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性质的研究.pdf

上传人:yq****8 文档编号:41769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性质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性质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性质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年 第 2期 (总 第 2 6 8期 ) Nu mb e r 2 i n 2 0 1 2 ( T o ta l No 2 6 8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理论研究 THE 0RETI CAL RE SE ARCH d 0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2 0 2 0 0 1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性质的研究 窦远明,刘会东,孙吉书 ( 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天津 3 0 0 4 0 1 ) 摘要: 混凝土静载强度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在涉及抗震部分的验算时只是将静载强度乘以一个系数作为调整

2、来反 映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实际上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结构的地震响应非常复杂 , 不同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物不同的部位, 其应变率的变化各不相同, 单纯用一个系数调整显然过于简单。 通过对 C 5 0 混凝土试件进行 1 0 - 、 1 0 - 4 、 1 0 - 3 、 1 0 - 2 I s 四个应变 率下的轴拉试验来研究高强度混凝土在动载下极限强度、 弹性模量、 泊松比、 表面微裂缝开展与应变率的关系。 关键词: 混凝土; 应变率;拉伸强度;变形特性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2 ) 0 2

3、0 0 0 1 0 3 St udy on t he t e ns i l e pr o per t i e s of t he co nc r e t e und er dy na m i c l oad DOU Yu a n - mi n g, L I UHu i - d o n g, SUNJ I - s hu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 4 0 1 , C h i n

4、 a ) Abs t r ac t : Co n c r e t e s mt i c l o a d s tre n g t h i s t h e th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To r e fle c t the i mp a c t o f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e ffe c t s o n s t ruc t u r e s, i t wa s mu l t ipl i e d by a f a c t o r in t h e s e i s mi c c

5、a l c u l a t i o nI n f a c t , the s e i s mi c r e s p o n s e o f s t r u c t u r e s u n d e r e a r t h q u a ke i s c o mp l ic a t e dF o r d i ffe r e n t b u i l d i n g s o r d i ffe r e nt p a r t s o fthe bu i l d ing, the s t r a i n r a t e c h a n g e s d i ffe r e n t l y, o n l y o

6、 n e f a c t o r C an n o t r e fle c t the a 1 1 Axi a l t e ns i o n t e s t u n d e r the s t r a i n r a t eo f1 0 、 1 0 、 1 0 、 1 0 - 2 s o fC5 0 c o nc r e t e s pe c i me nswa s c o n d u c t e dt o s t u d yth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e e nu l t i ma t e s tre ng t h, e l a s t i cmo d

7、 ul u s , Po i s s o n s r a t i o, s u r f a c e mi c r o c r a c k s a n d s t r a i n r a t e Kwwor d s: c o n c r e t e ; s t r a i n r a t e;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引言 一 般所说的混凝土强度是在 G B 5 0 0 8 1 -2 0 0 2 普通混凝土 。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1 中规定的拟静态环

8、境下混凝土破坏 时的强度, 试验状态下混凝土的应变率在 1 0 - 6 1 0 - 5 s 之间, 这样 的拟静态试验为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 混凝土结构在实 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荷载, 其应变速率也会大不相 同, 如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应变速率约为 1 0 - 4 1 0 一 s , 冲 击荷载下应变速率约为 1 0 1 0 - s , 在这些不同性质的动态荷载 作用下 , 混凝土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此时仍用混凝土静态力学 参数进行计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自 1 9 1 7年 A b r a ms 对混凝土进行动载压缩试验时发现混 凝土抗压强度存在速率敏感性以后, 外国

9、一些学者开始对混凝土 材料进行各种力学性质的动载试验研究。 到 1 9 3 8年 Gl a n v i l l e ts 完成的大量快速压缩试验表明: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混凝土抗 压强度增大。 此后,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混凝土速率敏感性进行了 大量试验研究, 取得了大量成果。 清华大学抗震抗爆工程研究室陈肇元、 阚永魁鲫 等首次进 行了混凝土动荷载下的抗压及抗拉性能试验。 由于试验技术难 度较大, 对混凝土动态拉伸的研究较少 , 压缩试验较多。 尚仁杰 阁 等人进行了大量拉伸试验研究 , 得出一些成果。 此外 , 混凝土 本身的离散性使得试验结果不稳定, 加载设备的不同使得试验 收稿日期: 2

