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周保兴(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各方重视。但在实际的社会服务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功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工作开展形式化等诸多问题。根据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师生近年来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从高职师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角度探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并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
2、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任务和目标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深化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于 2019年4月1日共同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文件中提到:“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既对高职教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也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能力
3、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则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现。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现状(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内涵社会服务通常指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社会领域,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提供服务的福利性活动。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比赛和科研等活动,最终是为了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发挥自身特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改善社会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能解决区域地方难题,维护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高职院校自身的角度来看,社会服务也能提升院校
4、知名度,培养其在群众心中的好感度,培养师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办学效益。持续开展社会服务也可以让学校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拓展办学资源,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社会服务是学校面向社会对外输出办学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窗口,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创新实践精神。(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善,为“双高计划”注入新的活力。计算机专业技能应用范围广、可拓展能力强,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能
5、解决许多切实的社会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也可以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社会服务方式上开启更多的创新,向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方式发展。(三)目前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1.技术服务能力不强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性,社会服务项目对师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师生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强,尽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了一些社会价值,但是在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却难以发挥,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缺少专业特色。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行业接触不紧密,知识体系落后,与前沿的实践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在学生的培养上,授课内容因学情复杂而不能实现学习目标,科研项目缺乏高质量和长周期的研究,学生缺乏
6、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师生专业技术能力不强,无法构建以专业核心、技术优势为特色的社会服务项目。2.社会服务意识不足尽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了一些社会价值,但是社会服务项目并没有完全与专业相结合。部分教师将视野聚焦于社会服务的完成度上,忽略了社会服务过程中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科交叉合作、师生能力提升培养,缺乏主动性。实践发现,在村镇和社区的社会服务过程中,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社会服务,如卫生清扫、知识宣讲、社会培训等,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缺少专业特色。一方面157总第239期/2023/6/教学互动是受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在社会服务需求上
7、没有相关要求,基础性社会服务需求大于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是师生在社会服务的内容及方式上,缺乏创新意识,部分师生对社会服务缺乏积极性和热情,社会服务意识不足。3.服务能力缺乏社会认可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受教育水平限制,相对于本科学校学生来说,起点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紧缺,教育模式和专业群建设不成熟,政策在改革阶段,发展模式还在开发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社会服务平台搭建不稳定,造成很多企业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一)推
8、动实现“双高计划”的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双一流”和“双高计划”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需要适应这一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可以促进其教育教学的改善,为“双高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推动“双高计划”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双高计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找准发展方向,为师生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各种有利平台,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二)有助于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在做好基本课程组织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同类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比拼。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通常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来构建。社会服务的开展需要综
9、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需求、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助力师生了解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内涵和外延来建设专业群,促进专业资源整合优化,让专业群与区域产业更好地契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三)有助于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专业技能学习中融入思政育人,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以劳动树立美德、以劳动增强智慧、以劳动强健体魄、以劳动培育美好品质。通过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行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因此,师生社会服
10、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促成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一)提升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师生应该发挥更多的积极主动性,参与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社会服务项目是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与企业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挖掘自身能力,让教师的专业技能保持前沿,让学生学以致用。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师生社会服务的意识教育引导,提高师生对社会服务的重视程度,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例如,在学校的主题
11、活动中,加强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主题的宣传和引导,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对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宣传报道,树立模范形象,鼓励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二)建立健全体系和机制从根本上说,教师在社会服务开展中依然起着主导作用,没有专业教师的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将很难推进,因此,建设长效的奖励机制不可或缺。建立社会服务奖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的经费支持、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力度,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在奖励措施上,设置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按照考核计算工作量,给予在社会服务中取得成效的教师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成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绩效奖励相结合,
