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85809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E R A 5(E CMWF r e a n a l y s i s v e r s i o n 5)再分析资料和G D A S(G l o b a l D a t a A s s i m i l a-t i o n S y s t e m)资料,基于S OM s(s e l f-o r g a n i z i n g m a p s)算法和天气学检验方法,归纳总结2 0 1 22 0 2 1年太行山中南段7 5次暖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形势,探讨不同形势下的水汽输送特征及降水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可分为高空槽型、低涡型、副高纬向型、副高经

2、向型和西北气流型5种,其中以高空槽型最为常见,西北气流型最少。低涡型存在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其日降水极值、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和影响范围在所有类型中均最大,与低涡型相比,高空槽型缺少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而副高纬向型和副高经向型缺少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利用HY S P L I T(h y b r i d s i n g l e-p a r t i c l e L a g r a n g i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j e c t o-r y)模型追踪气团发现:低涡型和副高纬向型均以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高空槽型和副高经向型分别

3、以来自黄海沿岸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整层水汽收支分析表明: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流入来自南边界,其他流入边界及各边界水汽流入贡献的相对大小与环流形势有关。关键词:太行山;极端降水;环流分型;水汽收支;水汽输送引 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资源时空分配发生变化,导致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1-2。作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影响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多地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3-4。极端降水易造成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例如“2 17”河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过程5-6,因灾死亡失踪近4 0 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1 2 0 0

4、亿元。针对极端降水的研究已引起普遍关注7-1 0。极端 降 水 的 发 生 离 不 开 环 流 形 势1 1。卢 睿等1 2指出,淮河流域夏季南部型的极端降水频次分布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异常偏西偏南有关,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北侧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使水汽输送停留在淮河流域南部,导致南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中部型对应鞍型场环流结构,北部型对应淮河流域处于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南侧,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淮河流域北部,导致北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陈红专1 3将影响湖南极端降水的主要系统分为西南涡-暖式切变线型、冷槽切变线型、台风型、副高边缘型和一致南风型。孙婧超等1 4根据受热带气旋影响与否将华南地

5、区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分成两类。目前,针对太行山地区极端降水环流形势的系统总结报道还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个例分析,如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高西伸北抬和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背景下的“1 67”华北极端降水过程1 5,大陆高压和副高之间鞍型场形势下的“2 17”河南极端降水过程1 6-1 7等。通过对极端降水事件环流形势的分型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极端降水的发生成因,对提早预判具有良好的业务指导意义。极端降水过程往往伴随强盛的水汽输送。车少2 0 2 3-1 2-0 6收到,2 0 2 4-0 3-1 1收到再改稿。资助项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2 0 2 2 0 3 0 2 1 2 1 1 0 8

6、0,2 0 2 3 0 3 0 2 1 2 2 1 2 5 3,2 0 2 3 0 3 0 2 1 2 2 2 3 9 3),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 X F Z 2 0 2 2 J 0 1 6),山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S X K Z D T Q 2 0 2 3 6 3 0 1)*通信作者,邮箱:w u_y o n g l i s i n a.c o m 第3 5卷 第3期 2 0 2 4年5月 应 用 气 象 学 报J OUR NA L O F A P P L I E D ME T E O R O L OG I C A L S C I E N C E V o l.3 5,N o.3 M a

7、 y 2 0 2 4静等1 8指出2 0 2 1年1 0月初北方极端降水过程中副高西侧存在异常强盛的经向水汽输送。布和朝鲁等1 9研究发现河南南侧形成的强经向水汽通量带与台风、副高引起的低层水汽通量带在河南附近汇合,共同为“2 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提供充沛水汽。另外,掌握极端降水的水汽源区及其贡献是深入认识其形成机理的关键环节。王婧羽等2 0认为来自东部海域(黄海、东海为主)的水汽对2 0 1 2年7月2 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贡献最大。崔晓鹏等2 1指出“2 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所需的水汽主要来自河南南侧中东部大陆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且前者水汽贡献率达后者2倍以上。同时,分析水汽收支特征2