10、 0 1 1 - 0 8 _ o 4 基金项目: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8 7 8 0 7 3 ) 结构的离散性加大, 因此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相差较大, 有的甚 至出现矛盾, 还不足以形成统一公认的规律并应用到实践当中, 并且对材料率敏感性的机理也未能理清, 因此对混凝土动态本 构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本次试验对混凝土单轴动态直接拉伸进行研究, 针对 目前 广泛使用的中高强度混凝土, 制备了一批离散性小, 强度为C 5 0 的拉伸试件。 探索混凝土动态拉伸强度 、分析应变率与弹性模 量、 泊松比、 表面裂缝开展处应变的关系。 1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1 1 试验 方式 混凝土

11、的拉伸试验有轴拉、 劈拉和弯拉 3 种方式 , 黄承奎 等阿 对这 3 种方式进行对 比后发现轴拉法适合动态拉伸试验, 因为试验中应力、 变形关系明确, 易于测量, 而且其加载速率关 系也明确, 易于控制 , 但轴拉法的实现有一定困难 , 对设备要求 很高。 试验加载制度可为 2 种, 即以一定的变形速率或应力加载 速率进行试验, 本试验通过事先标定好的运行时间、 行程来对 试件进行定变形率的轴拉加载试验。 1 2加载设备 本试验在河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进行, 采用美 国MT S -8 1 0 NE W 液压伺l l I I 载系统。 数据采集设备为 l o t e c h 学兔兔 w

12、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公司高速便携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频率可达 1 MH z , 保证了 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为了增加试验机的刚度, 在加载器上增加 钢架, 加载装置见图 l 。 1 3试件 制备 为了保证试件中间段受力均匀并控制试件在受拉区断 裂 , 试验所用试件采用哑铃型, 中间部分长 1 0 0 m m, 截面为 7 0 minx 7 01T i m正方形, 到两端弧形过渡到边长为 1 0 0 I n lT l 的正 方形, 试件总高度为 2 0 0 mlT l 。 伴随试件为 1 5 0 ml T l 立方体试块, 用来测量其抗压强度。 考虑混凝土离

13、散型, 每个强度等级试件 各打 2 0个, 以便剔除不理想的试件。 水泥采用“ 奎山” P 0 4 2 5 级 水泥, 细骨料为 I I 区中砂, 粗骨料为连续粒级的碎石, 最大粒径 2 O n l l n , 用 自来水拌合。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 1 。 表 1 混凝土配合比 k g m 试块用钢模成型, 垂直浇筑, 经人工振捣后在振动台上成 型 , 2 4 h后脱模放人标准养护室( ( 2 0 3 ), 相对湿度 9 O ) 养护 2 8 d , 之后放置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对伴随试件进行 2 8 d 强 度检测 , 数据见表 2 , 由表中数据可知所打试件满足强度要求。 试验时试件的龄期为

14、 8 0 d 。 表 2 伴随试块 2 8 d抗压强度 k N 1 4试验 步骤 ( 11 ) 采用中心受拉方式试验。 将试件两端打磨切平, 以初步 消除偏心受力对试验的影响。 ( 2 ) 将试件两个侧面打磨 , 在中心处交叉粘贴应变片, 用来 测量纵向、 横向应变。 并安装位移传感器( L v D T) , 测量裂缝出 现后的位移。 ( 3 ) 将试件两端与特制的加载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一起: 加载钢板与加载设备经球铰连接在一起, 球铰可在一定程度上 消除两端拉力之间的微量不对中。 ( 4 ) 将试件固定到试验机上, 调试数据采集仪器, 进行试验。 图 1 加载装置及辅助钢架图 2 试验 结果