12、在教师职业发展上进行政策引导,使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主动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政府建立社会服务相关政策导向机制,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良好的政策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政府、企业、社区、高职院校多方面合作,整合社会服务渠道,为高职院校师生创造平台。地方政府可以设立社会服务专项计划和专项资金,鼓励高职院校参加社会服务。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若干次社会培训活动为例,资金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专项培训计划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保障非优势产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接受培训。这样的政策既是对弱势产业的扶持,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三)拓宽社会服务路径拓宽社会服
13、务路径对提升高职高专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的专业性强、可拓展能力强,可以摆脱实践的局限性,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开展多角度、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项目。在社会服务的方式上可以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加强跨学科合作,着力解决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协同合作,可以扩大实践范围,例如,开展社区服务、为非营利性组织提供技术支持等。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方案,为社区居民、退伍军人、下岗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等,通过服务社会拓宽社会服务路径。另外是参与技术竞赛和科研开发,把比赛成果和科研成果转化到社会服务中,展示学校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
14、提供解决方案。把社会服务活动项目与相关课题结合,从课题中挖掘社会服务实践做法,再从实践中完成课题内容。从社会服务中汲取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与专项报告相结合,开展宣讲学习汇报工作,提升社会服务内涵。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随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除了线下的社会服务方式,在线上同样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参与到开源社区项目中。通过参与开源社区项目,为项目贡献代码或是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线上搭建服务器,为微小企业提供网络计算服务。通过远程操作,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解决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问题,为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开展社会技能培训、产品开发转化、技术创新等工作。线上的社会服务
15、模式相较于线下社会服务更高效、便捷,有及时、灵活的特点,容易形成过程性留痕记录,是值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思考和探索的社会服务模式。(四)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在高职院校师生社会服务项目中,教师扮演着更为重要的158/总第239期/2023/6教学互动角色,教师是社会服务团队中的主体,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高职教师应该正视现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深入一线调研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突破专业瓶颈。在师资队伍结构上,打造以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积极性强的中青年专职教师为主,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为辅,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湛的老教师为指导引领的团队。师资团队在职称、学历、年龄上结构
16、配置合理,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具备行业经验和专业素养经验。加大中青年教师引进力度,通过团队培养,迅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优化团队师资职称和学历结构,为教师提供学历提升、国培、省培、境内外进修等培训机会,打通教师学历提升渠道,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经常开展专业培训、行业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增强技能应用能力。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只有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重视教师的相关能力培养,对外主动接触行业前沿技术,突破自身专业瓶颈,让教师在实践中充分了解社会生产过程,建立“双师型”现代化师资队伍。(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
17、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定制更符合实际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社会服务既是实践也是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课程融入的方式,使课程内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以解决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操作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在课程中融入社会服务的内容,例如,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实践锻炼,使课程内容符合社会需求,减少社会服务前期的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制,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学术讲座、课堂授课、实践项目等,让师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六)依托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因地制宜,把握地
18、方政府的支持,围绕区域发展来进行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提高专业在同等院校中的竞争力。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社会服务项目为例,师生团队依托相关专业技术,帮助当地乡镇居民、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信息化办公、硬件维护、软件技术等难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推广专业成果的方式来打造特色社会服务品牌也是不可或缺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师生在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出的一款智能节水控制设备,在周边乡村进行试点推广安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社会服务品牌知名度。高职院校可以打破封闭式教学,依托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寻找当地企业、农村具有
19、发展需求的对接点,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为短期非学历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七)加强媒体宣传,提升社会认可度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服务项目时,可以依托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送,在舆论上形成积极引导,改善社会对高职院校缺乏认可的现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区域是有限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服务区域及周边范围,报送新闻材料也仅限于学校官网或公众号,传播范围小。可以利用非官方平台,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宣传方式进行引流,或是通过第三方视角的记录,拉近学校和群众的距离,打破宣传方式的局限性,更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力,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固有认知,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四
20、、结语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推进社会服务项目建设,提高师生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EB/OL.2019-03-29.http:/ 赵华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
21、研究,2017(10):59.3 韦煜.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打造“3211”社会服务模式三层平台、两类团队、一种合作交流能力、一套运行机制 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82-84,75.4 刘艳,陈杨凝,刘丽.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J.对外经贸,2022(9):157-160.5 杜倩.“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J.内江科技,2022,43(5):140-141.6 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与改进策略 J.教育与职业,2018(2):26-31.7 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 J.职教论坛,2016(13):14-19.作者简介:周保兴,男,四川雅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动画、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职业教育。159总第239期/2023/6/教学互动