8、 2-2 3对认识极端降水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是我国第二和第三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两侧地势差异明显,导致降水分布存在较大时空差异,总体上南坡和东坡降水量高于北坡和西坡2 4,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 5,太行山以西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出现在1 8:0 0(北京时,下同)左右,而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和沿海地区日峰值一般出现在上午2 6。可见,地形起伏对降水的时空格局有直接影响。在“2 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中,由于太行山和豫西山地地形的动热力抬升共同影响,强降水表现为沿地形在迎风坡一侧呈带状分布的特征2 7。前人针对太行山地区降水特征、地形影响及个例分析等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9、但针对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分型以及水汽输送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归纳总结2 0 1 22 0 2 1年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事件产生的环流形势,深入分析不同环流类型影响下的水汽源地、输送、收支等特征,以期为极端降水的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参考和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 料所用降水资料为2 0 1 22 0 2 1年暖季(59月)太行山中南段(3 4.3 0 3 8.7 3 N、1 1 1.8 6 1 1 5.2 9 E)无缺测的1 3 9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图1)逐时观测,日降水量计算时段为0 8:0 0次日0 8:0 0。在环流形势分型和合成分析以及水汽通量、收支等计算中,采用

10、的高度场、风场、比湿等均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 R A 5(E CMWF r e a n a l y s i s v e r s i o n 5)再分析资料,其时间分辨率为1 h,水平分辨率为0.2 5 0.2 5。用于驱动HY S P L I T(h y b r i d s i n g l e-p a r t i c l e L a g r a n g i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j e c t o r y)模型的气象强迫场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G D A S(G l o b-a l D a t a A s s i m i l a t i

11、 o n S y s t e m)资料,其时间分辨率为6 h,水平分辨率为1 1。1.2 方 法1.2.1 极端降水事件筛选采用日降水量超过某一百分位阈值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2 8-2 9。具体方法:将本文研究区域内的某气象站2 0 1 22 0 2 1年每年逐日有效降水量(不小于0.1 mm)按升序排列,取每年第9 5个百分位的平均值作为该气象站的日极端降水阈值,当研究区域内有1 0%(1 4个)或以上的气象站日降水量超过其阈值时,定义为一次极端降水事件。基于该定义得到的极端降水事件日最大降水量为5 0.36 2 4.1 mm,均属于暴雨或以上量级降水过程,表明该定义具有较好适用性。图1为

12、研究区域内各气象站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由图1可知,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图1 研究区域内各气象站极端降水阈值(点标记,单位:mm;阴影为地形高度)F i g.1 T h r e s h o l d o f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a t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t a r g e t a r e a(t h e d o t m a r k e r,u n i t:mm;t h e s h a d e d d e n o t e s t h e t e

13、 r r a i n h e i g h t)682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第3 5卷 阈值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针对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原,极端降水阈值多数不足3 4.0 mm,少数在3 4.03 9.9 mm;对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中南部,极端降水阈值普遍较大,多数集中在3 4.03 9.9 mm,少数在4 0.04 5.9 mm;对于太行山以南的河南中北部,极端降水阈值进一步增大,多数达到4 0.0 mm,个别气象站甚至超过4 6.0 mm。1.2.2 环流分型和合成分析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分型采用主客观融合的方法,首先采用S OM s(s e l f-o r g a

14、n i z i n g m a p s)算法进行客观分型,然后结合天气学检验方法综合分析获得。S OM s算法3 0最早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K o-h o n e n提出,是一种无监督的神经网络算法,该算法由两层网络(输入层和竞争层)组成,训练时采用竞争学习策略,自组织、自适应地改变网络参数和结构。客观分型的范围选择3 0 4 5 N,1 0 5 1 2 0 E,权值向量设为(2,3)。针对某一类型下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日期T,用于合成的资料时间取T+0日0 8:0 0,合成场资料(C)为所有事件中某一物理量场的算数平均,C=1NNi=1i。(1)式(1)中:i为物理量场,N为极端降水事件数量。1

15、.2.3 水汽轨迹分析HY S P L I T模型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澳大利亚气象局联合研发的一种可用于计算气团运动、扩散以及沉降的专业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汽轨迹分析3 1-3 4。模型对粒子运动轨迹的计算方法详见文献3 5。选择研 究 区 域 中 心 位 置 附 近 的 经 纬 度 坐 标(3 6.5 N,1 1 3.5 E)作为轨迹模拟起始点,初始高度设置为2 0 0 0 m,该高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对流层低层气流的流动情况。针对每个极端降水事件,计算4个时次(0 8:0 0、1 4:0 0、2 0:0 0和次日0 2:0 0),向后追踪时长为7 d,逐时输出三维轨迹点位置,对后向轨迹

