面的比较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

31、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教师先要求学生要沿着哪条哪条高剪,再让学生动手.) (2)教师示范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平行移动。 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

32、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比较。(在黑板上剪拼成的长方形的上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

33、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教师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代表乘号的“”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6)看教科书第65页中相应的内容,并完成第65页中间的“填空”。 3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看教科书第66页的例题,指名读题后,引导学生想,根据什么列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然

34、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共同订正,指名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2)完成教科书第66页“做一做”中的第l题和第2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3)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再求出它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作业;练习十六 第2题和第3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

35、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

36、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是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起始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这节课中生动形象的多媒

37、体有助于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

38、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1)、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强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能够降低门槛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2、 导入新课 3、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在方子格中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3)、通过观察表格,试着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明确其底和高。 学生在学具上标明其底并画出对应的高。 讨论:

39、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计算(保证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小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补法) 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 幻灯片演示割补的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须条件) 4、 课堂小练笔。 设计目的:达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高 长方形 面积 = 长 宽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h S=ah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1 本节课的教学

40、内容是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教材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交流共享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1.关注对算理的理解,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学生往往会因为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造成计算错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节课在教学计算方法的环节安排了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结合图形反观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算理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

41、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每一门课程当中,学生说的过程是对新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个让学生说算理的环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块,吃了这个西瓜的。 (1)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说一说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用加法计算,求一共吃了几块,就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及几分之几

42、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利用第2小题,为学生学习分数加法搭建一个过渡的台阶,也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3)展示计算结果,交流算法。 算法一 算法二 (4)小组讨论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并说一说为什么。 (算法二是正确的,因为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3块,用分数表示是) (5)课件演示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想一想并填空:表示1个(),表示2个(),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个(),即()。 (6)结合上面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用

43、减法解决的问题。 (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7)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并交流算法。 (列式:,因为表示2个,表示1个,减就是从2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1个,即) (8)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独立解答例2。 (9)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并交流。 (10)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讨论交流和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相加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连加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