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87558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5.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4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4 年 7 月 26 日I目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5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5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10第第二二部分部分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16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6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9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1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4五、主要经济圈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26(一)主要经济圈建设情况.26(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情况.27六、区域金融

2、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28(一)金融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8(二)科创金融改革取得新成效.29(三)绿色金融创新呈现新进展.29(四)普惠金融改革开创新局面.29(五)金融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30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区域经济金融展望.31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专专题题.33专题 1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成效显著.33专题 2CPI 和 PPI 的区域运行特点与比较.35专题 3贷款增长的区域特征与盘活存量资金.37专题 4持续强化金融赋能助力民营经济恢复发展.39专题 5做好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与思考.41专题 6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发展.43表表 12023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

3、增长率.5表 22023 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6表 32023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7表 42023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8表 52023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8II表 62023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8表 72023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9表 8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10表 9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10表 102023 年各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2表 11202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占比的地

4、区分布.14表 122023 年各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分布.15图图 1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5图 22023 年各地区进出口增速.7图 32023 年各地区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9图 42023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图 52023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11图 62023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13图 7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6图 8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16图 9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图 10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18图 11东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8图 12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

5、增长情况.18图 13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9图 14中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19图 15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图 16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21图 17中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1图 18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21图 19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2图 20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23图 21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3图 22西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图 23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4图 24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图 25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图 262023 年各地区月度 CPI 同比变动.35图 272023 年各地区月度 P

6、PI 同比变动.35图 2820182023 年本外币绿色贷款增速和比重变化情况.43图 292023 年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速和占比情况.431内容摘要内容摘要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

7、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统筹把握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内部与外部均衡,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资金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3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5.4%、4.9%、5.5%和 4.8%。东部地区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新动能投资明显加快,

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运行稳健,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经经济稳中提质济稳中提质。重点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外贸新动能加速提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有力,对先进制造业服务力度持续加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稳中向好。西部地区经济稳中向好。工业投资拉动有力,新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东北地区经济较快恢复。东北地区经济较快恢复。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外贸出

9、口快速增长;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力度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下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23 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城乡强,城乡融合融合发展步伐稳健。发展步伐稳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面加快,区域间经济增速差距收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引擎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步伐稳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民生活便捷性不断提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构不断优化优化。固定资产

10、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0%,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6.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5.9%,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逐渐恢复。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固定2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4%,保持较快增速。三是三是消费消费市场持续市场持续恢复恢复回升回升,外资外贸结构持,外资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7.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3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7.2%、6.8%、7.6%和 8.7%,消费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7.4

11、 个、5.3 个、8.5 个和 13.7 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服务零售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比重上升,升级类、绿色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占比提高,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引资占比提高。四是四是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4.1%、4.7%、5.8%,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0.2%。分区域看,东北、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0.9 个、0.1 个百分点;东北、东部、西部地

12、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4.7 个、2.3 个、0.7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 6.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制造业智能化带动相关行业生产较快增长,新能源产品日益成为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五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五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6.4%,增速比上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 3.7个、12.7 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5.4%,

13、社会保障和就业、科技、农林水、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8.9%、7.9%、6.5%、5.7%,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资金规模超过 2.2 万亿元,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农民工总量、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分别比上年增加 191 万人、119 万人,就业形势稳步向好,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改善。六六是是货币信贷保持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2023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2)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9.5%和 9.7%,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信

14、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各项贷款同比多增,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1.4%、11.1%、11.0%和 3.2%。七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七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聚焦重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 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1.9%,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1.9%和 15.3%,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3.5%,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2.6%,均持续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增速。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均快于全国

15、。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综合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维护利率市场竞争秩序,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3降。2023 年 12 月,全国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35%,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8%、4.42%、4.55%和 4.24%,同比分别下降 0.21 个、0.37 个、0.32 个和 0.44 个百分点。九是九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整体收敛

16、,金融业运行稳健金融业运行稳健。2023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9%,较上年末下降 0.04个百分点。金融业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银行业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十是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十是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绿色金融改革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效果显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扩容升级,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持续优化。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5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0%。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17、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但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国各地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完

18、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19、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4标相匹配,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优化资金

20、供给结构,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加强工具创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兼顾内外均衡,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大力支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

21、面。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2023 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稳妥化解,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