16、进行聚类计算,得到水汽来源轨迹聚类。2 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分型根据1.2.1节极端降水事件筛选方法,2 0 1 22 0 2 1年太行山中南段暖季共发生7 5次极端降水事件。利用5 0 0 h P a位势高度场,通过S OM s算法,将环流形势客观分为6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天气学检验,对客观分型结果进一步优化调整,最终将影响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分为低涡型、高空槽型、副高纬向型、副高经向型和西北气流型5种。由不同环流类型的统计特征(表1)可见,高空槽型是最常见类型,占比为4 0.0%,其次为副高纬向型,占比为2 6.8%,低涡型和副高经向型相当,均占比为1 4.6%,西北气流型最

17、少,占比仅为4.0%。表1 影响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5种环流类型统计特征T a b l e 1 S t a t i s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i v e s y n o p t 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y p e s a f f e c t i n g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 d u r i n g t h e w a r m s e a s o n i n t h e m i d-s o u t h s e

18、 c t i o n o f t h e T a i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s特征低涡型高空槽型副高纬向型副高经向型西北气流型个例数量1 13 02 01 13个例数占比/%1 4.64 0.02 6.81 4.64.0平均影响站数5 02 73 12 92 0平均持续时间/h1 0.49.01 0.57.84.9最大小时降水强度/(mmh-1)2 0 1.98 0.58 4.99 6.67 7.8日降水极值/mm6 2 4.12 2 3.72 0 6.61 6 9.61 0 9.5 利用E R A 5再分析资料,对0 8:0 0 5 0 0 h P a位势高度场和8

19、 5 0 h P a风场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的环流特征(图2)。2.1 低涡型低涡型环流特征是5 0 0 h P a上陕西中北部上空存在中心强度为5 8 2 d a g p m的低涡,8 5 0 h P a上西南气流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一带发生转向,形成暖式切变线,此时,切变线北部的东东南气流控制整个研究区域,气流遇到太行山地形发生强迫抬升,有利于上升运动增强,促进降水量增加。该类型极端降水事件的日降水极值在沿太行山前一带更强,尤其是河南中北部地区。在所有环流类型中,低涡型所产生的日降水极值、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最大,平均持续时间也较长(1 0.4 h)。782 第3期 邱贵强

20、等: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图2 2 0 1 22 0 2 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水事件合成的5 0 0 h P a位势高度(等值线,单位:d a g p m)和8 5 0 h P a风场(风矢量)(黑色矩形框为研究区范围)F i g.2 C o m p o s i t e d 5 0 0 h P a g e o p o t e n t i a l h e i g h t(t h e c o n t o u r,u n i t:d a g p m)a n d 8 5 0 h P a w i n d(t h e v e c t o r)f o r d i f f e r e

21、n t s y n o p t 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y p e s a f f e c t i n g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 f r o m M a y t o S e p d u r i n g 2 0 1 22 0 2 1(t h e b l a c k r e c t a n g l e b o x d e n o t e s t h e t a r g e t a r e a)2.2 高空槽型高空槽型的环流特征是5 0 0 h P a上高空槽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四川

22、一带,8 5 0 h P a上西南气流在河南中部发生转向,研究区域西部主要受转向后的东南气流影响,而东部主要受偏南气流影响,研究区域内河北中南部山西高原存在偏南风向偏东风的转变,但偏东风速总体较小。该类型极端降水事件的日降水极值表现为北大南小,即山西高原和河北中南部大、河南中北部小。2.3 副高纬向型副高 纬 向 型 指5 0 0 h P a上 高 空 槽 不 明 显(5 8 4 d a g p m 线附近常有短波槽活动或仅出现风场扰动),以纬向分布的副高为主要影响系统。该类型的环流特征是高空槽不明显,副高5 8 8 d a g p m线北缘压至淮河一线,8 5 0 h P a上西南暖湿气流在