15、分析 2 1 应 变速率与混凝土强度之 间的关 系 本试验采用等变形速率加载方式。 为了达到预定的混凝土 应变速率, 事先对设备进行了标定, 确定的时间 运程分别为4 7 、 2 0 、 2 、 O 2 s 5 mi l l , 对应的应变速率分别为 1 O 、 1 0 、 1 0 - 3 、 1 0 - 2 s 。 取 1 0 - 5 s 为拟静态应变率。 由于试件浇筑方式的局限性, 导致混 2 凝土材料本身沿试件长度方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均匀。 从而 影响受力状态, 加大数据的离散陛。 试件在受拉区粗骨料与水泥 砂浆结合部位的薄弱面处破坏 , 材料的不均匀性使试件破坏位 置难以控制。 由于

16、混凝土试件本身的离散型, 加上试验过程中很 难完全消除偏心的影响, 试验数据有一定的离散型, 在剔除了 波动较大的试验数据后 , 试验所得抗拉强度汇总于表 3 。 表 3 拉伸试验数据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 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 , 混凝土的极 限抗拉强度也随之提高, 体现出了混凝土的速率敏感性。 以速率 l 0 时的强度为静载强度, 应变速率每提高一个数量级, C 5 0 混 凝土的动态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1 2 3 、 4 2 、 4 3 , 与尚仁杰 5 1 应变率每提高一个数量级强度提高 1 7 8 的结论有较大出入; 与肖诗云等人川 应变率每提高一个数量级强度提高 5 7 的结 论较为

17、吻合。 C 5 0混凝土强度与应变率关系见图2 。 应变 率 s 图 2 混凝土强度与应变率关系图 引入混凝士动态拉伸强度增长因数 DI F ( d y n a m i c i n c r e a s e f a c t o r , 为动态强度 与静态强度 。 的比值) 这一概念, 并建立 DI F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 D I F - f , 1 0 + a l o g (。 膳 ) ( 1 ) 式中: o 增长系数。 C 5 0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D I F = I 卜 0 0 8 1 o g ( t 店t ) ( 2 ) 拟合优度 R Z = 0 9 9 9 4

18、。 式中: 反应变率; 静态应变率, 下同。 2 2 应变速率与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关系 试件在受拉过程中, 受拉区混凝土呈伸长趋势, 体现在纵 向应变片上的拉应变和 L V DT所测的纵向变形 ; 同时受拉区混 凝土的横向呈压缩趋势, 体现在横向应变片上的压应变。 两个方 向应变关系之比反映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 试验所得应力一 应变 曲线也全面反映了材料的变形性能, 如上升段弹性模量、 应力 峰值处应变等。 之前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 但结论尚不统 一 且大都侧重于低强度混凝土。 2 2 1 泊松比 在试验过程中能明显观察到横纵两个方向应变片的变化 规律。 随着应力的增长, 混凝土经历弹性变

19、形、 塑性变形、 表 面 开裂、 破坏的过程。 当试件表面出现主裂缝直至破坏, 试件出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一 定程度的变形恢复, 应变出现下降; 与裂缝相交的应变片应 变剧增而拉断。 取峰值处的纵横应变之 比作为泊松比。 数据分 析发现 , 随着应变率的提高, 泊松比下降。 C 5 0混凝土泊松比与 应变率关系见图 3 。 应 变率 s 图 3 泊松比与应变率关 系图 对 C 5 0 , 拟合方程为: V t v 1 0 0 1 4 1 3 1 o g ( A 店 ) ( 3 ) 拟合优度 R 9 9 7 5 。 式中: V t 动态泊松比; 静

20、态泊松比。 2 2 2 弹性模量 一 般来讲, 昆 凝土拉应力达到拉伸强度的4 0 6 0 前可认 为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 取应力 = 0 时的割线模量为弹性模 量。 C 5 0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应变率关系见图4 。 应 变率 s 图 4 弹性模量 与应变率关系图 C 5 0按( 1 ) 式的形式进行拟合得: E, E 1 0 + 0 0 6 8 1 o g ( k ) ( 4 ) 拟合优度RZ =- 0 9 9 6 。 式中: E动态弹性模量; 臣 拟静态弹性模量。 由拟合结果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 2 2 3 应力一 应变曲线 应力一 应变曲线能全面反映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变