22、23 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2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比上年加快 2.2 个百分点,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四个季度 GDP 同比分别增长 4.5%、6.3%、4.9%和 5.2%,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52.1%、21.6%、21.5%和 4.8%,其中,东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0.4个、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比保持不变。1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

23、价格计算。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0 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3 个省。表 12023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一)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稳健1.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各地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2023

24、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5.4%、4.9%、5.5%和 4.8%,均高于上年增速水平,区域间经济增速差距较上年收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2023 年,全国共有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数量较上年增加,区域分布更加平衡,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有 5 个、2 个、8 个和 2 个,区域发展平衡性更强。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1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2.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引擎带动作用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引擎带动作用有效有效发挥发挥,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25、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有效发挥,引擎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发挥了“挑大梁”作用。2023 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合6计 52.0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41.2%,较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8 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30.4%,较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各地区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统筹硬件联通和制度衔接,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加快。2023 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 749亿元,同比增长 1.1 倍;京津冀地区培育国家级单项冠

26、军企业 100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50 家,分别占全国的 8%和 12%以上。长三角地区加强跨省域互补性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首个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2023 年 7 月揭牌,已形成 38 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强化制度规则衔接,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推动各类要素资源互联互通。深圳市政府赴香港发行 50 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2023 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出口总额 8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19%。成渝地区共同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 1.6 万亿元,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 30%;两地生产汽车 3

27、29 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 10.9%。2023 年,成渝经济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比全国增速高 2.7个百分点。3.城乡融合步伐稳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融合步伐稳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各地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2023 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6.2%,比上年末提高 0.9 个百分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23 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8.4%,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 0.8 个百分点。乡

28、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 7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 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 90%以上,农村公路总里程达 460 万公里,农民生活便捷性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66.5%,助力乡村消费新业态较快发展。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691 元,同比实际增长 7.6%,比城镇居民高 2.8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 2.39,比上年下降 0.06。(二)内需稳步扩大,外需保持平稳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

29、不断优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化。2023 年,各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 4.4%,比全国高 1.4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均较上年有所回落。在企业盈利改善及转型升级加快等因素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持续企稳向好,全年同比增长 6.5%,比全部投资增速高 3.5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9%,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8 个百分点。各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

30、新推动产业创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0.7个百分点。随着增发国债等政策持续落地显效,民生补短板投资增势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5.9%。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民间投资的意愿和能力逐渐恢复,全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 0.2 个百分点。表 22023 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新场景新模式发,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向好展向好。2023 年,各地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最终消

31、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3 个百分点,对经济发7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全面恢复,同比分别增长 7.2%、6.8%、7.6%和 8.7%,分别比上年提高 7.4 个、5.3 个、8.5 个和 13.7 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38.4%,较上年提高 0.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服务零售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20.0%,比商品零售额增速高 14.2 个百分点。文旅消费回暖带动住宿、餐饮消费加快恢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20.4%,限额以上住宿业单位客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线上消费增长加快,实物商品

32、网上零售额增速比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0.4个百分点。升级类、绿色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3.3%、11.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7.9%。表 32023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3.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3 年,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进口,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有效拉动出口。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41.8 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总额 23.8 万

33、亿元,同比增长0.6%,东北地区出口增速最高,为 6.5%;进口总额 18.0 万亿元,同比下降 0.3%,中部地区进口增速最高,为 1.9%。货物进出口顺差 5.8 万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58.6%。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 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53.5%,较上年提高 3.1 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6.6%,较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 2.4万亿元,同比增长 15.6%,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22023 年各地区进出口

34、增速4.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平稳发展。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平稳发展。2023 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1.1 万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引资占比分别为 37.4%和27.9%,较上年分别提高 1.3 个和 1.6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开放高地作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实际使用外资均超过 200 亿美元。全国新设外资企业近 5.4 万家,同比增长 39.7%。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 9170 亿元,同比增长 16.7%。投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新签绿色、数字、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23 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 28.4%。(三)三

35、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协调发展发展,服务业支撑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作用增强。2023 年,全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4.1%、4.7%、5.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7.1%、38.3%、54.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全年粮食总产量 1.4 万亿斤,连续 9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东北、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0.9 个、0.1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2%,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3 个百分点,41 个大类行业中有28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分区域看,东北、东部、西部地

36、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4.7 个、2.3 个、0.7 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上8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0.2%。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26.8%。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为 57.6%;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 6.0%。表 42023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2.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科技创新