23、河南西部河北南部发生转向,形成暖式切变线,此时研究区域南部主要受东南气流影响,北部主要受偏东气流影响,均存在地形抬升作用。该类型极端降水事件的日降水极值总体为沿太行山前一带偏大,受副高边缘高能、高湿等因素影响,河南中北部地区的日降水极值更大。2.4 副高经向型副高经向型指5 0 0 h P a上副高呈经向分布,且伴随高空槽出现,为西低东阻的天气形势。该类型的环流特征是高空槽位于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一带,副高5 8 8 d a g p m线位于山东东南部湖北东部东南沿海地区,环流经向度较大,8 5 0 h P a上暖湿气流在河南一带未发生转向,太行山前主要以西南或偏南气流为主,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

24、该类型极端降水事件的日降水极值更易出现在研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尤其是河北中南部。与副高纬向型相比,二者降水影响范围相当,但副高经向型的降水持续时间更短、最大小时降水强度更大。2.5 西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平均持续时间最短,日降水极值、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和影响范围在所有类型中均最小,更易造成河北中南部地区的日降水极值较其他区域偏大。由于该类型的极端降水882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第3 5卷 事件数量偏少,本文不做深入分析。3 不同环流类型的水汽输送特征3.1 基于欧拉方法的水汽输送特征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图3为2 0 1 22 0 2 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

25、水事件的平均日降水量,图4、图5分别为2 0 1 22 0 2 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水事件合成的7 0 0 h P a和8 5 0 h P a水汽通量。由图3图5可知,低涡型极端降水即将发生时,7 0 0 h P a上太行山中南段共存在3条水汽输送通道:第1条是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图3 2 0 1 22 0 2 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日降水量(点标记,单位:mm)(阴影为地形高度)F i g.3 A v e r a g e d a i l y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t h e d o t m a r k e r,u n i t:mm)f o r

26、d i f f e r e n t s y n o p t 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y p e s a f f e c t i n g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 f r o m M a y t o S e p d u r i n g 2 0 1 22 0 2 1(t h e s h a d e d d e n o t e s t h e t e r r a i n h e i g h t)982 第3期 邱贵强等: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图4 2 0 1 22 0 2

27、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水事件合成的7 0 0 h P a水汽通量(黑色矩形框为研究区范围)F i g.4 C o m p o s i t e d 7 0 0 h P a m o i s t u r e f l u x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o p t 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y p e s a f f e c t i n g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 f r o m M a y t o S e p d u r i n g 2 0 1 22 0

28、2 1(t h e b l a c k r e c t a n g l e b o x d e n o t e s t h e t a r g e t a r e a)通道,即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经中南半岛进入我国西南地区,水汽输送有所增强,水汽通量达到1 0 g(sc mh P a)-1,以西南路径向太行山中南段输送水汽,该条水汽输送通道最为明显;第2条是南海水汽输送通道,即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经中南半岛进入南海后以偏北路径输送;第3条是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即来自西北太平洋上的气流汇入。上述3条水汽输送通道的气流到达河南一带发生转向,再次形成水汽输送大值区,中心强度达到9 g(sc mh P

29、 a)-1,之后以东南路径对太行山中南段的降水产生影响。对应8 5 0 h P a上,来自南海水汽输送通道的水汽以反S型路径向北输送,且水汽输送持续较强,水汽通量带中心强度超过1 1 g(sc mh P a)-1,到达河南南部后,与另一支来自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的气流进行汇合,水汽输送得到增强,水汽通量达到1 4 g(sc mh P a)-1,再以东南路径将水汽输送至太行山中南段。无论是7 0 0 h P a还是8 5 0 h P a,其东南路径的水汽输送遇太行山地形发生强迫抬升,有利于降水增加。低涡系统所引起的中低层辐合上升、良好的水汽输送以及地形抬升等因素,均有利于降水在沿太行山前一带更

30、强,尤其是河南中北部地区。与低涡型相比,高空槽型环流在7 0 0 h P a和8 5 0 h P a上均缺少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另外,高空槽型7 0 0 h P a上来自孟加拉湾通道的水汽进入河南时,并未像低涡型一样发生转向,而是继续以西南路径向太行山中南段输送,同时水汽输送强度也明显弱于低涡型,靠近太行山中南段时水汽通量仅为5 g(sc mh P a)-1;8 5 0 h P a上来自南海通道的水汽以反S型路径向北输送至河南时,并未像低涡型一样转向,同时水汽输送强度也并未像低涡型一样得到增强,反而逐渐减弱至8 g(sc m092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第3 5卷 h P a)-1以下。