21、形特 性, 人们发现通过增加试验机刚度等措施可以得到混凝土受拉 的下降段曲线, 加深了对混凝土受拉的认识。 但对于本试验 , 混 凝土强度高导致试件脆性加大, 试件本身刚度很大对试验设备 的要求很高, 较高的应变率导致试件瞬间被拉断 , 应力在峰值 后急剧下降, 所采集的数据不够准确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没有形 成完整的下降段曲线 , 上升段曲线较准确 , C 5 0 混凝土上升段 如图 5 。 由图5可知随应变率的提高, 昆 凝土的极限强度也随着提 高, 并且每条曲线上各出现一个转折点 , 转折点对应的应变即 为混凝土表面出现微裂缝并开展时的应变, 本试验称为 其值 随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 应变率

22、每提高一级 分别提高 1 8 、 4 7 和4 5 , 其提高幅度与强度增长幅度具有相似性。 值的大 小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设计都很重要 , 由图 5可知微裂 缝开展后强度虽然还有所提高 , 但提高幅度很小并且变形幅度 加大。 对裂缝控制严格的构筑物如核电站安全壳等应着力控制 应变在 以下, 以防裂缝开展酿成事故。 3结 论 0 2 0 4 0 6 0 8 0 1 O O 1 2 0 1 4 0 1 6 0 应变 1 0 图 5 应力一 应变 曲线 ( 1 )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本构关系为单轴压拉应力一 应变曲 线, 对动载本构关系的研究缺少相关数据和资料, 针对目前工 程广泛使用的中高强度

23、混凝土现状, 本试验制配了C 5 0强度混 凝土受拉试件进行动态轴拉试验。混凝土试件采用竖向支模 、 浇筑和振捣 , 较之横向浇筑的试件有受力均匀、 试件破坏形态 稳定的优点。 ( 2 ) 本试验数据说明了混凝土的速率敏感性, 以速率 l 0 s 时的强度为静载强度, 应变速率每提高一个数量级, C 5 0混凝土 的动态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1 2 3 、 4 2 、 4 3 。 ( 3 ) 通过试验分析 ,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随应变率的变化而 出现变化 ,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 而随着应 变率的提高, 泊松比下降。 ( 4 ) 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开展与应变率有关, 微裂缝开展时 应

24、变随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 应变率每提高一级分别提高 1 8 、 4 7 和4 5 , 其增长幅度与强度的提高幅度相似。 参考文献 : 1 】G B 5 0 0 8 1 -2 0 0 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E 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3 2 A B R AMS D A E f f e c t o f r a t e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o a d o n t h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o f c o n c r e t e J P r o c , 2 0

25、t h A n n u 1 Me e t i n g , AS T M, We s t C o n s h o h o c k e n , P a , 1 9 1 7 ( 1 7 ) : 3 6 6 3 7 4 【 3 G L AN V I U w H 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e s s i n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p i l e s d u ri n g d r i v i n g J 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T e c h n i

26、c a l , 1 9 3 8 : 2 0 【 4 阚永魁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抗拉强度 击荷载下的性能【 R _ E 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8 6 : 8 4 8 9 【 5 尚仁杰混凝土动态本构行为研究【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1 9 9 4 【 6 黄承奎 , 尚仁杰, 赵国藩 混凝土动态拉伸试验方法的研究 J 】 大连理 工大学学报 , 1 9 9 7 , 3 7 ( s u p p l 1 ) : 1 1 1 - 1 1 5 7 】肖诗云。 林皋, 等 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II J 1 大连理工大学学 报。 2 0 0 1 , 1 4 ( 6 ) : 7 2 1 7 2 5 作者简介: 窦远明( 1 9 5 6 一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建筑材 料、 结构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联系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西平道 5 3 4 0 号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 3 0 0 4 0 1 ) 联 系电话 : 1 3 6 0 2 0 9 5 7 5 8 3 0 5 O 5 0 5 0 5 4 3 3 2 2 1 1 O E d 、 R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