37、实现新突破破。各地区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3.6%,较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制造业智能化带动相关行业生产较快增长,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29.8%、10.3%;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60.0%、20.5%;服务机器人、3D 打印设备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23.3%、36.2%。新能源产品日益成为新增长点,清洁能源消费量

38、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26.4%,较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亮点纷呈,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 400 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3.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新发展模式加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新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快构建。各地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市场出现积极变化。2023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9.6%,降幅比上年收窄 0.4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 8.5%、6.5%,

39、降幅分别比上年收窄 15.8 个、20.2 个百分点。“保交楼”工作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 17.0%。各地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 159 万套,基本建成 1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 213 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7 万个,惠及居民 897 万户。表 52023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 62023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

40、比涨幅分布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1.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财政支出持续加力。受经济回升向好和 2022 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9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 年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比上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税收收入 18.1 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83.6%,较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6.7%、12.0%,比上年分

41、别提高 3.7个、12.7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同比分别增长 6.9%、10.7%,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4%。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3.4%、5.3%、6.8%和 6.4%。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四季度增发 1 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科技、农林水、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8.9%、7.9%、6.5%、5.7%。表 72023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

42、。2.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实体经济和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2023 年,国家分批次延续优化 70 余项到期税费优惠政策,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一批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资金规模超过 2.2 万亿元。从政策惠及对象看,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近 9500 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为 42.6%;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 1.4 万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为 64.0%。(五)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生产价格低位运行1.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能源价格由涨转降。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能源价格由涨转

43、降。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社会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2023 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0.2%,涨幅比上年回落1.8 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 0.3%,影响 CPI 下降约 0.06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平均下降13.6%,影响 CPI 下降约 0.20 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能源价格由上年上涨 11.2%转为下降 2.6%,影响 CPI 下降约 0.20 个百分点。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CPI同比分别上涨 0.3%、0.1%、0.1%和 0.2%。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32023 年各地区 CPI 和 P

44、PI 同比涨幅2.生产价格低位运行,部分高技术产品、消生产价格低位运行,部分高技术产品、消费品制造业价格上涨费品制造业价格上涨。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023 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 3.0%,比上年低 7.1 个百分点。全年 PPI 呈“V”型走势,年中 6 月降至最低点-5.4%,12 月降幅收窄至-2.7%。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PPI 同比分别下降 2.5%、3.7%、3.8%和3.1%。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分别上

45、涨 4.2%、4.8%,对 PPI 走势产生了拉升作用。(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改善2023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低 0.4 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是 5.4%、5.2%、5.2%、5.0%,就业形势稳步改善。随着服务业较快恢复,城乡人口流动加快,以及一系列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落10地生效,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帮扶成效显著,全国农民工总量、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分别达到 29753万人、3397 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 191 万人、119万人。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46、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43.0%、24.4%、26.7%和 5.9%,与上年基本持平。注:上海数据为 2023 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42023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一)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1.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保持合理增长合理增长。2023 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7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35.6 万亿元。分结构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3增加 22.2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 62.4%;直接融资增加

47、 2.4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 6.8%;政府债券净融资 9.6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27.0%。3自 2023 年 1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表 8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表 9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2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 1 万亿元,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流动性投放工具,为信贷合

48、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引导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2023年末,全国本外币贷款余额 24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1%。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1.4%、11.1%、11.0%和 3.2%;东部和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占比上升,较上年末分别提高 0.3 个和 0.1 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速维持高位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速维持高位,工业、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业业贷款贷款增加较多增加较多。2023 年末,全国本外币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98.8万亿元,同比增长 15.7%

49、,增速比上年末提高 1.2 个11百分点;全年增加 13.5 万亿元,同比多增 2.5 万亿元。从投向看,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业贷款增加较多,全年分别增加 4.8 万亿元、6.8 万亿元和 4.9 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 1.2 万亿元、1.1万亿元和 1.1 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住户贷款住户贷款平稳平稳增长,消费贷款增速回升。增长,消费贷款增速回升。2023 年末,全国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 8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增速比上年末提高 0.2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 4.3 万亿元,同比多增 3648 亿元。其中,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19.8万亿元,同比

50、增长 9.4%,增速比上年末提高 4.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 1.8 万亿元,同比多增 9426亿元,助力消费稳步恢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52023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3.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信贷结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持续优化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倾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斜。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巩固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牵引带动作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推动构建多元化接力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定期开展全国性银行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贷款情况通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