31、由于8 5 0 h P a上研究区域内河北中南部山西高原地区存在偏南风向偏东风的转向,且具备地形抬升条件,使沿太行山前一带河北中南部地区的降水更大。副高纬向型和副高经向型具有相似之处,7 0 0 h P a上水汽均主要存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通道,这两条通道的气流在南海汇合后为反气旋式环流,并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一带得到增强,并直接以西南路径向太行山中南段输送水汽。二者不同的是副高纬向型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一带的水汽输送强度明显强于副高经向型,另外受副高分布形态以及西风带气流阻挡影响,副高纬向型水汽通量在5 g(sc mh P a)-1以上的最远输送区域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而副高经向型由于环流经向度较大

32、,导致水汽输送经太行山中南段后进一步影响我国东北地区。8 5 0 h P a上两种类型均存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通道水汽输送,这两条通道的气流汇合后经贵州湖南一带逐渐转为西南路径向太行山中南段输送水汽;两种类型不同的是副高纬向型在我国陆地上的水汽输送带强度强于副高经向型,且靠近太行山中南段时副高纬向型在太行山南麓附近出现明显的西南风转为东南风,受地形抬升作用以及副高边缘不稳定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南部,而副高经向型的气流转向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继续北上影响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其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东部的平原地区。综上可知,造成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所需的中低层水

33、汽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不同环流形势影响下的水汽输送通道、强度等特征存在差异,所造成的极端降水特征也不同。图5 同图4,但为8 5 0 h P aF i g.5 T h e s a m e a s i n F i g.4,b u t f o r 8 5 0 h P a 3.2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水汽输送特征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 S P L I T模型,对不同环流类型的水汽轨迹进行追踪和聚类,分析各轨迹路径的水汽输送贡献,其计算方法详见文献192 第3期 邱贵强等: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3 2。图6为不同环流类型聚类后的气块三维轨迹路径。由图6可知,低涡型的

34、气块源地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轨迹数分别占总数的5 0%和3 4%,其中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气块初始高度约为1 7 0 0 m,在以东南路径向研究区域移动过程中,气块高度缓慢下降,降水发生前1 8 h高度降至最低(1 0 0 0 m),随着降水影响系统靠近,上升运动使得气块又逐渐上升至2 0 0 0 m高度;来自南海的气块初始高度约为1 2 0 0 m,在以偏南路径向研究区域移动过程中,高度总体呈现出降-升-降-升的小幅波动,由于这两个源地均位于洋面,气块较为暖湿,导致对研究区域的水汽贡献(5 3%和3 4%)相对较大。此外,还有少量气块(轨迹数占比为1 6%)来自中亚大陆,初始高度较高(接近

35、5 5 0 0 m),气块较为干冷,对研究区域的水汽贡献较小(1 3%),在以西北路径向研究区域移动过程中气块高度起伏变化,随着降水临近,气块高度逐渐下降至2 0 0 0 m。图6 HY S P L I T模型对2 0 1 22 0 2 1年59月不同环流型极端降水事件合成的2 0 0 0 m高度气块后向追踪1 6 8 h三维轨迹聚类(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轨迹路径,轨迹路径一端的数值代表该轨迹数占比)F i g.6 C l u s t e r e d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b a c k w a r d t r a j e c t o r i e s o

36、 f a i r p a r c e l i n 1 6 8 h a t 2 0 0 0 m a l t i t u d e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o p t 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y p e s a f f e c t i n g 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 b y HY S P L I T m o d e l f r o m M a y t o S e p d u r i n g 2 0 1 22 0 2 1(d i f f e r e n t

37、 c o l o r s d e 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t r a j e c t o r y p a t h s,t h e v a l u e a t o n e e n d o f t h e t r a j e c t o r y p a t h d e n o t e s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j e c t o r y)高空槽型的气块移动路径总体与低涡型相似,即存在东南、偏南和西北3条路径,且以东南路径最为常见,该路径下的水汽输送对研究区域的极端降水贡献最大。与低涡型所不同,高空槽型东南路径292 应

38、用 气 象 学 报 第3 5卷 的气块(轨迹数占比为4 5%)源地位于黄海沿岸附近,较低涡型更靠近研究区域,另外,高空槽型的西北路径(轨迹数占比为3 3%)较偏南路径(轨迹数占比为2 2%)更为常见,其对研究区域的水汽贡 献(2 7%)也略高于偏南路径(2 5%)。这表明,高层沿西风带气流的水汽输送对高空槽型极端降水事件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副高纬向型,气块源地位于我国台湾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和孟加拉湾中南半岛附近的轨迹数分别占比为3 7%和1 2%,这两个源地的气块初始高度均约为1 0 0 0 m,分别以东南和偏南路径移向研究区域;此外,来自内蒙古中部的气块(轨迹数占比为2 3%)初始高度

39、约为2 3 0 0 m,在途经渤海、黄海后转为偏东路径移动,此时气块高度下降至约1 0 0 0 m;来自中亚大陆的气块(轨迹数占比为2 8%)以西北路径移动。从对研究区域的水汽贡献看,东南路径贡献最大(4 1%),偏南路径贡献(1 4%)最小,西北(2 3%)和北偏东路径(2 2%)贡献相当,这表明高层沿着西风带气流的水汽输送对副高纬向型极端降水事件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副高经向型的气块移动路径总体与副高纬向型相似,即存在东南、偏南、西北和北转东4条路径,但不同路径的源地存在差异,如副高经向型东南路径的气块源地可追踪至台湾岛以东更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而偏南路径的气块源地可追踪至更近的南海海域;另外

40、,副高经向型以偏南路径的水汽输送最为常见(轨迹数占比为5 0%),其对研究区域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5 3%)最大,而副高纬向型以东南路径的水汽输送最为常见(轨迹数占比为3 7%),其贡献最大(4 1%),这可能与副高的分布形态及西风带等系统有一定关系。4 不同环流类型的水汽收支特征水汽收支可以反映某地区水汽的流入、流出情况,与降水量关系密切。表2为研究区域不同边界上整层(1 0 0 0 h P a至1 0 0 h P a)水汽通量的逐3 h演变。由表2可以看到,在0 8:0 0、1 1:0 0、1 4:0 0、1 7:0 0、2 0:0 0、2 3:0 0、次日0 2:0 0和次日0 5:0

41、0,低涡型极端降水事件的水汽始终维持由南边界和东边界流入,且南边界的水汽流入始终占主导,其总水汽流入贡献(5 9.7%)高于东边界(4 0.3%),北边界和西边界为水汽流出。高空槽型的水汽流入、流出情况与低涡型不同,各时刻水汽均由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除0 5:0 0外,其余时刻的南边界水汽流入量均多于西边界,两条边界的总水汽流入贡献分别为5 8.2%和4 1.8%,北边界和东边界为水汽流出。副高纬向型的水汽流入、流出情况与高空槽型一致,即各时刻的水汽均由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除0 5:0 0外,其余时刻的南边界水汽流入均占主导,南边界和西边界的总水汽流入贡献分别为5 4.8%和4 5.2%,北边

42、界和东边界为水汽流出。副高经向型的水汽流入、流表2 2 0 1 22 0 2 1年59月太行山中南段各边界上的整层水汽通量(单位:k gm-1s-1)T a b l e 2 I n t e g r a t e d m o i s t u r e f l u x a t b o u n d a r i e s o f t h e m i d-s o u t h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T a i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s f r o m M a y t o S e p d u r i n g 2 0 1 2-2 0 2 1(u n i t:k g

43、m-1s-1)环流类型边界0 8:0 01 1:0 01 4:0 01 7:0 02 0:0 02 3:0 0次日0 2:0 0次日0 5:0 0低涡型西-1 4 1 5.4-1 5 6 2.7-1 3 4 9.8-1 3 0 7.6-1 3 7 3.6-1 4 9 1.0-7 9 8.7-5 0 8.9东-2 1 4 9.8-2 6 0 0.5-2 5 9 5.0-2 4 9 6.2-2 8 0 5.0-2 4 2 0.1-1 8 8 1.6-1 4 5 8.4南3 0 1 5.53 2 3 7.03 5 7 9.53 1 9 7.53 2 5 0.13 8 6 5.43 8 2 0.43

44、2 8 8.7北1 4 7 8.31 7 0 9.32 0 7 2.92 0 2 6.01 8 4 6.82 0 0 2.01 8 6 1.11 3 3 0.3高空槽型西1 6 9 1.31 8 4 0.02 1 7 6.32 2 2 8.92 1 3 1.41 7 3 7.02 0 3 2.32 1 6 8.8东1 8 7 2.01 7 1 8.21 9 2 8.22 1 6 6.82 1 2 3.02 4 3 5.93 4 6 3.23 5 4 5.5南2 6 9 5.23 0 3 3.93 2 6 2.22 9 7 1.02 5 6 7.32 9 4 2.32 8 6 3.81 9 0

45、6.7北1 0 3 7.11 3 6 9.31 4 8 5.51 3 2 5.19 6 4.79 7 5.87 3 6.81 8 0.8副高纬向型西2 4 2 2.42 5 1 7.42 6 1 9.42 5 4 5.12 3 4 4.32 0 9 8.62 5 9 5.72 8 4 7.2东3 1 3 8.03 1 5 7.73 4 0 8.63 2 5 3.12 7 5 5.32 9 2 0.03 5 0 4.23 7 3 4.7南3 4 1 5.73 4 6 6.43 4 5 5.63 0 3 8.22 4 3 8.62 8 7 9.33 0 9 6.12 4 5 7.2北6 8 7.9

46、7 7 3.36 8 7.95 4 1.13 4 5.54 3 7.13 7 2.06 7.5副高经向型西1 8 5 2.32 0 8 5.52 4 4 3.72 4 3 8.52 2 5 7.72 0 1 0.62 5 0 2.42 5 1 2.5东1 8 6 4.61 9 0 2.42 3 2 0.72 6 5 5.42 8 9 3.53 1 4 5.44 0 5 4.04 6 5 9.6南3 4 6 7.13 6 3 4.74 0 0 3.84 1 9 6.83 5 4 6.34 2 3 5.34 6 7 9.04 1 1 0.4北2 1 2 5.02 3 1 8.22 3 3 2.12

47、 3 5 4.52 0 1 0.92 1 7 9.12 0 9 6.91 4 7 2.6392 第3期 邱贵强等: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出情况总体与高空槽型和副高纬向型类似,表现为水汽由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北边界和东边界为水汽流出,不同之处是在整个降水过程中,副高经向型南边界的水汽流入量始终较西边界偏大,且两个边界的总水汽流入贡献差异明显,南边界(6 3.8%)较西边界(3 6.2%)偏大2 7.6%。从总边界水汽收支看,不同环流形势下各时刻均表现为水汽净流入状态。由此可见,南边界是太行山中南段极端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流入方向,其他水汽流入方向与各边界水汽流入贡献的相对大小取决于

48、环流形势。由研究区域不同边界上的低层(1 0 0 0 h P a至7 0 0 h P a)水汽通量的逐3 h演变(表略)可知,低涡型和副高纬向型的水汽均由东边界和南边界流入,不同的是低涡型来自东边界的总水汽流入贡献较南边界高8.8%,这与3.2节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而副高纬向型的东边界水汽流入量与南边界相比则微乎其微;高空槽型的水汽流入仅来自南边界;副高经向型除了主要由南边界提供水汽外,西边界还维持少量的水汽流入。总体上,低层水汽收支情况与整层存在差异。5 结 论本文归纳总结2 0 1 22 0 2 1年太行山中南段共7 5次暖季极端降水事件产生的环流形势,深入分析不同环流类型的水汽源地、输送、

49、收支等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造成太行山中南段暖季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可归结为低涡型、高空槽型、副高纬向型、副高经向型和西北气流型5种,其中,高空槽型最为常见,占比为4 0.0%,其次为副高纬向型,西北气流型最少,占比不足5.0%。低涡型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日降水极值、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和影响范围在所有类型中均最大。2)对于不同环流形势影响下的极端降水事件,其水汽输送的通道、强度等特征存在差异。低涡型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3条水汽输送通道,与低涡型相比,高空槽型缺少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通道,而副高纬向型和副高经向型均缺少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3)不同环流形势影响下极端降水事件的水汽源地、水汽输送路径及其贡献存在差异。低涡型和高空槽型均具有东南、偏南和西北3条水汽输送路径,其中,低涡型以来自西北太平洋东南路径上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而高空槽型以来自黄海沿岸东南路径上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副高纬向型和副高经向型均具有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